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实用中医治病绝招
实用中医治病绝招

实用中医治病绝招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奇纹编著
  • 出 版 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治病绝招》目录

第一章 针刺篇 1

一、毫针疗法 1

二、颈项针疗法 9

(一)颈项部常用腧穴 10

(二)取穴原则 13

(三)操作方法 13

(四)注意事项 13

三、背俞针疗法 13

(一)背俞穴 14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16

(三)操作方法 16

(四)注意事项 16

四、脊针疗法 16

(一)夹脊穴 17

(二)取穴原则 18

(三)操作方法 18

(四)注意事项 18

五、胸穴指压疗法 18

(一)穴位定位与主治 19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23

(三)操作方法 23

(四)注意事项 24

六、腹针疗法 24

(一)腹针常用穴位 24

(二)取穴原则 25

(三)操作方法 25

(四)注意事项 25

(五)腹针的适应证 25

(六)腹针的禁忌证 25

七、耳针疗法 30

(一)耳郭表面解剖 31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31

(三)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31

(四)耳穴在诊治疾病上的应用 39

(五)耳穴操作 41

(六)注意事项 43

八、头皮针疗法 43

(一)概述 43

(二)标准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44

(三)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 45

(四)头针的适应证 47

(五)头针操作 47

(六)注意事项 49

九、三棱针疗法 49

(一)针具 49

(二)操作方法 49

(三)适应范围 50

(四)注意事项 50

十、快速点刺疗法 51

(一)针的选择 51

(二)操作方法 51

(三)注意事项 52

十一、放血疗法 52

(一)消毒 53

(二)体位 53

(三)操作方法 53

(四)注意事项 53

十二、小宽针疗法 54

(一)针具 54

(二)操作方法 54

(三)注意事项 55

十三、粗针疗法 55

(一)针具 55

(二)操作方法 56

(三)针刺原则 56

(四)注意事项 56

十四、皮肤针疗法 57

(一)针具 57

(二)操作方法 57

(三)刺激强度 58

(四)适应范围 58

(五)注意事项 58

十五、皮内针疗法 58

(一)针具 59

(二)操作方法 59

(三)适应范围 59

(四)注意事项 59

十六、鍉针疗法 60

(一)针具 60

(二)操作方法 60

(三)注意事项 61

十七、指针疗法 61

(一)操作方法 61

(二)注意事项 62

十八、火针疗法 62

(一)针具 63

(二)操作方法 63

(三)注意事项 64

二十、割治疗法 64

(一)割治部位 64

(二)操作方法 64

(三)注意事项 65

二十一、芒针疗法 65

(一)针具 65

(二)操作方法 66

(三)注意事项 66

二十二、穴位注射法 67

(一)用具及药物 67

(二)选穴与剂量 67

(三)操作方法 68

(四)疗程 68

(五)适应范围 68

(六)注意事项 68

二十三、穴位埋线疗法 69

(一)用具的准备 69

(二)埋线方法 69

(三)注意事项 69

二十四、针挑疗法 70

(一)选择针挑点 70

(二)操作方法 70

(三)注意事项 74

二十五、割烙疗法 74

(一)常用器材 74

(二)操作方法 75

(三)配合使用的药物 75

(四)注意事项 75

二十六、结扎疗法 76

(一)操作方法 76

(二)注意事项 76

二十七、面针疗法 76

(一)穴位定位 77

(二)取穴原则 78

(三)操作方法 79

(四)注意事项 79

二十八、眼针疗法 79

(一)眼球经区定位 79

(二)观眼察病诊断法 80

(三)取穴规律 81

(四)操作方法 82

(五)注意事项 82

二十九、鼻针疗法 83

(一)鼻部穴位定位 83

(二)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84

(三)操作方法 85

(四)注意事项 86

三十、人中针疗法 86

(一)穴位的定位 86

(二)取穴原则 86

(三)操作方法 86

(四)注意事项 87

三十一、口针疗法 87

(一)穴位定位 87

(二)取穴原则 87

(三)操作方法 88

(四)注意事项 88

三十二、舌针疗法 88

(一)穴位定位 88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89

(三)操作方法 90

(四)注意事项 90

三十三、手针疗法 91

(一)穴位定位 91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92

(三)操作方法 93

(四)注意事项 93

三十四、足针疗法 93

(一)穴位定位与主治 94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97

(三)操作方法 98

(四)注意事项 98

三十五、手象针与足象针疗法 98

(一)手部划线 98

(二)穴区的命名 99

(三)穴区的定位 99

(四)作用与主治 101

(五)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102

(六)操作方法 103

(七)注意事项 103

三十六、暖针疗法 103

(一)操作方法 103

(二)注意事项 104

三十七、陶针疗法 104

(一)操作方法 104

(二)注意事项 105

三十八、传统时间针灸法 105

(一)子午流注 105

(二)灵龟八法 112

(三)飞腾八法 114

(四)注意事项 115

第二章 灸疗篇 117

一、艾炷灸 118

(一)直接灸 118

(二)间接灸 119

二、艾卷灸 123

(一)悬灸 123

(二)实按灸 123

三、温针灸 125

四、温灸器灸 125

五、灯火灸 125

(一)施灸材料 126

(二)操作方法 126

(三)注意事项 127

(四)适应范围 127

六、天灸 127

七、骑竹马灸疗法 127

(一)定穴法 128

(二)操作方法 128

八、三角灸疗法 128

(一)操作方法 128

(二)适应症 128

九、苇管器灸疗法 128

(一)灸器的制作 129

(二)操作方法 129

十、肛灸疗法 129

(一)灸器的制作 129

(二)操作方法 129

(三)注意事项 129

十一、药熏蒸气灸疗法 130

(一)药物处方 130

(二)注意事项 131

十二、阳燧锭灸疗法 131

(一)药物配制 132

(二)使用方法 132

十三、硫姜灸疗法 132

(一)硫磺灸料的制作 132

(二)硫姜灸法操作规程 132

十四、硫朱灸疗法 133

(一)硫朱灸料的制作 133

(二)操作方法 133

十五、麝火疗法 133

(一)药物配制 133

(二)施治方法 134

(三)注意事项 134

十六、火柴头灸疗法 135

(一)选定穴位 135

(二)操作方法 135

(三)注意事项 135

十七、燎灸法 135

(一)取穴规律 136

(二)操作方法 136

(三)注意事项 136

十八、抓火疗法 137

(一)操作方法 137

(二)注意事项 137

十九、拔罐疗法 138

(一)罐的种类 138

(二)拔罐的方法 139

(二)拔罐法的应用 140

(三)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141

(四)拔罐的注意事项 141

第三章 推拿篇 142

一、伤科、正骨推拿疗法 142

(一)伤科、正骨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142

(二)伤科、正骨推拿疗法的作用手法 143

(三)具体操作方法 143

(四)伤科、正骨推拿疗法的作用部位 147

(五)注意事项 147

二、捏脊疗法 147

(一)捏脊疗法的作用手法 147

(二)捏脊疗法的作用部位 148

(三)注意事项 148

三、捏筋弹拨拍打疗法 149

(一)捏筋弹拨拍打疗法的原理 149

(二)捏筋疗法的作用手法 150

(三)拍打疗法的作用手法 151

(四)捏筋弹拨拍打疗法的作用部位 151

(五)捏筋弹拨拍打疗法的操作步骤 151

(六)注意事项 152

四、振击疗法与“药指”疗法 153

(一)振击工具 154

(二)振击手法 154

(三)振击部位 155

(四)药酒配制与使用方法 155

(五)注意事项 155

五、外用药物推拿疗法 155

(一)外用药物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156

(二)外用药物推拿疗法的作用手法 156

(三)外用药物推拿疗法的作用部位 156

(四)注意事项 156

六、脚踩按摩法 157

(一)踩前准备 157

(二)脚踩循经点穴法 157

(三)主治病症 159

(四)注意事项 159

七、抓扯刮痧推拿疗法 159

(一)抓扯刮痧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160

(二)抓扯刮痧推拿疗法的作用手法 160

(三)抓扯刮痧推拿疗法的作用部位 160

(四)注意事项 161

八、子午流注推拿法 161

(一)纳子法 161

(二)补母泻子配穴法 162

(三)主客配穴法 162

(四)母子经配法 162

(五)开穴通闭六法 162

(六)外经脉相引法 163

(七)注意事项 163

九、气功推拿法 163

(一)常用练功方法 164

(二)气功推拿手法 164

(三)注意事项 165

第四章 外治篇 166

一、擦牙开噤法 166

(一)操作方法 166

(二)注意事项 166

二、催嚏开窍法 166

(一)操作方法 167

(二)注意事项 167

三、冰敷法 167

(一)操作方法 167

(二)注意事项 168

四、灌肠点滴法 168

(一)操作方法 168

(二)注意事项 170

四、点眼法 170

(一)操作方法 171

(二)注意事项 171

五、呬鼻法 171

(一)操作方法 172

(二)注意事项 172

六、塞鼻法 172

(一)操作方法 172

(二)注意事项 173

七、含漱法 173

(一)操作方法 173

(二)注意事项 173

八、鼻嗅法 173

(一)操作方法 173

(二)注意事项 174

九、刷牙法 174

(一)操作方法 174

(二)注意事项 174

十、噙化法 175

(一)操作方法 175

(二)注意事项 175

十一、吹耳法 175

(一)操作方法 175

(二)注意事项 175

十二、滴耳加压法 175

(一)操作方法 176

(二)注意事项 176

十三、酒醋法 176

(一)酒疗法 176

(二)醋疗法 177

(三)注意事项 177

十四、淋洗法 177

(一)操作方法 177

(二)注意事项 177

十五、浸洗法 177

(一)操作方法 178

(二)注意事项 178

十六、沐浴法 178

(一)操作方法 178

(二)注意事项 178

十七、蒸气疗法 179

(一)全身蒸熏 179

(二)局部蒸熏 179

(三)注意事项 179

十八、坐药法 179

(一)操作方法 180

(二)注意事项 180

十九、热罨法 180

(一)操作方法 180

(二)注意事项 180

二十、热烘疗法 181

(一)操作方法 181

(二)注意事项 181

二十一、握药法 181

(一)操作方法 181

(二)注意事项 181

二十二、涂搽法 181

(一)操作方法 182

(二)注意事项 182

二十三、白降丹划点法 182

(一)划点方法 183

(二)划点部位 183

(三)疗程 183

(四)注意事项 184

二十四、蜂毒法 184

(一)操作方法 184

(二)注意事项 185

二十五、药捻法 185

(一)操作方法 185

(二)注意事项 186

二十六、药棒疗法 186

(一)操作方法 186

(二)注意事项 187

二十七、扑粉法 187

(一)操作方法 188

(二)注意事项 188

第五章 治疗篇 189

一、急症 189

(一)高热 189

(二)中署 190

(三)中风 191

(四)溺水 194

(五)煤气中毒 194

(六)食物中毒 195

二、内科病症 195

(一)感冒 195

(二)支气管炎 197

(三)支气管哮喘 198

(四)肺结核 200

(五)高血压 201

(六)心率失常 202

(七)三叉神经痛 203

(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04

(九)面肌痉挛 206

(十)头痛 206

(十一)偏头痛 210

(十二)脑血管意外及后遗症 212

(十三)神经衰弱 212

(十四)失眠症 213

(十五)癔病 215

(十六)震颤麻痹 215

(十七)肋间神经痛 216

(十八)股外侧皮神经炎 217

(十九)坐骨神经痛 217

(二十)桡神经麻痹 221

(二十一)正中神经麻痹 221

(二十二)急性胃肠炎 222

(二十三)慢性胃炎 225

(二十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26

(二十五)胃下垂 226

(二十六)神经性呕吐 228

(二十七)胃神经官能症 230

(二十八)膈肌痉挛 232

(二十九)肠炎 233

(三十)便秘 236

(三十一)胆囊炎、胆石症 236

(三十二)肾小球肾炎 238

(三十三)肾盂肾炎 238

(三十四)泌尿系结石 239

(三十五)急性尿潴留 239

(三十六)前列腺炎 240

(三十七)阳痿 241

(三十八)遗精 242

(三十九)甲状腺功能亢进 243

(四十)甲状腺功能减退 244

(四十一)高脂血症 244

(四十二)糖尿病 245

(四十三)肥胖症 246

(四十四)白细胞减少症 247

(四十五)风湿性关节炎 247

三、外科、皮肤科病症 251

(一)急性乳腺炎 251

(二)急、慢性阑尾炎 251

(三)肠梗阻 252

(四)痔疮 253

(五)直肠脱垂 254

(六)落枕 254

(七)颈椎病 256

(八)肩关节周围炎 257

(九)冈上肌腱炎 259

(十)肱骨外上髁炎 260

(十一)腕管综合征 261

(十二)腱鞘囊肿 261

(十三)肋软骨炎 262

(十四)急性腰扭伤 262

(十五)腰肌劳损 263

(十六)腰椎间盘突出症 264

(十七)梨状肌综合征 266

(十八)骨性膝关节炎 266

(十九)跟痛症 266

(二十)斑秃 267

(二十一)痤疮 267

(二十二)神经性皮炎 268

(二十三)多发性神经炎 269

(二十四)丹毒 270

(二十五)湿疹 270

(二十六)皮神经炎 272

(二十七)荨麻疹 272

(二十八)带状疱疹 273

(二十九)扁平疣 274

(三十)老人斑 274

(三十一)白癫风 275

(三十二)颈淋巴结核 276

(三十三)外伤性截瘫 278

四、妇科病症 280

(一)月经不调 280

(二)痛经 282

(三)闭经 283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285

(五)子宫脱垂 286

(六)盆腔炎 287

(七)宫颈炎 288

(八)子宫肌瘤 289

(九)胎位不正 289

(十)产后腹痛:产后子宫收缩疼痛 290

(十一)乳少 290

(十二)更年期综合征 291

五、儿科病症 291

(一)小儿惊风 291

(二)小儿高热 292

(三)小儿疳积 293

(四)小儿腹泻 293

(五)小儿遗尿 294

(六)小儿夜啼 295

(七)小儿消化不良 295

(八)小儿麻痹后遗症 296

(九)小儿多动症 297

(十)小儿脑瘫 297

(十一)百日咳、顿咳 298

(十二)腮腺炎 298

(十三)佝偻病 299

六、五官科病症 299

(一)近视 299

(二)麦粒肿 300

(三)急性结膜炎 301

(四)斜视 302

(五)眼睑下垂 303

(六)白内障 303

(七)视神经萎缩 304

(八)目中云翳 304

(九)夜盲 305

(十)眼睑痉挛 305

(十一)耳鸣、耳聋 306

(十二)耳源性眩晕 307

(十三)鼻炎 307

(十四)急性扁桃体炎 309

(十五)咽喉肿痛 310

(十六)牙痛 311

(十七)口腔溃疡 313

第六章 食疗篇 314

一、药粥 314

(一)药粥制作方法 315

(二)主治病症 316

(三)注意事项 325

二、药酒 325

(一)药酒制作方法 327

(二)使用方法 328

(三)主治病症 328

三、药饼 333

(一)药饼制作方法 334

(二)主治病症 334

(三)注意事项 337

四、药茶 337

(一)药茶的制用方法 338

(二)主治病症 338

(三)注意事项 346

五、膏滋 346

(一)膏滋制作方法 347

(二)主治病症 348

(三)注意事项 354

六、动物脏器食疗法 354

(一)动物脏器处理方法 355

(二)主治病症 355

(三)注意事项 373

七、鸡蛋 373

(一)操作方法 373

(二)主治病症 374

(三)注意事项 3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