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绪论 1
第一章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 9
一、主张公民权利平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9
二、提出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统一管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2
三、承认分配差别,保障社会福利 14
四、主张消灭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和差别 17
五、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实现人的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 18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 21
一、“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价值 21
二、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条件 27
四、实现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条件 29
(一)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将着力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29
(二)民主原则也是实现未来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30
五、阐述了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 32
六、探索了未来和谐社会的分配方式 33
七、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的和谐关系 36
八、论述了工农联盟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8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剥夺农民的方式产生的 38
(二)论证了工农联盟的理论 40
(三)阐述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43
九、提出了后进国家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 45
第三章 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 48
一、要求优先发展国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8
二、强调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53
(一)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阶段问题 53
(二)苏俄的物质基础是建立也能改造农业的机器大工业 56
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 58
(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 58
(二)提出要处理好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刺激原则的关系 59
(三)论述了反对平均主义的问题 60
四、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 61
(一)高度重视苏俄的劳动就业问题 61
(二)确定了苏俄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 63
(三)开创了苏联的医疗卫生事业 64
(四)领导布尔什维克着手改善人民生活 65
五、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 66
六、高度重视工农联盟的巩固 71
七、主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共处 73
(一)阐述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主要目的 74
(二)论证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客观必然性 74
(三)阐明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共处的可能性 75
八、论述了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布尔什维克自身建设的理论 76
第四章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81
一、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内外环境 83
(一)国内环境 83
(二)国际环境 84
二、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 86
(一)提出了为总路线服务的教育方针 87
(二)培养德智体几方面都发展的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88
(三)“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 89
(四)坚持教育公平原则 90
(五)“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 92
(六)改革现行教育制度,减轻学生负担 93
三、扩大劳动就业的理论与实践 95
(一)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出路“主要地还是在农村” 96
(二)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的思路 97
四、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100
(一)“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利益关系 100
(二)按劳分配是“决不能不严格地遵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 102
(三)“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过分悬殊” 105
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107
(一)提出要在全国实行社会保险 107
(二)重视对灾民和困难人员的社会救济 108
(三)领导全党初步建立了社会福利体系 109
(四)提出了社会优抚思想 111
六、关注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111
(一)“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 112
(二)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 113
(三)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115
(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116
(五)“还是要节制生育” 116
七、重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管理的完善 119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社会整体利益关系 119
(二)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125
八、小结 131
第五章 周恩来的社会建设思想 133
一、周恩来关于发展国民教育的思想 133
(一)“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133
(二)“全面发展,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34
(三)“小学教育是教育建设的基础” 136
(四)“高等师范教育是办好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关键” 137
(五)“必须努力办好职业教育” 138
(六)“教育改革是比较长期的事,要有步骤地进行” 139
二、周恩来关于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思想 141
(一)“中西医应结合起来” 141
(二)“卫生工作面向农村,面向大众” 143
(三)“要把医疗重点放在劳动人民的常见病上” 144
(四)“应该提倡晚婚和节育” 145
三、周恩来关于解决就业问题的思想 147
(一)建国初期“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则和出路” 148
(二)要“从多方面开辟劳动就业的出路” 150
四、周恩来关于劳动分配和工资制度改革的思想 152
(一)要“合理地积累和分配资金” 152
(二)“必须贯彻执行‘按劳付酬’的原则” 153
(三)“实行直接用货币规定工资标准的制度” 155
五、周恩来关于建立和完善劳保福利制度的思想 158
(一)一切建设“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 158
(二)“实行合理的低工资制” 159
(三)“改进不合理的”劳保福利制度 160
六、周恩来关于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 162
(一)“民主要扩大” 162
(二)“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是为了发展生产” 163
(三)“中央与地方要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必要时也要唱‘对台戏’” 165
(四)“企业管理必须运用经济的原则” 166
七、周恩来关于新中国水利设施建设的理论 167
(一)治理淮河的原则 167
(二)“总的战略是要把黄河治理好” 169
八、小结 170
第六章 刘少奇的社会建设思想 173
一、刘少奇的国民教育思想 173
(一)“文化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73
(二)“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推行识字运动” 175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缺点” 175
(四)著名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思想 178
(五)提倡“勤工俭学”和办“教育合作社” 180
二、刘少奇的劳动就业思想 183
(一)劳资关系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纳入正轨” 183
(二)工会代表“协议并调处各种有关双方的问题” 185
(三)“打破工人中养老院铁饭碗的观念”,采取灵活的用工制度 186
(四)改革劳动工资制度的设想 188
(五)要求完善失业救济工作,为失业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91
三、刘少奇的社会分配思想 193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93
(二)分配问题“首先是积累和消费的分配” 197
(三)“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取酬,公平合理” 199
四、刘少奇的社会保障思想 202
(一)十分关注社会救济 203
(二)重视保障妇女权益 205
(三)关心人民群众住房保障问题 207
五、刘少奇的社会管理思想 210
(一)系统论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10
(二)提出了系统的城市接收和城市管理思想 212
(三)探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法 214
(四)重视人民信访工作 215
六、小结 217
第七章 陈云的社会建设思想 218
一、陈云的教育思想 219
(一)“办好中小学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219
(二)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220
(三)“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221
(四)“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 222
二、陈云的劳动就业思想 223
(一)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是新中国工人就业的关键 224
(二)“对旧人员要训练、改造和使用” 225
(三)“指导和协助转业要以地方为主” 226
(四)严格控制职工人数,“通过政策调整安置失业人员” 227
(五)进行就业培训,开办职工学校和训练班 228
(六)“要找出一种适合中国情况劳动工资的办法” 229
(七)通过建立劳动合同维护工人权益 229
三、陈云的收入分配思想 230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分配思想 230
(二)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收入分配思想 232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分配思想 235
(四)“正确处理民生和建设的关系” 238
四、陈云的社会保障思想 241
(一)实行失业救济制度 241
(二)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242
(三)逐步改善社会福利 243
五、陈云的医药卫生思想 244
(一)“中国人多,必须提倡节制生育” 244
(二)加强对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45
(三)“中药是关系民生的问题” 245
六、陈云的生产和社会管理思想 246
(一)强调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246
(二)维护社会安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48
(三)“地方的积极性要和中央的计划性结合起来” 250
(四)保护环境和资源,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250
七、小结 251
第八章 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 254
一、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255
(一)“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 255
(二)“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56
(三)“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 257
(四)“真正搞好教育改革” 257
(五)教育的发展方向——“三个面向” 260
二、邓小平的就业思想 262
(一)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和紧迫性 262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方针 263
(三)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途径 264
三、邓小平的收入分配思想 265
(一)“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266
(二)“随着生产的发展,工资要逐步提高” 267
(三)“要实行考核制度”,要“奖罚分明” 268
(四)“先富,后富,共富” 269
四、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 27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宗旨 271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271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272
五、邓小平的医疗卫生思想 274
(一)1978年至1990年代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274
(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 275
(三)医疗卫生“要以事业的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276
(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关键 276
(五)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 277
六、邓小平的社会管理思想 278
(一)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78
(二)“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 279
(三)“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 282
(四)“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283
七、邓小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284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 284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285
八、小结 286
第九章 江泽民的社会建设思想 287
一、江泽民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87
二、江泽民的教育思想 289
(一)“必须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 290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教育体系” 292
(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94
(四)注重尊师重教传统,关心教师队伍建设 295
(五)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 296
三、江泽民的就业思想 297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认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97
(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就业机制” 298
(三)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299
(四)大力推进企业改革,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 300
四、江泽民的收入分配思想 301
(一)“正确认识当前分配不公的两种表现” 301
(二)“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02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03
(四)“‘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303
(五)“处理‘吃饭’与‘建设’的关系,把人民生活放在优先位置” 304
五、江泽民的社会保障思想 305
(一)“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305
(二)“一个保障制度,两个确保政策和三条保障线” 306
六、江泽民的医疗卫生思想 307
(一)“卫生工作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08
(二)“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309
(三)“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 310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10
(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社会参与” 311
七、江泽民的社会管理思想 311
(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312
(二)“支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313
(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314
(四)“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15
(五)“首先要抓好党的建设和管理” 316
第十章 胡锦涛的社会建设思想 318
一、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319
(一)第一阶段:伏笔和提出阶段 319
(二)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320
(三)第三阶段:完善阶段 320
二、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21
(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323
(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4
(三)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26
(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28
(五)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330
(六)“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334
三、要求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 335
(一)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336
(二)要“以创业带动就业” 339
(三)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40
(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342
四、积极探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44
(一)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345
(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46
(三)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48
五、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50
(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51
(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52
(三)完善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355
(四)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356
(五)高度重视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挑战 357
六、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359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359
(二)“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360
(三)“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363
(四)要求有效预防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364
七、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365
(一)社会管理工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365
(二)“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366
(三)维护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 367
(四)充分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68
(五)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369
(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70
(七)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371
八、小结 371
代结束语 对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思考 374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 374
(一)关于发展与增长的涵义 374
(二)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 375
(三)社会事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376
(四)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77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378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 378
(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对失衡 381
(三)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对失衡 384
(四)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对失衡 385
(五)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386
(六)公共安全支出成本过高 388
三、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实现途径 389
(一)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389
(二)必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 390
(三)要坚决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实行健全的社会政策 391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392
(五)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393
(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94
(七)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 397
参考文献 399
后记 412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公兰谷文集》公谷兰著;王勇编 2018
- 《顶尖小学生名家美文阅读 一/二年级》汤素兰著 2009
- 《察哈尔英雄》张润兰著 2020
- 《风流艳史》陆秀兰著
- 《奔向绿心》汤素兰著 2019
- 《校长》(加)迈克尔·富兰著;万恒译 2019
- 《数学建模》张兰著 2016
- 《爱的印记》路秀兰著 2019
- 《师范生双导师制视域下的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丁俊兰著 2019
- 《想家的时候》刘朝兰著;刘朝兰,于耀先主编 1997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