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的含义和历史起点 3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关战略范畴的论述概要 3
(一)提出和论述的主要战略范畴概况 4
(二)十四、十五、十六大报告对有关战略问题的直接论述 6
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的内涵 10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的定义 10
(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的内涵 11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的历史起点 14
(一)面临的四大战略课题 14
(二)邓小平的战略嘱托 15
第二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的创新体系 19
一、战略思维的基本点 19
(一)谋长远的着眼点 19
(二)谋全局的立足点 28
(三)谋根本的生长点 31
二、战略思维的基本理论 35
三、战略思维实践工程论 40
第三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的实践功能 41
一、推进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指导功能 41
(一)三年战略起步初显成效 42
(二)五年战略攻坚大显身手 46
(三)跨越世纪战略捭阖成就巨大 48
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承启功能 50
(一)把握祖国统一命脉,开创复兴新局面 50
(二)统揽国家发展大局,开辟复兴新天地 57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开拓复兴新境界 60
三、解决时代主题的战略互动功能 63
(一)推动政治多极化发展,争取“东西”持久和平 63
(二)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缩小“南北”贫富差距 67
(三)推动文化多元信息化发展,建设人类信息文明 71
第四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的理论地位和比较特征 76
一、战略思维的理论地位 76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战略学说的新发展 7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新概括 80
(三)中华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新论断 81
(四)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 85
二、战略思维的比较特征 86
(一)思维体系的一脉相承性 86
(二)思维起点的历史开局性 86
(三)思维成果的博大性 87
(四)思维形式的时代性 87
(五)思维重心的递进性 88
(六)强国战略工程的发展性 88
(七)强国战略政策的升华性 88
第五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发展战略主题论 93
一、全面发展战略主题论的含义 93
(一)界定全面发展战略主题的依据 93
(二)全面发展战略主题论的含义 95
二、全面发展战略主题论的基本观点 96
(一)以战略目标与利益为基点的主题论观点 96
(二)以战略力量与政策为基点的主题论观点 97
三、全面发展战略主题论的创新特点 101
(一)主题目标的全局升华性 101
(二)主题价值定位的最高性 103
(三)主题平台的宏大世界性 104
(四)主题战略布局的协调性 106
(五)主题思路的与时俱进性 107
第六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揽协调战略全局论 109
一、总揽协调战略全局论的含义 109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有关战略全局的概念 109
(二)总揽协调战略全局论的含义 112
二、总揽协调战略全局论的基本观点 113
(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权力论 113
(二)“胸怀全局、驾驭全局”的权能观 117
(三)“通观全局、审时度势抓大事”的职能论 120
(四)“讲全局、懂全局、谋全局”的素质论 122
三、总揽协调战略全局论的创新特征 128
(一)紧扣战略主题综论全局 12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 128
(三)与时俱进抓住全局 129
(四)高瞻远瞩筹谋全局 130
第七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战略创新论 131
一、与时俱进战略创新论的含义 131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创新”论述 131
(二)与时俱进战略创新论的含义 132
二、与时俱进战略创新论的基本观点 133
(一)关于理论创新的基本观点 133
(二)关于制度创新的基本观点 138
(三)关于科技创新的基本观点 140
(四)关于文化创新的基本观点 141
三、与时俱进战略创新论的特征 143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143
(二)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143
(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144
(四)系统性与重点性的统一 144
(五)原则性与策略性的统一 145
(六)战略原理性与治党治国之道的统一 145
第八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三力”统筹战略动力论 146
一、“三力”统筹战略动力论的含义 146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有关“动力”概念 146
(二)“三力”筹战略动力论的含义 148
二、“三力”统筹战略动力论的基本观点 149
(一)创新力源论 149
(二)均衡力度论 151
(三)同向合力论 153
三、“三力”统筹战略动力论的重要特征 158
(一)综合集成,超越前人的理论特征 158
(二)立足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实践特征 159
第九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战略规律论 161
一、实事求是战略规律论的含义 161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有关战略规律范畴 161
(二)实事求是战略规律论的含义 164
二、实事求是战略规律论的基本观点 165
(一)研究和把握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165
(二)尊重和遵循规律,坚特“两合”统一的观点 166
(三)探索和揭示规律,坚持为“两个纲领”奋斗的观点 168
(四)依据和运用规律,坚特高举旗帜统揽全局的观点 169
(五)探索和总结规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点 171
三、实事求是战略规律论的创新特征 173
(一)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向的有机统一 173
(二)尊重世界多样性和寻求自身比较优势的有机统一 174
(三)全面把握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 175
(四)继承丰富和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 176
第十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战略机遇论 177
一、审时度势战略机遇论的基本含义 177
二、审时度势战略机遇论的基本观点 178
(一)抓住机遇价值观 178
(二)利用机遇目的论 182
(三)珍惜机遇时效观 183
(四)用好机遇方法论 184
三、审时度势战略机遇论的基本特点 190
(一)继承中突出创新 190
(二)鲜明的战略性 191
(三)全面中抓住重点 191
第十一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居安思危战略忧患论 193
一、居安思危战略忧患论的基本含义 193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忧患论的提出和论述 193
(二)居安思危战略忧患论的基本含义 194
二、居安思危战略忧患论的基本观点 195
(一)居安思危治国论 195
(二)居安思危治党论 201
(三)居安思危治军论 205
三、居安思危战略忧患论的鲜明特征 206
(一)理论的继承发展性 206
(二)内涵的深邃时代性 207
(三)价值定位的最高性 208
第十二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宏猷战略国策论 209
一、执政宏猷战略国策论的基本含义 209
二、战略国策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210
(一)绘振兴鸿图,定百年布局:创新“基本路线”国策 211
(二)奠发展基石,定兴国大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策 213
(三)造世代福祉,定文明发展道路:实施可特续发展战略国策 214
(四)“引进来”走出去”,深化强国路线:实施全方位开放国策 215
(五)创经济新模式,定富国新途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策 216
(六)融入全球化,开拓发展平台:实施加入“WTO”国策 217
(七)立“关键是人才”,定昌国之根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策 218
(八)揽“两个大局”,定“共富”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策 219
(九)求和平统一,定振国方略:实施“一国两制”国策 220
三、执政宏猷战略国策论的基本特征 220
(一)系统性特征 221
(二)法规化特征 221
(三)时代性特征 221
(四)长效性特征 222
(五)宏猷性特征 222
第十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战略 225
一、建设“特色经济”的战略定位 225
(一)定位论断 225
(二)定位要点与基本定位 227
二、建设“特色经济”的战略目标 228
(一)战略目标新设计 228
(二)战略目标的特征 229
三、建设“特色经济”的战略思路 230
(一)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30
(二)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效益的发展路子 230
(三)核心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31
(四)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231
(五)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 232
(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32
(七)经济发展要以农为本 233
(八)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34
(九)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34
四、建设“特色经济”的战略部署 234
(一)基本的战略部署 235
(二)战略部署的主要特征 238
第十四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战略 240
一、建设“特色政治”的战略定位 240
(一)定位论断 240
(二)定位要点与基本定位 241
二、建设“特色政治”的战略目标 242
(一)战略目标设计 242
(二)战略目标的特征 243
三、建设“特色政治”的战略思路 246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246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46
(三)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248
(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49
(五)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250
四、建设“特色政治”的战略部署 250
(一)基本的战略部署 250
(二)战略部署的主要特征 256
第十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战略 263
一、建设“特色文化”的战略定位 263
(一)定位论断 263
(二)定位的要点与基本定位 265
二、建设“特色文化”的战略目标 266
(一)战略目标设计 266
(二)战略目标的特征 267
三、建设“特色文化”的战略思路 270
(一)深刻认识“特色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270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71
(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71
(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72
(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72
(六)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72
(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272
(八)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73
四、建设“特色文化”的战略部署 273
(一)基本的战略部署 273
(二)战略部署的主要特征 279
第十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战略 283
一、建设“特色国防和军队”的战略定位 283
(一)定位论断 283
(二)定位的要点与基本定位 286
二、建设“特色国防和军队”的战略思路 287
(一)深刻认识建设“特色国防与军队”的战略地位与意义 288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288
(三)紧紧围绕“两个历史性课题”,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加强“三化”建设 289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289
(五)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290
(六)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290
三、建设“特色国防和军队”的战略部署 291
(一)基本的战略部署和运作 291
(二)战略部署的特征 296
第十七章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304
一、“特色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基本定位 304
(一)定位论断 305
(二)定位的前提、要点与基本定位 310
二、“特色外交与国际战略”的基本思路 312
(一)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12
(二)始终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313
(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313
(四)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时代主题的解决 314
(五)坚持对外工作的根本宗旨,争取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315
(六)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15
(七)树立新的安全观,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16
(八)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开拓发展新领域 317
(九)坚持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推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318
三、“特色外交和国际战略”的部署和运作 318
(一)基本的战略部署和运作 318
(二)战略部署与运作的重要特征 333
第十八章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战略 339
一、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战略的基本定位 339
(一)定位论断 340
(二)定位要点与基本定位 342
二、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战略的基本思路 343
(一)必须紧紧抓住一个主题,坚持五项根本原则 344
(二)把为最低纲领奋斗和为最高纲领奋斗统一起来 345
(三)以高举旗帜、坚持党的先进性为指针 345
(四)以改革的精神为动力 346
(五)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保证 346
(六)以加强“三大建设”、成为“两个先锋队”、实现“三大历史任务”为目的 347
三、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和运作 348
(一)基本的战略部署和运作 348
(二)战略部署与运作的重要特征 359
主要参考文献 364
后记 367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思维进阶 常态课不能绕过的素养》田树林,刘强 2018
- 《我们如何思维》马明辉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法语单词书》(中国)李芮 2019
- 《观察、阅读、写作小学作文整体教学与思维训练》马芯兰主编 2016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细节故事》刘建庆主编 2019
- 《BCG经营战略 成熟市场的销售变革》(日)杉田浩章著 2019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思维导图全解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师大教科文教材编写组 2020
- 《海棠花粉电镜图谱》张往祥著 2018
- 《中等应变速率花岗岩的动态力学特性研究》夏祥著 2018
- 《闻一多与中国学术史》刘殿祥著 2020
-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五编 第4册 中国新文学广告图志 上》彭林祥著 2015
- 《马融年谱》吴从祥著 2019
- 《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周祥著 2019
- 《现代江南小城镇文学研究》余连祥著 2018
-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惑及干预策略研究》李本祥著 2018
- 《大别山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研究》余维祥著 2016
- 《党支部领导方法与创新》赵洪祥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