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强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目录

引论 1

一 伪善问题的学术综述 2

二 伪善问题伦理学研究的双重困境 10

第一章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研究前提 22

第一节 历史类型 23

一 道德理性主义 24

二 道德精神的现象学 29

三 道德人格主义 34

第二节 哲学认识论前提 41

一 至善的本体预设 41

二 一元论的求真思维 47

三 伪善的道德语言 51

第三节 内在逻辑及其形态演进 57

一 主观性形而上学形态 57

二 “主观性”向“客观性”的过渡形态 61

三 客观性形而上学形态 66

第二章 主观性形态(一):道德意识的分化与规定 71

第一节 伦理实体的知性意识 71

一 伦理的实体性世界 72

二 善的本体规定 78

三 善之自然与人为 83

第二节 道德主体的反思意识 88

一 现代道德反思思维的起点 89

二 善的自我规定 93

三 善之本然与实然 96

第三节 道德经验的直观意识 102

一 否定、分裂的道德经验 103

二 善的生活“原态” 108

三 善之自然与精神 112

第三章 主观性形态(二):道德意志的逻辑局限 117

第一节 道德行动逻辑的优先性及其界限 118

一 作为过渡的“行动理性” 120

二 否定性的伦理行为 124

三 无法超越“思”的道德行动 130

第二节 传统形而上学对行动逻辑的否定 135

一 求善的目的论伦理学 137

二 无恶的道德世界 139

三 道德行动“主观性”界限的揭示 144

第三节 道德行动的形而上学悖论结构 148

一 道德实践理性的逻辑悖论 150

二 客观伦理世界的实存悖论 155

三 伦理生活世界的生存悖论 158

第四章 过渡性形态:道德精神发展的“中断” 162

第一节 道德心理上“改恶向善”的中断 163

一 道德行为的主观动机 164

二 恶的嫁接与心理掩饰 168

三 改恶向善的“中断” 173

第二节 道德意识上“自欺”的可能 177

一 和解的道德行动经验 178

二 行为的“为他性”欺骗与“外在性”自欺 184

三 伦理行为向外超越的“中断” 189

第三节 道德精神上“同一性”的分裂 194

一 工具化的道德实践 195

二 道德价值非人格属性的表现 202

三 道德价值经验感受的中断 207

第五章 客观性形态(一):人格化现实 212

第一节 从“宗教罪”到“道德恶”的转换 212

一 《圣经》中的“第一桩罪”:先验的人性结构 213

二 罪的伦理化转向:道德主体的诞生 219

三 从人性恶到世界恶:伪善逻辑的弥散 222

第二节 伦理实体性的个体呈现与异化 225

一 法利赛人与乡愿之徒 226

二 伦理实体性向主体性转变 231

三 从律法之恶到教会的异化 236

第三节 从“极端恶”到“平庸恶”的现实 238

一 伪君子与异化的人 238

二 从理性批判到世界批判 243

三 从人性之恶到制度之恶 248

第六章 客观性形态(二):社会化现实 254

第一节 现代世界“脱罪化”的个体行动 256

一 道德角色现实行为的欺瞒 257

二 无责任的服从 261

三 无反思的平庸个体 266

第二节 作为“虚假外围”的生活世界 269

一 虚假外围世界的两种路径 270

二 生活世界的制度化与技术化 275

三 伦理同一性基础的抛弃 280

第三节 政治世界中道德实践的异化 286

一 政治认同对道德认同的优位 288

二 从宗教罪到社会恶的转化 292

三 道德真空中的恶 297

结语 伪善谱系的揭示及其意义 305

一 伪善的“谱系”形态 305

二 道德精神发展的内驱力 313

三 作为道德存在者的坚守 319

参考文献 323

学术索引 335

后记 3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