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仲景医学原理  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
仲景医学原理  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

仲景医学原理 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宇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13252966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对张仲景的病因病机术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并结合《内经》《难经》加以辨析,旨在阐明张仲景医学理论与《内经》《难经》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在揭示张仲景医学理论的思维框架,阐释张仲景的“气”医学观,解读其医学理论的核心——阴阳气理论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富有启示意义的见解。
《仲景医学原理 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目录

张仲景病因病机理论概览 1

一、病因分类思想 1

二、发病 1

三、正气病机 2

四、邪气病机 3

五、病位病机 5

六、张仲景的病机理论特点 5

七、全书总结 5

第一章 病因分类思想 7

第一节 《金匮要略》一篇2条三词分析 7

一、“因”词义考 7

二、“风气”与“邪风”词义考 8

三、“元真”词义考 9

四、《金匮要略》一篇2条的深层解读 11

第二节 张仲景的病因分类方式 12

一、“正邪内外”关系 12

二、生活致病成因 13

三、两种病因层次 13

四、病因三条皆以“内所因”为桥梁 13

第三节 张仲景“病因三条”与陈无择“三因说”比较 14

一、以陈无择“三因说”对比张仲景“病因三条” 14

二、以张仲景“病因三条”对比陈无择“三因说” 15

三、“情志”致病属于“生活致病成因” 16

四、陈无择“三因说”的不足之处 16

五、张仲景的“广义病因”与陈无择的“狭义病因” 17

第四节 病因分类思想总结 17

一、邪正内外关系 17

二、生活致病成因与人体关系 17

第五节 张仲景的病因病机概念 18

一、“病因”与“病机”即是“病由”或“病源” 18

二、“病因”等于“病机” 18

三、“病机”本指疾病原因的“关键” 19

四、“见病知源”的理论阐述方式 19

五、“多维度”的病因病机阐述层次 27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术语整理 31

一、研究方法 31

二、张仲景名词术语整理 32

三、与《内经》《难经》术语收载情况对比 33

四、病机术语归纳 34

第二章 发病 44

第一节 健康与体质 44

一、平人 44

二、病人 47

三、各种体质之人 54

四、其他素体因素 58

第二节 发病类型 62

一、卒病与痼疾(新病与旧病) 62

三、得病 66

四、发作 67

五、晚发 70

六、伏气 71

七、合病与并病 73

八、坏病 73

九、灾怪 74

十、行尸 75

十一、内虚 75

十二、相搏 76

十三、结 80

第三节 疾病转归 88

一、未病 88

二、初得病与始得之 89

三、转、传、受 89

四、愈、解 92

五、差、治 94

六、罢、去、除 100

七、久久与不了了 103

八、还、尽 105

九、微、甚、益、剧、极 106

十、顺、失、逆 107

十一、和、太过 110

十二、生、死、命 111

第四节 生活致病成因 124

一、外在环境 125

二、饮食 125

三、劳倦 126

四、情志 126

五、医咎(误治) 126

六、他病所致 132

第三章 正气病机 135

第一节 虚实 136

一、“虚实”的基本概念 136

二、虚实概念的特点 138

三、“虚实”病机分类 146

四、多种虚实相近概念 153

第二节 阴阳气 168

一、从阴阳脉看阴阳上下之气 168

二、阴阳指上下气的理论特点 171

三、阴阳气与人身诸气的关系 173

四、与《内经》阴阳气的关系 179

五、简要比较阴阳气理论与阴阳学说 180

六、张仲景阴阳气理论的研究意义 182

七、阴阳气病病机分类 185

第三节 大气 192

一、论《金匮要略》“为气”之意 192

二、“大气”的病机分类 203

第四节 谷气 205

一、谷气的特点 206

二、谷气病的病机分类 206

第五节 营卫气 211

一、营卫气的特点 211

二、营卫气病的病机分类 212

第六节 宗气 217

一、宗气的特点 217

二、宗气病机分类 218

第七节 表里气 225

第八节 脏腑气 225

第九节 精神 226

一、精神魂魄理论 226

二、“精神”病证的病机分类 232

第十节 血 236

一、血的特点 236

二、血病病机分类 237

第十一节 水 242

一、水、水气与津液的生理关系 242

二、水、湿、饮的病理概念异同 245

三、津液病病机分类 253

四、水气病病机分类 255

五、水饮病病机分类 258

六、干燥病病机分类 261

第四章 邪气病机 264

第一节 邪气概念 265

一、邪气有广义、狭义之分 265

二、五邪理论 266

三、邪气与生活致病成因有关 268

四、邪气乃正邪交争的结果 268

第二节 邪气理论 269

第三节 “六因病机”理论 272

一、太阳病“六因病机”的概念 272

二、太阳六病的理论特点 275

三、“太阳六病”揭示邪气属“病机理论” 279

第四节 风 280

一、“中风”是专指感受风邪之病 280

二、风邪致病特点 282

三、风邪病证 284

第五节 寒 287

一、“伤寒”是专指伤于寒邪之病 287

二、寒邪致病特点 295

三、寒邪病证 299

第六节 湿(雾露) 305

一、湿即外来之水邪 305

二、湿邪致病特点 306

三、湿邪病证与所中部位 308

第七节 食(?饪) 309

一、?饪之邪即是宿食 309

二、?饪之邪伤脾胃 310

三、?气与谷气、积聚之异同 311

四、宿食之脉证 312

第八节 热 314

一、热邪概念 314

二、热邪致病特点 320

三、热邪病证 323

第九节 客气(劳气) 326

一、客气与邪气之异同 326

二、客气具有阳热之性 327

三、“协热”即是协同客热 327

四、客气的生成机理 329

五、客气之意义在于鉴别热之虚实 330

六、伏气与客气之异同 331

七、劳气与客气之异同 331

八、劳气与虚劳的关系 333

九、客气、劳气的常见病证 334

十、《内经》阴虚内热与客气的关系 334

第五章 病位病机 337

第一节 阴阳 337

一、阴阳的部位概念 337

二、阴阳部位的病机分类 340

第二节 上中下 340

一、上中下部位概念 340

二、上中下部位病机分类 341

第三节 表里 343

一、表里概念 343

二、表里病机分类 349

第四节 内外 350

一、内外概念 351

二、内外病机分类 352

第五节 脏腑 353

一、脏腑概念 354

二、脏病病机分类 359

三、胃病病机分类 366

四、肠病病机分类 368

五、三焦病病机分类 368

六、膀胱病病机分类 370

第六节 形体 372

一、皮腠 372

二、经络(血脉) 374

三、肌肉 376

四、筋骨(关节) 378

五、头 379

六、咽喉 379

七、胸 379

八、膈与心下 380

九、腹 382

十、胁 382

十一、腰 383

十二、血室 383

十三、胞 384

第六章 病机理论特点 387

第一节 病机理论框架结构 387

第二节 以正气为本的病机理论 390

第三节 创新理论与医学思想 391

一、系统的病机理论 391

二、独创的病机理论 393

三、于《内经》基础上有所创新 393

四、与《内经》理论的整体差异 394

五、“知常达变”的思想 395

六、促使中医理论“标准化” 3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