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小萍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5892866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在参与生态补偿相关课题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生态补偿的政策需求,按照财政学、环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该研究回应了目前生态补偿领域的政策需求,形成一个财政制度框架,为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提供依托。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1.1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需要生态补偿 2

1.1.2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生态补偿 4

1.1.3 生态补偿面临的问题需要制度创新 7

1.2 生态补偿对财政制度的需求分析 9

1.2.1 界定好生态补偿中政府与市场、政府间的责任 11

1.2.2 为政府主导型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必要财政工具 12

1.2.3 把这些财政工具转化为财政政策 12

1.2.4 把这些财政政策纳入到现有的财政制度中 12

1.3 研究现状概述 13

1.3.1 生态补偿的国际研究概述 13

1.3.2 生态补偿的国内研究概述 20

1.4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6

1.4.1 研究目标 26

1.4.2 研究思路 27

1.4.3 研究方法 29

1.5 研究的基本框架 30

1.6 创新与不足 32

第二章 有关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 35

2.1 制度经济学理论——关于制度 36

2.1.1 制度的关键要素 37

2.1.2 制度的功能 40

2.2 外部性理论——关于财政制度 41

2.2.1 外部性理论的演变及发展 42

2.2.2 外部性的类型 44

2.2.3 外部性内部化 49

2.2.4 外部性与公共产品供给 54

2.2.5 外部性理论的拓展与应用 58

2.3 环境经济学理论——关于生态补偿 61

2.3.1 生态环境的产权界定 62

2.3.2 生态环境的价值 66

2.3.3 环境经济政策 73

2.3.4 生态补偿机制 76

2.3.5 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关系 81

2.4 关于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范畴的研究 81

2.4.1 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 82

2.4.2 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基本内容 84

2.4.3 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与财政政策的关系 85

第三章 生态补偿财政制度方面的国际经验借鉴 87

3.1 国外生态补偿发展进程概述 87

3.2 国外生态补偿的主要领域与主要方式 88

3.2.1 公共支付方式适用的领域和做法 89

3.2.2 市场交易方式适用的领域和做法 101

3.3 国外生态补偿的制度分析 105

3.3.1 公共支付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05

3.3.2 市场交易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06

3.3.3 各种支付类型的适用性 106

3.4 国外生态补偿制度的借鉴意义 107

3.4.1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明晰的产权制度是生态补偿的前提 108

3.4.2 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是生态补偿的关键 108

3.4.3 财政制度安排是生态补偿的主要保障 109

3.4.4 生态补偿政策需要与其他政策配套实施 109

3.5 我国借鉴国际经验需要考虑的其他问题 110

3.5.1 科学确定生态补偿的领域 111

3.5.2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11

第四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现状分析 113

4.1 我国生态补偿实践概述 113

4.2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收入制度现状分析 116

4.2.1 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实施与终结 117

4.2.2 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118

4.2.3 排污费的实践 119

4.3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支出制度现状分析 122

4.3.1 退耕还林(还草)项目 122

4.3.2 退牧还草项目 123

4.3.3 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政策 124

4.3.4 天然林保护工程 126

4.3.5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 127

4.3.6 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补偿 128

4.3.7 生态扶贫与生态移民 129

4.4 我国生态补偿的政府间财政制度现状分析 132

4.4.1 生态补偿中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132

4.4.2 生态补偿中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137

4.4.3 生态补偿中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现状——以流域生态补偿为例 141

4.5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43

4.5.1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43

4.5.2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 145

4.5.3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48

第五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环境分析 152

5.1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理论环境——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152

5.1.1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 153

5.1.2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 154

5.1.3 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观 156

5.2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发展环境——科学发展观 158

5.2.1 可持续发展观 158

5.2.2 科学发展观 160

5.2.3 生态文明 161

5.3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现实需求——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163

5.3.1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 163

5.3.2 区域生态经济政策 166

5.3.3 区域合作制度 169

5.3.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建设 170

5.4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要重点处理的几个关系 173

5.4.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73

5.4.2 生态补偿与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关系 174

5.4.3 “造血”与“输血”的关系 174

5.4.4 生态补偿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 175

第六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基本框架 176

6.1 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基本原理 176

6.1.1 正外部性内部化的原理 177

6.1.2 负外部性内部化的原理 179

6.2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理论框架 181

6.2.1 为何补: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基础 181

6.2.2 如何补: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原则 182

6.2.3 谁来补: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主体 182

6.2.4 补给谁: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对象 182

6.2.5 补多少: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依据 183

6.2.6 如何管: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实施 183

6.3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基本要素 183

6.3.1 补偿主体 183

6.3.2 补偿领域 185

6.3.3 补偿标准 191

6.3.4 补偿手段 192

6.4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 193

6.4.1 把生态补偿基本要素转化为财政因素 193

6.4.2 把生态补偿政策转化为财政制度 196

6.4.3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框架 197

第七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收支制度研究 199

7.1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收入制度研究 199

7.1.1 生态补偿中的税收制度 199

7.1.2 生态补偿中的非税收入制度 203

7.1.3 生态补偿中的税费减免制度 206

7.2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支出制度研究 208

7.2.1 “211”科目建设与生态补偿支出 208

7.2.2 专项资金改革与生态补偿支出 214

7.2.3 生态补偿转移性支出的核算 218

7.2.4 生态补偿转移性支出的管理 219

第八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政府间财政制度研究 221

8.1 我国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事权划分 221

8.1.1 政府事权划分的一般性分析 221

8.1.2 我国生态补偿中政府事权划分 223

8.2 我国生态补偿的政府间财权划分 225

8.2.1 政府间财权划分的一般性分析 225

8.2.2 我国生态补偿中的政府财权分配 229

8.2.3 我国生态补偿中的环境收益权分配 233

8.3 我国生态补偿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237

8.3.1 转移支付制度的一般性分析 237

8.3.2 我国生态补偿中转移支付制度的特殊性 240

8.3.3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安排 242

8.4 我国区域间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252

8.4.1 区域间生态补偿制度的原理 253

8.4.2 我国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安排 255

8.4.3 我国生态补偿异地开发制度 258

第九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配套 260

9.1 利用环境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生态补偿 260

9.1.1 环境经济核算制度的基本内容 260

9.1.2 环境经济核算制度的利弊分析 262

9.1.3 环境经济核算制度与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 263

9.2 建立完善环境管理绩效制度 265

9.2.1 环境管理绩效制度 265

9.2.2 环境管理绩效指标的设计 266

9.2.3 环境管理绩效制度的实施 267

9.3 全面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267

9.3.1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267

9.3.2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建设 269

9.4 抓紧建设环境会计制度 269

9.4.1 环境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269

9.4.2 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 271

9.5 深入开展其他配套制度改革 272

9.5.1 培育资源市场与资金市场 272

9.5.2 逐步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和相关管理机制 272

9.5.3 进一步完善环境修复基金管理制度 274

主要参考文献 275

后记 2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