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可再生能源集成  挑战与解决方案
可再生能源集成  挑战与解决方案

可再生能源集成 挑战与解决方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澳)贾汗季·侯赛因(Jahangir Hossain),(澳)阿佩尔·马赫穆德(Apel Mahmud)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111625438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可再生能源集成技术提出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的潜在问题,并给出有效以及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对新能源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推动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的发展。针对分布式发电装机容量高速增长和规模化接入,微电网成为关联传统电网和分布式发电的桥梁和纽带,并对提高分布式电源供电可靠性和充分消纳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但是如何规划设计以满足微电网的适应性,克服间歇性不可控能源以及柔性负荷对微电网系统的影响,完成系统的先进能效管理策略等关键性技术都亟待解决。本书从可再生能源投资决策、智能电网实际运行问题、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控制,以及系统集成方法和保护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可再生能源集成 挑战与解决方案》目录

第1章 绿色能源及其技术的选择 1

1.1 引言 1

1.2 决策过程的复杂性 1

1.2.1 表决 2

1.2.2 成本效益 3

1.2.3 回报矩阵分析 4

1.2.4 加权评分 4

1.2.5 数学优化 5

1.2.6 效用函数 5

1.2.7 经济模型 5

1.2.8 仿真模型 6

1.2.9 多属性效用分析 6

1.2.10 系统动态模型 6

1.3 如何做出决定 6

1.4 工程决策分析 7

1.5 决策支持系统 7

1.5.1 实物期权理论方法 8

1.5.2 系统规划方法中的权衡 9

1.5.3 多准则分析法 10

1.6 社会挑战 12

1.7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并网准则:目标与挑战 15

2.1 引言 15

2.2 并网准则的规范 17

2.2.1 规划准则 18

2.2.2 连接准则 21

2.2.3 操作准则 24

2.2.4 数据通信准则 26

2.2.5 平衡准则 26

2.3 并网挑战 27

2.4 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和并网运行 27

2.5 并网准则与传统发电方案 29

2.6 并网准则和核能发电 30

2.7 结论 31

参考文献 32

第3章 故障穿越标准的发展 33

3.1 引言 33

3.2 新西兰的FRT标准制定 35

3.3 基本考虑思路 36

3.3.1 系统特点 36

3.3.2 保护问题 37

3.3.3 技术 37

3.3.4 频率穿越 40

3.3.5 国际惯例 40

3.4 方法和假设 41

3.4.1 负荷建模的假设 42

3.4.2 附加控制器 43

3.4.3 负荷和发电场景 43

3.4.4 可信的突发事件 43

3.4.5 保护性能 43

3.5 分析及结果 44

3.5.1 测试案例研究 44

3.5.2 新西兰LVRT的总结和比较 47

3.5.3 最终提出了FRT极限 48

3.6 合规性测试 49

3.7 建议和未来方向 49

3.8 结论 49

附录A 50

附录B 51

参考文献 53

第4章 低压配电网中屋顶光伏发电高渗透率问题:电压的不平衡及其改进 55

4.1 引言 55

4.2 低压配电网中的电压不平衡 56

4.2.1 电网结构 57

4.2.2 功率分析 58

4.2.3 灵敏度分析 58

4.2.4 随机评估 59

4.3 灵敏度和随机分析结果 60

4.3.1 单一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压不平衡情况下的灵敏度分析 61

4.3.2 电压不平衡的随机评估 64

4.4 用户电力设备对电压不平衡的改善 67

4.4.1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 67

4.4.2 动态电压恢复器 68

4.5 CPD的应用:稳态结果 69

4.5.1 标称情况 69

4.5.2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应用 69

4.5.3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应用 71

4.5.4 随机分析结果 72

4.6 CPD的应用:动态特性 73

4.6.1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应用 73

4.6.2 DVR的应用 74

4.7 结论 75

附录A 76

附录B 76

参考文献 77

第5章 采用不同MPPT控制器的并网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性能评估 79

5.1 引言 79

5.2 三相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81

5.3 太阳能光伏电池 82

5.4 DC-DC升压变换器和MPPT算法 83

5.4.1 开路电压比例法 84

5.4.2 短路电流比例法 85

5.4.3 扰动观察法 85

5.4.4 电导增量法 85

5.4.5 模糊逻辑控制法 87

5.4.6 人工神经网络 88

5.4.7 遗传算法 88

5.5 太阳能光伏系统并网三相逆变器 88

5.6 太阳能光伏系统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功率损耗和结温估计 90

5.7 热模型 91

5.8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控制器 92

5.9 性能比较 96

5.10 结论 99

参考文献 99

第6章 基于遗传算法和最优潮流的风力发电机最优选址与定容 102

6.1 引言 102

6.1.1 动机和方法 102

6.1.2 文献综述和贡献 104

6.1.3 章节组成 104

6.2 模型特性 104

6.2.1 随时间变化的负荷需求和风力发电的建模 104

6.2.2 所提出方法的结构 106

6.2.3 仿真程序 107

6.3 遗传算法实现 107

6.4 配电网运营商收购市场配置 108

6.4.1 约束条件 109

6.4.2 可调度负荷的建模 110

6.4.3 约束成本变量公式 110

6.4.4 步进控制的原始-对偶内点法 111

6.5 测试系统描述 112

6.5.1 从配电网运营商的角度计算风电机组的报价 114

6.6 案例研究与仿真结果 114

6.7 结论 118

参考文献 118

第7章 风力发电系统的潮流分析和无功功率补偿 120

7.1 引言 120

7.2 异步发电机稳态模型 121

7.3 风力机连接 122

7.4 潮流分析 122

7.4.1 潮流分析顺序法 123

7.4.2 潮流分析同步法 124

7.4.3 潮流分析同步法和顺序法的收敛特性 125

7.5 强化电网 125

7.6 无功功率补偿 128

7.6.1 并联补偿 129

7.6.2 串联补偿 131

7.6.3 串并联补偿 133

7.7 结论 135

附录A 137

附录B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8章 可变速风力发电机对美国东部互联网络频率调节和振荡阻尼的贡献 141

8.1 引言 141

8.2 可变速风力发电机的快速有功功率控制技术 142

8.3 电力系统和变速风力发电机模型 143

8.3.1 风力发电机模型 143

8.3.2 电力系统模型 143

8.3.3 仿真场景建设 144

8.4 变速风力发电机对EI频率调节的贡献 145

8.4.1 风力惯性控制 145

8.4.2 风力调速控制 145

8.4.3 风力AGC 146

8.4.4 案例分析:发电之旅 146

8.4.5 案例分析:减负荷 148

8.4.6 风力发电机频率调节控制的影片展示 149

8.4.7 讨论 150

8.5 变速风力发电机对EI振荡阻尼的贡献 151

8.5.1 风力PSS控制 151

8.5.2 利用本地反馈信号的振荡阻尼 151

8.5.3 使用广域反馈信号的区域间振荡阻尼 152

8.5.4 使用广域反馈信号协调区域间振荡阻尼 154

8.5.5 广域风力发电机控制区域间振荡阻尼的影片展示 154

8.6 结论 156

参考文献 156

第9章 基于高密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中低压电网能量管理 158

9.1 引言 158

9.2 中低压网络的负荷分配控制技术 159

9.2.1 基于下垂的控制方法 159

9.2.2 基于通信的控制方法 165

9.2.3 带有通信的下垂控制方法 168

9.3 结论与展望 169

附录A 170

参考文献 172

第10章 在配电系统中引入绿色能源:研究的影响和控制方法的发展 175

10.1 引言 175

10.2 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179

10.2.1 高光伏渗透率的影响 179

10.2.2 突发事故中系统的状态 181

10.3 动态分析系统建模 182

10.3.1 太阳能光伏 183

10.3.2 静止同步补偿器 184

10.3.3 负荷 185

10.4 不同负荷组成的影响 186

10.5 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器设计 188

10.5.1 线性二次调节器控制器 188

10.5.2 范数有界的线性二次调节器控制器 190

10.5.3 设计步骤 191

10.6 性能评估 192

10.6.1 故障Ⅰ:靠近变电站的三相短路故障 193

10.6.2 故障Ⅱ:接近分布式电源单元的不对称故障 195

10.7 结论 196

附录A 197

附录B 198

参考文献 199

第11章 智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的集成应用 201

11.1 引言 201

11.2 电网G2V模式影响 202

11.3 V2G技术 203

11.4 V2G系统简单结构 204

11.5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配电网中储存能量的电源 205

11.6 V2G系统优势 206

11.6.1 可再生能源的支持 206

11.6.2 环境效益 207

11.6.3 辅助设备 208

11.7 V2G概念的挑战 209

11.8 研究范畴 210

11.9 结论 210

参考文献 211

第12章 微电网应急操作中分布式能源的协调控制 219

12.1 引言 219

12.2 微电网结构和通信设施 220

12.2.1 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及其在微电网的应用 221

12.3 微电网控制和应急功能 225

12.3.1 初级电压和频率管理 225

12.3.2 电动汽车对初级频率控制的支撑作用 227

12.3.3 二级负荷频率控制 228

12.3.4 负荷响应 231

12.3.5 微电网孤岛后的能量管理 234

12.4 微电网服务恢复过程 237

12.4.1 电动汽车参与微电网恢复过程 238

12.4.2 黑起动理论 238

12.4.3 电动汽车参与微电网改造的效益分析 239

12.5 微电网应急操作实验验证 241

12.5.1 微电网和电动汽车实验室:电力基本设施 241

12.5.2 微源功率变换器和双向电动汽车充电原型 243

12.5.3 通信和控制结构 243

12.5.4 微电网自治操作的实验验证 244

12.6 结论 250

参考文献 251

第13章 一种应用于风电场中的新型机械转矩补偿系数聚合技术 253

13.1 引言 253

13.2 DFIG风力机模型 255

13.3 完整DFIG风电场模型的形成 257

13.4 聚合DFIG风电场模型的提出 259

13.4.1 全聚合DFIG风电场模型 259

13.4.2 MTCF的计算依据 259

13.4.3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MTCF计算 261

13.4.4 等效内部电网 263

13.4.5 模型简化 263

13.4.6 仿真结果 264

13.4.7 基本操作 265

13.4.8 电网扰动 266

13.5 对所提出的聚合技术的评价 267

13.5.1 逼近精度 267

13.5.2 仿真计算时间 268

13.6 结论 268

参考文献 269

第14章 变换损耗和成本优化的直流电网互连 271

14.1 引言 271

14.2 不同的低压直流电网的拓扑结构 273

14.2.1 小型网络的拓扑结构 273

14.2.2 微电网拓扑 273

14.2.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拓扑结构 275

14.3 低压直流系统的连接 276

14.3.1 单极低压直流系统 276

14.3.2 双极低压直流系统 276

14.4 DC-DC变换器的效率 277

14.5 直流系统损耗计算 278

14.5.1 电缆损耗 278

14.5.2 变换和变换损失 279

14.5.3 交直流变换器损耗 279

14.5.4 DC-DC变换器 280

14.6 总电缆成本 282

14.7 结论 284

参考文献 285

第15章 智能电网中具有自愈能力的互连自主微电网 287

15.1 引言 287

15.2 具有自愈能力的网络 290

15.3 配电网:配置和模型 291

15.3.1 分布式电源、变换器结构及建模 292

15.3.2 网络电压调整 292

15.3.3 微型智能电网再同步 293

15.4 多微电网系统控制策略 293

15.4.1 并网模式外环控制 294

15.4.2 自主模式外环控制 295

15.4.3 内环控制 299

15.4.4 DSTATCOM控制 302

15.5 验证和仿真研究 303

15.5.1 案例1:带三相平衡负荷的微电网运行 304

15.5.2 案例2:微电网运行不平衡、谐波负荷 304

15.5.3 案例3:相互连接的自主微电网系统 307

15.6 结论 312

附录A 313

附录B 314

参考文献 314

第16章 基于智能体的智能电网的保护和安全 318

16.1 引言 318

16.2 智能电网的保护和安全要求 320

16.2.1 微电网保护需求 320

16.2.2 微电网安全需求 320

16.3 微电网系统模型 321

16.3.1 同步发电机的建模 322

16.3.2 风力发电机的建模 322

16.4 多智能体系统 323

16.4.1 智能体的特点 324

16.4.2 多智能体系统的工程优势 324

16.4.3 多智能体系统与智能电网的交互 325

16.5 智能微电网保护的多智能体架构 326

16.5.1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保护方案 328

16.5.2 智能电网的保护策略 329

16.6 说明性的案例和结果 331

16.6.1 故障的检测和隔离 331

16.6.2 智能电网中增加风力发电的影响 333

16.7 智能电网安全的多智能体架构 335

16.7.1 攻击对智能电网动态状态的影响 335

16.7.2 攻击对智能电网部件的影响 336

16.7.3 攻击对智能电网设备的影响 337

16.7.4 攻击对智能电网保护方案的影响 338

16.8 一些有效的网络攻击缓解技术 339

16.9 结论 339

参考文献 340

第17章 智能电网状态估计预防错误数据入侵的漏洞 342

17.1 引言 342

17.2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343

17.2.1 测量数据的系统模型 344

17.2.2 测量函数的计算 345

17.2.3 状态估计:公式和方法 345

17.2.4 错误数据监测 345

17.3 配电网状态估计 346

17.4 智能电网状态估计 347

17.5 智能电网状态估计的缺陷:案例研究 348

17.6 智能电网状态估计漏洞综述 352

17.7 结论 354

参考文献 354

第18章 可再生集成电网的网络中心性分析障碍和模型 356

18.1 引言 356

18.2 系统模型和方法 358

18.3 各种总线成对依赖程度 364

18.3.1 最短路径 364

18.3.2 总线依赖矩阵 364

18.3.3 从系统数据中查找总线依赖矩阵的步骤 365

18.3.4 关于总线依赖矩阵的观察 366

18.4 影响的措施 366

18.4.1 路径长度 366

18.4.2 连接丢失 366

18.4.3 负荷损耗和过负荷线路的数量 368

18.5 关键节点的秩相似性 369

18.6 结论 371

参考文献 37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