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犯罪心理学专题讲授提纲
犯罪心理学专题讲授提纲

犯罪心理学专题讲授提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西南政法学院请发教研室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
  • 页数:133 页
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专题讲授提纲》目录

第一题 绪论 1

一、什么叫犯罪心理学 1

二、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2

(一)揭示犯罪心理活动规律 2

(二)研究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2

(三)分析犯罪的原因和条件 3

(四)提出预测和预防犯罪的心理学依据 4

三、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方法 4

(一)心理分析法 4

(二)观察法 5

(三)谈话法 5

(四)问卷法 5

(五)调查与统计法 6

(六)个案分析法 6

(七) 专家鉴定法 6

四、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7

五、犯罪心理学的历史 10

(一)我国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简况 10

(二)国外犯罪心理学简史 12

第二题 犯罪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 14

一、犯罪的外在原因 14

(一)家庭的不良因素与犯罪 14

(二)学校教育中的不良因素与犯罪 16

(三)工作场所、生活环境与犯罪 18

(四)社会不良因素与犯罪 19

二、犯罪的内在因素 22

(一)年龄与犯罪 22

(二)性别与犯罪 23

(三)品德不良与犯罪 24

(四)立场观点与犯罪 25

(五)酗酒与犯罪 25

(六)赌博与犯罪 26

(七)婚姻与犯罪 26

第三题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28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理论 28

(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观点 28

(二)国外犯罪心理形成理论的学派 31

二、犯罪心理结构 34

(一)犯罪人的世界观 35

(二)犯罪人的品德结构 36

(三)犯罪人的情感和情绪 38

(四)犯罪人的意志 41

(五)犯罪人的性格 43

(六)犯罪人的需要结构 45

(七)犯罪动机 48

三、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51

第四题 故意犯罪的心理分析 52

一、故意犯罪的心理状态 52

二、故意犯罪的心理历程 54

(一)决意状态 54

(二)实施犯罪状态 56

三、故意犯罪的实施方式 62

(一)秘密的犯罪方式 62

(二)公开的犯罪方式 62

(三)欺诈的犯罪方式 62

(四)共谋的犯罪方式 63

(五)威胁的犯罪方式 63

(六)暴力的犯罪方式 63

四、故意犯罪的心理防卫机制 64

(一)合理化 64

(二)比拟 65

(三)投射 65

(四)补偿 66

(五)文饰 66

(六)反作用 66

(七)转移 66

第五题 过失犯罪的心理分析 68

一、过失行为形成的各种因素 68

(一)决意不当 68

(二)违反注意义务 69

(三)意识状态不佳 69

(四)行为态度的影响 70

二、过失犯罪与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71

(一)过失犯罪与认识 71

(二)过失犯罪与情感 73

(三)过失犯罪与意志 73

(四)过失犯罪与性格 75

三、过失行为与注意 76

(一)注意的定义与分类 76

(二)不注意与过失犯罪 76

第六题 不同类型罪犯的心理 80

一、反革命犯 80

二、几种暴力犯罪 81

(一)杀人犯的心理 82

(二)抢劫犯的心理 84

(三)强奸犯的心理 86

三、经济领域里几种严重犯罪 87

(一)走私贩私犯的心理 88

(二)贪污犯的心理 88

(三)贿赂犯的心理 89

四、不同犯罪经历的罪犯 91

(一)初犯心理 91

(二)累犯心理 93

(三)惯犯心理 95

五、共同犯罪中各类成员心理 96

第七题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99

一、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 99

(一)青少年时期的生理特征 99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 100

(三)西方学者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的几种观点与批判 102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104

(一)不良的品德特征 104

(二)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106

(三)青少年犯罪的动机 108

三、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111

四、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有关法律规定及处治措施 114

(一)帮教小组 114

(二)工读学校 115

(三)治安处罚 115

(四)劳动教养 115

(五)少年管教 115

(六)刑事处罚 116

第八题 犯罪的预测与预防 117

一、犯罪的预测 117

二、犯罪前的征兆 118

(一)人际关系反常 118

(二)物质需求过高 119

(三)思想意识不良 120

(四)性的渴望强烈 120

(五)工作学习劳动松懈 121

(六)不良行为的出现 121

三、犯罪预测的方法 122

(一)观察法 122

(二)谈心法 122

(三)生活经历调查法 123

(四)调查统计法 124

(五)活动产品分析法 124

(六)心理测验法 125

四、累犯的预测 125

五、关于预测准确性问题 127

六、预防犯罪的可能性 128

(一)制止犯罪心理的形成 128

(二)改变犯罪心理结构 129

(三)设想特殊情境的偶然事件 129

七、犯罪预防的方法 130

(一)加强综合治理 130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 131

(三)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教育 131

(四)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征兆采取预防措施 131

(五)根据违法情节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