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和性质 1
第一节文学史研究视域的拓展 1
第二节文学史研究的对象 9
第三节文学演进行程的理解与建构 23
第二章文学史研究的方法 31
第一节文学史研究的学科定位 31
第二节文史方法的融通 35
第三节多元互补的文学史研究方法 42
第三章文学史的时间之维与分期 62
第一节文学史的三维时间 62
第二节当代视界与历史视界的融合 65
第三节文学史分期的自觉 70
第四节文学史的分期 74
第四章文学史的文体分类及其流变 85
第一节文体分类的多样性 85
第二节文体分类的特征 93
第三节考察文体流变的多维视角 102
第五章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 113
第一节文学文本的含义 113
第二节文学文本研究与人本视野 116
第三节文学文本与人本的静态分析 121
第四节文学文本与人本的动态审视 126
第六章文学史与创作主体的心态 140
第一节创作主体的心态与文学演进 140
第二节文学史视域下的创作主体心态 146
第三节创作主体的个体心态与群体心态 155
第七章文学史与文学传播 163
第一节文学传播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163
第二节文学传播的特征 170
第三节文学传播的媒介 175
第八章文学史与文学史料 186
第一节文学史研究的基础 186
第二节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 192
第三节文学史料的鉴别、阐释 203
第九章文学史著的形态 210
第一节文学史著的传统 210
第二节文学史著的现代形态 217
第三节文学史著的叙述方式 229
附论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述论 240
第一节先秦两汉的文学史理论 240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史理论 243
第三节隋唐五代的文学史理论 246
第四节宋代的文学史理论 249
第五节元明的文学史理论 253
第六节清代的文学史理论 257
附论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史理论述论 264
第一节现代形态的文学史著的兴起 264
第二节现代文学史理论的发端 270
第三节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文学史理论 277
第四节新方法的传播与文学史理论 281
附论三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史理论述论 289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史研究 289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学史研究 305
第三节新时期的文学史理论与实践 309
主要参考书目 321
后记 325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经济法的权利本位论》邱本著 2013
- 《跟芦老师学养猪系统控制技术》芦惟本著 2013
- 《咏竹 何初本诗词集》何初本著 2005
- 《咏竹 何初本杂文集》何初本著 2005
- 《潜能》(意)乔吉奥·阿甘本著;王立秋,严和来等译 2014
- 《精神分析学与辩证唯物论》(英)R·奥兹本著;董秋斯译 2012
- 《蕉帕记评注》(明)单本著;池万兴评注 2013
- 《时光笔迹》咖啡与绘本著 2014
- 《法的澄明》邱本著 2013
- 《高频谱效率的波形编码理论 OVTDM及其应用》李道本著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