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宗教维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德智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
- 页数:0 页
导论 1
一、“哲学的宗教维度”之两重含义:哲学的宗教性与对宗教的哲学反思 1
二、对“双重真理论”的误读:哲学与宗教的“绝缘” 2
三、哲学的宗教性与“哲学动力学” 5
四、对宗教的哲学反思与哲学无“禁区” 12
五、本著的结构与目标:站到哲学学的高度上 18
第一章 作为西方中世纪基督宗教哲学的经院哲学 22
第一节 经院哲学的学院性质与学术地位 22
一、经院哲学的学院性质:经院哲学与教父哲学的分别 23
二、黑格尔的“七里长靴”与中世纪经院哲学 31
三、经院哲学与宗教文化的相对相关 40
第二节 托马斯的作为神学“主妇”的哲学 43
一、经院哲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它的合法性问题 44
二、哲学的相对独立性:神学的“婢女”抑或“主妇”? 47
三、“双重真理论”:“启示真理”与“理性真理” 48
四、“两门学科说”:“神学学科”与“哲学学科” 57
第三节 托马斯的“作为哲学一部分的神学”:“自然神学” 64
一、自然神学乃“作为哲学一部分的神学” 64
二、上帝存在的致思路线:“由果溯因的后天演绎论证” 69
三、上帝本质的致思路线:“排除法” 78
四、上帝属性的致思路线:“类比法” 82
第二章 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宗教性 87
第一节 欧洲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宗教性:以上帝存在为“第一原理” 87
一、以上帝存在为“第一原理”的本体论 88
二、以上帝存在为“第一原理”的真理观和伦理学 97
三、欧洲近代唯理论哲学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同中之异 102
第二节 现当代犹太教—基督教存在主义:布伯与蒂利希 107
一、马丁·布伯的“关系学”与“同世界相会” 108
二、蒂利希的“新正统主义”与“宗教社会主义” 118
第三节 新托马斯主义:马利坦与吉尔松 129
一、马利坦的“存在的存在主义”与“全整的人道主义” 130
二、吉尔松的理论贡献:从“托马斯的现代化”到“现代化的托马斯” 139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宗教性 152
第一节 概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准宗教性格:“敬字功夫”与“一体之仁” 152
一、问题的提出:从道德性格到准宗教性格 152
二、理论表征:“敬字功夫”与“一体之仁” 154
三、社会背景:“家国同构”与“前喻文化” 161
四、文化功能:“内圣外王”与“修齐治平” 164
第二节 从存有的层次性看儒学的宗教性:从“自然之天”到“天命之天” 168
第三节 从全球化的观点看儒学的宗教性:从“兼容”到“多元” 175
一、“从全球化的观点看儒学的宗教性”之必要性 176
二、从全球化的观点看儒学之“亦学亦教” 180
三、从全球化的观点看作为儒教的儒学的“第三期发展” 186
四、哈佛汉学家们的世界情怀:从兼容主义到多元主义 190
第四节 从儒学的宗教性看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及其现时代意义 195
一、儒学的宗教性与存有的层次性和终极性 195
二、儒学的宗教性与儒家的主体性思想 199
三、儒学的宗教性与儒家主体性思想的殊胜 202
四、儒家主体性思想的一些缺失及其自我调整 206
第五节 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 209
一、从近代“中国礼仪之争”到当代“儒学是否宗教”之争 210
二、初始阶段(1978—1988年)之争及其学术贡献:求异 214
三、高潮阶段(1998—2002年)之争及其学术贡献:趋同 220
四、收尾阶段(2003—2007年)之争:儒教重建? 228
五、结论:我国儒学研究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33
第四章 对宗教人学本质的哲学反思 235
第一节 宗教神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学 235
一、伏尔泰的“悖论” 235
二、宗教与人学 236
三、宗教与人生 240
四、宗教与道德 245
五、中国的宗教思想家们如是说 248
六、我们的尝试 254
第二节 西方宗教哲学的人学化趋势及其历史定命 256
一、西方宗教哲学的漫漫历程:从理性主义到信仰主义再到理性主义 257
二、当代西方宗教哲学的人学转向:人的主体性原则和生存体验原则的确立 260
三、当代西方宗教哲学的人学化趋势:从“上帝学”到“基督学”和“人学” 267
第三节 现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的历史演绎、多元发展与理论困难 273
一、现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的历史演绎 274
二、现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的多元发展 277
三、现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所遭遇到的理论难题 282
第四节 当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287
一、“宗教伦理的神学化”与“宗教伦理的人学化” 288
二、“宗教伦理的世俗化”与“世俗伦理的神圣化” 290
三、“宗教伦理的全球化”与“宗教伦理的本土化” 293
第五章 对宗教功能的哲学反思 295
第一节 宗教的文学艺术功能 296
一、宗教与文学艺术关系的历史演绎:其互存与互动 296
二、宗教对文学艺术精品的催生功能 302
三、宗教对文学艺术人才的塑造功能 306
第二节 宗教的科学功能 310
一、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演绎:宗教与科学的互补与互动 310
二、科学革命时期的宗教功能:宗教对现代科学的催生 317
三、常规科学时期的宗教功能:宗教之为科学的维他命和荷尔蒙 324
第三节 宗教的哲学功能 329
一、宗教与哲学关系的历史演绎:“哲学乃是同宗教并无二致的活动” 329
二、宗教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助推功能 335
三、宗教对人学(人生哲学)的助推功能 339
四、宗教对认识论(方法论)的助推功能 343
第四节 宗教的社会功能: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 349
一、宗教的角色 350
二、宗教的宇宙论与社会的有序和谐 359
三、宗教的契约精神与法治社会 365
四、宗教伦理与普遍和谐 371
五、宗教对话与民族团结 380
六、我们的结论 385
第五节 关于“宗教鸦片论”的“南北战争”及其学术贡献 389
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鸦片战争” 390
二、“宗教鸦片论”之争的反复交锋 390
三、“宗教鸦片论”之争的学术贡献 401
第六章 《圣经》之道:对《圣经》的哲学解读 407
第一节 《圣经》之道的认知与言说:“一月之月”与“水月之月” 408
一、“圣经之道”乃上帝之道或作为“道”的上帝 408
二、惠施难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09
三、惠施难题之破解:上帝已经给人们“显明” 410
四、奥古斯丁的挑战与玄觉禅师的提示:“一月之月”与“水月之月” 416
第二节 从《道德经》之道看《圣经》之道:从“行—为之道”到“爱的运行” 421
一、审视《圣经》之道的理想视角:《道德经》之道或道家之道 421
二、《道德经》之道:“行—为之道” 422
三、《圣经》之道对“行—为之道”的超越:道的运行与爱的运行 424
第三节 创世之道:以理创世与以言创世 428
一、创世活动乃赋予原初质料以形式的过程 429
二、创世活动的两大步骤:理念世界与实存世界 431
三、创世活动的理性本质和语言学本质:以道创世和以言创世 433
四、创世之道的入学性质和人学意义:肖像论与人论 437
五、创世之道的伦理维度:道的运行与爱的运行 440
第四节 立约之道:从“西奈山缔盟”到“登山宝训” 442
一、作为《圣经》—以贯之的立约之道:《旧约》与《新约》 443
二、《摩西五经》与“西奈山缔盟” 444
三、“摩西十诫”:宗教法律与伦理及其对世俗法律与伦理的神圣化 447
四、“爱的诫命”与律法诫命的内在化 448
五、“登山宝训”与“真福八端” 451
六、立约之道的政治意义、伦理学意义和宗教神学意义 452
第五节 肉身之道:“道成肉身”与“效法基督” 454
一、肉身之道即为耶稣基督,亦即为圣子 454
二、受生说:“道成肉身”与“一位二性说” 455
三、代赎说:“苦难形象”与“救赎之道” 458
四、复活说:“在基督里复活”与“成为新人” 460
五、典范说:效法基督,“爱人舍己”与“服事人” 463
第六节 末世之道:《圣经》之道的俄梅戛 466
一、末世乃新人新天新地的降临 467
二、末世之道是圣经之道的俄梅戛 470
三、末世之道与末日审判 473
四、末世之道与希望神学:末世论当为基督宗教神学的“卷首语” 475
附录 宗教思维和理性思维可以联姻么? 479
主要参考文献 505
后记 517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历法、宗教与皇权》马伟华著 2019
- 《批评的维度》詹艾斌著 2018
- 《哲学与人生》梁琦,徐海峰主编 2019
- 《华为基因 任正非的商业哲学与华为精神》冷湖编著 2019
-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美)马克·吐温著;钟姗,吴兰 2020
- 《解读西方管理哲学》谢庆绵著 2019
- 《哲学教授送给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课》冀剑制 2019
- 《后语言哲学论稿》钱冠连著 2019
- 《逻辑与计算机科学哲学》潘沁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