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诗经学史  上
诗经学史  上

诗经学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湛侯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1028241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根据“诗”学研究史实,分门别类,推寻特点,加以评介。全书共五编,每编十章,涉及了诗学研究的分期问题。《诗经》的经学研究与文学研究并存问题、诗学评论的客观标准等诸多问题,并对《诗经》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本书是对《诗经》研究的一次总结和巡礼,对古典文学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专业研究者、大学、城市。
《诗经学史 上》目录
标签:诗经 编著

第一编 先秦诗学 1

第一章 《诗三百篇》的产生流传和结集 1

第一节 采诗 献诗 作诗 1

第二节 关于孔子删诗的论争 7

第三节 《诗三百篇》的编订出于乐官之手 15

第二章 关于六义 19

第一节 “六义”说的来源 19

第二节 “风”、“雅”、“颂”皆乐调之名 20

第三节 论“南”、“豳”独立之未当 22

第三章 《诗三百篇》的分类排列及其他 25

第一节 《诗三百篇》的分类 25

第二节 《诗三百篇》的次序 26

第三节 《诗三百篇》的篇名 28

第四节 《诗三百篇》的作者 32

第五节 《诗三百篇》的时代 34

第六节 《诗三百篇》的地域 36

第四章 《诗》与合乐 38

第一节 古文献有关《诗》乐关系的论述 38

第二节 宋以来有关《诗》入乐的争论 39

第三节 近当代《诗》乐问题研究的进展 43

第四节 关于“笙诗”无辞亡辞的论争 46

第五章 《诗三百篇》的应用 49

第一节 作诗应用 49

第二节 言语引诗 52

第三节 外交赋诗 55

第四节 引诗赋诗的特点 59

第六章 《诗》乐评论的先声 62

第七章 孔子是《诗》学研究的第一人 66

第一节 正乐 67

第二节 说义 70

附 诗教 75

第八章 孟子论读《诗》方法 77

第一节 孟子论《诗》影响深远 80

第二节 孟子解《诗》每有新见 83

第三节 孟子引《诗》为用广泛 84

第四节 孟子《诗》学的特点 89

第九章 荀子引《诗》证言 92

第一节 荀子的《诗》学主张 92

第二节 荀子《诗》学的特点 97

第三节 关于荀子传经问题 100

第十章 战国末期《诗三百篇》始称为经 101

第一节 经的含义 101

第二节 经学产生的漫长历程 102

第三节 战国末期《诗三百篇》始称为经 105

第二编 诗经汉学 107

第一章 汉代经学概况 107

第一节 官学 私学 108

第二节 今文 古文 109

第三节 师法 家法 113

第二章 西汉的今文《诗》学 117

第一节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今文《诗》学著作 117

第二节 三家诗的传授源流 119

第三节 三家诗遗说 123

第四节 三家诗皆有诗序 137

第五节 三家诗的四始说 139

附《毛诗》的四始说 142

第六节 三家诗辑佚方法质疑 143

第七节 阜阳汉简《诗经》疑为四家以外的另一家 145

第三章 “诗经汉学” 155

第一节 “诗经汉学”正名 155

第二节 《毛诗序》 156

第三节 《毛诗故训传》 178

第四节 《毛诗传笺》 194

第五节 《诗谱》 199

第六节 关于《毛诗》的传授源流 205

第四章 魏晋至唐的毛郑《诗》派 207

第一节 王肃的《诗经》学 207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郑王之争 215

第三节 南北朝的《毛诗》之学 221

第四节 刘焯刘炫的义疏 226

第五节 成伯玙的《诗》学 229

第六节 名物诗音礼俗等专门考证 230

第五章 从经解到义疏的转变 234

第六章 陆疏是第一部考证《诗经》名物的专书 236

第七章 《毛诗正义》与《诗》学定于一尊 241

第一节 《毛诗正义》的组成 242

第二节 《毛诗正义》的价值 245

第三节 《毛诗正义》的不足之处 246

第八章 敦煌文献中的《诗经》残卷 249

第一节 可窥探六朝唐代《诗》学的风气 250

第二节 可推知六朝唐代《诗经》的旧式 251

第三节 可探究六朝唐人抄写的字体 252

第四节 可解决《诗经》以“隐”名书的难题 253

第五节 可考订今本《诗经》文字的讹误 254

第九章 四言诗的余风遗韵 260

第一节 屈原的《橘颂》 260

第二节 曹操的四言诗 262

第三节 嵇康的四言诗 266

附 束晳《补亡诗》及其不良影响 267

第十章 从文学角度说《诗》的文论家和诗人 269

第一节 刘勰论《诗经》的艺术成就 269

第二节 钟嵘论赋比兴 274

第三节 萧统录《诗大序》入《文选》 276

第四节 唐代大诗人论风雅比兴优秀传统 277

第三编 诗经宋学 285

第一章 宋代疑经改经蔚成风气 285

第一节 宋人疑经改经活动的特点 285

第二节 疑辨思潮促进《诗》学革新 291

第二章 北宋《诗》学革新浪涛滚滚 298

第一节 欧阳修首举《诗》学革新旗帜 299

第二节 王安石撰《诗经新义》 312

第三节 苏辙不采《诗序》续申之词 324

第三章 关于反《序》存《序》的论争 329

第一节 宋代反《序》存《序》论争概况 329

第二节 反《序》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33

第三节 存《序》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49

第四章 “诗经宋学”的形成及其权威著作《诗集传》 362

第一节 弃《序》言《诗》,自成宗派 363

第二节 博采众长,不拘门户 367

第三节 所释六义,颇有新意 368

第四节 所定《诗》旨,可取者多 371

第五节 诠释词义,准确简明 372

第六节 注重文学,最有特色 374

第五章 南宋的重要《诗》家 379

第六章 宋代学者已注意到《诗》的文学特点 393

第七章 元代朱熹《诗集传》盛极一时 410

第一节 延祐科举以《集传》取士 410

第二节 元代重要《诗》家及其著述 411

第三节 马端临的《诗》学主张 414

第四节 元代其他《诗》家及其著述 417

第八章 明代“诗经宋学”的余绪 421

第一节 胡广等奉敕编纂《诗经大全》 422

第二节 辅翼《诗集传》的诗家 423

第三节 出现复古的倾向 426

第四节 少数《诗》家杂采汉宋无所专主 429

第五节 考证《诗经》名物的学者 430

第六节 伪《诗传》《诗说》的产生及其不良影响 431

第九章 《诗经》古音学的新突破 438

第一节 杨慎论古音早于陈第 438

第二节 陈第《毛诗古音考》为古音学奠基之作 441

第十章 《诗》学为科举所用 445

第一节 用评点时文的方法评《诗》 445

第二节 用科举制义的程式论《诗》 450

第三节 编纂为科举服务的读本 452

第四编 诗经清学 457

第一章 清前期的《诗经》研究 457

第一节 《诗》家兼采汉宋 457

第二节 复古考据之风渐起 461

第三节 “诗经宋学”日见式微 469

第四节 《诗所》一派惟重推求诗意 472

第五节 模仿《大全》近似资料汇编 473

第六节 科举用书仍旧继续泛滥 474

第二章 《诗》学转型期的信号 477

第一节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透露转变端倪 477

第二节 《钦定诗义折中》公然号召改从毛郑 482

第三章 “诗经清学”的形成及其特色 486

第一节 汉学名称的由来 486

第二节 清学与汉学有别 490

第三节 “诗经清学”的流派 493

第四节 “诗经清学”的特色 497

第四章 “诗经清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502

第一节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 502

第二节 戴震《毛郑诗考正》、《杲溪诗经补注》 504

第三节 段玉裁《诗经小学》、《毛诗故训传定本》 508

第四节 焦循《毛诗补疏》 511

第五节 丁晏《毛郑诗释》 513

第六节 胡承珙《毛诗后笺》 515

第七节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516

第八节 陈奂《诗毛氏传疏》 519

第五章 别树一帜的《诗》家 522

第一节 姚际恒《诗经通论》 522

第二节 崔述《读风偶识》 524

第三节 牟庭《诗切》 526

第四节 牟应震《诗问》 528

第六章 精彩纷呈的专题研究 531

第一节 《诗经》名物研究 531

第二节 《诗经》制度研究 538

第三节 《诗经》天文研究 541

第四节 《诗经》地理研究 544

第五节 《诗谱》研究 549

第六节 《诗经》人物研究 554

第七节 《诗》纬研究 556

第八节 《齐诗》翼氏学研究 558

第七章 清代运用文学观点论《诗》的学者和诗人 560

第一节 王夫之 560

第二节 金圣叹 563

第三节 方苞 566

第四节 袁枚 566

第五节 方玉润 571

第八章 “诗经清学”重视和采用的文献整理方法 574

第一节 文字 574

第二节 音韵 576

第三节 训诂 579

第四节 校勘 582

第五节 辨伪 584

第六节 辑佚 587

第七节 版本考订 588

第八节 目录提要 591

第九章 清代《三家诗》学重要著作 593

第十章 清代今文《诗》学研究的方法和业绩 608

第一节 广辑佚文 609

第二节 考证家数 611

第三节 比核异同 613

第四节 钩稽遗说 615

第五节 阐申大义 617

第五编 现代《诗》学 623

第一章 五四以后《诗经》讨论热潮的兴起 623

第一节 《诗》史研究 623

第二节 歌谣与起兴研究 629

第三节 《诗经》基本问题研究 635

第四节 关于《诗经》研究方法 641

第五节 专篇专书研究 644

第二章 《诗经》研究从经学到文学的重大转变 647

第三章 重新进行诗篇分类 655

第一节 祭祀诗 657

第二节 颂祷诗 661

第三节 史诗 663

第四节 宴饮诗 665

第五节 田猎诗 667

第六节 战争诗 669

第七节 征役诗 670

第八节 农事诗 672

第九节 怨刺诗 675

第十节 情诗婚姻诗 680

第四章 探讨《诗经》的艺术手法 685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686

第二节 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687

第三节 完整的诗篇结构 688

第四节 不同寻常的歌唱形式 689

第五节 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 691

第六节 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 693

第五章 对《诗经》基本问题的认识 699

第一节 采诗 699

第二节 删诗 701

第三节 《诗》乐 704

第四节 六义 707

第五节 《诗序》 710

第六节 《诗谱》 714

第七节 时代 718

第八节 地域 720

第九节 篇名 722

第十节 三家诗(《韩诗内传》) 731

第六章 以《诗经》为史料开展多学科的研究 734

第一节 历史学研究 734

第二节 文字学研究 736

第三节 语言学研究 738

第四节 音韵学研究 740

第五节 民俗学研究 742

第六节 史料学研究 744

第七节 乐曲研究 746

第八节 历法研究 748

第九节 植物学研究 749

第十节 辑佚学研究 750

第七章 《诗经》文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 752

第一节 评论 752

第二节 注释 753

第三节 今译 757

第四节 鉴赏 763

第八章 《诗经》典籍的整理与编印 766

第一节 点校 766

第二节 影印 767

第三节 汇编 769

第四节 改编 770

第五节 新编 770

第六节 重印 770

第七节 论文结集 771

第八节 摘编 771

第九章 近当代影响较大的《诗经》学者及其著作 774

第一节 概论 774

第二节 训诂 780

第三节 音韵 787

第四节 语言文字 788

第五节 名物 794

第六节 今注 796

第七节 今译 803

第八节 鉴赏 813

第九节 诗史 816

第十节 书评 818

第十章 《诗经》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820

第一节 历代《诗经》研究的成绩 820

第二节 历代《诗经》研究的失误 825

第三节 展望与建议 8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