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光周,王久源等编者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2301852
- 页数:508 页
一、《金匮要略》原文 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4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8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11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3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20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24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25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8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32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4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40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42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48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51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52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59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61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62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64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67
附录:杂疗方第二十三 71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75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81
二、类病证 86
(一)内科病证 86
1.时病 86
(1)太阳病 86
(5)伤寒 87
(4)厥阴病 87
(3)少阴病 87
(2)阳明病 87
(6)太阳中风 88
(7)中暍 88
(8)中恶 88
(9)厉风 88
(10)疟病 88
附:如疟状 88
(11)温疟 89
(12)癉疟 89
(13)牝疟 89
(14)劳疟 89
(15)疟母 89
(3)心中风 90
(5)心水 90
(4)心中寒 90
(2)心痛 90
(1)胸痹 90
2.心系疾病 90
(6)悸 91
3.肺系疾病 91
(1)咳嗽 91
(2)上气 91
(3)喘 92
(4)肺胀 92
(5)肺痈 92
(6)肺痿 93
(7)肺中风 93
(8)肺中寒 93
(9)肺饮 93
(3)脾中风 94
(2)腹满 94
(4)脾约 94
(5)痰饮 94
4.脾系疾病 94
(10)肺水 94
(1)湿病 94
附 95
悬饮 95
溢饮 95
支饮 96
(6)留饮 96
(9)脾水 97
(10)黄疸 97
(7)伏饮 97
(8)黄汗 97
(11)谷疸 98
(12)酒疸 98
(13)黑疸 98
(14)呕吐 99
(15)哕 99
附:?气 100
(18)宿食 100
(16)咽(噎) 100
(17)胃反 100
(19)下利 101
附:气利 102
(20)痞 102
5.肝系疾病 102
(1)病 102
附 102
刚痉 102
柔痉 103
(2)中风病 103
(3)肝中风 103
(4)肝中寒 103
(5)肝着 103
(6)肝水 103
(7)寒疝 103
(1)虚劳 104
(8)阴狐疝 104
6.肾系疾病 104
附 105
脱气 105
劳气 105
(2)肾着 105
(3)消渴 105
(4)淋病 106
(5)水气病 106
皮水(里水) 107
附 107
风水 107
正水 108
石水 108
肾水 108
血分 108
水分 108
7.神志疾病 109
(8)戴阳 109
(1)卒厥 109
(6)水逆 109
(7)妇劳疸 109
气分 109
(2)百合病 110
(3)奔豚气 110
(4)惊悸 110
(5)惊(惊怖) 110
附:火邪 110
(6)癫 111
附:邪哭 111
(7)狂 111
(8)癎 111
8.血证 111
(1)亡血 111
(2)吐血 111
(4)下血 112
附:内衄 112
(3)衄血 112
(5)远血 113
(6)近血 113
(7)尿血 113
9.经络疾病 113
(1)湿痹 113
(2)风痹 113
(3)血痹 113
断泄 114
(7)脚气 114
(6)瘫 114
(5)中风痱 114
(4)历节 114
泄 114
枯 114
附 114
10.气血疾病 115
(11)厥逆 115
(1)症瘕、积聚 115
(8)趺蹶 115
(10)转筋 115
(9)手指臂肿 115
附:脚弱 115
(2)症、积 116
(3)瘕、聚 116
(4)瘀血 117
附 117
阴伏 117
干血 117
11.虫毒疾病及其他 117
(1)狐蜮 117
附 117
狐 117
蜮 117
(4)蛔虫病 118
(3)瘵疰 118
(5)蛔厥 118
(2)阴阳毒 118
阳毒 118
附 118
阴毒 118
(6)吐脓 119
(二)妇科病证 119
1.妊娠病 119
2.胞阻 119
3.半产 120
4.产后病痉 120
5.产后郁冒 120
6.产后大便难 120
8.产后腹痛 121
9.恶露不尽 121
10.产后下利 121
附:阳旦证 121
7.产后中风 121
11.产后虚烦呕逆 122
12.经水不利 122
13.经水不通 122
14.经侯不匀 122
15.漏下 122
17.热入血室 123
16.带下 123
附:陷经 123
18.梅核气(咽中如有炙脔) 124
19.脏躁 124
20.转胞 124
21.久不受胎(不孕) 124
22.妇人阴寒 124
23.妇人阴疮 124
2.亡血 125
1.虚劳 125
3.失精 125
25.女子梦交 125
24.妇入阴吹 125
(三)男科病证 125
4.精气清冷 126
5.阴头寒 126
6.无子 126
7.消渴 126
8.男子(痿)黄 126
(四)外、伤、口齿、皮肤科病证 127
1.马刀侠瘿 127
2.痔 127
3.瘾疹 127
附:泄风 127
4.痂癞 127
疮 128
6.肠痈 128
痈 128
5.疮痈 128
附 128
7.浸淫疮 129
8.金疮 129
9.蚀齿 129
附:《金匮要略》疾病统计说 129
1.阳病十八 129
2.阴病十八 129
5.五劳、七情、六极 130
3.五脏各十八病 130
4.六微(腑)各十八病 130
6.妇人三十六病 131
7.四部病 132
8.九种心痛 132
9.四种饮证 132
10.新产三病 132
11.妇人六十二种风 132
(1)发热 133
1.发热(身热、有热、倍热、无大热、微热、时热、不发热) 133
三、类症状 133
(一)全身症状 133
(2)身热 134
(3)有热 135
(4)倍热 135
(5)无大热 135
(6)微热 135
(7)时热 136
(8)不发热 136
2.潮热 136
3.恶寒(有寒、寒多、寒寒甚、振寒、淅然、无寒) 136
(1)恶寒 136
(2)有寒 136
(3)寒多 137
(6)无寒 138
(7)身形淅然 138
(5)振寒 138
(4)恶寒甚 138
4.往来寒热(无寒热) 139
(1)往来寒热 139
(2)无寒热 139
5.恶风(不恶风) 139
(1)恶风 139
(2)不恶风 139
6.汗出(大汗出、多汗、微汗出、汗出沾衣、黄汗出、白汗出、不汗出) 140
(1)汗出 140
(2)大汗出 142
(3)多汗 142
(4)微汗出 142
(5)汗出沾衣 142
8.盗汗 143
(8)不汗出 143
7.自汗 143
(7)白汗出 143
(6)黄汗出 143
9.头汗 144
10.身痛(身体疼重、身体疼烦、拘急不得转侧) 144
(1)身痛 144
(2)身体疼重 145
(3)身体疼烦 145
(4)拘急不得转侧 145
11.项背强(痛) 145
(1)项背强 145
(2)项背痛 146
12.肢节疼痛 146
13.腰痛 147
14.身肿(腰以上肿、腰以下肿) 147
(1)身肿 147
(3)腰以下肿 148
(2)腰以上肿 148
15.身重 149
16.身冷 149
17.身黄 150
18.身痒 150
19.身体赢瘦 150
20.身瞤(身运) 150
21.身形如和 151
22.半身不遂 151
(2)身运 151
(1)身瞤 151
23.肌肤甲错(肌若鱼鳞) 152
(1)肌肤甲错 152
(2)肌若鱼鳞 152
24.肌肤不仁 152
(3)头不痛 153
(2)头微痛 153
(1)头痛 153
1.头痛(头微痛,头不痛) 153
(二)头面症状 153
2.头眩(眩冒、头动摇) 154
(1)头眩 154
(2)眩冒 155
(3)头动摇 155
3.头面热 155
4.发落 155
5.面部病色(色赤、色黄、色黑、色白、色青、相兼、色色鲜明、色和 155
(1)色赤 155
(2)色黄 155
(3)色黑 156
(4)色白 156
(5)色青 156
(6)相兼色 156
6.面肿 157
(8)色和 157
(7)色鲜明 157
7.面部经脉异常变化 158
8.眼目症状(目眩、目泣、目肿、眼部病色、眼目运动) 158
(1)目眩 158
(2)目泣 158
(3)目肿 158
(4)眼部病色 159
(5)眼目运动 159
(1)唇口舌燥 160
9.鼻部症状 160
10.口舌症状(唇口舌燥、口噤难言、口苦、口多涎、齘齿、唇舌病色) 160
(2)口噤难言 161
(3)口苦 161
(4)口多涎 161
(5)齘齿 161
(6)唇舌病色 161
(2)咽喉疼痛 162
(3)咽喉不利 162
11.咽部症状(咽喉干燥、咽喉疼痛、咽喉不利、音声异常) 162
(1)咽喉干燥 162
(4)音声异常 163
(三)四肢症状 163
1.厥逆(厥冷、厥、手足寒、胫冷、逆冷) 163
(1)厥逆 163
(2)厥冷 163
(3)厥 163
2.手足烦热(手足烦、手足热) 164
(1)手足烦热 164
(4)手足寒 164
(6)逆冷 164
(5)胫冷 164
(2)手足烦 165
(3)手足热 165
3.手足肿(手指臂肿、足肿) 165
(1)手足肿 165
5.手足疼痛 166
4.手足拘急、挛动 166
(2)手指臂肿 166
(3)足肿 166
6.四肢重着 167
7.手足不仁(手足痹) 167
(1)手足不仁 167
(2)手足痹 167
8.肢体活动障碍 167
(四)脏腑症状 168
1.烦躁 (烦、烦咳、烦喘、烦热、烦满、微烦、虚烦、躁) 168
(1)烦躁 168
(2)烦 168
(3)烦咳 169
(4)烦喘 169
(5)烦热 169
(6)烦满 169
(2)心中愦愦然 170
(1)心中懊? 170
(3)心如啖蒜荠状 170
(8)虚烦 170
(9)躁 170
(7)微烦 170
2.心中懊?(心中愦愦然,心如啖蒜荠状) 170
3.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卧起不安) 171
(1)不得眠 171
(2)不得卧 171
(3)不能卧 171
(4)卧起不安 172
4.欲眠(卧) 172
5.心悸 172
6.谵语(独语不休) 172
(1)谵语 172
9.其它神志症状(常默默、靖言了了、多嗔、不识人、如狂妄行) 173
(3)多嗔 173
(2)靖言了了 173
(1)常默默 173
7.喜欠 173
(2)独语不休 173
8.喜悲伤欲哭 173
(4)不识人 174
(5)如狂妄行 174
10.心痛(心中热痛、心中大寒痛) 174
(1)心痛 174
12.咳(咳逆上气、咳喘、咳满、咳唾、咳烦、时咳、不咳) 175
(1)咳 175
(3)心中大寒痛 175
11.心中热 175
(2)心中热痛 175
(2)咳逆上气 176
(3)咳喘 176
(4)咳满 176
(1)喘 177
13.喘(喘满、喘不能卧、烦喘、微喘、不喘) 177
(8)不咳 177
(7)时咳 177
(5)咳唾 177
(6)咳烦 177
(2)喘满 178
(3)喘不能卧 178
(4)烦喘 179
(5)微喘 179
(6)不喘 179
14.嚏 179
(4)不得息 180
16.短气(少气) 180
(6)吸远 180
(5)吸促 180
(1)短气 180
(2)倚息 180
(1)太息 180
15.太息(倚息、息摇肩、不得息、吸促、吸远) 180
(3)息摇肩 180
(2)少气 181
17.气上冲(上冲咽喉、上冲胸、上冲心、上冲皮起) 182
(1)气上冲 182
(2)上冲咽喉 182
(3)上冲胸 182
(2)干呕 183
(7)不欲饮 183
(3)似哕不哕 183
(4)上冲心 183
(1)哕 183
18.哕(干呕、似哕不哕) 183
(5)上冲皮起 183
19.善噫 184
20.口渴(渴欲饮水、欲饮不能饮、口干、思水、欲饮热、不欲饮、口不渴) 184
(1)口渴 184
(2)渴欲饮水 184
(3)欲饮不能饮 185
(6)欲饮热 186
(4)口干 186
(8)口不渴 186
(5)思水 186
21.呕吐(呕、呕不能饮食、时呕、欲呕、不呕、吐、欲吐) 187
(1)呕吐 187
(2)呕 188
(3)呕不能饮食 188
(4)时呕 188
(5)欲呕 189
(6)不呕 189
(7)吐 189
(8)欲吐 189
(1)吐涎沫 190
(2)多涎唾 190
22.吐涎沫(多涎唾、吐浊唾、吐水) 190
(3)吐浊唾 191
(4)吐水 191
23.吐(唾)脓血 191
24.吐蛔 192
25.消谷(能食、暴食之、心中饥、食有美时、饮食如故) 192
(1)消谷 192
(2)能食 192
(3)暴食之 192
(4)心中饥 192
(5)食有美时 193
(6)饮食如故 193
26.不欲食(不能食、恶闻食臭、不知食味、食难用饱) 193
(1)不欲食 193
(2)不能食 193
28.下利(下重、自利、利不禁、失便、清便自调) 194
27.嗜甘 194
(1)下利 194
(4)不知食味 194
(3)恶闻食臭 194
(5)食难用饱 194
(2)下重 195
(3)自利 195
(2)鹜溏 196
30.气利 196
(4)便肠垢 196
(3)鸭溏 196
29.溏泄(鹜溏、鸭溏、便肠垢) 196
(1)溏泄 196
(6)清便自调 196
(5)失便 196
(4)利不禁 196
(2)大便不通 197
(1)大便坚 197
32.大便坚(大便不通、便难、不大便、有燥屎) 197
(2)大便黑 197
(1)便血 197
31.便血(大便黑) 197
(3)便难 198
(4)不大便 198
(5)有燥屎 198
33.小便利(溺快然、饮一溲一) 198
(1)小便利 198
(2)溺快然 199
(3)饮一溲一 199
34.小便数 199
35.遗尿(遗溺) 199
36.小便不利(小便不通、小便少、小便难、不得溺) 199
(1)小便不利 199
(2)小便不通 200
(3)小便少 200
(5)不得溺 201
37.小便淋漓(小便如粟) 201
(4)小便难 201
38.尿血(小便赤、小便色不变) 202
(1)尿血 202
(2)小便赤 202
(3)小便色不变 202
(五)胸腹症状 202
1.胸满(咳满、喘满、心胸不安、胸中窒、欲蹈胸上、胸胁逆满) 202
(1)胸满 202
(3)喘满 203
(2)咳满 203
(4)心胸不安 204
(5)胸中窒 204
(6)欲蹈胸上 204
(7)胸胁逆满 204
2.胸痛(肺痛) 204
(1)胸痛 204
(2)两胠疼痛 205
(1)胁痛 205
(2)肺痛 205
3.胁痛(两胠痛) 205
4.胸中冷 206
5.心下坚(痞、闷、痛、胃中苦浊、按之濡) 206
(1)心下坚 206
(2)心中(下)痞 206
(3)心下闷 206
(1)腹胀满 207
(3)腹满 207
(2)腹胀 207
(6)按之濡 207
6.腹胀满(腹胀、腹满) 207
(5)胃苦苦浊 207
(4)心下痛 207
7.腹大(腹重、如肿状) 209
(1)腹大 209
(2)腹重 209
(3)如肿状 209
8.少腹拘急 209
(1)腹痛 210
9.腹痛(少腹坚痛、少腹胀痛、腹中?痛、腹中绞痛、腹中刺痛、雷鸣)切痛 210
(2)少腹坚痛 211
(3)少腹胀痛 211
(4)腹中?痛 211
(5)腹中绞痛 211
(6)腹中刺痛 212
(7)雷鸣切痛 212
10.少腹寒(肚热、少腹不仁) 212
(1)少腹寒 212
(2)肚热 212
(3)少腹不仁 212
11.脐周症状 212
(1)绕脐痛 212
(2)脐上、下悸 212
13.膀胱急 213
(六)假设症状 213
12.肠鸣 213
(3)脐肿 213
(七)反常症状 214
四、类脉象 216
(1)单一脉 216
1.浮脉 216
2.沉脉 217
3.伏脉 217
4.迟脉 218
5.数脉 218
6.虚脉 219
7.实脉 219
8.大脉 219
9.紧脉 219
10.弦脉 219
12.革脉 220
13.弱脉 220
附:不弦 220
11.细脉 220
14.结脉 221
(二)复合脉 221
1.浮数脉 221
2.浮迟脉 221
3.浮紧脉 221
7.浮洪脉 222
9.浮涩脉(浮虚而涩、浮弱而涩、浮大涩、浮微而涩) 222
8.浮缓脉 222
5.浮大脉 222
6.浮弱脉 222
4.浮滑、浮细滑脉 222
10.沉弦脉 223
11.沉滑脉 223
12.沉紧脉(紧沉脉) 223
17.沉弱脉 224
16.沉细脉 224
14.沉大滑脉 224
13.沉迟脉 224
15.沉小脉(沉小迟脉) 224
21.迟涩脉 225
23.数滑脉(滑数脉) 225
22.迟紧脉 225
24.数弦脉(弦数脉) 225
20.迟缓脉 225
19.迟滑脉 225
18.沉微脉 225
25.数实脉 226
26.数虚脉 226
27.弦迟脉 226
28.弦紧脉(紧弦脉) 226
29.弦大脉 226
36.微迟脉 227
35.微数脉 227
34.虚弱细微脉 227
33.极虚芤迟脉 227
31.弦细芤迟脉 227
30.弦小紧脉 227
32.虚沉弦脉 227
40.微大迟脉 228
41.紧数脉 228
42.紧大迟脉 228
39.微小紧脉(微涩小脉) 228
38.微弱脉(微弱数脉) 228
37.微弦脉 228
43.紧涩脉 229
44.实大数脉 229
45.动弱脉 229
46.芤动微紧脉 229
47.涩小脉 229
48.紧数脉 229
49.洪数脉 229
50.大紧脉 229
(四)反脉 230
(三)平脉 230
(五)真脏脉 231
(六)假设脉 231
(七)其他脉 231
五、类病因病机 233
(一)类病因 233
1.邪气 233
2.六淫 234
(1)风邪 234
(2)寒邪 235
(3)暑邪 236
(4)湿邪 237
(5)火(热)邪 237
(6)风寒邪气 238
(7)风湿邪气 238
4.饮食、劳逸伤 239
3.七性内伤 239
(9)暑湿邪气 239
(8)寒湿邪气 239
5.外伤、虫兽伤 240
6.水气(痰饮) 240
7.瘀血(干血) 242
8.积冷 243
9.结气 243
10.调摄失宜 243
11.体质与疾病 243
附:《金匮要略》病因归类法 244
1.内所因 244
2.外所中 244
3.其他 245
(二)类病机 245
1.邪正斗争 245
2.阴阳失调 245
3.气失常(营卫失常) 246
4.血失常(血虚、血滞、血寒) 247
5.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生、津液亡失、水血相关、水湿内停) 248
6.五脏病机 249
(1)心脏病机 249
(2)肺脏病机 250
(3)肝脏病机 250
(4)脾脏病机 251
(5)肾脏病机 251
7.六腑病机 251
(1)胃腑病机 251
(2)肠腑病机 252
(3)膀胱病机 253
(4)三焦病机(上、中、下焦病机) 253
8.奇恒之腑(女子胞)病机 254
9.经络病机 254
10.“相搏”病机 255
(2)病在胸 256
(1)水停心下(心下有饮) 256
11.其他 256
(3)病在膈 257
(4)病在胁下 257
(5)病在腹部 257
(6)病在上部 257
(9)病在筋骨 258
(10)病在肌腠、四肢 258
(8)邪结血室 258
(7)病在下部 258
12.疾病预后 259
(1)疾病当愈 259
(2)疾病当瘥 261
(3)疾病当解 261
(4)疾病可治(易治) 262
(5)病势估计 262
(6)疾病不解(未解) 263
(7)疾病复发 263
(9)不可治 264
(8)难治 264
(10)死证 265
(11)病程(日数) 266
六、类四诊方法 269
(一)望诊 269
1.望神态 269
2.望色泽 270
(1)望面目 270
(2)望体肤 271
3.望形体 271
4.望形态 272
5.望动态 273
6.望舌 275
7.望齿 275
8.望排泄物 275
(1)望咳唾物 275
(5)望大便 276
(4)望小便 276
(2)望呕吐物 276
(3)望涕与汗 276
(二)闻诊 277
1.听声音 277
2.听呼吸 277
3.嗅气味 278
(三)问诊 278
(四)切诊 278
1.诊脉 278
(1)诊脉原则 278
(2)诊脉部位 278
2.扪诊 280
(1)扪躯体四肢 280
(2)扪胸胁脘腹 280
(3)扪肌肤 281
3.辨寒热 282
2.辨表里 282
1.辨阴阳 282
(一)八纲辨证 282
七、类辨证方法 282
4.辨虚实 283
(二)脏腑经络辨证 284
1.辨五脏 284
2.辨六腑 285
3.辨经络 286
(三)营卫气血辨证 286
(四)三焦辨证 286
(五)病因辨证 287
1.风 287
2.寒 287
3.热 287
4.水湿 288
5.痰饮 288
8.瘀血 289
6.宿食 289
7.虫 289
八、类治法 290
(一)治疗原则 290
1.治未病 290
(1)未病先防 290
(2)既病防变 290
2.调理阴阳 290
3.虚实异治 290
4.标本缓急 291
5.因势利导 291
6.因时因病制宜 291
1.药物内治法 292
当汗 292
(1)汗法 292
原文明训法 292
9.随证施治 292
8.近其所喜,远其所恶 292
7.攻其所得 292
(二)治疗方法 292
宜汗 293
可汗 293
方剂体现法 293
(2)吐法 294
方剂体现法 294
原文明训法 294
汗法禁慎 294
汗不得法 294
发汗得当 294
吐应得当 295
吐法禁慎 295
(3)下法 295
原文明训法 295
当下 295
下之得当 296
方剂体现法 296
可下 296
急下 296
下不适时 297
下法禁慎 297
(4)和法 297
原文明训法 297
方剂体现法 297
(5)温法 298
原文明训法 298
方剂体现法 298
(6)清法 300
方剂体现法 300
清法禁慎 301
(7)消法 301
原文明训法 301
方剂体现法 301
方剂体现法 303
原文明训法 303
(8)补法 303
2.药物外治法 304
(1)洗法 304
(2)熏法 304
(3)药摩法 304
(4)药敷法 304
(5)坐药法 304
(6)纳药鼻中法 304
(7)药烙法 304
3.针灸疗法 304
4.针药并用法 305
5.导引吐纳法 305
6.饮食调养法 305
附:误治 305
1.误? 305
3.误下 306
4.误火攻 306
2.误吐 306
九、类方剂 307
(一)剂型分类与主治病证 307
1.汤剂类方 307
(1)桂枝汤类 307
(2)麻黄汤类 309
(3)承气汤类 311
(4)白虎汤类 312
(6)柴胡汤类 313
(5)泻心汤类 313
(7)苓桂术甘汤类 314
(8)甘草汤类 315
(9)小半夏汤类 315
(10)附子汤类 316
(11)其他类 316
2.散剂类方 321
3.丸剂类方 324
4.酒剂类方 325
6.浸洗剂类方 326
5.膏剂类方 326
7.熏剂类方 327
8.坐药类方 327
(二)煎药法 327
1.溶剂 327
(1)水溶剂 327
(2)特殊溶剂 327
(2)去滓再煎 330
(3)先煎某药,后下某药 330
2.煎法 330
(1)诸药同煎 330
(4)去上沫 332
(5)散煮 333
(6)丸煮 333
(7)火侯与时间 334
(2)杵为散 335
(1)剉 335
(三)制剂法 335
1.加工 335
(3)杵粗筛 336
(4)各别杵筛 336
(5)捣丸 336
(6)绵缠捣碎 336
(7)捣筛 336
(8)各别捣筛 336
2.制作 336
(1)灰酒绞汁煎为丸 336
(2)炼蜜为丸 336
(6)白粉和令相得 337
(9)热汤合捻取汁 337
(7)酒浸绞汁 337
(8)水浸一宿 337
(4)生姜汁糊为丸 337
(3)饭蜜杵为丸 337
(5)枣肉和为丸 337
(2)小冷服 338
(1)顿服 338
(3)适寒温服 338
2.服药时间与次数 338
(1)温服 338
1.服药湿度 338
(四)服药法 338
(2)昼日服 339
(3)昼夜服 339
(4)二次服(未定时) 340
(5)三次服(未定时) 340
(6)再服 340
(7)先食服 340
(8)食前服 340
(3)浆水服 341
(2)酒服 341
(4)麦粥(或麦汁)服 341
(5)其他 341
3.服药饮剂 341
(10)因病服 341
(9)常服 341
(1)饮服 341
4.服药剂量 342
(1)渐加,以知为度 342
(4)因病服 343
(5)得药效后不必尽剂 343
(3)因人服 343
(2)少量频服 343
5.药后反应(药效与毒副反应) 344
(1)汗出 344
(2)如虫行皮中 344
(3)吐 344
(4)利(大小便) 344
(5)其他 345
(4)覆被取汗 346
(3)多饮暖水 346
(1)食热粥以助药力 346
(2)冷食以助药力 346
6.药后护理 346
(5)将息 347
(6)禁忌 347
7.外用剂使用方法 347
十、类药物 348
表一 《金匮要略》药物功效分类统计表 348
解表药 348
清热药 348
涌吐药 348
化痰止咳平喘药 348
软坚散结药 348
理气消食药 348
活血祛瘀药 349
补益药 349
收涩药 349
止血药 349
解毒杀虫药 349
表二 《金匮要略》单味药物使用统计表 349
平肝药 349
祛风除湿药 349
利水渗湿药 349
安神药 349
温里散寒止痛药 349
泻下药 349
甘草 350
桂枝 354
生姜 357
大枣 360
半夏 362
芍药 364
干姜 366
茯苓 368
人参 369
附子 371
白术 372
麻黄 374
大黄 375
黄芩 376
枳实 377
细辛 378
当归 379
杏仁 379
石膏 380
厚朴 381
芎 382
阿胶 382
五味子 383
牡蛎 383
黄芪 384
酒 384
柴胡 385
黄连 385
干地黄 385
桔梗 386
桃仁 386
泽泻 386
百合 387
蜂蜜 387
防已 388
滑石 388
丹皮 388
栝蒌根 389
粳米 389
蜀椒 389
知母 390
防风 390
乌头 390
龙骨 390
橘皮 391
芒硝 391
黄柏 391
栀子 391
麦冬 391
薯蓣 392
苡仁 392
葶苈 392
?虫 392
生地黄 393
香豉 393
鳖甲 393
胶饴 393
矾石 393
葛根 393
猪苓 394
赤石脂 394
甘遂 394
吴茱萸 394
薤白 394
栝蒌实 394
巴豆 395
雄黄 395
蜀漆 395
小麦 395
大麦 395
苦参 395
硝石 395
鸡子黄 396
麻仁 396
贝母 396
山茱萸 396
茵陈蒿 396
竹茹 396
秦皮 396
白头翁 396
升麻 396
瞿麦 397
赤小豆 397
瓜蒂 397
瓜瓣 397
皂荚 397
艾叶 397
水蛭 397
虻虫 397
乱发 397
石苇 398
云母 398
煅灶下灰 398
蜂窝 398
菊花 398
寒水石 398
白石脂 398
紫葳 398
蜣螂 398
代赭石 398
射干 398
文蛤 398
紫参 398
狼牙 398
鼠妇 398
獭肝 399
羊肉 399
真朱 399
甘李根白皮 399
苇茎 399
白前 399
泽漆 399
紫苑 399
款冬花 399
曲 399
蛴螬 399
干漆 399
酸枣仁 399
豆黄卷 399
白蔹 399
天雄 399
独活 399
紫石英 399
盐 399
灶心土 400
马通汁 400
诃梨勒 400
柏叶 400
猪脂 400
败酱 400
桑根白皮 400
王不留行 400
蒴藋细叶 400
戎盐 400
苦酒 400
白鱼 400
蒲灰 400
椒目 400
芫花 400
大戟 400
葱 400
新绛 400
旋复花 400
蛇床子仁 401
红兰花 401
土瓜根 401
苏叶 401
柏实 401
白薇 401
竹叶 401
葵子 401
乌梅 401
粉 401
蜘蛛 401
鸡屎白 401
藜芦 401
附:汉代药量折算的几种参考数据 402
十一、类《金匮要略》历代书目 403
(一)本文 403
(二)注释 404
(三)方论 422
(四)歌括 425
(五)其他 426
(六)合编(从略) 428
十二、类《金匮要略》疑难条文注释 429
附:引用注家书目 429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同仁儿童眼病手册》付晶编 2018
- 《环境噪声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2018
- 《高度关注物质(SVHC)毒性手册 上》顾爱华主编 2019
- 《吉他宝典 吉他手超级手册 上》姜伟主编;汶麟,姚林,杜新春,赖康康,朱家明,克尔曼副主编 2018
- 《胃癌基础病理》(日)塚本彻哉编者;宫健,刘石译者 2019
- 《高超声速流动中的激波及相互作用》杨基明,李祝飞,朱雨建,张恩来,王军编者 2019
- 《给生活来点特效》拍照自修室编者;孙炜,李辰责编 2019
- 《基础笔译》李明主编;李思伊,李明编者 2020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 第3版》麦少美,孙树珍主编;于海青,王劲松,刘雪梅编者 2019
- 《发育生物学》(芬)S.F.吉尔伯特,(美)M.J.F.巴雷西编者;罗静,岳漫宇,刘晶责编石德利译者 2020
- 《微机原理与单片微机系统及应用 基于Proteus仿真》编者 2019
- 《细菌蛋白分泌系统研究方法与操作规程》(法)劳雷·詹来特,埃里克·卡斯卡莱斯编者;褚怡,崔改泵责编郑福英,宫晓炜,陈启伟,刘永生译者 2019
- 《石墨烯及碳材料的化学合成与应用》(德)马库斯·安东尼提,克劳斯·米伦编者;郝思嘉,杨程译者 2019
- 《故乡的歌》祝云编者;梁红责编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