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五编 第12册 惠栋易学研究 4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陈伯适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862540411
- 页数:1107 页
【第一册】 1
第一章 易学发展与惠栋学术概况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1
二、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9
(一)史论书籍之有关评论 10
(二)专著之研究情形 17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研读之资料 27
(一)研究方法 27
(二)主要资料之研读 30
第二节 易学发展概况 31
一、汉代易学 31
二、魏晋南北朝易学 39
三、隋唐易学 41
四、宋元明易学 43
五、清代易学 48
第三节 惠栋生平与学术概况 54
一、生平与学术养成概况 54
(一)一脉相承的书香门第 54
(二)家学风尚的传继光大 57
(三)士林好友的交游励学 59
二、惠栋易学论著简介 64
(一)《易汉学》 64
(二)《周易述》 66
(三)《易例》 67
(四)《易微言》 68
(五)《易大义》 69
(六)《周易本义辨证》 70
(七)其它有关论著 71
三、易学以外之学术论著成果 75
(一)尚书学 75
(二)春秋学 78
(三)三礼学 81
(四)文字学 82
四、惠栋学术之主要特色 85
(一)以推阐汉儒经说为职志 85
(二)以古字古音之训诂为方法 86
(三)以《周易》研究为毕生之志业 88
第二章 惠栋考索孟喜与京房《易》说之述评 89
第一节 孟喜易学之述评 89
一、六日七分法 90
二、四正卦说 98
(一)四正方位为西汉共同之准据,根源于《说卦》 98
(二)《易纬》方位说最为详备,与孟说相呼应 100
(三)四正之阴阳消长,配之以节气之说 104
三、十二消息卦 110
(一)消息 110
(二)十二消息卦 114
四、七十二候与六十卦用事之月 126
(一)七十二候重在时训的科学论述 126
(二)卦配七十二候的实质内涵 128
(三)卦序系统所表现的意义 133
(四)惠栋考述用事月之小失 146
(五)《易纬》六十卦直事补说 148
五、卦气征验为汉代普遍性思想 151
第二节 京房易学之述评 157
一、八卦六位说 158
(一)八卦六位图 158
(二)纳甲 161
(三)纳支 163
(四)五行配卦 172
二、八宫卦次说 180
(一)乾坤生六子的宫卦序位 180
(二)成卦方式展现的阴阳之道 183
三、占筮说 188
(一)以卦纳宿的占筮系统 188
(二)风雨寒温占 194
(三)蒙气与以钱代蓍之说 206
四、建月建候与积算说 215
(一)世卦起月例 215
(二)建候 218
(三)积算法 223
五、卦爻之飞伏与贵贱说 225
(一)飞伏 225
(二)卦爻贵贱之别 231
第三节 小结 237
【第二册】 241
第三章 惠栋考索虞翻与荀爽《易》说之述评 241
第一节 虞翻易学之述评 241
一、月体纳甲说 243
(一)虞翻原本于京魏之说而作 243
(二)虞翻八卦纳甲说之具体内涵 252
(三)惠氏考索月体纳甲说之重要意义 271
二、虞氏逸象 274
(一)逸象汇集之情形 275
(二)逸象产生之原则 280
(三)惠氏训解逸象皆有所本 288
(四)惠氏在辑象与阐释上之缺失 295
(五)对其疑误者之澄清与再诠释 304
第二节 荀爽易学与九家逸象之述评 319
一、荀氏易学的主要师承以及与《九家易》之关系 320
(一)主要师承于费氏《古易》 320
(二)荀爽与《九家易》 324
二、乾升坤降说 326
(一)本诸京房升降说而发展 326
(二)荀爽升降说具体内涵之检讨 329
三、易尚时中说 339
(一)时中为易道的核心思想 339
(二)爻位适时之变而为时中 340
(三)中和的具体意义 343
四、九家逸象 347
(一)在乾卦方面 348
(二)在坤卦方面 350
(三)在震卦方面 352
(四)在巽卦方面 354
(五)在坎卦方面 356
(六)离卦为「牝牛」之象 358
(七)在艮卦方面 360
(八)兑卦为「常」之象 363
第三节 小结 368
第四章 惠栋考索郑玄《易》说之述评 373
第一节 郑《易》之辑佚 374
一、王惠二家辑佚内容对照比较 374
二、主要贡献与缺失 478
(一)贡献方面 478
(二)缺失方面 488
第二节 爻辰说 491
一、源于《易纬》而立说 492
二、左右行之理解 495
三、郑玄爻辰说所涵摄的重要内容 502
(一)十二律的运用 507
(二)十二生肖纳卦之说 507
(三)十二辰纳八卦卦气之说 510
四、郑氏爻辰说之佚文 512
(一)佚文之搜整 512
(二)重要意涵 520
第三节 小结 521
【第三册】 525
第五章 惠栋专述《周易》经传之特色(上) 525
第一节 长于文字训诂 526
一、以字书作为文字训诂之主要根据 526
二、诂训详明 533
(一)详用文献,内容宏富 533
(二)挑战常说,理据恰当 535
(三)数义并陈,详作参照 540
(四)兼取汉《易》诸法,理据详备 542
第二节 博引群籍众说以释《易》 545
一、以汉魏《易》家作为引述之主要对象 546
(一)广引《易》说述而不作 546
(二)宗主虞学引述频繁 550
二、以《易传》解其经义 552
三、博采诸经与其传注为释 558
四、取子书与史籍为释 569
(一)原始道家子书的引述 570
(二)道家倾向的扬雄与刘安思想之引述 570
(三)董仲舒与刘向父子的引述 574
(四)《论》《孟》《荀》思想的引述 579
(五)《参同契》等神道色彩典籍的引述 584
(六)《国语》等史书之引述 587
第三节 《易纬》作为述《易》之重要来源 590
一、《易纬》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学术地位 590
二、惠氏援《易纬》说《易》之概况 591
三、惠氏引述内容之讨论 616
(一)辅翼虞翻等汉代诸家《易》说 616
(二)以卦、爻象释义 617
(三)扩充《易传》的宇宙生成观 618
(四)其它有关思想之论述 620
第四节 改易经文以释《易》 623
一、经文改易之概况 624
二、从文献校勘看其改易 636
(一)改字方面 637
(二)删字方面 641
(三)增字方面 642
(四)句读之校定 644
三、校勘改字之商榷 648
(一)主要缺失 648
(二)擅改经文之商榷与反省 650
第六章 惠栋专述《周易》经传之特色(下) 655
第一节 之卦作为解释卦义的重要方法 655
一、乾坤二五相摩而生六子 656
二、乾坤盈虚生十二消息卦 661
(一)复卦 663
(二)临卦 666
(三)泰卦 666
(四)夬卦 667
(五)姤卦 669
(六)遁卦 669
(七)大壮卦 670
(八)否卦 671
(九)观卦 672
(十)剥卦 673
三、消息卦生杂卦的卦变系统 675
(一)自乾坤而来之卦者 679
(二)反复不衰而为变例者 686
(三)据传为说而为变例者 687
(四)二阳四阴之卦 689
(五)二阴四阳之卦 692
(六)三阳三阴之卦 696
第二节 采用卦爻象以释《易》 700
一、取用卦爻象之情形 700
(一)以六爻取人身象 702
(二)以六爻贵贱而为说 703
(三)阴阳爻取象之说 703
(四)自内日往,自外日来 706
(五)其它爻象 707
二、惠氏卦象取象之主要依据 708
(一)《说卦》的八卦用象 708
(二)虞氏逸象 711
(三)《九家说卦》逸象 712
三、用象之检讨 713
第三节 互体得卦取象以释文义 718
一、互体运用之情形 718
二、互体之类别 733
(一)三爻互体 733
(二)四爻重卦互体 735
(三)五爻重卦互体 742
三、多取非本卦正体之互卦与互体运用之商榷 750
(一)非本卦正体之互卦 750
(二)互体运用之商榷 752
第四节 爻位之说为述义之重要内涵 756
一、爻位之当位说 757
(一)惠氏载《易传》中当位与与不当位之情形 758
(二)「贞」在当位上的重要意义 763
二、爻位之相应说 765
(一)惠氏载《易传》中相应之情形 766
(二)惠氏相应说的重要内涵 767
三、爻位之承乘说 771
(一)承 772
(二)乘 776
四、理想的中位说 780
(一)中和为中位之最佳典式 781
(二)爻位的理想归宿——成既济定 782
(三)中位以五爻尤重 783
第五节 综采汉儒其它重要主张以释《易》 785
一、半象 785
二、两象易 790
(一)惠氏列举虞氏两象易之说 790
(二)惠氏使用两象易述《易》之情形 794
三、反卦与旁通 796
(一)反卦 797
(二)旁通 801
四、震巽特变 806
第六节 小结 812
【第四册】 821
第七章 惠栋易学的义理观 821
第一节 宇宙观 821
一、太极为本的宇宙观 822
二、太易化生的宇宙观 830
(一)侧重「有」的气化说 830
(二)太极同于太易之最高性 832
(三)气之性以变易 834
三、乾坤为宇宙万物化生的门径 837
(一)主导之地位 837
(二)尊卑贵贱之别 840
四、道的实质意涵 843
五、「一」所涵摄的意涵 854
(一)文字学上的意义 854
(二)原始道家上的意义 855
(三)儒家思想上的意义 857
(四)诸子与黄老思想上的意义 860
(五)「一」作为易学范畴的明确定义 865
(六)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867
六、成既济定的理想境域 873
第二节 《中庸》与《易》理的融摄 882
一、道论概念之会通 883
(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贯通之「道」 883
(二)「隐微」与「独」的意义 890
二、中和思想的会通 897
(一)「中」的主体概念之契合 897
(二)中和之道在赞化育之本的会通 901
三、诚的思想的会通 905
四、其它 909
第三节 《易》与礼与史的会通 913
一、以礼释《易》 913
(一)婚礼 913
(二)祭礼 918
(三)丧礼——凶事用圭 935
(四)宾客与酒食朱绂之礼 937
(五)刑罚 942
二、以史释《易》 945
(一)乾卦九五为庖牺之象 945
(二)以春秋战事明师律与舆尸之义 947
(三)崩来而复归其道 949
(四)弑君父而八月有凶 949
(五)成汤归妹 950
(六)变通之道 951
(七)建万国亲诸侯者为夏先王 953
(八)衣裳之制取诸乾坤之义 954
三、明堂说 957
(一)明堂的功能与架构 957
(二)明堂与易学的重要相系关系 962
第四节 惠氏义理观余说 966
一、有无 967
二、虚 971
三、理 975
四、日月为易 977
第八章 惠栋易学的检讨与反省 983
第一节 总结惠栋治《易》之主要内涵 983
一、考索汉代诸家《易》说之重要内涵 983
(一)孟、京《易》说之重要内涵 983
(二)虞、荀《易》说之重要内涵 987
(三)郑玄《易》说之重要内涵 989
(四)考索诸家《易》说之商榷与缺失 990
二、总结惠氏述易之主要特色 992
(一)文字训诂之法 992
(二)群籍众说之文献运用 993
(三)《易纬》的重要地位 994
(四)经文之改易 995
(五)之卦训义之法 995
(六)卦爻象释义之法 996
(七)互体取象之法 996
(八)爻位述义之法 997
(九)其它象数主张 998
三、总结义理观的主要内涵 998
(一)宇宙观 998
(二)《中庸》与《易》理融摄 999
(三)《易》与礼、史会通 1000
(四)其它 1001
四、校勘与辑佚之检讨 1002
(一)在经文校勘改易方面 1002
(二)在郑《易》的增补辑佚方面 1004
五、述《易》上的文献运用缺失 1005
(一)未原本原说而断作剪裁 1005
(二)转引古说而未明出处 1006
(三)所明出处错误或有瑕疵 1008
(四)引用内文改易或阙字 1009
(五)改易所引原文为古字 1011
第二节 惠栋易学的评价与影响 1012
一、从纯粹汉学的历史意义作评价 1012
二、从惠栋的立场给予客观的正面评价 1016
(一)复汉的必然率行 1016
(二)重要的正面评价 1020
三、惠栋易学的影响 1024
(一)对张惠言的影响 1025
(二)对李道平的影响 1026
第三节 从象数思维的定位与诠释学思潮反省惠氏易学 1032
一、象数思维定位的反省 1033
(一)从科学的概念看象数易学 1034
(二)从阴阳变易的思想看象数易学 1036
二、从诠释学思潮看惠氏易学 1038
(一)从「历史图像」的观点看惠氏易学 1038
(二)从诠释学方法论的概念上看惠氏易学 1041
(三)从现代诠释学的角度看惠氏易学的定位 1045
(四)从宏观的经典阐释角度看惠氏易学的时代意义 1051
参考书目 1059
一、惠栋著作 1059
二、其它古籍《易》著 1060
三、当代《易》著 1064
四、《易》类以外十三经 1068
五、经学通论专著 1070
六、小学类专著 1072
七、史类专著 1073
八、子部相关专著 1075
九、集部相关论著 1078
十、论文期刊 1079
附录 1085
附录一 八卦候应与二十四节气征验之内容 1085
附录二 二十八星宿图 1089
附录三 虞氏运用《说卦传》卦象统计表 1094
附录四 郑玄《周易》佚文与今本相异比较表 1101
附录五 黄宗羲「乾坤凿度主岁卦」 1105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