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自学篆刻引导
自学篆刻引导

自学篆刻引导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旭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2024606
  • 页数:151 页
图书介绍:
《自学篆刻引导》目录

上编 学习篆刻技法 1

第一章 学习篆刻必备的工具、材料及工具书 1

一、工具 1

二、材料 3

三、工具书 6

第二章 古印文篆书的特点及其应用 8

一、学篆是学习篆刻的主课 8

1.篆刻与篆书 8

2.识篆是学习篆刻的入门 8

3.书篆是篆刻的基础 8

4.了解古印文篆书的特点 方能更好地继承优良传统 8

5.自学篆书靠长期积累 9

二、古印文篆书的主要特点 9

1.古鉨文字的特点 9

(1)结体大小悬殊 行款比较自由 9

(2)合文字严谨 复体字有的分离 9

(3)偏旁部首常依章法的需要而易位 10

(4)反写正写 比较自由 10

(5)笔画增 减比较合理 10

(6)形体变异 差别极大 10

2.缪篆的艺术特点 11

(1)平方正直 11

(2)繁损简增 11

(3)屈曲缜密 11

(4)结体多样 11

(5)因地变形 11

3.小篆的结体美 12

(1)以长取势 收放自然 12

(2)对称均衡 重心稳定 12

(3)上覆下承 连贯照应 12

(4)圆转流畅 婀娜多姿 12

三、学篆、用篆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12

1.篆书与楷书的差别较大 12

2.初用篆书时易出的几种错误 13

(1)依简化字查找篆字带来的错误 13

(2)盲从别人而用错字 13

(3)章法变化出了讹字 13

(4)误用字形相近的字入印 13

(5)忽略不同时期篆书的特点而造成的错误 14

(6)追奇求怪,印文诡奇难认 15

四、学习篆刻应懂点六书理论 15

1.懂点六书理论对识篆、用篆大有好处 15

(1)学点六书理论便于识篆 15

(2)懂点六书方能写好篆字 15

(3)懂点六书才能灵活地利用篆书的特点 16

2.“六书”是古人造字的六种方法 16

五、学篆、用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7

1.态度要严谨 17

(1)力求印文字字有据 17

(2)遵循“六书”规矩巧用篆书特点 18

2.切忌不懂装懂 18

3.既不“因循守旧”又要尊重“约定俗成”之例 18

4.敢于追奇绝不求怪 18

第三章 章法经营的基本要求 19

一、章法贵在气势神韵 19

1.章法布局要求神完气足 19

2.神采为上 形质次之 19

3.从意、理、法的关系中理解章法 19

二、进行章法构思的依据 20

1.因地制宜 20

(1)巧用“地形” 20

(2)注意“地质” 21

2.因材施艺 22

(1)要善于利用书体的特点 22

(2)章法变化的完美 要求书体统一 22

3.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3

(1)姓名印的风格应和印主的气质相般配 23

(2)书画用印应和作品的风格相协调 23

(3)闲印的风格应和其文学意境相映衬 23

第四章 章法的一般规律之一——平稳均衡 24

一、平稳匀称 24

1.平稳匀称的特征 24

2.求平稳匀称的主要手法 24

(1)取巧书写 24

(2)精心组合 24

(3)改造印文 25

二、对称均衡 26

1.对称均衡的特征 26

2.求对称均衡之美常用的手法 27

(1)形状相似 笔致各异 27

(2)稍施残破 古朴生动 27

(3)改造结体 形成均衡 27

三、朱白璧合 28

第五章 章法的一般规律之二——对立和谐 29

一、对立和谐的含义 29

二、对立和谐在篆刻章法上的应用 29

1.疏密 29

(1)利用印文繁简的差异,求疏密自然天成 30

(2)以夸张手法求大疏大密 30

(3)参差错落,疏密有致 30

2.虚实 30

(1)虚实对比是篆刻艺术的生命线 30

(2)处理虚实关系常用的手法 31

3.轻重 31

(1)轻重调节 以求协调 31

(2)轻重有变 刀笔浑融 32

4.方圆 32

(1)早期对方圆关系的处理 32

(2)明清以来对方圆关系的处理 32

5.动静 33

(1)篆刻作品动静的含义 33

(2)动静的情趣表现 33

6.离合 33

(1)离合相依 相互制约 33

(2)离合有伦 生动活泼 33

(3)巧离妙合 奇趣乃生 33

7.欹正 34

(1)欹正结合 相依相克 34

(2)欹正相衬 绝妙多姿 34

8.险夷 34

(1)险绝平正 相反相成 34

(2)处理险夷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4

9.巧拙 36

(1)巧拙结合 相映成辉 36

(2)巧可破板 拙以救纤 36

(3)大巧若拙 巧拙互变 36

第六章 章法的一般规律之三——呼应顾盼 37

一、呼应顾盼是篆刻艺术美的经络 37

1.呼应顾盼的含义 37

2.呼应顾盼的作用 37

二、呼应顾盼的主要表现形式 37

1.此呼彼应 37

(1)巧留空白 相互承应 37

(2)左顾右盼 照应有情 38

(3)上覆下承 俯仰有情 39

(4)多种呼应 结合运用 39

2.参差错落 40

(1)参差错落的含义与要求 40

(2)参差错落的主要表现形式 40

3.依傍有情 41

(1)利用体势 形成依傍 41

(2)主次配合 宾主相从 42

4.向背照应 42

(1)处理向背关系的基本要求 42

(2)处理向背关系常用的手法 42

5.节奏韵律 43

(1)篆刻作品中有节奏韵律吗 43

(2)篆刻节奏韵律的主要表现形式 43

第七章 章法的一般规律之四——变化统一 45

一、变化与统一的辩证结合 45

二、亟需变化的几种情况及其处理手法 45

1.调节矛盾 以求协调 45

(1)缩小差距 以求平实 45

(2)协调体态 以求和谐 45

2.强化矛盾 以求变幻 46

(1)对用同一印文连刻数印的处理 46

(2)对印文结体、笔画相似之处过多的处理 47

(3)对印文重复的处理 48

(4)对印文偏旁部首相同的处理 48

三、“变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9

1.处理好“守法”与“变革”的关系 49

(1)正确理解“至人无法” 49

(2)妥善“扬弃” 49

2.敢于“标新立异”又要“态度严谨” 49

(1)善取诸家之长 而不步人后尘 49

(2)态度严谨 避免出错 50

第八章 印章的残破及对边格的处理 51

一、印章的残破 51

1.古代玺印的残破美 51

(1)古印的完美与残破 51

(2)对“残破美”认识的变化 51

(3)巧妙组合 化残为美 52

2.以“残破”寻求的主要情趣 53

(1)虚实相生 舒展透气 53

(2)使笔画断续粘连 以求气势贯通 53

(3)破俗媚之弊 求古拙之情 53

(4)因碎而残 古朴奇绝 54

3.残破的手法 54

4.残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5

(1)考虑成熟方可动手 55

(2)注意与全印的艺术风格相协调 55

(3)应服从印文意境的需要 55

(4)力求朴实自然 55

二、对边格的处理 55

1.边格的演变 55

(1)古印的边格形式简单 55

(2)近代印章边格的变化 55

2.边格的作用 55

(1)增强凝聚力助长气势 55

(2)调节朱白疏密虚实 56

(3)增强变化避免呆板 56

(4)便于多字印的排列 56

3.对边格、印文的设计应统一考虑 56

第九章 刀法 57

一、刀法的作用和地位 57

1.笔墨刀石熔铸为一体是篆刻艺术美的特征 57

(1)篆刻艺术美的特性 57

(2)刀笔浑融是评价篆刻作品的重要标准 57

2.刀法是形成不同篆刻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57

3.对前人关于刀法的论述应批判地继承 58

二、常用的几种刀法 59

1.执刀法 59

2.运刀法 59

(1)起刀 59

(2)运刀的轻重缓急 59

(3)双刀和单刀刻法 60

(4)用刀的中锋和偏锋 61

三、刀法基本功的训练 61

第十章 边款 62

一、款识的衍化和发展 62

二、款式和内容 64

1.短款 64

2.长款 64

(1)注明印文出处 64

(2)说明印文或记事 64

(3)记述印论 65

(4)以诗词佳句寄情抒怀 65

(5)抒发对作品的喜爱之情 65

3.附跋 66

(1)记事 66

(2)对名家之作的补款 66

(3)印主所作的附跋 66

三、边款的位置和方向 66

四、边款的刻法 67

1.单刀刻法 67

2.双刀刻法 68

五、边款的拓印 68

1.墨拓的步骤 68

2.蜡拓 68

第十一章 练习刻印 69

一、学习篆刻应从临摹入手 69

1.临摹是学习篆刻优良传统的主要途径 69

2.善摹者会其神随其形 69

二、临摹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69

1.对临摹范本的选择 69

(1)从临摹平实一路的印章入手 69

(2)临摹有巧思者 70

(3)临摹古朴浑穆者 70

(4)临摹朱文印、朱白相间印 70

(5)临摹险绝粗犷的印章 70

(6)临摹明清名家之作 71

2.临摹的步骤方法 71

(1)摹印 71

(2)临印 71

3.从实临入手逐步过渡到意临 72

(1)实临 72

(2)意临 72

4.临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3

(1)认真读印 73

(2)心手并用 73

三、习作 73

1.习作的方式 73

(1)仿字 73

(2)仿意 73

(3)尝试性创作 74

2.起稿 74

(1)查字 74

(2)精心设计印稿 74

四、关于印章初步刻成后的修改问题 75

五、钤印 76

六、多学点有关知识 77

1.学点古文字学知识 77

2.学点金石学、考古学知识 77

3.学点中国历史 77

4.学点美学、绘画原理 77

5.学点古典文学和诗词 77

6.注意人品的修养 77

中编 了解篆刻发展史 继承优良传统 78

第十二章 玺印的产生及其在古代的用途 78

一、玺印的产生 78

1.商代已具备产生玺印的条件 78

2.春秋时期玺印应运而生 78

(1)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79

(2)适应政治制度变化的需要 79

3.玺印是由符节、母范逐渐演化出来的 79

二、古代玺印的用途 80

1.在商业上的用途 80

(1)是古代通商的凭证 80

(2)检封货物保证安全转运 80

(3)封存货物以待买者 80

2.在政治生活中的用途 80

(1)官印是行使职权的凭证 80

(2)用来钤盖“封泥” 81

第十三章 战国古鉨及其艺术风格 82

一、形态丰富多变 82

1.种类繁多 82

(1)文有朱白 铸凿工致 82

(2)钮式多样 83

2.形状多变 83

(1)印面大小悬殊 83

(2)印面外形多种多样 83

(3)图案装饰变幻神奇 84

(4)边格的组合多变 84

二、章法构思巧妙 84

1.因势利导 朴素自然 84

2.随形结体 韵味醇朴 85

3.矛盾对立 险中求稳 85

三、风格高古 多姿多态 85

1.古朴自然 85

2.奇秀清丽 86

3.奇险雄健 86

第十四章 秦汉是篆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87

一、篆刻至秦大盛 87

1.印制有了统一规定 87

2.形制趋于一致 87

3.一律以秦篆入印,官印皆白文凿印 87

4.风格古拙秀丽 87

二、汉代是篆刻艺术发展的高峰 88

1.汉印的发展变化 88

(1)西汉印章的特点 88

(2)新莽时期印章的特点 90

(3)东汉印章的特点 90

2.汉印文的排列顺序 91

3.汉印的艺术风格 92

(1)平稳匀称 严谨端庄 92

(2)变化万千 构思巧妙 92

(3)古朴苍劲 浑穆雄强 92

(4)疏密有致 伸缩自然 92

(5)婉转流畅 曲直分明 93

(6)瘦挺刚劲 苍古秀拔 93

(7)肆意奔放 险夷结合 93

4.汉代篆刻艺术兴盛的主要原因 94

(1)受文字演进的影响 94

(2)受书法、雕刻、绘画艺术发展的推动 94

( 3)受艺术形式变革的影响 94

(4)官印制作要求严格 94

第十五章 隋至元代印章的变化 95

一、官印的变化 95

1.印面变大 边框变宽 95

2.印文由白变朱并渐用九叠篆 96

3.印钮变直 97

二、私印的变化 97

1.唐宋名家之印古风尚存 97

2.闲印的出现使印章的功能发生了分化 98

(1)闲印的出现是唐宋篆刻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 98

(2)闲印的出现和印章功能的分化 99

3.诗、书、画、印四结合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 99

4.形式多样的押字印 100

三、元末出现了篆刻复兴的晨曦 101

1.理论上的准备 101

2.“圆朱文”足为后人取法 101

第十六章 明清流派篆刻艺术的崛起 102

一、印材以石代铜是一次重大的革命 102

1.为解决“篆”与“刻”的分离提供了物质条件 102

2.使篆刻艺术美有了新的发展 103

3.使文人成了印坛的主力 103

二、印谱、印论的繁荣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103

三、名家倍出形成许多流派 104

第十七章 古印的类别及制作工艺 106

一、类别繁多 106

1.官印 106

(1)官职印 106

(2)官署印 106

(3)关防 106

(4)条印(条记、钤记) 107

(5)半通(半印) 107

(6)授予少数民族首领的印章 107

(7)将军章 107

(8)农民起义军颁发的官印 107

2.私印 108

(1)姓名印 108

(2)表字印 108

(3)臣妾印 109

(4)合称印 109

(5)斋馆、别号印 109

(6)鉴藏印 110

(7)吉语、成语印 110

(8)肖形印 111

(9)押字印 112

(10)书简印 112

(11)唯印 112

3.殉葬印 112

(1)特制的殉葬官印 112

(2)带官职的姓名印 113

(3)陪葬用的姓名印 113

(4)祝词印 113

4.宗教印 113

5.杂用印 114

(1)烙马印 114

(2)烙木印 114

(3)仓廪印 114

(4)钞币印和销钞印 114

二、古印的制作工艺 115

1.铜印的铸造工艺 115

2.铜印的刻凿工艺 115

(1)凿印不全是“急就章” 115

(2)凿与刻是两种不同的工艺 115

(3)凿印的风格多样 116

3.玉印的雕琢 116

第十八章 古印的形制和钮式 117

一、古印的形制 117

1.一面印 117

(1)连珠形 117

(2)图案边饰形 118

(3)不规则形 118

2.两面印 118

3.套印 118

(1)双套印 118

(2)三套印 119

(3)套两面印 119

(4)双套两面印 119

4.多面印 119

(1)五面印 119

(2)六面印 120

(3)十四面印 120

5.拼合印 120

6.纳銎印 120

7.旁凸形印 120

8.日用器物上刻的印章 121

(1)带钩印 121

(2)戒指印 121

(3)臂钏印 121

(4)角觹印 121

二、钮式 121

1.鼻钮 121

2.半环钮、捏钮 121

3.瓦钮、桥钮 122

4.螭虎钮、龙钮 122

5.龟钮 122

6.驼、羊、马钮 123

7.辟邪钮 123

8.鹿钮 124

9.狮钮 124

10.蛇、鱼、蛙钮 124

11.鸟钮 124

12.人钮 124

13.覆斗钮、坛钮、台钮 124

14.亭子钮 125

15.环钮 125

16.提梁钮 125

17.泉钮 125

18.柱钮、杙钮 125

19.角觹钮、戒指钮、带钩钮 125

下编 借鉴晚清名家的艺术风格 126

第十九章 吴让之的篆刻艺术风格 126

一、以书入印 拓宽新路 126

1.突破了复古主义的藩篱 推动着篆刻艺术的发展 126

2.创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27

二、章法平稳 老实为正 127

三、用刀如笔 多面用锋 128

四、刀笔浑融 笔墨情浓 129

第二十章 赵之谦的篆刻艺术特点 130

一、涵茹古今 自成一家 130

1.出入秦汉 借鉴名家 130

2.印外求印 开拓新路 131

3.法而不泥 意在创新 132

4.为摹印家立一门户 133

二、风貌多样 意趣清新 133

1.繁简疏密 结构天成 133

2.浑厚古朴 平整庄严 133

3.娟美多姿 细劲挺拔 134

4.意境深邃 感人肺腑 134

三、有笔有墨 刀笔浑融 135

四、边款多样 开拓新路 135

第二十一章 吴昌硕的篆刻艺术风格 136

一、广涉博采 为我所用 136

1.学习传统 融会贯通 136

(1)仿、拟古印风格 136

(2)借鉴明清名家风格 137

(3)以古代各种书体入印 138

2.学而不泥 重在消化 139

二、笔墨刀石 熔为一体 139

1.笔书石鼓 刀现墨意 139

2.熔绘画篆刻于一炉 140

3.钝刀硬入 残破生动 140

4.既雕又琢 复归于朴 141

三、斑驳高古 雄厚凝重 141

1.古拙奇肆 气势沉雄 141

2.平稳浑厚 内含深蕴 141

3.秀丽苍劲 飘逸厚重 142

4.虚实相生 气息畅通 142

5.拙中寓巧 容貌若愚 143

6.边框印文 浑然一体 143

四、边款富有特色 143

第二十二章 黄士陵的篆刻艺术风格 144

一、以完整光洁求古气穆然 144

1.独特的见解 144

2.对书体、刀法的选择 144

二、分朱布白匠心独运 145

1.以疏密求安闲祥和 145

(1)用“几何美”求完整庄严 145

(2)变化微妙 化弊为奇 145

2.奇正相辅 参伍错综 145

(1)欹斜取势 以正守法 145

(2)曲直辉映 柔中寓刚 146

(3)方圆并用 动寓静中 146

3.轻重有变 对比生动 147

4.收放自如 虚实相生 147

三、印外求印 用闳取精 148

1.熔金石美于篆刻传统之中 148

2.敏感力强 善于发掘 148

3.融会贯通 别出新意 148

(1)消化储存 随时调用 148

(2)“法而不囿” “遗貌取神” 148

(3)融籀斯为一家 功在三代以上 149

四、刀风独特 149

1.峭峻秀雅 遒劲奇雄 149

2.转折自如 方圆结合 150

3.刀痕冲出 笔势险峻 150

4.刀笔浑融 金石味浓 150

五、态度严谨 精益求精 151

1.入印文字 各有所本 151

2.设计印稿 沤心沥血 151

3.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 1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