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媒体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
新媒体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

新媒体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30411
  • 页数:1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当代最蓬勃发展的信息传播平台新媒体为视域切入角度,借鉴美国学者拉斯维尔的传播学理论,系统地分析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五维度要素,即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构筑对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结构的概览和清晰认识,进而剖析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机遇与挑战、问题及原因,以期谋求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新媒体路径策略。明确在国际话语权争夺的激烈现状和意识形态角逐的状态下,不能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树立阵地意识和竞争意识,既要合理吸收西方意识形态的长处,又要坚持原则,以我为主,以主导姿态推动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
《新媒体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

二 研究现状与学术史回顾 3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四 学术创新与研究不足 15

第一章 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概述 16

第一节 新媒体概述 16

一 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 16

二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22

三 新媒体传播的当代特征 25

第二节 媒体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历史 28

一 传统媒体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历史 28

二 新媒体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历史 30

第三节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 32

一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基本内涵 32

二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35

第四节 新媒体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重要意义 39

一 有助于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39

二 有助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 42

三 有助于创新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载体 45

四 有助于进一步具体化、通俗化、实践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48

第二章 新媒体背景下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五维要素 52

第一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主体 53

一 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 53

二 大众媒体信息发布者 55

三 高校教育工作者 57

四 个体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59

第二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客体 61

一 组织传播对象 61

二 大众传媒受众 63

三 人际传播对象 65

第三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容 68

一 技术内容转换 68

二 传播内容变革 69

第四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渠道 71

一 工具层面的传播渠道 71

二 组织层面的传播渠道 72

第五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效果 72

一 认知层面 73

二 情感态度层面 73

三 行动层面 74

第三章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76

第一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机遇 76

一 有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前沿阵地 77

二 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方式手段 78

三 有利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现代载体 80

四 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多向互动 82

五 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深入发展 83

第二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挑战 85

一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主体的选择造成了困惑 85

二 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客体的信仰认同 87

三 对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地位造成了冲击 88

四 降低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度 89

五 拉大了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传播影响力的差距 90

第四章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92

第一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 92

一 传播主体运用新媒体的自觉性及能力不够 92

二 传播客体的选择及自律状况不佳 94

三 传播内容上信息的编码质量不高 95

四 传播渠道的自身环境令人担忧 96

五 传播效果上虚拟空间与生活世界的脱离及监管失位 97

第二节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99

一 传播主体的适应发展缺陷 99

二 传播客体受多种社会环境的影响 106

三 传播内容的多元竞争局面 108

四 传播渠道的竞争升级 112

五 传播效果的现实脱离感与监管困境 114

第五章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策略 118

第一节 加强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主体建设 118

一 树立新的传播理念 119

二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121

三 加强对新媒体传播特点及技术的把握 122

四 探索利用新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艺术 125

五 建设高素质新媒体传播队伍 125

第二节 完善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客体建设 127

一 时效性和亲和力增强的客体接受体验 127

二 观点讨论和思想碰撞的客体交流空间 128

三 培育受众的科学精神 129

第三节 深化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内容建设 131

一 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张力 131

二 推进大众话语体系的构建 133

三 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容 135

第四节 推进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渠道建设 138

一 构建专业的、覆盖广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阵地 138

二 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宣传阵地的感染力 140

三 坚持重视大众传播与强化组织传播相结合 142

四 探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融合的传播规律 142

第五节 增强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效果建设 143

一 提升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现实有效性 144

二 构建完善我国新媒体监管机制 146

结语 151

参考文献 1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