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
上编 1
一、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3
三、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4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5
二、齐桓公伐楚 《左传》 7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0
三、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1
四、晋灵公不君 《左传》 15
五、齐晋?之战 《左传》 22
六、召公谏弭谤 《国语》 27
七、勾践灭吴 《国语》 31
八、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40
九、燕昭王求士 《战国策》 50
一0、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55
一一、长沮桀溺耦而耕 《论语》 59
一二、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61
一三、许行 《孟子》 65
一四、秋水 《庄子》 74
一五、天论 《荀子》 79
一六、说难 《韩非子》 85
一七、五蠧 《韩非子》 94
一八、报燕惠王书 乐毅 104
一九、谏逐客书 李斯 111
二0、论贵粟疏 晃错 117
二一、刺客列传《史记》 124
二二、李将军列传《史记》 131
二三、游侠列传序 《史记》 147
二四、报孙会宗书 杨恽 153
二五、张骞传 《汉书》 158
二六、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170
二七、孙权谕吕蒙读书 《江表传》 180
二八、陈情表 李密 184
二九、华佗传 《三国志》 189
三0、与陈伯之书 丘迟 196
三一、情采 《文心雕龙》 203
三二、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211
三三、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220
三四、宋清传 柳宗元 224
三五、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228
三六、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235
三七、留侯论 苏轼 239
2.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战国策·齐策三》) 244
1.鲍叔论管仲(《国语·齐语》) 244
附录: 244
3.信陵君杀晋鄙(《战国策·魏策四》) 245
4.涸辙之鲋(《庄子·外物》) 245
5.任公子为大钩巨缁(同上) 245
6.齐人有一?一妾(《孟子·离娄下》) 246
7.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滕文公下》) 246
8.非相(《荀子集解》) 247
9.秦伯嫁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50
10.刖危逃子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250
11.赵世家(《史记》) 251
12.论盛孝章书(《昭明文选》李善注) 253
一、汉字形体的流变 255
下编 255
第一章 文字 255
二、六书 258
(一)六书名称的由来 258
(二)六书名称简释 259
(三)六书的相互关系 262
三、汉字的形体和意义 263
(一)单纯词符 264
1.象形字 264
2.指事字 266
1.会意字 268
(二)复合词符 268
2.形声字 271
四、字的形体变化和字义 277
(一)古今字 277
(二)异体字 285
第二章 词汇 289
一、学习词汇的难点 289
二、常用词和古今义 292
(一)常用词 293
(二)词的古今义 296
三、单音词和复音词 303
(一)单纯复音词 304
(二)合成词 306
四、本义和引伸义 310
(一)什么是本义、引伸义 310
(二)本义是分析词义的基础 312
(三)怎样求本义 315
1.从字的形体结构求本义 315
2.从字的语音求本义 316
3.从词的普遍用法中概括出本义 318
(四)词义的历时引伸和共时引伸 320
1.类比 322
(五)词义引伸的途径 322
2.演化 324
3.喻代 326
(六)词义引伸和词性变化 328
(七)词义引伸的层次性 331
五、同义词及其辨析方法 334
(一)什么是同义词 334
(二)确定同义词的依据 335
3.同义递训 336
4.互文 336
2.同训 336
1.互训 336
5.异文 337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337
1.语源的差别 338
2.概念的差别 339
3.色彩的差别 342
4.引伸义的差别 343
5.反义词的差别 345
6.地区性的差别 346
7.时间性的差别 347
8.语法功能的差别 348
一、词类活用 351
第三章 语法 351
(一)名词用如动词 352
(二)名词用如副词 354
1.表示比喻 354
2.表示对人的态度 355
3.表示工具或行为方式 355
4.表示处所 356
(三)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56
1.动词的使动用法 357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57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58
(四)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358
2.名词的意动用法 359
(五)活用词和兼类词 361
(六)活用和词义的关系 362
(七)活用和词义引伸 363
二、数的表示法 367
(一)两、再、贰 368
(二)分数 370
(三)倍数 372
(四)零位数 373
(五)概数 373
(六)虚数 375
三、代词 376
(一)人称代词 377
1.第一人称代词 377
2.第二人称代词 377
3.第三人称代词 378
4.古汉语人称代词的一些特点 380
(二)指示代词 382
1.表近指的指示代词 382
2.表远指的指示代词 383
3.不定代词 384
4.特殊的指示代词“者”、“所” 386
(三)疑问代词 393
1.谁、孰 393
2.何、胡、奚、曷 394
3.安、焉、恶 396
四、副词 397
(一)程度副词 399
1.最、极、至、殊、尤 399
2.益、弥、滋(兹) 400
3.稍,颇 401
1.悉、皆、咸、尽、毕、并、具(俱)、举、凡 402
(二)范围副词 402
2.唯(惟)、但(亶)、特、徒、独、直、弟 405
3.相 407
(三)时间副词 408
1.既、已、尝 408
2.素、雅 409
3.方、适 409
4.将、且、行将、方且 410
5.立、即、遽、亟 410
6.亟、骤、数 411
7.遂、乃旋、寻 411
8.终、卒、竟 412
(四)肯定副词 413
1.表坚决的肯定 413
2.表委婉的肯定 413
(五)否定副词 414
1.不、弗 414
2.毋、勿 414
3.未、未尝 415
4.非 416
(六)反诘副词 417
(七)谦敬副词 417
2.幸、惠、辱 418
1.请、敬、谨 418
3.敢、窃、伏 419
五、介词 419
(一)于(於) 421
1.介进处所 421
2.介进行为对象 421
3.介进比较对象 422
4.介进原因 423
5.介进时间 423
(二)以 424
1.介进行为所凭借的手段、方式 424
2.介进行为产生的原因 425
(三)为 426
1.介进帮助、替代对象 426
2.介进目的、原因 426
(四)与 427
1.介进行为的共同参与者 427
2.介进类比的对象 427
六、连词 428
(一)而 428
(二)以 431
(三)则 433
(四)虽、虽然 436
(五)然、然而、然则 438
(六)连词和介词的区别 440
七、语气词 444
(一)者、也 444
1.者 444
2.也 446
(二)矣、耳、焉 449
1.矣 449
2.耳 451
3.焉 452
1.乎 453
(三)乎、邪(耶)、欤(与) 453
2.邪(耶) 455
3.欤(与) 455
(四)哉 456
(五)其、夫 457
1.其 457
2.夫 458
八、助词“之”的用法 459
1.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460
2.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 461
1.诸 463
九、兼词 463
2.盍 464
3.焉 464
4.耳 465
5.尔 465
6.旃 466
7.叵 466
十、判断句 466
十一、被动句 470
(一)用“于”引进主动者 470
(二)用“为”表示被动 471
(三)用“见”表示被动 473
(四)用“被”表示被动 474
十二、词序 475
(一)谓语前置 476
(二)宾语前置 477
(三)介宾结构的位置 480
十三、双宾语句 482
十四、省略句 484
(一)主语的省略 485
(二)谓语的省略 485
(三)宾语的省略 486
(四)介词的省略 487
(五)其他成分的省略 488
十五、固定结构 489
(一)无乃(毋乃) 489
(二)得无(得微、得毋) 490
(三)无以(毋以) 490
(四)有以 491
(五)孰与(孰若) 492
(六)若何(若之何 若……何) 493
(七)奈何(奈……何) 494
(八)如何(如之何 如……何) 496
(九)何如(何若、奚若、奚如、胡如) 497
(十)何以(奚以、何为、胡为、曷为) 499
(十一)何遽(何渠、奚遽、奚距、庸遽、庸讵) 500
第四章 音韵 502
一、汉语音韵基础知识 502
(一)声母和韵母 502
(二)五音和七音 503
(三)清音和浊音 504
(四)三十六字母 505
(五)四声与平仄 505
(六)双声和迭韵 507
(七)反切 508
(一)《广韵》简介 509
二、《广韵》概述 509
(二)《广韵》的声母 510
(三)《广韵》的韵部 511
三、上古音说略 515
(一)上古的声母系统 515
1.研究上古声母的依据和成果 515
2.上古声母表 518
(二)上古的韵母系统 519
1.研究上古韵部的依据 519
2.古韵分部沿革简述 521
(三)阴阳对转和旁转 523
3.上古韵部表 523
四、上古音与古文阅读 525
(一)通假字 526
1.语音相同 526
2.语音相近 527
3.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区别 530
(二)同源字 533
1.什么是同源字 533
2.同源字产生的原因 534
3.分析同源字的依据 535
4.同源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538
第五章 古书的注释 540
一、古注的别称 541
二、注释的术语 543
1.曰、为、谓之 544
2.谓、犹、言 545
3.貌 547
4.之言、之为言 547
5.读若、读如、读当如、读与某同 549
6.读曰、读为、读当为 550
7.当为、当作 551
三、注释的体例 553
1.单注本 554
2.经注本 555
3.注疏本 556
四、注释的内容 562
1.正字注音 563
2.解释词语 564
3.串讲文意 569
4.补充史实和考辨名物 570
五、怎样阅读古注 572
1.要注意语言的普遍性 572
3.要注意词义的异同 573
2.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 573
4.要注意虚词和句式的注释 574
第六章 工具书介绍 575
一、字典、词典 575
(一)综合性字典、词典 576
1.《康熙字典》 576
2.《中华大字典》 578
3.《辞源》 579
4.《辞海》 580
1.《说文解字注》 582
(二)文字训诂方面的字典、辞典 582
2.《说文通训定声》 583
3.《尔雅》 584
4.《经籍纂诂》 585
(三)有关人名、地名的专用词典 586
1.《中国人名大辞典》 586
2.《古今同姓名大辞典》 586
3.《古今地名大辞典》 587
二、类书 587
(一)《艺文类聚》 588
(二)《太平御览》 589
(三)《古今图书集成》 589
(四)《佩文韵府》 590
(一)“三通” 591
三、政书 591
(二)“九通” 592
(三)“十通” 593
(四)会要、会典 594
1.《唐会要》 594
2.《五代会要》 594
3.《西汉会要》 594
4.《宋会要辑稿》 594
7.《明会典》 595
8.《清会典》 595
6.《元典章》 595
5.《唐六典》 595
四、书目 596
(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96
(二)《中国丛书综录》 597
(三)《书目答问补正》 598
(四)《贩书偶记》 599
五、索引 599
(一)《春秋经传引得》 600
(二)《十三经索引》(重订本) 601
(三)《十通索引》 602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AutoCAD 2019 循序渐进教程》雷焕平,吴昌松,陈兴奎主编 2019
- 《少儿电子琴入门教程 双色图解版》灌木文化 2019
- 《Photoshop CC 2018基础教程》温培利,付华编著 2019
- 《剑桥国际英语写作教程 段落写作》(美)吉尔·辛格尔顿(Jill Shingleton)编著 2019
- 《英语自学进阶教程全6册 3》爱尔兰迪尔德丽出版社著 2019
- 《雅马哈管乐队训练教程 降E调单簧管 分谱》Japan Band Clinic委员会 2019
- 《线性代数简明教程》刘国庆,赵剑,石玮编著 2019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 你好,四大发明!》蒙曼,张迪 2019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常亚光 2017
- 《人间词话 中华经典藏书》王国维著;张浴兮译注 2015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小四弦进阶教程 外国乐曲篇》刘沛,陈文雯主编 2020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李书仓 2018
- 《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创化》(中国)金雅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