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LEXICON AND SYNTAX INTERFACE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LEXICON AND SYNTAX INTERFACE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LEXICON AND SYNTAX INTERFACE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宇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页数:199 页
图书介绍: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LEXICON AND SYNTAX INTERFACE》目录

第1章 词汇与句法在现代语言理论中的地位 1

1.1词汇与句法的关系概述 1

1.2乔姆斯基的主张与其学生们的批评 2

1.2.1生成语法的主张 3

1.2.2乔姆斯基的学生们的批评 4

1.2.3评论 5

1.3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法与神经认知语言学的主张 7

1.3.1系统功能语法的主张 7

1.3.2认知语法的主张 7

1.3.3神经认知语言学关于词汇与句法关系的主张 7

1.3.4评论 8

1.4构式语法 9

1.4.1构式语法的主张 9

1.4.2评论 9

1.5小结 11

第2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研究历史 12

2.1引言 12

2.2影响句子结构的动词意义及其表征方式 12

2.2.1基于语义角色表征的动词意义 12

2.2.2基于谓词分解的动词意义 13

2.3动词意义向句子结构的映射 15

2.3.1一对一映射与多对一、一对多的映射 15

2.3.2普遍映射与个别映射 16

2.3.3直接映射与调适映射 17

2.3.4静态映射与动态映射 21

2.3.5整数目映射与非整数目映射 21

2.4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的不足之处 22

2.4.1语义角色的定义存在问题 22

2.4.2词汇语义与句法相互“串通” 23

2.4.3对词汇语义映射为句法结构的过分维护 24

2.4.4界面研究必须是双向的,而不只是单向的 25

2.4.5界面研究必须结合话语生成与话语解读进行 25

第3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生成语法的题元理论 27

3.1题元理论述略 27

3.2题元角色在本体论上的悖论 28

3.3题元角色的理据悖论 28

3.4题元理论在语义本性上的悖论 30

3.5题元理论在句法功能上的悖论 31

3.6题元栅与子范畴化框架的冲突 33

3.7关于题元理论悖论链的思考 34

第4章 生成语法的界面问题与神经认知语言学的互证 36

4.1引论 36

4.2标准理论阶段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 36

4.3管约论阶段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 37

4.4最简方案阶段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 39

4.5句法对词汇语义具有反作用吗 40

4.6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ERP验证 41

4.6.1与语言研究有关的ERP成分 41

4.6.2从ELAN看语类特征与词汇语义的关系 42

4.6.3从N400和P600看词汇语义与句法的互动 42

4.7结语 44

第5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Charles Fillmore的范式嬗变 45

5.1引言 45

5.2格语法出现的背景及其作用 45

5.3格语法的困惑之一:词汇语义关系能定义语义格吗? 47

5.4格语法的困惑之二:语义格对句法关系有多大的决定作用? 48

5.5框架语义学对格语法的超越 50

5.6从框架语义学走向构式语法 53

5.7结语 56

第6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单向研究与双向互动 58

6.1引言 58

6.2四种模式及其代表性理论 59

6.2.1词汇语义决定句法 59

6.2.2词汇结构决定句法 60

6.2.3句法语义影响词汇 62

6.2.4句法结构影响词汇 62

6.3单向研究的缺陷 64

6.3.1“从下到上”方法的缺陷 64

6.3.2“从上到下”方法的缺陷 65

6.4词汇与句法的双向互动 65

6.4.1双向互动对“从下到上”方法的制约 65

6.4.2双向互动对“从上到下”方法的制约 66

6.5双向互动的神经机制 66

6.6结语 70

第7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三种研究模式 71

7.1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中的映射理论 71

7.2构式语法对界面研究 73

7.3因果元构式与界面研究 76

7.3.1事件、因果链与因果元构式 76

7.3.2因果元构式的构式本质 77

7.3.3因果元构式对具体构式的超越及其不足 79

7.4结语 80

第8章 汉语非受事宾语的题元层级研究 82

8.1引言 82

8.2如何确定题元层级 82

8.3语料构成与实验设计 83

8.4实验结果 86

8.5对题元层级的解释 87

8.5.1题元角色的确定机制 87

8.5.2句子成分之间的互动机制 89

8.5.3句法构式对题元层级的认可机制 90

8.5.4语义压制的可靠性问题 92

8.6结语 93

附录 93

第9章 题元层级与宾语的类典型性 100

9.1引言 100

9.2语料的设计原则 100

9.3词频与语感测评统计结果 102

9.4数据分析 106

9.5结论 108

附录 109

第10章 题元层级:基于脑电位(ERP)的研究 116

10.1引言 116

10.2新的研究方法 117

10.3操作步骤 118

10.4 ERP测试过程 119

10.5脑电图记录与分析 121

第11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格的视角 123

11.1格的定义与类别 123

11.2词汇、句法和格的关系 124

11.3结构格与词汇/句法界面的关系 124

11.3.1结构格的句法表征功能 124

11.3.2结构格与词汇层的关系 126

11.3.3结构格在界面中的作用 127

11.4语义格在词汇/句法界面中的作用 127

11.4.1语义格与词汇层的关系 128

11.4.2语义格向句法层的映射 129

11.4.3语义格在界面中的作用 130

11.5抽象格与词汇/句法界面的关系 131

11.5.1抽象格的产生及其对句法的表征 131

11.5.2抽象格的再抽象及其句法功能的实现 132

11.5.3抽象格在界面中的作用 133

11.5.4两种抽象格的比较 134

11.6本章的小结与研究之本足 136

第12章 词汇与句法界面的三级互动模型 138

12.1词汇与句法界面研究的回顾 138

12.1.1传统的界面研究 138

12.1.2神经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 139

12.1.3格视角的界面研究 140

12.2三级互动模型的结构与互动机制 142

12.2.1词汇语义和词汇语法的互动 143

12.2.2句子成分之间的互动 145

12.2.3临时性句法/语义组合与抽象句法结构的互动 147

12.3三级互动模型兼容并超越了现有界面研究 150

12.3.1与传统界面研究的比较 150

12.3.2与两种神经认知模型的比较 150

12.3.3与格视角研究的比较 151

12.4关于神经认知过程的深层思考 152

12.5结语 153

第13章 词汇与句法的界面——汉语名物化问题研究 155

13.1引言 155

13.2如何摆脱两个困境 156

13.2.1区分“名物化”与“名词化” 156

13.2.2简评 157

13.2.3关联标记模式与包含模式 157

13.2.4简评 158

13.3关注语义才能找到两个困境的根源 159

13.4“零词缀”假说能解决两个困境 160

13.5名物化词组的语义取向与语义向心性 161

13.6“零后缀”假说的现实性 163

13.7“零词缀”假说与DP假说的关系 164

13.7.1两种DP假说 164

13.7.2三种假说的可兼容性与可整合性 165

13.7.3对何元建和王玲玲模式的一点思考 167

13.8结语 170

第14章 心理动词的题元层级与题元结构 171

14.1引言 171

14.2用深层结构取代表层结构 173

14.3对OE动词深层结构的解释 174

14.4题元层次与体层次的整合 175

14.5 Causer作为题元角色的心理现实性 177

14.6结语 178

第15章 结束语 180

参考文献 1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