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匡亚明 1
前言 1
第一章 儒家法思想与中国古代法文化 1
一、“二十五史”《刑法志》的基调 2
序 杨景凡 3
二、儒家法思想与中华法系 5
1. 法系和中华法系 5
2. 中华法系和儒家化的法律 7
三、儒家法思想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法心理 13
1. 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面面观 13
2. 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的一般特性及其儒家伦理型取向 21
3. 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的儒家型结构:“法--情--权”模式 23
4. 余论 24
四、结语:儒家法思想--中国古代法文化的主干 25
第二章 儒家法思想研究的方法论检讨 27
一、人治与法治--一条虚构的儒法斗争主线 27
1. “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的由来 28
2. “对立论”不能成立的理由 31
3. 应当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价先秦儒法之争 38
二、“儒家自然法”--比附的产物 40
1. “儒家自然法”说的提出 40
2. 什么是自然法 43
3. 儒家法思想不是自然法 45
4. 余论:道家、墨家的法思想同样不能归结为自然法 56
5. 摈弃比附,寻找中国法思想史上的“自我” 58
三、成文法与公布成文法--儒家是反对派吗 59
1. 一些代表性著作的提法 60
2. 悬法象魏--中国历史上远早于郑刑书的公布成文法方式 64
3. 几种观点的讨论 68
4. 叔向诒子产书的要害并不在于反对公布成文法 76
5. 儒家反对公布成文法吗 80
四、罪刑法定与非法定--儒家的态度是什么 84
1.“从议事以制,不为刑辟”说起 84
2. “议事以制”、“原情定罪”传统的形成和变迁 87
3. 《晋书·刑法志》:罪刑法定主义与非法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92
4. 儒家思想家们的态度 98
五、礼法关系--研究儒家法思想的一个前提与基点 100
1. 周礼:礼外无法 100
2. 礼治的通义:失礼入刑 109
3.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再议 114
4. 儒家的礼治 121
5. 结语 124
第三章 儒家法思想的特质 128
一、儒家法思想是伦理法思想的基本精神 128
1. 儒家伦理法 128
2. 儒家伦理法生长于特有的文化土壤 131
3. “伦理”是我国固有的文化范畴 132
4. 儒家伦理法的含义和特点 134
二、儒家伦理法的基本精神 137
1. 天下本位--儒家伦理法的最高价值目标 138
2. 家族伦理主义--儒家伦理法的价值论之一 140
3. 民本主义--儒家伦理法的价值论之二 141
4. 大一统的君主主义--儒家伦理法的价值论之三 142
5. 中庸主义--儒家伦理法的方法论 143
6. 礼治主义--德礼为主,法刑相辅的治理模式 145
7. 结语:儒家伦理法的内在结构 147
第四章 孔子的法思想 151
一、孔子生平事迹及有关其政治法律活动的一些辨析 152
1. 身世 152
2. “志于学”--兼论“志于学”不训“志于仕” 153
3. 从政--兼析“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和“堕三都”事件 162
4. 出游--兼析孔子适卫的原因 166
5. 归鲁--孔子与“六经” 172
二、孔子法思想研究的问题讨论 174
1. 孔子反对晋刑鼎再辨析 175
2. 关于“七日而诛少正卯”的再辨析--兼论孔子不是言论罪的创始人 186
3. 孔子与法 192
4. 孔子的法思想是伦理法思想 199
三、仁--孔子伦理法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本体 202
1. 仁--我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 202
2. 仁与礼 208
3. 仁与法 217
四、孔子伦理法思想的基本原则 220
1. 民本主义原则 221
2. 家族伦理本位原则 224
3. 相对的君主主义原则 231
4. 中庸主义原则 238
5. 天下大同的理想法原则 241
五、孔子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243
1. 正名--法自君出的立法观 244
2. “道德齐礼”--德刑关系论 247
3. “为政在人”--人与法的关系论 249
4. “富之”和“教之”--预防犯罪的理论 251
5. “刑罚中”--刑法观与刑罚观 260
6.“哀矜折狱”--刑事司法主张 265
7. “父子相隐”--诉讼原则 267
8. “直道”--司法道德观 270
9. 轻徭薄赋--财政赋税方面的法律主张 271
六、孔子伦理法思想的内在结构及其评价 275
1. 孔学传人 279
一、孟子生平--其法思想的时代背景与个性条件 279
第五章 孟子的法思想 279
2. 动荡的天下,争鸣的时代 280
3. 行道救世 283
4. 晚年著述 286
二、从一则虚构的故事看孟子的法观念 286
三、仁政学说--孟子法思想的母体 290
1. 天下大一统观 290
2. “民贵君轻”论 291
3. 辅贤伐暴的君臣关系论 292
4. “取于民有制”和“正经界”的养民富民说 292
5. “明人论”的教民说 292
6. “明政刑”的法制观 293
7. “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 293
8. 性善论 295
9. 结语:仁政图式 296
四、仁政之法--孟子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298
1. “法先王”--法的渊源和理想法 298
2. “仁义”与“孝悌”--法的价值论 300
3. 省刑慎罚--刑法观和刑罚观 307
4. 养民教民--犯罪原因及其预防的学说 314
5. “薄敛”和“制民之产”--经济方面的法律主张 316
6. 贤人和良法并重--人法关系论 320
7. 爵禄与禅让、征诛--政事方面的法制设想 324
8. 执中权时--法的方法论 329
五、孟子法思想的特点与价值 331
一、荀子和荀学 334
第六章 荀子的法思想 334
1. 游学、从政 335
2. 学术成就 337
3.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一个新派 338
4. 荀子法思想有自己的特色 340
二、性恶论与法 341
1. “性”和“伪” 342
2. 性恶论与性善论 347
3. 性恶论与荀子法思想的基调 350
三、“法后王”论与法 352
1. “法后王”与“法先王” 352
2. 法圣人与理想法 358
四、王霸论与法 360
1. 王道、霸道与强道 361
2. 王道政治的法的基本原则 368
3. 王道政治在政事方面的法律主张 373
五、礼法论 390
1. 礼的属性论 390
2. 礼法一体论 401
3. 礼法构成论 405
4. 礼法起源论 410
5. 礼法适用论 415
6. 礼法损益论 424
7. 礼法特质论 427
六、德刑论 433
1. 德刑关系说 433
2. 犯罪理论 436
3. 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438
4. 刑罚原则 452
5. 军法原则 464
七、富国论与法 467
1. 经济法律政策的指导原则 468
2. 经济法律主张 473
八、“治人”论 476
1. “治人”和“治法” 476
2. “有治人,无治法” 478
3. “治人”重于“治法” 480
九、荀子礼法思想的体系及其启示 482
第七章 儒家法思想的历史嬗变(一) 489
一、从禁绝到“独尊”--儒家法思想在秦汉之际的“之”字形发展 489
1. 秦汉之际:儒家法思想的低潮 490
2. 西汉中期:儒家法思想的复兴 496
3. 儒家复兴的社会历史原因 501
二、辉煌与烂熟--作为封建法思想主流的儒家法思想的历程 504
1. 自西汉中期至唐前期:儒家法思想的上旋阶段 505
2. 唐中期至清代:儒家法思想的下旋阶段 519
3. 晚清(鸦片战争以后):儒家法思想的式微和瓦解 524
三、儒家型封建主流法思想的特点 534
第八章 儒家法思想的历史嬗变(二) 543
一、《大学》和《中庸》--儒家伦理政治哲学的总结与儒家伦理法思想的深化 544
1. 《大学》 545
2. 《中庸》 551
二、神化与异化--董仲舒对儒家法思想的继承和重构 560
1. “天人感应”论的理论要点 561
2. “天人感应”论的政治哲学 564
3. 神化和异化:“天人感应”论的法思想意义 571
三、《春秋》决狱--司法和立法的儒家化运动 576
1. 原心论罪 576
2. 评价和再评价 579
3. 《春秋》决狱、原心论罪与中国法律的儒家化 581
四、《唐律疏议》--儒家立法之大成 584
1. 儒家伦理--《律疏》之魂 584
2. “十恶”:纲常名教的法律化 586
3. 宗法伦理性的罪刑原则 590
4. 宗法伦理观念支配下的婚姻家庭立法及其罪刑制度 593
5. 简短的结论 594
1. 理学与儒家伦理法 595
五、道统与法统--宋明理学的法思想 595
2. 朱熹以“理”为核心的法思想 603
六、用夏变夷--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对儒家法思想的皈依 608
1.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以礼率法 609
2.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 611
七、包拯和海瑞--儒家型的清官 615
1. 包拯“恤民为本”,秉公执法 616
2. 海瑞:恪守礼义,以情断狱,抑强抚弱 618
八、明清思潮--儒家批判主义法文化价值的新开展 621
1. 明清之际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法文化意义 622
2. 黄宗羲的“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论之再研究 628
九、沈家本修律--一个儒家型文化人格的开明官僚对儒家化法律的终结 632
1. 清廷的假立宪与沈家本的真修律 633
2. “渐进主义”、法古和仁政--沈家本修律的思想武器 639
3. 一个儒家型文化人格的开明官僚 643
十、孙中山的学说--一个“真实的民主主义者”对儒家法思想的改造 647
1. “融贯”中西法文化以创造适合“民情国史”的新宪法 647
2. 儒家法思想的近代化阐释与改造 651
第九章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家法思想与当代社会(代结束语) 660
一、反传统主义价值取向的回报与反思:儒家法思想的“死”与“活” 661
二、人类思维发展的“回归”与儒家法思想的新观照 663
三、儒家法思考的双重结构:踏进了法律正义的圣地,也陷入了误区 666
四、民本思想的宗法人伦诠释:有“子民”意识而无“公民”观念--儒家法思想的困境 672
五、两项显例:儒家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理性适应” 675
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纪之交的展望 678
后记 680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鬼谷子》思想新解 上》林仁政著 2015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李书仓 2018
- 《王充儒道思想评价》颜莉著 2020
-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谢仁生著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广西近代专业音乐研究》李昂责任编辑;(中国)杨柳成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