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工业社会学 修订本
工业社会学 修订本

工业社会学 修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乐山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工业社会学 修订本》目录

绪论 1

一、社会学的主要目的与含义 1

二、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2

三、推荐书籍 4

第一章 西方现代化的起源 6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为什么推崇古希腊 6

一、古希腊概况 6

二、古希腊多神论宗教 7

三、西方现代从古希腊哲学获得反基督教的观念 9

四、西方现代从古希腊获得科学价值观念 11

五、西方现代从古希腊学习反传统:追求世俗理想生活 15

六、西方现代从古希腊获得建筑和各种艺术观念 16

七、以“美”和“快乐”的名义追求享乐主义和忽略道德 16

八、罗马柱是什么含义 20

九、欧洲启蒙运动重新效法古希腊 21

第二节 古罗马的殖民地起源 22

一、概述 22

二、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 23

三、殖民地理论 25

第三节 文艺复兴 27

一、中世纪 27

二、文艺复兴 28

三、文学艺术是西方现代的叛逆前锋 28

四、西塞罗是文艺复兴的最重要发现 29

五、异教复活 31

六、如何看待文艺复兴时期 33

第四节 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35

一、欧洲启蒙时代 35

二、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观念 37

本章小结 40

第二章 西方现代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42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42

一、泛神论进入英国 42

二、导致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因素 43

三、《国富论》的核心价值观:自由竞争(放任主义) 49

四、社会达尔文主义 52

第二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教训 53

一、重新反省现代化的历史原因 53

二、自由竞争的教训 55

三、大英帝国的衰败 61

第三节 德国“教育救国”的起源 63

一、日耳曼泛神论宗教 63

二、18世纪末德国状况 64

三、费希特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64

四、德国的改革 67

五、德国教育改革的目的 68

六、世界现代理科大学的起源:柏林大学 73

七、工科大学与职业技术教育 76

八、德国教育的效果 78

九、德国教育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79

第四节 19世纪西方主要现代教育思想 80

一、裴斯泰洛齐 80

二、洪堡 82

三、赫尔巴特 82

四、福禄培尔 83

第五节 美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危机 85

一、美国发展策略 86

二、美国式工业化特点 87

三、重视教育 88

四、美国人的观念 89

五、罗斯柴尔德与欧洲国家 90

六、美国经济简史 91

七、石油危机 101

八、西方银行家们如何对待其他国家 103

九、金融危机 104

十、凯恩斯主义 107

十一、经济全球化 107

十二、如何看待美元 108

本章小结 112

第三章 文化 113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113

一、文化的含义 113

二、为什么研究文化 114

三、文化有目的 116

四、文化起什么作用 117

五、战争 120

第二节 什么是价值观 121

一、价值观的含义 121

二、价值观念起什么作用 125

第三节 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126

一、什么叫社会核心价值观 126

二、如何判断核心价值观 126

第四节 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 128

一、社会控制方式 128

二、我国古代主要文化价值 128

三、礼仪与信仰的区别 130

四、我国传统文化 130

五、我国工业社会应该具有的价值观 131

六、为什么我国迄今没有完全实现法制 135

七、法制成功要解决的问题 136

八、什么是法制 136

第五节 语言与群体统一 137

一、德国如何促进统一 137

二、语言和国家统一 138

三、美国的语言统一问题 138

四、“台独”的语言政策 139

五、社会核心价值是群体统一的关键因素 140

六、如何维持国家统一 140

第六节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 142

一、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142

二、企业、家长及大学生的评价比较 147

三、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150

四、导致我国近代缺乏社会核心价值的主要因素 155

五、导致当前缺乏核心价值的因素 157

六、爱国价值观念 158

七、开拓我国未来的文化 160

第七节 科学论 161

一、什么叫“科学” 161

二、本体论 163

三、如何定义 167

四、认识论 169

五、自然科学方法论 178

六、科学的限度 180

七、“数学是科学皇后”论 180

第八节 西方机械论 182

一、什么是机械论 182

二、机械论的意义 184

第九节 我国道家建立了科学 186

一、科学有祖国 186

二、各国的科学差异 187

三、我国古代的科学 188

四、西方国家为什么需要外国留学生 192

第十节 道德 193

一、什么是道德 193

二、道德的基本特性 195

三、经常出现的不道德的问题 196

四、自我中心 196

五、个体小农意识的负面作用 197

六、西方现代性对道德的冲击 197

七、道德决定情感 204

第十一节 四代人的自述 205

一、为国献身的一代 205

二、务实的一代 209

三、当年他们16岁 213

四、80后大学生的自述 217

第十二节 社会角色期待 221

一、角色期待 221

二、社会服务 222

三、松散交往 222

四、请教 222

五、讨论(交流) 222

六、合作 223

七、探索(创新) 224

八、主辅 224

九、理解 225

十、社会行为 227

第十三节 大学生的择偶调查 227

一、被调查的男生择偶的要求 228

二、被调查的女生择偶的要求 231

三、如何对待谈恋爱 234

第十四节 大学生的现状调查 238

第十五节 三份家训 241

本章小结 253

第四章 文化的相互作用 255

第一节 中国与法国、德国启蒙运动 255

一、中西交往 255

二、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256

三、法国与中国 258

四、莱布尼茨与中国 261

五、沃尔夫与中国 263

六、伏尔泰 263

第二节 与一个德国人的长谈 264

第三节 文化互动 267

一、美国文化的形成 267

二、西方历史上的文化冲突 272

三、与中国有关的几个外国人 275

第四节 关于自我实现 279

一、自我实现理论 279

二、自我实现者的特点 281

三、局限与缺陷 282

四、追求自我实现的后果 284

本章小结 288

第五章 西方企业文化的几个特点 290

第一节 机械论与泰勒制 290

一、机器控制人 290

二、泰勒制的基本内容 291

三、泰勒管理法的实施 292

四、动作研究的起源 294

五、泰勒制与福特流水线 295

六、泰勒制的影响和效果 296

七、美国工厂自动化的起源 298

第二节 企业文化建设 300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300

二、企业的首要目的是和睦生存 301

三、我国企业文化的大致现状 301

四、如何选择员工的人文素质 304

五、德国西门子 304

第三节 王安电脑公司 307

第四节 IBM公司 314

本章小结 318

第六章 对西方现代化的质疑 319

第一节 西方现代化研究 319

一、西方现代性的含义 319

二、西方现代化历史阶段 322

三、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反思 323

四、对西方现代化标准的批判 325

五、我国当前一些概况 326

六、我国清朝后期与西方 331

七、改革开放以来 332

第二节 西方现代性引起的问题 333

一、西方现代化扩大了世界性的各种危机 333

二、西方现代矛盾的价值体系引起社会病态 334

三、西方现代矛盾的价值体系引起心里病态 336

四、西方现代矛盾的价值体系引起生产病态 337

五、西方现代矛盾的价值体系引起空前的环境病态 337

六、西方某些现代人物 337

第三节 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 342

一、西方现代化的负面后果 342

二、西方的“现代”价值观念不可持续 342

三、西方的现代化不可持续 344

四、今后可能的出路之一 348

第四节 环境污染 349

一、沙尘暴 349

二、全球变暖 349

三、全球性的水荒 350

四、地矿资源 351

五、疾病 352

六、人生基本考虑 353

七、设计生态生存环境 355

第五节 食品安全问题 356

一、农产品污染 356

二、若干案例 357

三、可能引起的问题 358

四、如何识别污染 360

五、如何减少食用污染 361

六、使用餐具须知 362

七、酸性食物 362

八、碱性食物 363

九、补钙 364

十、血糖指数 364

第六节 文明的冲突与共存 366

一、冷战结束后历史如何发展 366

二、文明冲突论 367

三、文明共存 370

四、欧美差别 375

五、重建新秩序 376

第七节 家庭与学校教育问题 377

一、什么是知识 377

二、什么是能力 378

三、家庭与学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79

四、家庭教育的误区 387

五、改进人格人文教育 389

六、怎样激发能力 390

七、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教育思想 395

八、笔者的教学改革结果 397

本书总结 399

参考文献 401

附录 《弟子规》 407

人名索引 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