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引言、二十世纪末的《左翼》故事 1
第一节、理解台湾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前提 4
1.「运动」的对象性何在? 4
2.争论不休的问题:革命「一步到位」或者「分几步走」的选择 12
3.台湾社会主义运动的论述与陈映真的研究业绩 21
第二节之一、在「半封建社会」论中通向「新民主主义革命」(1920s-1940s) 25
1.殖民时期的「持续替代」肯定论:矢内原忠雄与山川均 25
2.从「持续替代」肯定论到否定论:王学文、许乃昌、台共 28
3.半封建社会论:「持续替代」否定论与「新民主主义论」的结合 31
第二节之二、「半封建社会」论向「半封建政权」论的转化(1960s-1970s) 36
1.实际上是「半封建政权」论的刘进庆「半封建社会」论 36
2.逐渐成为问题的资产阶级 39
3.史明与左雄的「资产阶级」论战 40
第二节之三、在「半封建政权」论中远离「新民主主义革命」(1970s-1980s) 44
1.《台湾人民》以降的七○年代 44
2.争取资产阶级的「迷思」:「民主主义」与「专政」的隐没 52
3.七○年代以来的岛内论述:「新殖民地」、反垄断、「波拿巴国家」论 58
第三节、研究的总结与再展开 63
1.第二节的总结 63
2.出现于1924年之前的「整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化」论述 64
3.研究的再展开:一九二四年以前台湾社会主义运动的萌芽 66
第一章、一生只能开花一次的青春 69
第一节、余清芳与谢晋青 70
1.无政府主义者余清芳 70
2.无政府主义者谢晋青 72
第二节、背叛保守家庭的造反少女:山口小静 75
1.皇国氛围的台北与社会主义的东京 75
2.离开学校之后的生活斗争 78
3.马克思主义者小静 80
第三节、山口小静的生与死 82
1.连温卿与山口小静的相遇 82
2.白色恐怖下的岛内秘密读书会:马克斯研究会 86
3.花蕾落地 90
第二章、岛内社会运动的社会主义萌芽 95
引言、路线对立中的蒋渭水 96
第一节、社会主义色彩的「台湾第一号政治结社」 98
第二节、从「马克斯研究会」到社会问题研究会 103
1.关于「社会问题研究会」的一般说明 103
2.山口小静的返台与马克斯研究会的形成 105
3.社会问题研究会的历史意义 108
第三节、结论 110
1.岛内社会主义者与岛内外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 110
2.蒋渭水眼中的路线对立 112
3.一九二○年代台湾社会运动的总趋向:左倾化 114
第三章、台湾无政府主义者的活动 119
引言、黄玉斋的《台湾革命史》 120
第一节、台湾的无政府主义起源:东京与北京 122
1.东京的台湾人与他们参加的社会主义组织:可思母俱乐部与其他 122
2.北京的台湾人组织 127
3.范本梁与无政府主义者的交往 130
第二节、难获「共鸣」:长期独行的范本梁 134
1.「新台湾社」的结成:范本梁与许地山的合作 134
2.从「新台湾社」转化为「新台湾安社」 138
3.从勉力维持到返台被捕 141
第三节、结论 143
1.重新检视黄玉斋《台湾革命史》 143
2.也是城南旧事:北京无政府主义者跨国人际圈的后续 147
3.「思想武器同争战 死笔谁言逊死弹」 149
附录1:〈谨迎新春〉明信片全文考证版 150
附录2:〈华北台湾人大会之宣言——为台湾民选议会请愿团被拘〉全文考证版 151
第四章、台湾社会主义运动的首次组织化 155
引言、上海的两个秘密集会:1921年7月 155
第一节:上海的复杂背景 158
1.上海:「主义」的激战地 158
2.上海台湾青年会及其成立前后的局势 165
3.报端上的一瞬:「台湾赤华会」与《平平旬刊》的出现 168
第二节、平社与《平平旬刊》:两种「主义」的兼容与分裂 171
1.概观:平社及《平平旬刊》 171
2.「主义」对立:从平社、《平平旬刊》到赤华党 175
3.台湾人青年组织的兴衰与转折:以1924年为中心 179
第三节、结论 181
1.介入现实 181
2.从上海走向全东亚 184
3.平社及「赤华党」的历史意义 186
第五章、台湾社会主义者的最初论述 189
引言、连温卿《台北市志初稿:社会志—政治运动篇》的背后 189
第一节、范本梁的论述 190
1.两种暴力观 190
2.中国革命中的「以暴易暴」问题 192
3.将「以暴易暴」概念引入台湾革命 194
第二节、连温卿与许乃昌的论述 195
1.范本梁:「现实存在」与「客观趋势」相对立 195
2.连温卿:把「现实存在」视为「客观趋势」的派生物 196
3.许乃昌的论述:以请愿运动发生的变局为中心 199
第三节、结论 201
1.范本梁与无政府共产主义之关系 201
2.客观趋势与现实存在之关系 203
3.馀话 205
第六章、「整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化」论与革命性质的抉择——两岸社会主义者的首次对话 207
引言、从彰化通向莫斯科的道路 207
第一节、许乃昌与瞿秋白的对话 209
1.许乃昌〈黎明期的台湾〉的内容概述 209
2.比较一:其他论述如何论证无产阶级运动的可能性 216
3.比较二:其他论述如何论证既存社会运动如何没有进步性 219
第二节、许、瞿对话所可能具有的多重面向 222
1.许乃昌对两条路线的认识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223
2.许乃昌眼前的「国民革命」形态是否影响他的选择? 226
3.比较:异端共产党「今日派」与中共之间的革命性质论争 230
第三节、结论 236
1.如何决定革命性质 236
2.为何、如何论证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238
3.馀话:许乃昌的苏联之行 240
第七章、「历史建构」的条件 245
引言、旧雨来,今雨不来 246
第一节、在历史事件的重新评价中建构「革命史」 248
1.台湾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国民革命」 248
2.重新塑造于一九二○年代的「国民革命」 250
3.关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设想及其发展 258
第二节、1924年「反帝国主义运动」的兴起 260
1.1924年的排外风潮 261
2.「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与「反帝国主义运动」的兴起 264
3.1924年「反帝国主义运动」的后续发展 268
第三节、结论 272
1.两种史观的抉择 272
2.殖民地「资本主义化」的限制 276
3.远非成王败寇 278
附录1:谢廉清的「反帝大联盟」文献 280
第八章、「蠹鱼」的旅行日记——1924年连温卿的赴日之行 285
引言、一次特别的报告会 285
第一节、〈蠹鱼的旅行日记〉寻踪 286
1.戴国煇的追寻 286
2.〈蠹鱼的旅行日记〉考证 289
3.「蠹鱼」为何得以成行 293
第二节、向著五一节的东京而去的蠹鱼 295
1.在前往日本的船上((4月26日至30日) 295
2.从神户到东京((4月30日) 297
3.参与东京的五一节游行((5月1日) 298
第三节、为了与山川夫妇的见面 303
1.在东京展开访问行程((5月2日至4日) 303
2.为日本世界语学会而续留于东京(5月5日至14日) 305
3.访问山川夫妇与返台(5月14日至20日) 308
结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311
第一节、台湾社会主义运动起源问题的总结 312
1.世界背景 312
2.东亚背景 313
3.台湾背景 316
第二节、台湾社会主义者的革命论述 317
1.台湾「全盘资本主义化论」、革命性质论,以及历史建构 317
2.如何透过「民主主义革命」与「国民革命」改善研究 321
3.通向1927年的道路 323
第三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31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天韵社曲谱 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编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