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304011637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科《植物学》教学大纲编写的,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种植、师资类各专业使用,对普通高等农业专科各有关专业也适用。本教材结合培养目标、通俗易懂、基础理论作了较详累的叙述,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尽量使教材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每章中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各章后均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本教材还有与之配套的实验指导。
《植物学》目录

绪论 1

一、形形色色的植物界 1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三、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4

第一篇 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6

第一章 种子与幼苗 6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 6

一、胚 6

二、胚乳 7

三、种皮 7

第二节 种子的主要类型 8

一、有胚乳种子 8

二、无胚乳种子 9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9

一、种子的休眠与种子的寿命 10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1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12

四、幼苗的类型 13

第二章 植物细胞 16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16

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6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7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8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38

一、有丝分裂 38

二、无丝分裂 41

三、减数分裂 41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44

第一节 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概念 44

一、细胞的分化 44

二、组织的概念 44

第二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45

一、分生组织 45

二、成熟组织 46

第四章 根 59

第一节 根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59

一、根和根系的类型 59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和分布 60

第二节 根的结构 61

一、根尖的结构及其发展 61

二、根的初生结构 62

三、侧根的形成 65

四、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66

五、根瘤和菌根 69

六、根的生理功能 71

第五章 茎 74

第一节 茎的形态 74

一、茎的外形 74

二、芽及其类型 75

三、茎的生长习性 77

四、茎的分枝 77

五、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78

第二节 茎尖及其发展 79

一、茎尖结构 79

二、叶和芽的起源 81

第三节 茎的结构 82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82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86

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95

四、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99

第四节 茎的生理功能 100

一、茎的输导作用 100

二、茎的支持作用 100

第六章 叶 103

第一节 叶的形态 103

一、叶的组成 103

二、叶片形状 103

三、单叶和复叶 107

四、叶序和叶镶嵌 108

第二节 叶的发育 109

第三节 叶的结构 110

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10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114

第四节 落叶和离层 117

第五节 叶的生理功能 118

一、光合作用 118

二、蒸腾作用 118

第七章 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和变态 120

第一节 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 120

一、茎与叶维管组织的联系 120

二、根与茎维管组织的联系 120

第二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 121

一、根的变态 122

二、茎的变态 124

三、叶的变态 125

第八章 植物的繁殖与繁殖器官 129

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 129

一、繁殖的概念 129

二、繁殖的类型 129

三、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134

第二节 花 134

一、花的组成 134

二、禾本科植物的花 141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141

四、花序 143

第三节 花药的发育与花粉粒的形成 146

一、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146

二、减数分裂 147

三、花粉粒的发育与形态结构 150

四、花粉败育与雄性不育 152

第四节 胚珠的发育与胚囊的形成 153

一、胚珠的发育 153

二、胚囊的发育与结构 153

第五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156

一、开花 156

二、传粉 157

三、受精 161

第六节 种子与果实 165

一、种子的形成 165

二、果实的形成 170

三、果实的类型 172

四、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176

第二篇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82

概述 182

一、植物的分类单位 182

二、植物的命名 183

第九章 藻类植物 183

第一节 蓝藻门 184

一、一般特征 184

二、代表植物 184

三、经济价值 185

第二节 绿藻门 185

一、一般特征 185

二、代表植物 186

三、经济价值 187

第三节 褐藻门 188

一、一般特征 188

二、代表植物 188

三、经济价值 189

第四节 其它藻类简介 189

一、红藻门 189

二、裸藻门 190

三、轮藻门 191

四、金藻门 191

五、甲藻门 191

第五节 藻类与其它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193

第十章 菌类植物 195

第一节 菌类概述 195

一、菌类特征 195

二、菌类植物的分门 195

第二节 真菌门 196

一、藻状菌纲 196

二、子囊菌纲 198

三、担子菌纲 202

四、半知菌纲 204

五、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205

第十一章 地衣植物 207

一、一般特征 207

二、形态特征 207

三、地衣的繁殖 208

四、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208

第十二章 苔藓植物 210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210

第二节 分类及代表植物 211

第三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演化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13

第十三章 蕨类植物 216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216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217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 222

第十四章 裸子植物 223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23

第二节 代表植物一松属 224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229

一、铁树纲(苏铁纲) 229

二、银杏纲 229

三、松柏纲(球果纲) 230

四、红豆杉纲(紫杉纲) 233

五、买麻藤纲(倪藤纲) 234

第四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34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 240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40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40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 241

第三篇 被子植物分类 244

概述 244

一、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244

二、被子植物分类的方法 245

三、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 247

第十六章 双子叶植物纲 251

第一节 木兰科 251

第二节 毛茛科 253

第三节 桑科 256

第四节 壳斗科(山毛榉科) 259

第五节 桦木科 262

第六节 石竹科 263

第七节 藜科 266

第八节 蓼科 268

第九节 山茶科 271

第十节 锦葵科 273

第十一节 葫芦科 275

第十二节 杨柳科 278

第十三节 十字花科 280

第十四节 蔷薇科 284

第十五节 蝶形花科 290

第十六节 大戟科 295

第十七节 芸香科 298

第十八节 无患子科 300

第十九节 伞形科 301

第二十节 五加科 305

第二十一节 茄科 307

第二十二节 旋花科 311

第二十三节 唇形科 313

第二十四节 菊科 315

第十七章 单子叶植物纲 324

第一节 泽泻科 324

第二节 天南星科 325

第三节 莎草科 326

第四节 禾本科 329

第五节 姜科 334

第六节 百合科 335

第七节 兰科 338

第四篇 植物生态 343

第十八章 生态条件 343

第一节 光条件 343

一、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荫植物 343

二、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344

三、光质的生态作用 345

第二节 温度条件 345

一、温度对植物的作用与影响 345

二、节律性变温 346

三、非节律性变温 347

第三节 水条件 347

一、水生植物 347

二、湿生植物 347

三、中生植物 347

四、旱生植物 347

第四节 大气条件 349

一、氧与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 349

二、大气污染与植物 349

第五节 土壤条件 350

一、盐土植物 350

二、沙生植物 350

第六节 生物条件 351

一、花粉、果实和种子传播 351

二、土壤菌类与植物共生 351

三、生物对植物的危害 351

第十九章 植物群落 353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概念 353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特征 353

一、种类组成 353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354

三、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354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演替 357

一、演替的原因 357

二、原生演替 358

三、次生演替 359

第二十章 生态系统 362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62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63

一、物质循环 363

二、能量流动 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