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高等教育及其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及其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及其改革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国禄编著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3101675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高等教育及其改革》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高等教育及其特点 1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高等教育及其特点 1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

二、夏、商、周奴隶社会的高等教育 2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高等教育 3

四、我国封建社会的高等教育 8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高等教育 10

六、小结——我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特点 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17

一、高等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18

二、高等教育必须为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服务 21

三、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29

第二章 世界高等教育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发展趋势 33

第一节 当今的世界 33

一、世界的政治格局 33

二、世界的经济环境 35

第二节 当前日、美、英、法、联邦德国、苏联等国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42

一、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42

二、美国高等教育动态 46

三、英国高等教育简况及其发展动态 52

四、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高等教育简况 56

五、法国高等教育简况及其发展动态 59

六、苏联高等教育简况与改革 63

第三节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69

一、注意发挥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作用,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70

二、终生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 71

三、改革课程设置,优化大学的知识(能力)结构,使教育内容不断反映现代生产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 75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 78

第三章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 80

第一节 经济环境 81

一、经济实力比较 81

二、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比较 82

三、国际贸易情况比较 83

四、科技事业的比较 85

五、高等教育事业比较 86

第二节 政治环境 88

一、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 88

二、改革政治体制 82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4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97

五、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05

第三节 文化环境 107

一、中国文化正处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正面冲突与融合过程中 107

二、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再认识 108

三、文化改革要有一个学术自由的社会环境 125

第四节 与教育直接相关的人口环境 127

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等学校发展战略 135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136

一、量的目标 136

二、质的目标 138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学校的评估标准和发展战略 156

一、高等学校应具有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三种职能 156

二、我国高等学校的评估标准 160

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165

第五章 发展、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几项战略措施 175

第一节 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几项战略措施 175

一、新技术革命将给我国带来深远的影响 175

二、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头等大事是开发智力、培养专门人才 177

三、我国高等教育在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方面应有的对策 179

第二节 尽可能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投资的战略措施 183

一、深刻认识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着最本质的关系 184

二、充分了解高等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186

三、高等教育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194

第三节 改革高等教育体制的战略措施 198

一、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强中央和地方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199

二、改革高等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 201

第四节 必须实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措施 213

一、关于我国知识分子的地位问题 213

二、关于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问题 217

三、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问题 219

四、关于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问题 220

五、关于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问题 222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225

第一节 教学过程 225

一、教学过程的涵义 225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 226

三、教学过程的特点 228

第二节 教学过程与大学生智能的培养 238

一、在教学过程必须使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相结合 238

二、高等学校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智能的培养 240

三、高等学校所应培养的几种智能 241

四、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智能的几项必要措施 243

第三节 教学原则 248

一、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52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55

三、量力性与高难度兼容的原则 257

四、系统性与少而精兼容的原则 259

五、巩固性原则 262

六、因材施教的原则 264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改革 267

第—节 专业结构与改革设置 267

一、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历史和现状 268

二、当今世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高等学校专业结构的情况 272

三、调整改革专业结构的基本原则 277

四、进一步调整与改革专业结构的方向 281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与课程结构改革 282

一、教学计划 282

二、编制、改革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284

三、课程结构与改革 289

第三节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306

一、教学大纲 306

二、教科书和讲义 309

第四节 提倡实行有计划的学分制 311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316

第一节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317

一、课堂讲授 317

二、讨论课(课堂讨论) 326

三、实验课 328

四、习题课 311

第二节 现场教学 333

一、参观 333

二、专业调查 335

三、实习 337

第三节 科研训练 342

一、学年论文(课程设计) 342

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344

第四节 自学辅导 346

一、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 347

二、指导自学 348

三、阅读指导 349

四、辅导 351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354

第一节 教师 354

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354

二、教师的任务 363

三、教师的素质 368

四、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377

五、学衔制与教师工作量制度 380

第二节 大学生 386

一、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 387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391

三、我国当今一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 401

主要参考文献 4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