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两课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忠锋主编 李万鹏 张玉斌 王孔雀 郑安文副主编
- 出 版 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
- 页数:330 页
目录 1
绪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5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践基础 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 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0
第三节 哲学的使命与现时代 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2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6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30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3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33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5
第一节 物质及其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35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5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8
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43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46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6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49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证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意义 51
第三节 实践是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52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52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56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59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4
第二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4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64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67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70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1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73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 77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 79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能动性、主体性的实际发挥 80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 81
三、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 83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辩证联系和发展 85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85
一、联系的普遍性 85
二、联系的客观性 87
三、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87
四、普遍联系和系统论 8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89
一、事物的联系与运动、发展的关系 89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0
三、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92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94
一、质量互变规律 94
二、对立统一规律 98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03
四、辩证思维方法 106
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 110
第一节 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和途径 110
一、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 110
二、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113
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16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及规律 120
一、由实践到认识 120
二、由认识到实践 124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26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128
一、认识的系统结构 128
二、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132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36
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41
第五章 真理和价值 141
第一节 真理 141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48
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50
第二节 价值 153
一、价值及其特点 153
二、价值的评价 156
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法 159
一、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61
第三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161
二、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关系 164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165
第六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170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70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0
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172
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观察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 174
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78
第二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 178
二、社会的实践本质 188
第三节 社会的基本结构 191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191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 194
三、社会的文化结构 197
第七章 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结构 200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200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200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202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 203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形式 204
一、社会意识的形式 204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14
三、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216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功能 219
一、社会意识的功能 219
二、实践是社会意识功能实现的基础 225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28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28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28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32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236
第二节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241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41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244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47
一、科学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247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科教兴国战略 249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53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253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55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56
第九章 文化与现代化 260
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260
一、文化、文明及其分类 260
二、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266
第二节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69
一、文化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270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73
第十章 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本质、价值和全面发展 281
第一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81
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探讨 281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83
三、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 284
第二节 人的价值 287
一、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287
二、实践对人的价值的意义 294
三、人的权利 295
四、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实质 298
五、马克思主义的人权学说 299
六、人权学说的发展现状 303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 305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含义 305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规定 307
三、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 308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人生观 310
第一节 自由和必然 310
一、人类对自由与必然的认识 310
二、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312
三、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314
第二节 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 316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317
二、人类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 320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彻底实现 322
第三节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325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25
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人生观的最高境界 326
三、自觉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328
后记 330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弗雷格逻辑主义研究》刘靖贤著 2019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研究》刘正刚,李晓,田军著 201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谭劲松,金一斌主编 2018
-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70年》王京清 2019
- 《哲学与人生》梁琦,徐海峰主编 2019
- 《书法主义图像叙述》洛齐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