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人类的宗教  (第7版)
人类的宗教  (第7版)

人类的宗教 (第7版)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约翰·B.诺斯著 戴维·S.诺斯著 江熙泰 刘泰星 吴福临 王志成 陈霞等译
  • 出 版 社:四川出版集团
  • 出版年份:2005
  • ISBN:
  • 页数:847 页
图书介绍:
《人类的宗教 (第7版)》目录
标签:宗教 人类

目录 1

第七版前言 1

第一节 石器时代的宗教 4

第1章 史前及原始文化中的宗教 4

第一部 某些原始的和已经消亡的宗教 4

插图 8

插图和地图目录 8

三友洞内的萨满 8

维伦多夫的维纳斯 9

新石器时代瑞士湖边的桩屋 11

一、敬畏神圣 12

第二节 当今“原始”文化中的宗教的某些特征 12

三、仪式与期望 13

二、仪式中焦虑的表达 13

四、神话与仪式 14

五、宗教与巫术之两极性 15

六、巫术的类型 16

七、祈祷 18

八、占 19

十、万物有灵论 20

九、对曼纳的信仰 20

十一、对各种力量的崇敬与崇拜 21

十二、对高位神的认知 22

十三、禁忌 23

十四、净化仪式 24

十五、献祭 24

十六、对死人的态度 25

十七、图腾崇拜 26

第三节 解释性个案研究 27

一、澳大利亚东南部的迪尔里人 28

用骨指人 29

澳大利亚土著人跳庆祝舞 32

澳大利亚石头隐蔽处的绘画 34

二、南非的巴文达人 35

第四节 “原始”宗教的功能中止时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船货崇拜 39

第2章 已经消亡但在西方留下痕迹的宗教 42

第一节 美索不达米亚 43

一、苏美尔—阿卡德人的万神殿 44

美索不达米亚灰石半浮雕 45

二、巴比伦的武神玛杜克 46

三、巴比伦的神话和史诗 46

在苏美尔人的尼普尔城中发现的泥版 47

玛杜克与泰亚玛特之战 49

四、献祭、巫术和占星术 53

第二节 希腊 55

一、早期希腊诸神的会聚 55

二、古典希腊人与诸神的互动 57

三、各种主神的复杂职能 57

王座上的宙斯 60

大约公元160年的特尔斐模型 61

四、荷马的万神殿 62

五、赫西奥德的神谱 65

六、家庭里的日常宗教 66

七、雅典人的节日 67

八、神秘宗教 68

九、希腊宗教与悲剧诗人 71

十、哲学家与诸神 74

第三节 罗马 76

一、早期罗马的宗教 77

三、借鉴于希腊宗教 83

二、伊特鲁里亚人的影响所带来变化 83

台伯河附近的罗马神殿 85

四、从东方引进的宗教 85

五、最后几个阶段 86

罗马万神殿 87

第四节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 88

一、凯尔特人 89

二、条顿人 91

第3章 早期印度教:从仪式性献祭到神秘的梵我同一的演变 100

第二部 印度的宗教 100

第一节 吠陀时代的宗教 101

一、雅利安人到来之前的印度 101

二、雅利安人的到来 102

三、《梨俱吠陀》 104

四、其他吠陀 112

五、吠陀时代的结束 113

一、种姓制度的兴起 116

第二节 婆罗门教 116

二、梵 书 117

三、奥义书的哲学 120

隐士生活的场景 121

四、印度人的转世和羯磨思想的初次出现 129

五、种姓在宗教教义中的地位 131

六、对解脱方法的需求 132

第4章 耆那教:苦行主义研究 134

第一节 大雄的生活方式 135

抛弃世界的大雄 139

第二节 耆那教哲学和伦理学 140

第三节 大雄的门徒 145

一位渡津者的青铜像 146

加尔各答的耆那教寺庙 147

第5章 早期佛教:温和的出世论 150

一、青年时代 151

第一节 佛教创始人的生平 151

公元前1500~前1000年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和印度的佛教历史遗址 152

地图 152

二、离家出走 154

三、六年的探求 155

四、证悟得道 157

佛陀生活的情景 158

五、佛教僧团的建立 160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 160

一、哲学观点 162

第二节 佛陀的教义 162

二、业报与再生 164

被弟子们尊崇的佛陀 164

佛陀入灭 165

三、十二因缘 168

五、伦理学 169

四、无常、无我和苦 169

六、佛陀伦理学中的消极原则和积极原则 170

七、阿罗汉、涅槃和慈悲 174

第6章 佛教的宗教性发展:众多的救度法门 178

第一节 佛教在印度和东南亚的传播 180

一、在印度的最初两个世纪 180

萨拉什的大佛塔 181

二、阿育王 182

三、斯里兰卡(前锡兰) 184

菩提伽耶寺庙 184

五、上座部佛教的一般特征 185

佛陀正定 185

四、缅甸和东南亚 185

缅甸卑谬瑞光大宝塔 187

印度中部桑奇窣堵波 189

桑奇窣堵波东大门特写 190

第二节 大乘佛教在印度的兴起 191

一、地点:印度西北部 191

阿富汗北部山脉中巴米扬的古代佛教徒居住地遗迹 192

二、第二步:对其他佛陀和菩萨的发现 193

二、第一步:对乔答摩的颂扬 193

一、中国 194

第三节 佛教在北方诸国的传播 194

佛教的传播 196

二、朝鲜 198

三、日本 198

僧人父子崇拜佛陀 198

第四节 大乘佛教的福音 200

四、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200

一、神圣的救度者 201

日本镰仓大佛 205

二、菩提萨埵的誓愿 205

一、部派 206

第五节 大乘佛教的宗教哲学 206

二、佛教性力派 209

三、超然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 210

四、三身 212

一、净土宗 213

第六节 中国和日本的大乘佛教思想 213

二、禅宗 215

一苇渡江的菩提达摩 216

日本京都的沙土花园 219

日本京都的金阁寺 221

三、天台宗 222

四、密宗或真言宗 224

中国人眼中的乔答摩佛 224

五、社会—政治流派 226

第七节 中国西藏的佛教 228

手持祈祷轮的西藏人 231

西藏乳酪神像 232

西藏的宗喀巴 234

第八节 当今的佛教 235

一、缅甸 236

二、斯里兰卡 236

三、泰国 237

四、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237

泰国佛教传法宣传画 238

五、中国西藏 239

六、作为佛教世俗形式的共产主义 240

第7章 后期印度教:作为社会行为决定因素的宗教 241

二、普通人的那些经久不变的需求 242

一、婆罗门教的变化 242

三、四种可允许的生活目标 243

四、三种解脱方式 244

第一节 业道 245

第二节 慧道 248

第三节 虔道 252

一、数论派 262

第四节 印度教哲学的六大派别 262

二、瑜伽派 264

三、吠檀多派 266

第五节 民间的印度教 269

一、宗教派别及其文学 270

印度南部坦焦尔大塔 271

哈贾拉霍神庙 273

三、梵天 275

四、湿婆 275

二、三相神观念 275

表现为那吒罗阇的湿婆 276

五、湿婆的配偶和同伴 277

六、性力派 278

湿婆与雪山神女 278

湿婆的象头儿子伽涅萨 279

印度迈索尔查蒙迪山的公牛神难底 280

八、毗湿奴的化身 281

七、毗湿奴 281

毗湿奴与吉祥天女 282

克里希那战胜恶魔那伽 283

收牧时的克里希那 284

九、当今印度国内外普通人的崇拜仪式 285

印度普里的杰根纳塔寺庙 286

十、占星术 288

贝拿勒斯的沐浴石阶 288

十一、母牛保护 289

对母牛的崇拜 290

十二、婆罗门的神圣性 291

一、对西方宗教和科学的反应 293

第六节 目前的局面和问题 293

二、社会改革 298

印度乡村行政委员会会议 300

第8章 锡克教:宗教融合论研究 305

一、那纳克之前的历史先驱者 306

第一节 那纳克的生平和宗教活动 306

二、那纳克的生平及传教活动 307

第二节 那纳克的教义 310

第三节 锡克教的政治史 314

阿姆利则金寺 315

在阿姆利则金寺内,一位锡克教传教师向听众讲道 320

第三部 东亚的宗教 326

第9章 中国的本土宗教和道教 326

第一节 中国宗教的基本成分 327

一、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论 328

二、阴阳 328

三、道 329

四、中国古代的历史观 330

五、土地崇拜 332

六、天的崇拜 332

八卦图 333

七、占卜 333

八、对地方神灵的崇拜 334

九、祖先崇拜 335

中国龙 336

十、古代封建时期的社会和宗教职能的等级 338

十一、南方各民族 339

十二、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诸子百家的兴起 340

一、作为一种哲学的道家 341

第二节 道教 341

画有瀑布和两个人的山水画 346

临流漫步图 355

二、作为巫术和宗教的道教 356

三、公元3世纪道教哲学化插曲 361

会聚在园林庐中的诗人 362

四、晚近形式之道教 363

第10章 孔子和儒教:乐观的人本主义研究 366

第一节 孔子其人 367

孔子画像 368

一、目前对有关资料来源的评估 369

第二节 孔子的学说 369

孔子生活的场景 371

二、孔子的伦理原则 374

三、五常 377

四、孝 378

五、政治哲学 379

六、正名 381

七、君子 382

八、宗教学说 384

第三节 儒家学派——及其对立学派和拥护派 386

一、儒家学派的形成 386

二、对立的观点:(1)道家 387

三、对立观点:(2)墨家 389

四、对立观点:(3)法家 391

五、孟子:“正统”的拥护者 394

六、荀子:“非正统”的拥护者 397

七、作为国家正统的儒教的胜利 400

八、儒教的经院主义和理性主义 401

九、儒教与佛教 403

十、新儒教 404

第四节 对孔子的国家崇拜 409

中国庙宇的大厅 411

第五节 20世纪的发展 412

第11章 神道教:日本本土宗教对日本宗教的贡献 416

第一节 神道教的背景 417

中国宗教和文化对原始神道教的影响 418

第二节 神道神话 420

神话的构成特征 422

第三节 中世纪和近代神道教 422

一、日本中世纪扩展的或混合的神道教 423

二、作为一种独立宗教的神道教的复兴 425

奈良草稚神社 426

三、1868年的复兴 427

第四节 1945年的国家神道 428

二、1945年以前的政府立场 429

一、西方思潮与日本的不可知论 429

四、伊势的皇大神宫 432

三、1945年以前的国家神社 432

伊势皇大神宫内宫 433

日光大东照宫的游行 435

一、武士道之行为准则 436

第五节 神道教和武士 436

二、武士道和现代武士 438

第六节 当代神道神社 440

严岛的鸟居 441

庆祝游行中的龙 442

节日 442

第七节 家庭神道和教派神道 443

一、家庭中的神道 443

三、新宗教 444

二、神道教派 444

第12章 琐罗亚斯德教:以伦理二元论为基础的宗教 450

第四部 中东的宗教 450

第一节 琐罗亚斯德以前的伊朗宗教 451

第二节 琐罗亚斯德的生平和教义 453

一、生平 453

二、教义 456

第三节 晚期《阿维斯陀》时代的宗教 462

第四节 当代琐罗亚斯德教 471

一、穆斯林征服的影响 472

二、伽巴尔或Iranis 472

四、神祇、火庙、崇拜 473

三、印度的帕西人 473

五、帕西人的寂没塔 475

寂没塔 476

第13章 犹太教:在自然和社会进程中与唯一神相遇 478

第一节 前摩西时代希伯来人的宗教 479

一、圣经里的希伯来人的闪米特传统 479

二、亚伯拉罕与向巴勒斯坦移居 481

第二节 摩西和与雅赫维订立的盟约(公元前1250年前后) 483

族长时代(约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的圣经世界 486

传说中的西奈山 489

第三节 雅赫维和巴力 493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线以及征服迦南 496

第四节 先知的抗议和改革 500

一、希伯来预言的起源 500

二、以利亚和以利沙 502

三、阿摩司 503

四、何西阿 506

五、以赛亚 508

六、弥迦 512

七、《申命记》改革 513

八、耶利米(公元前600年) 515

第五节 放逐巴比伦 521

一、犹太教会堂的起源 523

二、以西结 524

三、第二以赛亚 526

第六节 恢复时期犹太教的兴起 529

一、返回犹大和耶路撒冷 530

二、祭司国家的建立 531

一、希腊文化影响力的一般特征 536

第七节 希腊时代和玛加比时代的新思潮 536

二、在玛加比领导下的独立时期 537

三、在希腊和玛加比时期外邦对犹太教思想的影响 538

四、放逐巴比伦以后各种派别的兴起:撒都该人 541

五、法利赛人 542

第八节 罗马时期到公元70年 543

一、弥赛亚期望的最高峰 543

二、罗马时期犹太教的新派别 545

第九节 犹太人的大散居 546

马察达的岩石要塞 548

耶路撒冷的西墙 549

一、希伯来正经的最后选定和甄别 550

第十节 塔木德的形成 550

二、《密西拿》 552

三、《革马拉》和《塔木德》 553

第十一节 中世纪的犹太人 554

一、巴比伦和西班牙的新思想 555

二、摩西·迈蒙尼德 557

三、喀巴拉派 558

四、十字军东征和犹太人聚居区 559

五、中世纪的节日和斋戒 560

托拉经卷和其他圣物 561

第十二节 现代世界的犹太教 562

羊角号 562

一、东欧 563

二、中欧和西欧 564

三、自由主义与改革 565

四、犹太复国运动与以色列国的建立 566

五、作为一个整体的犹太教的几种主要形式 567

六、新近的发展 568

当代犹太人在西墙祈祷 569

第14章 开创时期的基督徒:耶稣的宗教 571

第一节 耶稣出生时的世界 572

基督时代的巴勒斯坦 573

一、耶稣时代巴勒斯坦的政治派别 574

二、加利利的局势 575

第二节 耶稣的生平和教训 577

一、青年时代 577

伯利恒的耶稣诞生地教堂 579

二、洗礼与试探 579

三、初期在加利利的传教 581

加利利的太巴列和太巴列湖 582

迦百农犹太教会堂 584

四、耶稣教训的内容 584

五、反对势力的增长 592

六、受难周与被钉十字架 594

耶稣从彼拉多审判大厅到髑髅地的悲哀之路 596

第一节 使徒时代 598

一、复活 598

第15章 基督教的宗教性发展 598

二、圣灵降临节 599

三、耶路撒冷的教会 600

四、保罗与基督徒向欧洲传播 602

保罗传道旅程 605

第二节 早期的教会(公元50~150年) 607

一、早期基督教社团的扩展 607

二、反对与迫害 608

三、礼拜仪式与教会组织的发展 609

四、公元150年以前教义的发展 610

第三节 古代的公教会(公元150~1054年) 613

一、诺斯替教和马西昂派异端 613

二、教会的回答:使徒信经与《新约圣经》 615

三、基督教成功地被尊为帝国的国教 616

四、阿里乌派的论争与《尼西亚信经》 617

都灵大教堂 618

五、基督论争端和《卡尔西顿信经》 619

六、罗马教皇制的形成 621

七、修道院制度的兴起 622

八、圣奥古斯丁 624

基督教的传播范围 626

九、东、西教会大分裂 630

第四节 东正教会 632

一、一般教义主张 632

二、东正教会与罗马教会之间的分歧 633

三、目前的情况 635

第五节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 636

一、罗马教皇制的全盛时期 636

二、中世纪的主教座堂 639

卡特斯主教座堂 639

坎特伯雷大教堂 640

三、主教座堂中的弥撒 641

坎特伯雷大教堂 642

四、经院哲学 643

圣母教育 644

五、托马斯·阿奎那 645

六、中世纪修道院制度: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 646

七、中世纪的神秘主义 648

九、追求个人主义、自由和改革的运动 650

八、14世纪教皇制的衰落 650

一、一些突发的因素 652

第六节 新教改革运动 652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 653

三、瑞士的改革运动 658

四、其他国家的新教改革运动 660

五、其他早期新教徒:再洗礼派 663

第七节 天主教的改革 665

一、耶稣会 666

二、其他教团 668

第八节 17~18世纪一些矛盾的发展趋势 668

一、清教徒 669

马萨诸塞兰开斯特的第一座基督教堂 670

二、公理会和浸礼会 670

三、一位论派 671

四、贵格派 672

一、天主教与现代世界 673

第九节 现代世界的天主教与新教 673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675

二、现代世界中的新教 678

三、无宗教派倾向的各种运动 687

四、近年来的神学思潮 688

第16章 伊斯兰教:在与不同文化的互动中顺从真主的宗教 691

第一节 穆罕默德之前阿拉伯人的宗教信念和实践 692

一、种族因素和经济因素 692

二、宗教观念 694

三、麦加 695

第二节 先知穆罕默德 697

一、宗教觉醒 699

二、先知的召唤 699

三、麦加的传教活动 702

五、麦地那神权政治的建立 705

四、公元622年的“希吉拉”迁徙 705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信仰和实践 706

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的巨石圆屋顶 707

一、基本信仰 707

《古兰经》之一页 710

二、善行 713

三、宗教责任 716

朝觐时的麦加克尔白 718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传播 720

一、阿布·伯克尔为征服而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720

二、欧麦尔的征服 721

三、第一次权力斗争的出现 723

四、661~1900年间政治事件的概述 724

当今穆斯林世界 724

第五节 最初五个世纪的穆斯林思想 725

一、圣训正经的形成 726

二、最初的几次论争 727

三、逊尼派和沙里亚(伊斯兰教法) 728

四、四大教法学派 729

五、穆尔太齐赖派 730

六、艾什尔里的思想 732

七、马图里迪 733

八、神秘主义者 734

九、安萨里的综合 740

第六节 什叶派的分裂 741

一、什叶派 742

二、什叶派的各种派别 745

巴基斯坦拉合尔巴德夏希清真寺 748

第七节 伊斯兰教的进一步发展 750

一、德尔维希 750

二、对圣徒的崇敬 751

三、伊斯兰教历的节日和纪念日 752

第八节 伊斯兰教与文化 753

一、《古兰经》及其语言对文学的影响 753

北非抄本《古兰经》之一页 754

二、建筑、绘画及其他艺术形式 755

印度亚格拉泰姬·玛哈尔陵 755

泰姬陵详图 756

三、波斯—穆斯林文学 756

第九节 伊斯兰教近年来的发展 757

一、保守主义和净化运动 758

二、世俗主义 759

三、现代主义和对教义的重新表述 759

四、地方民族主义和多民族的统一 761

五、埃及:伊斯兰教争论的舞台 762

六、伊朗:革命的伊斯兰教维度 764

受难剧演出 765

伊朗革命的海报(1979年) 768

七、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在亚洲的妥协 769

八、巴基斯坦:一个面对旧的困境的新国家 773

九、利比亚:平等主义的伊斯兰改革 775

十、趋于先知性创新和信仰调和的各种运动 776

以色列海法寺 777

索引 780

译后记 8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