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昌忠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2616994
  • 页数:48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主客相分:存有论 7

一 主体——客体相分·见闻之知/指与物 8

二 现象世界一本质世界相分·道器有别/位与实 17

三 概念形而上学·内在超越/心即理 23

四 经验实在性·宇宙自然现象/天下惟器 31

五 此在和存在·灵明发窍处/格物致知 39

六 存在者和存在·道器为一/体用一源 48

七 在场和不在场·道夷希微/知白守黑 55

八 实在性和有效性·体用之辨 64

九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天道论 72

第二章 知性直观:认识论 83

一 客观知识·学而知之/破人蔽己蔽 85

二 知识理性·性乃心得之理/指有实和位 92

三 科学真理·取而当/能有所合 100

四 经验和知识概念的图型中介·像一图/力,奋也 108

五 个人的默会认识·得意志言/知鱼乐 114

六 主体际性和交往·至知人谋/人伦日用 126

七 理智直观·外物尽心/格物渐悟 135

八 真理和真·性自诚明/人道思诚 145

九 天地神人合一·有生于无/理一分殊 153

十 知识和行动·知行合一/行可兼知 161

十一 知识和社会—实践·家国天下/游于艺 168

十二 知识和权力·知至而后意诚/良知和意情 177

第三章 程式和专门化:方法论 187

一 程式—方法·法/方 189

二 专门化—学科·方术/百家之学 198

三 原理—验证·理/效验 205

四 发现—证明·求其故/三表 213

五 猜想—反驳·权立疑义/考核 220

六 发散—收敛·至人无己/述而不作 228

七 怎么都行·无为而无不为 235

第四章 确定性和分析性:逻辑—数学论 243

一 确定性·以名举实/象数源于河图洛书 245

二 分析性·白马非马/卦序卦变 253

三 形式性,说式/爻效变 261

四 因果性·以说出故/卦序明故 269

五 结构性·大和/易有太极 277

第五章 知识一语言的逻辑形式:语言论 285

一 语言和实在·说合于道/正名实 287

二 语言和知识·卦爻象彖/指以名谓实 295

三 语言和逻辑·彖辞—卦爻/白马乃马—白马非马 302

四 语言是存在的家·道自言说/卮言 310

五 语言就是理解·诗无达志/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318

六 话语修辞和知识·辞欲巧/言隐于荣华 326

第六章 实体原理:自然哲学 335

一 物质本原·元气 337

二 实体原理·五行说 345

三 自然类·物以类聚 352

四 形式论·象数说 360

五 还原原理·阴阳说 368

第七章 人的在世方式:技术哲学 377

一 人的在世方式·技而进于道 379

二 发明即发现·巧夺天工 386

三 技术是器官的投射·巧可与造化者同功 394

四 技术和意志·制器者尚其象 402

第八章 科学与技术作为社会体制: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411

一 科学与技术作为社会体制·书院制度 413

二 科学与技术作为价值·正谊谋利明道计功 421

三 科学与技术的伦理学·明明德在知至 429

第九章 现代性作为文化精神:文化论 445

一 现代性的人论:反思主体·尽心知天 447

二 现代性的观念文化:新教伦理·执事敬 455

四 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正德利用厚生 456

三 现代性的制度文化:合理化世俗社会·人群而有分 463

四 后现代性作为知识创新意识·旧邦新命 471

后记 4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