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埃伦·伯斯奇德,(美)帕梅拉·丽甘著;李小平,李智勇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44453882
  • 页数:5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人际关系领域的各个主题都做了详尽介绍,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关系科学的概念演化和方法更新的历史过程,其中不乏对一些重大事件和经典研究的精彩描述。哪种关系对个体而言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有些关系是长久的、幸福的,另外一些关系则是短暂的、痛苦的?人际关系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联系?这些问题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人际关系心理学》目录

第一部分 关系——生命的网络 1

第一章 最初关系 3

导言 3

人类婴儿的社会继承 4

进化论的观点 5

归属的需要 6

人类婴儿的生物遗传特性对社会互动的促进 7

依恋行为系统 8

其他的先天社会反应系统 15

社会互动与脑发育 23

遗传和教养:错误的二分法 24

婴儿为发起及维持关系所做的努力 26

儿童的社会关系对社会的意义 28

小结 29

第二章 关系与健康 31

导言 31

关系与死亡 33

社会网络 36

社会支持 37

社会支持的概念 38

社会支持与应激 45

关系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51

身体侵犯和暴力 52

心理侵犯 54

居丧 56

关系与幸福 58

孤独 59

小结 63

第二部分 关系科学 65

第三章 关系科学的发展 67

导言 67

关系研究的障碍 68

社会禁忌 68

伦理考虑 70

方法论和分析上的困难 72

关系科学的多学科性质 86

为关系科学作出贡献的学科 89

心理学 90

婚姻和家庭治疗 93

沟通研究 93

社会学 93

人类学 94

经济学 94

关系中的文化差异 95

小结 97

第四章 关系的概念 98

导言 98

互动:关系的实质 99

互动的量和质 99

互动的缺失 101

涉及当前关系的多重观点 103

影响的对称性 104

关系科学的观察基础 106

相互依赖的确立 109

互动模式 113

关系科学的目的:对因果条件的确认 115

互动资料的来源 117

自我报告 117

观察 118

档案和其他公开记录 120

社会互动的主要理论 121

社会学习理论 121

社会交换理论 123

公平理论 124

相互依赖理论 126

小结 131

第五章 关系的种类 132

导言 132

家庭关系 132

美国家庭的变化 133

密切关系 141

密切的概念化 142

密切性测量的比较 145

亲密关系 147

响应性 149

其他常见的关系描述词 150

和谐的关系 150

健康的关系 151

关系的维度 152

关系分类学 153

被忽略的密切关系类型 155

友谊关系 155

与非人类的关系 156

小结 160

第三部分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61

第六章 关系的诞生 163

导言 163

主动互动与被动互动:封闭的互动领域和开放的互动领域 163

关系的开始:对另一个人的注意 166

选择性注意 166

注意和吸引 170

联系 171

主动联系和吸引 171

主动联系的其他决定因素 172

初次相遇中的吸引 177

吸引的结构 178

吸引的学习理论 179

吸引的一般原则 179

匹配假设 184

小结 192

第七章 关系的发展与维持 194

导言 194

影响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因果条件 195

关系发展的理论 196

基本假设 196

相互依赖理论 196

交互模型 199

凝聚力模型 199

浪漫关系的发展 200

浪漫关系的发展:理论 200

浪漫关系的发展:研究 203

友谊的发展 206

关系发展和维持的过程 209

自我表露:阿尔特曼和泰勒的社会渗透理论 209

信任 212

承诺 213

冲突 222

影响关系发展和维持的环境因素 223

社会环境因素 224

物理环境因素 225

忽视环境因素的原因 225

小结 226

第四部分 关系的机制 229

第八章 认知过程 231

导言 231

了解他人 231

期待 232

意识和心理活动 234

社会认知心理学 234

社会信息加工 236

自动(联想)式信息加工 236

社会环境中的联想记忆系统及其规律 237

受控式(基于规则的)信息加工 239

第一印象 242

社会分类 242

社会分类的原则 245

新的认知模型 248

关系图式 249

互动脚本 252

关系事件的记忆 253

分析叙事 256

社会认知的主要理论:关系现象的意义 257

认知一致性理论 257

归因理论 260

小结 263

第九章 情感过程 265

导言 265

人类情绪的社会背景 265

情绪的面部表情 267

情绪表达的普遍性假说 268

基本情绪理论 270

在社会互动中观察情绪 271

面部表情的社会互动观点 272

生理唤醒和情绪 273

詹姆斯—兰格理论 274

沙赫特的二元理论 275

社会互动中的生理唤醒 280

认知和情绪 281

情绪的概念 283

情感 284

偏爱 288

心境 289

情绪的认知理论 292

小结 297

第十章 素质的影响 299

导言 299

性别 300

生物性别 300

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 305

心理性别或性别角色取向 306

人格 308

超特质 308

个人动机 312

自我监控 314

控制点 316

社会性性关系定向 317

慢性情绪状态 318

人际信念体系 320

成人的依恋风格 321

拒绝敏感性 324

小结 326

第五部分 两性关系 327

第十一章 爱 329

导言 329

爱的分类法 330

爱的心理测量方法 334

斯滕伯格的爱的三角理论 334

李的爱的色彩分类法 335

爱的测量 337

爱的原型法 338

激情(浪漫)之爱 340

激情之爱的早期理论文献 341

激情之爱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345

激情之爱的测量 347

激情之爱的本质 348

激情之爱的生物化学机制 350

同伴之爱 353

友爱的生物化学机制 355

有关爱的问题 356

无回报的激情之爱 356

痴迷 357

不般配的爱情类型 359

小结 360

第十二章 配偶选择与性 361

导言 361

两性关系的理论方法 361

社会背景说 362

进化理论 363

配偶偏好 365

自我认知与调整 368

配偶吸引与求爱 369

最初的相逢:传达浪漫吸引 370

第一次约会 371

第一次约会以后 371

配偶选择 372

一夫一妻制 374

离婚 376

关系中的性 377

性态度 378

对约会关系中性的角色的看法 378

对婚姻关系中性的角色的看法 380

性吸引 381

性魅力 382

性史 383

早期关系中的性行为 384

第一次性接触 385

性影响 386

已确立关系中的性 386

性交频率及其随时间发展的下降趋势 387

性满意度 388

性沟通 389

关系内性行为的问题 390

性冷淡 390

性侵犯 391

性背叛 392

性嫉妒 395

小结 398

第六部分 随时间发展的关系 399

第十三章 满意度与稳定性 401

导言 401

关系满意度和稳定性的测量 402

婚姻稳定性 402

婚姻满意度 403

确定满意度的决定因素时存在的问题 405

随时间发展的婚姻满意度 408

满意度的横向研究 409

满意度和稳定性的纵向研究 409

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414

人的因素 414

环境因素 418

关系特征 424

满意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431

不幸福的稳定婚姻 431

小结 432

第十四章 干预与解体 433

导言 433

幸福的婚姻和不幸福的婚姻 434

幸福的婚姻 435

不幸福的婚姻 436

痛苦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 438

关系治疗领域的发展 438

研究范式 440

痛苦夫妻的沟通模式 442

观察性研究范式的局限 447

痛苦关系的治疗性干预 449

疗法的禁忌 450

治疗方法 450

干预的效果 455

预防性干预 456

走向离婚和分居之路 457

居丧 459

小结 464

参考文献 465

主题索引 524

人名索引 536

术语表 5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