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修订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修订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石然,范楚玉,陈美东,金秋鹏,周世德,曹婉如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修订版》目录

第一章 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1

一 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1

二 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3

三 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6

四 原始工艺技术 10

五 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14

六 原始自然观 18

本章小结 20

第二章 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22

一 奴隶制度的出现与科学技术 22

二 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24

三 农业生产技术 29

四 手工业技术 33

五 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39

六 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43

七 初期的医药学 46

八 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48

本章小结 50

第三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52

一 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52

二 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54

三 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57

四 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始兴建 61

五《考工记》——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 65

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70

七 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75

八 地学著作的出现 80

九 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82

十 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86

本章小结 91

第四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92

一 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92

二 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94

三 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术的成熟 101

四 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105

五 数学体系的形成 110

六 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 113

七 医药学体系的充实与提高 119

八 造纸术与漆器工艺 122

九 建筑、交通及纺织技术 124

十 学术思想和王充《论衡》 133

十一 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 137

本章小结 140

第五章 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 141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 141

二 贾思勰和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143

三 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 147

四 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150

五 地学的新进展 155

六 医药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158

七 炼丹术和化学 162

八 制瓷、灌钢和建筑技术 165

九 机械制造的新成就 169

十 自然观和宇宙论方面的论争 172

本章小结 176

第六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 177

一 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大帝国 177

二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179

三 冶金和纺织技术 184

四 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 188

五 地理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 194

六 算经的注释和数学的发展 199

七 天文学和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 202

八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 207

九 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211

十 中医药学的进步 215

十一 中外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发展 220

十二 柳宗元、刘禹锡的自然观 226

本章小结 228

第七章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230

一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230

二 火药和兵器的进步 232

三 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造船技术 235

四 雕版印刷的盛行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40

五 卓越的科学家沈括 244

六 农业生产和农学的高度发展 248

七 数学的辉煌成就 252

八 天文学发展的高峰和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 256

九 地学与水利建设 262

十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267

十一 瓷器和冶金的进展 273

十二 建筑与桥梁技术 278

十三 纺织技术 284

十四 中外科技交流 288

十五 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 292

本章小结 294

第八章 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 296

一 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 296

二 郑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术 299

三 先进的冶金技术 303

四 黄河、大运河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改造 309

五“一岁数收”技术与新作物的引进 312

六 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 315

七 商业数学与珠算 319

八 声学知识的新发展 322

九 传染病学和外科的成就 325

十 地方志的科学价值 328

十一 明末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 331

十二“理学”、“心学”的泛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339

本章小结 342

第九章 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 344

一 没落中的封建社会 344

二 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其影响 346

三 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和态度 351

四 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 353

五 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入后取得的成就 357

六 其他科技成就 361

七 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366

本章小结 369

第十章 近代的科学技术 370

一 近代中国的社会 370

二 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入 376

三 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 382

四 各种技术知识的传入 396

五 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 403

六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和技术 405

本章小结 414

结语 416

一 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416

二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419

三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问题 424

四 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428

人名索引 434

书名索引 448

后记 461

修订版后记 4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