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国平主编;熊国平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112233397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研究成果,梳理相关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为研究案例,分析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判定价值与特色,划定保护格局,确定保护方式与措施,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可供从事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

2.1 国外研究进展 2

2.1.1 规划概念与理论的研究 2

2.1.2 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 3

2.1.3 规划设计内容的研究 4

2.1.4 规划评估与趋势的研究 5

2.2 国内研究进展 6

2.2.1 文化生态保护区价值评估研究 6

2.2.2 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格局研究 7

3 相关理论与方法 9

3.1 概念解析 9

3.1.1 文化生态 9

3.1.2 民族文化生态 9

3.1.3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9

3.1.4 黔东南民族文化 9

3.1.5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1

3.2 研究对象 11

3.3 理论基础 11

3.3.1 文化生态学理论 11

3.3.2 文化地理学理论 12

3.3.3 景观生态学理论 12

3.3.4 文化遗产学理论 13

3.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3.4.1 技术路线 14

3.4.2 研究方法 15

4 国内外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案例借鉴 16

4.1 国外类似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经验 16

4.1.1 点状文化生态保护:生态博物馆规划方法 16

4.1.2 线状文化生态保护:文化线路规划方法 18

4.1.3 面状文化生态保护:国家遗产区域规划方法 20

4.2 国内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案例 22

4.2.1 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4

4.2.2 以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为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32

4.2.3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58

5 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 60

5.1 地理与历史 60

5.1.1 地理 60

5.1.2 历史 61

5.2 文化生态资源 63

5.2.1 文化遗产 63

5.2.2 自然遗产与自然环境 124

5.3 文化生态分析 132

5.3.1 文化生态系统分析 132

5.3.2 文化生态系统存续状况分析 133

6 价值与特色 135

6.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136

6.1.1 评估目的及对象选择 136

6.1.2 评估原则 136

6.1.3 价值评估过程及结果 136

6.1.4 价值评估空间分布规律 157

6.2 传统村落与民族村寨价值 157

6.2.1 评估目的及对象选择 157

6.2.2 评估原则 157

6.2.3 价值评估过程及结果 159

6.2.4 价值评估空间分布规律 172

6.3 自然环境价值 173

6.3.1 评估目的及对象选择 173

6.3.2 评估原则 173

6.3.3 评估过程及结果 173

6.3.4 价值评估空间分布规律 175

6.4 总体价值空间分布规律 175

6.5 文化生态特色 178

6.5.1 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 178

6.5.2 以苗族侗族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 178

6.5.3 生态环境优越 178

6.5.4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良好,文化生态系统结构完整 178

7 保护范围与格局 179

7.1 技术路线与方法 179

7.1.1 技术路线 179

7.1.2 规划方法 180

7.2 保护格局 180

7.2.1 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180

7.2.2 文化传承线路划定 182

7.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划定 183

7.3 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185

7.3.1 苗族文化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185

7.3.2 侗族文化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186

7.4 文化传承线路 188

7.4.1 清水江木商贸易文化传承线路 188

7.4.2 都柳江苗侗迁徙文化传承线路 189

7.4.3 ?阳河古驿道文化传承线路 190

7.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 191

7.5.1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 191

7.5.2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 192

7.5.3 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仫佬族、壮族、瑶族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区 194

8 保护对象与保护内容 197

8.1 人类和国家、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 197

8.1.1 保护对象 197

8.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类保护规划 197

8.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 199

8.2.1 保护对象 199

8.2.2 规划目标 199

8.2.3 规划内容 199

8.3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保护规划 200

8.3.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200

8.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201

8.3.3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

8.3.4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 202

8.4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 203

8.4.1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3

8.4.2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203

8.4.3 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 204

8.4.4 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 204

8.4.5 自然遗产 204

8.5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存的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规划 204

8.5.1 苗族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规划 204

8.5.2 侗族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规划 209

8.5.3 亻革家人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规划 213

8.5.4 汉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213

8.5.5 瑶族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规划 214

8.5.6 畲族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规划 214

8.5.7 水族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规划 214

8.5.8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 215

9 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 225

9.1 保护方式 225

9.1.1 抢救性保护 225

9.1.2 生产性保护 227

9.1.3 群体传承 230

9.2 保护措施 230

9.2.1 确定对重点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 230

9.2.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保护 230

9.2.3 加强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 231

9.2.4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 231

9.2.5 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 231

9.2.6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 232

9.2.7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和研习研培工程 233

9.2.8 突出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233

9.2.9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233

10 合理利用 235

10.1 文化旅游 235

10.1.1 构建评价体系 235

10.1.2 评价结果 236

10.1.3 文化旅游重点节庆活动 237

10.1.4 文化旅游规划 238

10.2 文化创意 245

10.2.1 构建评价体系 245

10.2.2 评价结果 247

10.2.3 文化创意重点项目 248

10.2.4 文化展演示范基地 248

10.2.5 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251

11 结论与展望 252

11.1 主要研究结论 252

11.2 不足与展望 252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