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人类的起源  全2册  下册
人类的起源  全2册  下册

人类的起源 全2册 下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薄法平著
  • 出 版 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
  • 页数:755 页
图书介绍:
《人类的起源 全2册 下册》目录

中篇 宇宙篇 353

第八章 空间的多维性 353

一、空间概述 353

(一)中国古人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353

(二)牛顿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354

(三)爱因斯坦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355

二、空间结构分析 357

(一)植物生存空间分析 358

(二)动物生存空间分析 360

(三)人类生存空间分析 361

(四)关于野人 366

(五)地球上现有人类的基本框架 370

三、不同空间与不同生命形式的相互关系 372

(一)不同空间孕育相应的生命形式 372

(二)地球生命运动的基本定律 374

(三)在未知的空间里 383

四、空间的根本特性 384

(一)三维空间的相对性 384

(二)多维空间的客观性 386

(三)多维空间的独立性 389

(四)多维空间的现实性 391

五、构建空间生命学 401

第九章 宇宙 405

一、地月系 406

(一)地球 406

(二)月球 408

(三)地月系中的奇异现象 409

二、太阳系 412

(一)太阳 413

(二)提丢斯-波德定则 414

(三)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414

(四)太阳系中的奇异现象 421

三、恒星和星系 423

(一)恒星 424

(二)星团 425

(三)星云 426

(四)星际物质 426

四、银河系 426

(一)银河系的位置 426

(二)银河系的结构 427

(三)银河星团 428

(四)银河系的运动 429

五、无限聚合的宇宙 429

(一)人类的无限聚合 430

(二)微观世界的无限聚合 432

(三)银河系的无限聚合 433

(四)宇宙的无限聚合 434

六、平衡——宇宙的第一需要 435

(一)运动和平衡的宇宙 436

(二)宇宙平衡的条件 440

(三)宇宙平衡的法则 442

第十章 宇宙人 445

一、“神”就是宇宙人 447

(一)《长阿含经》里的宇宙人 448

(二)《圣经》里的宇宙人 449

(三)对神的物质诠释——宇宙人 451

(四)来自宇宙人和史前人的宣示 452

二、宇宙人的故乡 454

(一)宇宙人的故乡在哪里 454

(二)宇宙人的故乡到太阳系的距离 456

(三)宇宙人的故乡怎样 458

三、宇宙人的存在形式 461

(一)生命——从有限到无限 462

(二)时间——从绝对到相对 463

(三)人和“神”的统一 465

(四)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468

(五)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470

(六)宇宙人的外貌特征 471

(七)宇宙人的数量 472

四、宇宙人的科学技术表现 473

(一)佛教中的宇宙科学技术表现 474

(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的宇宙科学技术表现 475

(三)宇宙人的现实活动 477

(四)宇宙人改变自然和天象 479

(五)宇宙人——干预人类生活的外部力量 482

五、解读宇宙文明 489

(一)从粒子层面上控制任何物质 489

(二)思维是物质活动和宇宙能量的控制器 494

(三)摆脱重力、阻力和引力的束缚 496

(四)杰出的光控技术 497

(五)卓越的声控技术 500

(六)全面的时间控制技术 502

(七)摆脱仿生飞行原理和喷气推进原理的飞行技术 508

(八)完整把握和迅速识别地球人的思维信息和语言信息 509

(九)在不同空间随意转换 511

六、宇宙人的社会形态 513

(一)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513

(二)物质耗费的彼岸 515

(三)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516

(四)开创宇宙文明 516

七、宇宙人对地球人的督导 519

(一)思维引导 520

(二)语言传导 521

(三)行为引导 522

(四)思维传感 522

(五)图像传导 523

(六)声像传导 525

(七)梦境诱导 525

(八)直接干预 527

(九)科学引导 527

(十)择定帝王 528

八、地球文明和宇宙文明的关系 530

(一)过程与结果 530

(二)整体与个体 531

(三)特殊与普遍、个别与一般 532

(四)一个永恒的循环 533

第十一章 宇宙能 537

一、宇宙能概述 538

(一)宇宙能的基本概念 538

(二)宇宙能的表现形式 539

(三)人类认识到的宇宙能 543

二、宇宙能的来源 546

(一)宇宙能的本始来源 546

(二)宇宙的过去、现在、未来 547

(三)宇宙人和宇宙能 551

三、人类见证过的宇宙能 552

(一)类物理能 552

(二)类化学能 554

(三)类生物能 556

(四)类意识能 558

(五)类机械能 560

(六)其他形式能 563

四、宇宙能的作用 564

(一)维持宇宙平衡——第一推动 565

(二)维持宇宙人和史前人自身物质活动 567

(三)维持宇宙生命系统平衡 569

(四)宇宙能与地球现代人 569

五、星系和飞碟、UFO的相似性 571

(一)草帽状星系和飞碟、UFO的相似性 572

(二)螺旋星系和螺旋状UFO的相似性 573

(三)其他星系和UFO的相似性 574

(四)星系与飞碟、UFO为什么相似 575

(五)宇宙人的历史 576

下篇 哲学篇 581

第十二章 宗教的认识 581

一、宗教的起源 582

(一)传统的宗教起源观 582

(二)对宗教起源的新认识 584

(三)辩证地看待宗教 585

二、对宗教的新认识 586

(一)宗教异常现象 587

(二)宗教相互关系 590

(三)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 591

三、宗教的基本作用 592

(一)政治作用 592

(二)社会作用 593

(三)文化作用 595

(四)健康作用 596

四、宗教的发展 599

(一)宗教发展的形式 600

(二)宗教发展的内因 603

(三)宗教发展的外因 604

(四)宗教发展的规律 605

五、宗教的消亡 607

(一)宗教消亡的必然性 607

(二)宗教消亡的内因 608

(三)宗教消亡的外因 608

(四)宗教消亡的形式 610

第十三章 人类普世思想的变迁 611

一、普世思想概述 612

(一)什么是普世思想 612

(二)人类普世思想的内容 613

(三)如何理解普世思想 613

二、人类普世思想简史 614

(一)佛教简史 615

(二)基督宗教简史 618

(三)伊斯兰教简史 621

(四)马克思主义简史 623

三、人类普世思想的发展规律 629

(一)人类普世思想诞生的时间分布 629

(二)人类普世思想的发展历程 631

(三)宇宙人与普世思想的诞生 633

(四)人类普世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637

(五)人类普世思想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639

四、人类普世思想的传播及其相互关系 641

(一)作为信仰具有排他性 642

(二)马克思主义文明与宗教文明的比较 655

(三)马克思主义文明和宗教文明的相互关系 660

五、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662

(一)对抗中的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663

(二)适应中的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666

(三)融合中的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669

(四)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文明与宗教文明的关系 672

六、从不同文明到世界大同 673

第十四章 认识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 675

一、认识的主观无限性和客观有限性 676

(一)什么是主观无限性 676

(二)什么是客观有限性 680

(三)主观无限性与客观有限性的矛盾 681

二、认识的历史无限性和现实有限性 687

(一)什么是历史无限性 688

(二)什么是现实有限性 690

(三)历史无限性和现实有限性的矛盾 691

三、影响认识发展的因素 696

(一)政治因素 697

(二)宗教因素 699

(三)战争因素 700

(四)其他因素 701

(五)宇宙人的因素 702

四、如何对待认识发展中的矛盾 704

(一)科学的态度 704

(二)辩证的态度 705

(三)发展的态度 706

五、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707

(一)实践的特性 707

(二)实践过程中的矛盾运动 709

第十五章 世界的本原 711

一、中国古代关于世界本原的一般认识 711

二、西方关于世界本原的一般认识 713

三、宗教关于世界本原的一般阐释 714

四、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一般阐释 715

五、关于世界本原的新认识 717

六、关于世界本原新认识的哲学意义 719

(一)更深刻地阐述了宇宙的物质统一性 719

(二)更深刻地阐述了联系的普遍性 720

(三)更深刻地阐述了发展的永恒性 721

(四)更深刻地阐述了事物的复杂多样性 724

(五)更深刻地证明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725

(六)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726

第十六章 坚持唯物主义彻底性 729

一、坚持完全彻底的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730

二、坚持完全彻底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734

三、坚持完全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737

四、坚持完全彻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39

五、与宗教神学既对立又统一、既排斥又联系的关系 740

六、坚持完全彻底的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745

七、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服务的先进本质 746

附言 人类认识发展前瞻 748

后记 751

参考书目 7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