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字结构析论
汉字结构析论

汉字结构析论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初庆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01070477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全面梳理“六书”的基础上,对汉字的结构进行了详尽分析,既谈六书也谈字例,既谈字形变化史也谈变化现象,理清了汉字孳乳发展的脉络,读者可以根据其分类原则及例证去了解其他汉字,并进而了解汉字孳乳演化及继续发展的方向。该书既可作为对文字学有兴趣者的入门之书,也可作为专业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汉字结构析论》目录
标签:结构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释名 1

第二节 治国学不论从任何方向发展皆不可舍小学 7

一、义理 7

二、辞章 11

三、考据 12

第三节 文字本身的变易 14

第四节 治中国文字学的途径 16

第二章 字形的起源及其变迁 18

第一节 中国文字的起源 18

第二节 古文与籀文 21

第三节 古籀之变与籀篆之变 30

一、由古文到籀文——古籀之变 30

二、由籀文到篆文——籀篆之变 31

第四节 篆隶之变 36

一、强异为同 38

二、将一作二 39

第三章 六书总论——六书说的起源及其流变 40

第一节 六书之名为后贤所定 40

第二节 六书的名称与次第 44

第三节 六书体用探微 48

第四节 六书非汉字所独有,其分类亦非绝不可易 54

第五节 从《说文》说解剖析六书到运用六书 57

第六节 三书说平议 62

第四章 (上)象形通释 67

第一节 释名 67

第二节 象形字的肇造 70

一、从造字的先民们对实物观察的角度看 70

二、就造字先民们取材与描绘的方式看 71

三、象形字古文多异体 73

第四章 (下)象形释例 74

第一节 象形字的分类 74

一、纯象形 74

二、象形变例 75

第二节 象形正例 78

一、仰观 80

二、俯察 83

三、正视 85

四、侧视 95

五、后视 100

第三节 象形变例 101

一、增体象形 102

二、省体象形 107

三、兼声象形 109

第五章 (上)指事通释 111

第一节 释名 111

一、将此八字分作两层次看 111

二、将指事分作两类解 113

第二节 指事字与象形、会意的分别 115

一、指事和象形之别 117

二、指事和会意之别 119

第五章 (下)指事释例 121

第一节 指事字的分类 121

一、纯体指事 121

二、增体指事 123

三、变体指事 124

四、省体指事 125

第二节 指事正例 125

一、以虚拟之符号以表识抽象之概念 125

二、借描绘实物的形象来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 135

第三节 指事变例 140

一、增体指事 141

二、变体指事 148

三、省体指事 153

第六章 (上)会意通释 156

第一节 释名 156

第二节 亦声字探微 164

第六章 (下)会意释例 168

第一节 由《说文》于会意诠释之术语谈会意字之分类 168

一、会意正例 169

二、会意变例 171

第二节 会意正例 174

一、异文比类 174

二、同文比类 195

第二节 会意变例 207

一、省体会意 207

二、增体会意 211

三、会意兼声 215

第七章 (上)形声通释 225

第一节 释名 225

一、主半形半声之说者 225

二、主半义半声者 226

三、主即声即义者 226

四、主初有声无形者 227

五、主初有形无声音 227

第二节 形声字的形符与声符 231

第三节 形声字的架构 235

第七章 (下)形声释例 242

第一节 形声正例 245

一、象形加声 246

二、由于语言孳乳而加形 254

三、因文字假借而加形 257

四、本字为引申义或假借义所专,遂加形或加声以明其本义者 260

五、从某某声 261

第二节 形声变例 262

一、繁体形声 263

二、省体形声 267

第八章 (上)转注通释 273

第一节 释名 273

第二节 转注的成因 277

一、适应语言变迁 277

二、避免形义相混 278

三、声化 281

第三节 转注与形声的分野 283

第八章 (下)转注释例 286

第一节 为避免形之混淆所衍生之转注字 289

一、加形转注 289

二、加声转注 290

三、声化 291

第二节 为避免声之混淆所衍生之转注字 292

第三节 为避免义之混淆所衍生之转注字 294

一、记志引申义 294

二、记志假借义 297

三、记志本义 301

第九章 (上)假借通释 304

第一节释名 304

一、依声托事抑或不必托事——引申与假借 304

二、本无其字抑或本有其字——假借与通假 307

第二节 假借之演化 309

一、假借始于本无其字 309

二、变为本有其字——为别异造假借本字 311

三、后世衍出讹字冒称为假借 313

第九章 (下)假借释例 316

第一节 假借始于本无其字 318

一、专名之假借 318

二、代名之假借 322

三、形况字之假借 325

四、虚助字之假借 326

第二节 变为本有其字——假借在先造字在后之假借 328

一、为假借义造专字 328

二、本字为假借义所专另造新字以志本义 330

第三节 讹字自冒于假借 333

一、讹字自冒于假借释例 333

二、讹字自冒于假借之成因 339

第四节 综论假借 340

第十章 结论——文字的发展 347

第一节 六书的发展 347

第二节 字形的发展 350

一、繁化 351

二、简化 353

附录 355

图例一 新郪虎符 355

图例二 ?鼎 356

图例三 秦《诅楚文》 358

图例四 虢季子白盘 360

图例五 石鼓文 361

图例六 猎游摹补 362

图例七 龙宇纯“六书发展图” 363

图例八 王初庆“六书发展架构图” 364

参考书目 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