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俭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目录

绪论 1

0.1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言的新认识 1

0.2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4

0.3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13

0.4语法和语音、语义 14

0.5关于语法单位 18

0.6为什么需要研究汉语语法? 22

0.7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2

0.8汉语语言学工作者应有的语法分析能力 26

0.9关于结构关系的多重性 27

第一节 汉语词类研究 33

1.1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34

1.2词类是概括词的分类——兼说词的同一性 35

1.3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37

1.4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43

1.5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 49

1.6对高名凯先生“汉语无词类”论的再认识 51

1.7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53

1.8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59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 62

2.1关于汉语句法分析 62

2.2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63

2.3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66

2.4关于层次分析法 68

2.5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70

2.6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74

2.7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79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82

3.1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82

3.2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88

3.3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89

3.4变换分析法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92

3.5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97

3.6变换分析法的局限 106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107

4.1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法的产生 107

4.2关于语义特征 109

4.3关于“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 ]+给+名词[与事]”歧义句式 111

4.4关于“动词十了+时量+了”歧义句式 113

4.5关于“动词+有……”句法格式 116

4.6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祈使句式 118

4.7关于“名词+了”句法格式 120

4.8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123

第五节 配价分析法 125

5.1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125

5.2“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126

5.3由动词性词语带“的”形成的“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129

5.4“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132

5.5形容词都能受介词结构“对………”的修饰吗? 133

5.6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136

5.7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142

5.8配价分析法的作用与局限 142

第六节 语义指向分析法 146

6.1“语义指向分析”的含义 146

6.2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148

6.3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150

6.4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153

6.5“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能省不能省的问题 154

6.6“究竟”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155

6.7“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156

6.8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158

第七节 语义范畴分析法 165

7.1汉语句法研究中必须关注语义问题 165

7.2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166

7.3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169

7.4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177

7.5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183

7.6顺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186

第八节 形式学派语法分析思路 192

8.1关于形式语言学派 193

8.2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分析思路 194

8.3关于切分、等同、分类、组合 197

8.4关于分布分析法 200

8.5关于替换分析法与扩展分析法 203

8.6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210

8.7用乔姆斯基的“中心词”理论重新分析“名词+的+动词”结构 213

8.8关于轻动词理论分析 219

第九节 功能学派的分析思路 227

9.1功能学派的基本观点和关注领域 227

9.2从篇章角度解释语法现象 229

9.3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解释语法现象 234

9.4以动态浮现语法观解释语法现象 238

9.5从话语交际的角度解释语法现象 239

9.6从信息结构角度解释语法现象 242

第十节 认知学派的分析思路 250

10.1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和研究领域 250

10.2人类认知的共性与个性 253

10.3关于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分析 258

10.4关于语义强度等级分析? 263

10.5关于意象图式分析 267

10.6关于隐喻和转喻分析 268

10.7关于“有界”和“无界”分析 272

10.8关于“范畴化”与“非范畴化”分析 273

10.9关于构式语法分析 275

10.10再说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81

第十一节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285

11.1虚词研究的重要性 285

11.2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287

11.3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291

11.4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293

11.5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303

11.6虚词研究中切忌将虚词所在的格式义视为虚词的意义 305

第十二节 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309

12.1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 309

12.2当今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的三个领域 309

12.3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310

12.4面向汉语作为二语/外语教学的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320

12.5面向语文教学的汉语语法应用研究 331

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 344

参考文献 348

后记 3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