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玉英,马维胜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目录

第1篇 历史与现状 2

第1章 城市与城市化理论分析 2

1.1 城市、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

1.1.1 城市 2

1.1.2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4

1.2 城市化及其基本特征 6

1.2.1 城市化的含义 6

1.2.2 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8

1.3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10

1.3.1 城市化的聚集规律 10

1.3.2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规律 11

1.3.3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 11

第2章 青藏高原城市文明与城市化发展进程 13

2.1 定居生活与村落的产生 13

2.2 私有制的出现 15

2.3 城市的雏形 17

2.4 城市的发展 19

2.4.1 军事防御 19

2.4.2 宗教活动 23

2.4.3 交通因素 29

2.5 青藏高原的城市化进程 29

2.5.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化状况 29

2.5.2 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 32

2.5.3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 32

2.5.4 新中国成立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3

第3章 青藏高原城市化现状及其滞后的负效应 37

3.1 城市化现状 37

3.1.1 与全国的比较 37

3.1.2 与西部地区的比较 39

3.2 城市化滞后的负效应 41

3.2.1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41

3.2.2 人地关系紧张 42

3.2.3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43

3.2.4 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低 46

3.2.5 环境和资源压力加大 46

3.2.6 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47

第2篇 发展条件 50

第4章 城市化发展条件分析 50

4.1 加速推进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50

4.1.1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总体背景 50

4.1.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 51

4.1.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态移民的流向 53

4.1.4 青藏铁路的贯通与高原开放进程的加快 55

4.1.5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57

4.1.6 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综合分析 60

4.2 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62

4.2.1 自然条件 62

4.2.2 经济条件 62

4.2.3 社会条件 63

4.2.4 文化传统与习俗 66

4.2.5 制度因素 67

第3篇 模式构想 70

第5章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选择 70

5.1 不同类型城市化模式比较分析 70

5.1.1 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分类 70

5.1.2 根据城市化规模和结构分类 71

5.1.3 其他模式 72

5.2 青藏高原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 72

5.2.1 显要的生态地位 73

5.2.2 独特的民族文化区域 75

5.2.3 突出的地缘政治地位 77

5.2.4 重要的资源聚集区 77

5.3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选择的依据 78

5.3.1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地位 78

5.3.2 人口规模和密度 78

5.3.3 人文环境 80

5.3.4 经济发展水平 80

5.4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提出 81

第6章 青藏高原生态城市化模式构想 83

6.1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依据 83

6.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83

6.1.2 循环经济理论 86

6.1.3 生态城市理论 88

6.1.4 民族地区传统的生态价值观念 90

6.2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含义 91

6.2.1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经济学含义 92

6.2.2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社会学含义 95

6.2.3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人口学含义 98

6.2.4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城市地理学含义 99

6.3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特征 100

6.3.1 区域功能定位 100

6.3.2 城市化目标特征 103

6.3.3 城市化过程特征 104

第7章 生态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化目标研究 106

7.1 总体目标:走生态城市化道路 106

7.2 青藏高原城市化发展的目标预期 107

7.2.1 城市化目标预期的依据 107

7.2.2 城市化目标预期 114

7.3 生态城市化的推进与农牧区现代化 116

7.3.1 农牧区发展现状 116

7.3.2 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农牧区现代化的意义 122

7.4 从青藏高原实际出发,建构牧区现代化的特殊路径 124

7.4.1 构建尊重历史与文化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124

7.4.2 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为目标,扎实推进牧区发展进程 129

7.4.3 以加快城市化为切入点,构建破解牧区贫困落后现状的建设模式 131

7.4.4 城市化具有加快牧区现代化的内在机制 133

7.5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青藏高原农区现代化进程 134

7.5.1 青藏高原农区城市化机制分析 135

7.5.2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青藏高原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 142

第8章 青藏高原城市布局构想——以青海省为例 151

8.1 各州地市人口与社会发育状况 151

8.1.1 人口分布状况 151

8.1.2 地区生产总值状况 152

8.2 城市(镇)布局结构现状 154

8.3 城市布局构想 156

8.3.1 空间布局构想 156

8.3.2 规模布局构想 157

8.4 关于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160

8.4.1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联程度分析,要坚持走同步城市化路子 160

8.4.2 在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式上,走市场引导、政府主导的城市化道路 160

8.4.3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政策选择 164

第9章 生态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形象设计——以西宁市为例 167

9.1 城市形象及其影响因素 167

9.1.1 城市形象的涵义 167

9.1.2 城市形象的影响因素 169

9.1.3 城市形象塑造原则 171

9.2 西宁市城市形象建设的总体背景 173

9.2.1 城市形象研究的深入 173

9.2.2 青藏铁路的开通 175

9.2.3 城市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 177

9.3 西宁市的自然特色定位——高原氧吧,美丽夏都 178

9.3.1 高原氧吧 179

9.3.2 美丽夏都 181

9.4 西宁市的经济特色定位——青藏高原优势资源开发与绿色经济发展基地 181

9.4.1 青藏高原优势资源开发基地 182

9.4.2 青藏高原绿色经济发展基地 185

9.5 西宁市的文化特色定位——高原历史古城,多元和谐文化 188

9.5.1 高原历史古城 188

9.5.2 多元文化格局 189

9.6 西宁市的城市性质定位——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生态城市,多元文化繁荣和谐的高原古城 196

9.7 西宁的城市功能定位: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市” 198

9.7.1 “生态西宁”建设的意义 199

9.7.2 “生态西宁”创建标准 201

9.7.3 “生态西宁”建设的战略思路 205

第4篇 制度框架 210

第10章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制度构想 210

10.1 制度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210

10.1.1 制度因素与城市化发展 210

10.1.2 制度创新的方向 212

10.1.3 制度创新的重点 215

10.2 以生态特区建设为目标,构筑青藏高原城市化制度体系 217

10.2.1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 217

10.2.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化的原因与影响 220

10.2.3 青藏高原生态特区的设立势在必行 222

10.2.4 立足生态特区建设,构筑生态城市化制度体系 228

10.3 生态城市化模式下的生态保护政策 230

10.3.1 环境资源管理制度 230

10.3.2 法律补救制度 231

10.3.3 公众参与制度 233

10.3.4 政府责任制度 233

10.3.5 青藏高原生态特区建设制度 233

10.4 生态城市化模式下的经济政策体系 234

10.4.1 循环经济制度体系 234

10.4.2 青藏高原生态产业体系 240

10.5 直接作用于城市化的具体制度 249

10.5.1 户籍制度 249

10.5.2 就业制度 253

10.6 社会保障制度 257

10.6.1 社会保障与城市化 257

10.6.2 建立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化进程的社会保障制度 258

参考文献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