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语语体语法概论
汉语语体语法概论

汉语语体语法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胜利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1951606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作为一部概论性著作,本书稿系统地介绍了语体语法这一新兴的分支学科。书稿系统地介绍了汉语语体语法的缘起、三分系统、原理和机制及其在语言实践与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以“当”和“在”为个案分析了语体实现的语法手段。点面结合,兼顾理论和实践,阐释了“语体不同于文体”“不同的语体是不同的语法系统”等新命题。
《汉语语体语法概论》目录

第一章 语体语法的源起 1

1.1 什么是语体语法? 1

1.2 语体和文体 5

1.3 语体语法研究历程概览 8

1.3.1 语体作为文体修辞与风格的研究阶段 8

1.3.2 欧化语法现象和研究 9

1.3.3 书面语的研究 10

1.3.4 吕叔湘的语体说 30

1.4 相关概念的分辨 33

1.4.1 语体语法≠修辞手段 33

1.4.2 句法不同≠韵律不同 34

1.4.3 韵律不同≠语体不同 34

1.4.4 韵律要求的双≠语体要求的双 35

1.4.5 语义不同≠语体不同 35

第二章 语体的三分系统 37

2.1 语体的属性和机制 37

2.1.1 语体语法的机制-Ⅰ:交际距离说(远近、高低) 37

2.1.2 语体语法的机制-Ⅱ:交际关系说(远/近=正式/非正式、高/低=庄典/俗常) 39

2.1.3 语体语法的机制-Ⅲ:二元对立说(正式相对非正式、庄典相对俗常) 41

2.2 语体三分系统的必然性 43

2.2.1 语体对立必然性的语法证明 44

2.2.2 语体对立必然性的社会证明 44

2.2.3 书面语法独立于口语与文言的必然性 46

2.2.4 文与言判,非苟而已——前人对语体差异的认识 49

2.3 语体对立与三分的见证 57

2.3.1 从古人的论述中看语体的三分 57

2.3.2 从《诗经》看语体的三分 60

2.3.3 从古代散文中看语体三分 62

2.4 来自英文的语体三分见证 63

2.4.1 正式体与非正式体的不同 64

2.4.2 拉丁体与盎格鲁—撒克逊体的不同 66

2.4.3 庄典与俗常语体对立的英文例证 67

第三章 语体语法的原理和机制 68

3.1 语体的交际属性 68

3.2 形式—功能对应律 73

3.3 语言表达的时空性——具时空、泛时空、超时空 80

3.4 语体“度”与语体“变体” 83

3.5 语体的鉴定标准:对象、场合、内容、态度 86

3.5.1 语体鉴定原则之一:交际中的时与空 86

3.5.2 语体鉴定原则之二:语法中的时空 87

3.5.3 语体特征鉴定举隅 91

第四章 语体实现的语法手段 96

4.1 语体实现的语法手段 96

4.1.1 嵌偶词 96

4.1.2 合偶词 97

4.2 “当”和“在”的语体差异 100

4.2.1 背景 100

4.2.2 “当”和“在”的时空特征 103

4.2.3 “当”和“在”的句法位置 110

4.2.4 “当”和“在”的语体差异及其成因 114

4.2.5 结语 119

第五章 语体要素的组配 120

5.1 什么是语体的组配 120

5.2 文体—语体组配的结果和效用 124

5.3 语体要素在叙事和论说文体中的分布 131

5.4 语体组配与庄典度测量 135

5.5 语体组配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上的意义 138

第六章 语体的灭亡与再生 144

6.1 “五四”革命与书面正式体的灭亡 144

6.2 语体的再生是语言自身调节的产物 150

6.3 “五四”以来文言的消灭和正式体的诞生 153

6.4 语体形成的基本原则 155

6.4.1 提取原则 155

6.4.2 加工原则 156

6.4.3 融合原则 158

6.5 世界其他地区语言的消灭与诞生 161

第七章 语体语法的应用 163

7.1 语体之用的必然性——二言与古今演变 163

7.2 语体语法的文化及文学效应 167

7.3 语体语法在语文教学和写作中的作用 169

7.4 语体语法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 172

7.4.1 “三一语法”中的语体效应 172

7.4.2 语体语法下的“教什么” 174

7.5 语体语法在汉语二语教学中的运用 176

7.5.1 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主要特征 176

7.5.2 “韵律不同则雅俗有别”的基本原理 179

7.5.3 “文白相间”与“庄典适度”的写作技能 183

7.5.4 听说教学法与书面语教学 188

7.5.5 语体语法与教材编写 190

7.5.6 语体训练方法 199

第八章 结语 210

参考文献 212

后记 2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