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第一章 引言 2
1.1.石油的成因 3
1.2.成熟作用 4
第二章 有机质的组成 8
2.1.煤的显微结构 8
2.1.1.镜质组 8
2.1.2.惰性组 8
2.1.3.壳质组 9
2.2.可抽提的有机质(EOM) 9
2.2.1.烃类 9
2.2.2.非烃类 14
2.3.气态烃和挥发烃 16
2.3.1.气态烃 16
第三章 地下温度对油气生成的影响 19
3.1.生油岩有机质的类型及其对生油潜力的影响 22
3.2.生油岩中轻质和中等烃的产生 26
第四章 生油岩分析及数据解释 28
4.1.总有机碳(TOC) 28
4.2.气体分析 28
4.2.1.C1—C4烃类 28
4.2.2.汽油烃 29
4.3.孢粉颜色 29
4.4.C剩余/C_总(CR/CT)比值 29
4.5.热解法 30
4.5.1.各类干酪根的特征 31
4.5.2.用热解法确定生油岩的特征 31
4.5.3.生油岩的成熟阶段 32
表1.按可抽提有机质的分类法 34
附表: 34
4.7.可抽提有机质(EOM) 34
4.6.镜质体反射率 34
4.8.烃含量(HC) 35
表4.大陆架研究所的生油岩评价 35
表3.贝克的生油岩评价 35
表2.菲利派的生油岩评价 35
4.9.正烷烃的分布 36
4.10.碳优势指数(CPI) 37
第五章 压实与运移 40
5.2.二次运移 41
5.1.初次运移 41
5.3.储层中石油的二次变化 41
第六章 生油岩与原油对比 43
7.1.3.可抽提有机质(EOM) 44
7.1.4.色层分离 44
7.1.2.总有机碳(TOC) 44
7.1.实验 44
7.1.1.轻质烃 44
第七章 X/Y—Z井生油岩分析 44
7.1.5.镜质体反射率 45
7.1.6.镜下干酪根的观察 45
7.2.结果和讨论 45
7.2.1.轻质烃 45
7.2.2.C1—C4烃分析小结 46
7.2.3.总有机碳(TOC) 46
7.2.4.抽提有机质(EOM)和气相色谱馏分 47
7.2.5.镜质体反射率 47
7.2.6.干酪根分析 49
7.3.结论 49
表5.岩屑中C1—C4烃浓度(微升,天然气/公斤,岩石) 50
表6.岩性和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56
表7.可抽提有机质和色谱馏分重量(毫克) 64
表8.可抽提有机质和色谱馏分浓度(岩石重量ppm) 65
表9.可抽提有机质(EOM)和色谱馏分浓度(毫克/克总有机碳) 66
表10.岩石中抽提有机质的百分含量 67
表11.气相色谱数据表 68
表12.镜质体反射率及镜下干酪根测定 69
- 《分析化学》陈怀侠主编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有机化学实验》雷文 2015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地采暖用实木地板》张凯,黄安民 2019
- 《生物化学》田余祥主编 2020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