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商标实务指南与司法审查
商标实务指南与司法审查

商标实务指南与司法审查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阳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19727130
  • 页数:601 页
图书介绍:伴随着人类文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国际间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中一个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日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围绕着知识产权的保护展开的国际间双边和多边的谈判,特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达成,促使世界范围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适应本国发展之需要,顺应世界进步之潮流。本书系统详细的介绍中国的商标制度,为中国商标的发展提供理论帮助,并为相关学者研究商标制度提供参考。
《商标实务指南与司法审查》目录

第一章 商标的本质与功能 1

第一节 商标的起源与发展 3

第二节 商标的本质 5

一、商标权与著作权、专利权的区别 5

二、作为“信息”的商标 6

第三节 商标的功能 9

一、识别商品来源 9

二、减少搜索成本 11

三、保障产品质量 12

四、彰显企业形象 13

第二章 商标分类 15

第一节 商品商标与服务商标 17

一、商品商标 17

二、服务商标 17

第二节 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 17

一、集体商标 17

(一)集体商标与商品商标 18

(二)集体商标与地理标志 19

二、证明商标 20

(一)非产地生产者的使用 21

(二)来自相同产地生产者的使用 23

第三节 传统商标与非传统商标 25

第三章 商标取得实体要件之一:绝对条件 27

第一节 商标构成要素 29

一、文字商标 30

二、图形商标 30

三、组合商标 30

四、颜色商标 30

五、立体商标 35

六、声音商标 38

七、位置商标 39

八、其他类型的商标 41

第二节 显著性 42

一、显著性、区别性、识别性 42

二、显著性层次 43

(一)任意性或者臆造性商标 44

(二)暗示性商标 44

(三)描述性商标 45

(四)通用名称 46

三、第二含义 47

(一)定义 47

(二)判断方法 47

(三)立体商标的第二含义 50

1.商品包装 51

2.商标与商品合一 54

3.位置商标 55

四、显著性判断准则 57

(一)结合相关公众认定 57

(二)结合实际使用认定 60

(三)整体认定原则 61

五、显著性判断方法 63

(一)独创性标识 63

(二)广告语 64

(三)通用名称 66

1.获取显著性 66

2.评审时标识成为通用名称 67

3.“地名+通用名称” 69

4.包含通用名称的标识 69

(四)描述性标识 70

(五)立体商标 71

(六)本行业或相关行业通用的专业技术术语 71

(七)表示商品的原料 72

(八)地名标识 73

六、显著性丧失 76

第三节 合法性 76

一、国字号商标 76

(一)与国家名称相同或近似 77

(二)含有国家名称 78

(三)“国+其他” 78

二、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名称、标志、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 81

三、带有欺骗性的商标 82

四、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82

五、不良影响 83

(一)潜在或现存的私人权益 85

(二)公有领域的标识 87

(三)对来源产生误认 88

(四)保护宗教信仰 90

(五)外文商标的不良影响 90

(六)不良影响的判断主体 91

六、不正当手段 92

(一)欺骗手段 93

(二)其他不正当手段 93

(三)适用阶段 96

第四节 非功能性 98

一、功能性含义 98

二、美学功能性 99

三、实用功能性 101

(一)三维商标的功能性 101

(二)二维商标的功能性 102

第四章 商标取得实体要件之二:相对条件 103

第一节 冲突申请 105

第二节 在先权益 107

一、著作权 108

(一)标识独创性判断 109

(二)著作权权属证明 112

二、地理标志 115

(一)在先善意取得商标 116

(二)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 117

三、企业名称、字号、商号 118

四、姓名权、肖像权 123

五、外观设计专利权 129

六、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131

(一)不正当手段 132

(二)使用并产生一定影响 134

1.使用 135

2.一定影响 138

3.恶意与商标影响之间的关系 140

七、被代理人、被代表人以及特定关系人的未注册商标 142

(一)被代理人、被代表人、合同、业务等关系的相对方 143

(二)适用范围 147

八、驰名商标 148

(一)未注册驰名商标 148

(二)已注册驰名商标 150

(三)恶意注册 151

九、商品化权 152

十、商业外观(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 155

十一、其他在先权益 163

十二、在先权益失效 163

第五章 商标获权程序 165

第一节 使用取得 168

一、使用要求与方式 168

二、识别性 171

三、未注册驰名商标 172

第二节 注册取得 175

一、申请程序 175

(一)商标申请人 175

(二)商标申请原则 177

1.诚实信用 177

2.自愿与强制相结合 177

3.在先申请优先兼顾使用 177

(三)申请日 177

(四)申请文件 179

(五)商标申请的审查 179

1.形式审查 179

2.实质审查 180

3.审查过程中的说明、修正与分割 180

4.审查结果 180

二、异议程序 180

(一)异议程序的修订 181

(二)异议理由与主体 182

(三)异议结果 188

三、复审程序 189

(一)驳回复审 189

(二)异议复审 190

(三)无效复审 190

(四)撤销复审 191

四、评审程序 191

(一)评审程序的性质 191

(二)驳回复审中的评审 193

(三)异议复审中的评审 199

(四)无效复审中的评审 203

(五)撤销复审中的评审 204

(六)其他评审注意事项 204

1.复审的受理与审查 204

2.证据规则 205

3.违反法定程序 206

五、商标确权、授权行政诉讼程序 207

(一)审查范围 207

(二)新证据 208

(三)实质性解决纠纷 210

第三节 商标国际注册 211

一、商标国际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212

二、以中国为原属国的商标国际注册申请 213

三、指定中国的领土延伸申请 214

第六章 商标失权程序 217

第一节 商标无效 219

一、法律依据 219

二、无效宣告审理 219

三、绝对理由 220

四、相对理由 223

(一)在先权益 223

(二)冲突申请 224

五、法律后果 224

第二节 商标撤销 225

一、法律依据 225

二、撤销理由 225

(一)未按规定使用 225

(二)通用化 226

(三)连续三年不使用 227

1.法律规定 227

2.连续三年 228

3.停止使用 228

三、撤销的法律后果 244

第三节 商标注销 245

一、主动注销 245

二、期满不续展被注销 245

三、错误注销 246

第七章 商标利用 247

第一节 商标许可 249

一、相关法律依据 249

二、许可类型 254

三、许可备案 257

四、许可合同解除 258

五、许可费返还 260

六、质量控制 263

第二节 商标转让 264

一、商标转让的法律要求 264

二、商标转让的法律后果 264

三、擅自转让 265

四、商标转移 265

五、商标转让争议 265

第三节 商标的其他利用方式 268

一、质押 268

二、证券化 269

三、商标其他利用方式 269

第八章 商标权内容 271

第一节 商标权的本质 273

一、标识性权利 273

二、排他性权利 273

三、商标权与商标申请权 274

第二节 商标权特征 276

一、商标权的相对性 277

二、商标权的非稳定性 277

三、商标权的地域性 278

第三节 商标权范围 279

一、商标权的积极权能 279

二、商标权的消极权能 280

第四节 商标权的具体内容 283

一、禁止混淆 283

二、禁止假冒与反向假冒 283

三、禁止淡化 284

第九章 商标侵权与抗辩 285

第一节 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 287

一、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立法例 287

二、中国商标侵权判定标准 291

(一)商标侵权标准的理论探讨 291

(二)商标性使用是否构成商标侵权行为的前提 295

(三)现行《商标法》所确立的标准 302

1.“商标相同+商品相同”标准 302

2.“商标相同+商品近似”或“商品相同+商标近似”或“商品类似+商标近似+混淆可能”标准 303

第二节 商标侵权判断的具体方法 304

一、商标侵权判断主体 305

二、商标相同判断 305

三、商标近似判断 306

(一)法律规定 306

(二)商标近似判断的标准 306

(三)商标近似判断原则 308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309

2.整体对比与主要部分对比 309

3.隔离观察 312

4.是否考虑商标显著性与知名度 315

(四)商标近似判断的具体方法 325

1.商标近似判断的注意事项 325

2.“音”的近似性判断 327

3.“形”的近似性判断 328

4.“义”的近似性判断 329

5.文字商标的近似性判断 329

6.图形商标的近似性判断 336

7.组合商标的近似性判断 337

四、商品类似判断 351

(一)商品类似判断的法律规则 352

(二)商品类似判断的原则 354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认知综合判断 354

2.参考《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与《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 355

3.混淆 356

4.知名度、显著性 358

(三)商品类似判断的具体规则 360

1.不是对商品做物理属性的比较 360

2.逐一比对 361

3.参考《区分表》 362

4.纳入关联商品 369

(四)商品类似判断的具体方法 371

1.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类似 371

2.类似服务的认定 373

3.商品类似的判断 375

五、混淆可能判断 379

(一)价值与作用 379

(二)混淆可能的分类与法律表达 380

1.初始兴趣混淆 381

2.售后混淆 386

3.反向混淆 388

4.关联关系混淆 391

(三)混淆可能的判断方法 393

六、商标共存 396

(一)协议共存 397

(二)实际区分 402

七、延伸保护 408

第三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 412

一、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 412

二、具体侵权行为判断 414

(一)在相同的商品上使用相同的商标 414

(二)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416

(三)将他人商标作为企业名称(字号)使用 419

(四)将他人商标作为商品名称使用 424

(五)将注册商标用作地理标志使用 426

(六)将商标用作商业外观(trade dress) 428

(七)将商标用作域名 432

(八)在牌匾、招牌、网站等中使用注册商标 439

(九)回收再利用的商标使用 444

(十)楼盘名称侵权 446

(十一)销售侵权 449

(十二)反向假冒 454

(十三)仿冒 456

(十四)间接侵权 457

1.伪造、擅自制造商标标识以及销售行为 457

2.帮助侵权 460

第四节 商标侵权抗辩 477

一、一般理论 477

二、合理使用 479

(一)非商业过程中使用 480

(二)描述性使用 480

1.通用名称与图形意义上的使用 481

2.包装、装潢使用 489

3.地名意义上的使用 489

4.广告中的使用 492

5.产品特征意义上的使用 494

6.企业名称意义上的使用 496

7.贴牌加工 499

(三)指示性使用 500

1.产品销售环节中的使用 500

2.产品销售前的使用 503

3.比较广告 503

三、权利穷竭 503

(一)国内穷竭 504

(二)国际穷竭 506

四、先用权 512

五、其他抗辩 517

(一)善意销售抗辩 517

(二)时效抗辩 517

(三)未使用抗辩 518

(四)权利滥用抗辩 518

第十章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523

第一节 驰名商标保护法理 525

第二节 驰名商标保护模式 526

一、国际条约与驰名商标保护相关的规定 526

二、驰名商标的保护模式 526

(一)反淡化模式 526

(二)驰名商标制度 530

(三)防御商标制度 532

第三节 中国与驰名商标相关的法律规定 532

一、现行商标法的规定 532

二、司法解释 534

三、部门规章 535

第四节 驰名商标认定途径 536

一、商标管理程序中的认定 536

二、商标异议程序中的认定 537

三、商标争议程序中的认定 537

四、司法认定 537

第五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规则 538

一、事实认定 538

二、被动保护 539

三、个案认定 540

四、按需认定 541

五、认定标准 544

(一)判断主体 544

(二)驰名的地域 544

(三)举证责任、证明标准与方法 544

1.举证责任 544

2.证明材料 545

3.考量因素 546

第六节 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 549

一、复制、摹仿与翻译 549

二、误导、淡化、不正当竞争 551

(一)误导 551

(二)纯粹淡化理论的适用 552

(三)不正当竞争保护 556

三、与驰名范围相适应 556

第十一章 侵权救济 561

第一节 确认不侵权诉讼 563

第二节 停止侵权 569

一、临时禁令 570

(一)申请主体 570

(二)申请条件 571

1.权利人必须存在有效、稳定的商标权 571

2.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571

3.难以弥补的损害 571

4.损害比较 572

5.公共利益 572

6.担保 572

(三)法律后果 574

二、永久禁令 574

(一)颁布的永久禁令条件 574

(二)永久禁令的效力 575

第三节 损害赔偿 576

一、实际损失 577

二、侵权获益 578

三、许可费的倍数 586

四、惩罚性赔偿 586

五、法定赔偿 586

六、损害赔偿认定的注意事项 588

(一)合理开支 588

(二)未使用不赔偿 588

(三)合法来源不赔偿 589

第四节 民事制裁 589

一、罚款 589

二、没收与销毁侵权商品和工具 590

第五节 赔礼道歉与消除影响 590

第六节 行政救济 592

第七节 刑事处罚 595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 595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596

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597

第八节 其他救济措施 597

一、更换或规范使用企业名称 597

二、转移或注销域名 5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