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古典医著选
古典医著选

古典医著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古典医著选》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K7090·484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
《古典医著选》目录

内经选读 1

概述 1

一、作者和著作时代 1

二、主要内容 1

三、学习《内经》的目的和方法 2

第一章 阴阳五行 3

第二章 脏象 10

第三章 经络 22

第四章 病机 35

第五章 诊法 47

第六章 防治 56

伤寒论选读 66

概述 66

一、伤寒的涵义 66

二、《伤寒论》的主要内容及价值 66

三、《伤寒论》六经的概念 67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 67

(二)六经的主要脉证 67

(三)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68

(四)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68

(五)六经的传变、合病、并病概念 69

四、《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70

第一章 太阳病 71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 71

第二节 太阳病经证 71

一、太阳中风证治 71

(一)本证 71

(二)桂枝汤禁例 73

(三)兼证 73

1.兼喘证 73

2.兼项背强证 74

3.兼阳虚证 74

4.兼胸满证 75

二、太阳伤寒证治 76

(一)本证 76

(二)汗法禁忌证 76

(三)兼证 77

1.兼项背强证 77

2.兼里热证 78

3.兼水饮证 79

第三节 太阳病腑证 80

一、蓄水证 80

二、蓄血证 81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 83

一、热证 83

二、痞证 85

三、结胸证 88

四、虚证 90

五、实证 93

第二章 阴阳病 95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 95

第二节 阳明病经证 96

第三节 阳明病府证 97

一、痞满燥实证 97

二、痞满证 99

三、燥实证 99

四、下法禁忌证 100

五、脾约证 101

六、肠燥便秘证 102

第四节 阳明发黄证 102

第五节 合病 104

第三章 少阳病 105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 105

第二节 少阳病兼证 106

一、兼表证 106

二、兼里实证 106

三、兼里虚证 108

四、兼水饮证 108

五、兼烦惊证 109

第三节 合病 110

第四章 太阴病 111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111

第二节 太阴病兼变证 111

第三节 太阴发黄证 112

第五章 少阴病 113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 113

第二节 少阴寒化证 113

一、阴盛阳虚证 113

二、阴盛格阳证 114

三、阳虚水泛证 116

四、虚寒滑脱证 116

五、肾阳虚衰证 117

第三节 少阴热化证 118

一、阴虚阳亢证 118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 118

第四节 少阴阴阳两虚证 118

第五节 少阴咽痛证 119

第六节 少阴兼证 120

一、兼表证 120

二、兼阳明府证 121

第七节 少阴类证 122

第六章 厥阴病 123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123

第二节 厥逆证治 123

一、厥逆的病理机制 123

二、寒厥 124

三、热厥 124

四、脏厥和蛔厥 124

五、水厥 125

六、血虚寒郁厥逆 125

第三节 寒热错杂证 126

第四节 肝胃虚寒证 126

第五节 湿热下利证 127

第七章 差后劳复 128

金匮要略选读 129

概述 129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30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34

栝萎桂枝汤 134

葛根汤 135

大承气汤 13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36

防己黄芪汤 136

桂枝附子汤 137

白术附子汤 137

甘草附子汤 137

白虎加人参汤 138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40

百合地黄汤 140

百合洗方 141

甘草泻心汤 141

苦参汤 142

雄黄熏法 142

升麻鳖甲汤 142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144

鳖甲煎丸 144

白虎加桂枝汤 145

蜀漆散 145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47

桂枝芍药知母汤 148

乌头汤 149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51

黄芪桂枝五物汤 151

桂枝龙骨牡蛎汤 153

小建中汤 153

黄芪建中汤 154

肾气丸 154

薯蓣丸 154

酸枣仁汤 155

大黄?虫丸 155

附方: 155

炙甘草汤 155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57

甘草干姜汤 158

射干麻黄汤 159

皂荚丸 159

麦门冬汤 159

葶苈大枣泻肺汤 159

桔梗汤 160

越婢加半夏汤 160

小青龙加石膏汤 160

附方: 161

苇茎汤 161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62

奔豚汤 162

桂枝加桂汤 162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64

栝萎薤白白酒汤 164

栝萎薤白半夏汤 165

枳实薤白桂枝汤 165

人参汤 165

茯苓杏仁甘草汤 166

桔皮枳实生姜汤 166

薏苡附子散 166

桂枝生姜枳实汤 167

赤石脂丸 167

用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69

厚朴七物汤 170

附子粳米汤 170

厚朴三物汤 170

大柴胡汤 170

大建中汤 171

大黄附子汤 171

大乌头煎 172

当归生姜羊肉汤 172

乌头桂枝汤 172

瓜蒂散 173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75

旋复花汤 175

麻子仁丸 175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175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7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178

甘遂半夏汤 178

十枣汤 179

大青龙汤 179

小青龙汤 179

木防己汤 179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179

泽泻汤 180

小半夏汤 180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180

小半夏加茯苓汤 181

五苓散 18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83

栝萎瞿麦丸 183

猪苓汤 184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85

越婢加术汤 186

越婢汤 187

防己茯苓汤 187

麻黄附子汤 188

杏子汤(方未见) 188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188

枳术汤 188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90

茵陈蒿汤 191

硝石矾石散 191

栀子大黄汤 192

茵陈五苓散 192

大黄硝石汤 192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94

半夏麻黄丸 194

柏叶汤 195

黄土汤 195

赤小豆当归散 195

泻心汤 195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97

茱萸汤 197

半夏泻心汤 198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198

猪苓散 198

四逆汤 199

小柴胡汤 199

大半夏汤 199

大黄甘草汤 199

茯苓泽泻汤 199

半夏干姜散 200

生姜半夏汤 200

桔皮汤 200

桔皮竹茹汤 201

小承气汤 201

桃花汤 201

白头翁汤 201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203

薏苡附子败酱散 203

大黄牡丹汤 203

王不留行散 204

温病学 205

上篇 总论 205

第一章 绪论 205

一、温病学发展简史 205

二、温病的基本概念 206

三、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206

四、温病与温疫的关系 207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和发病 208

一、病因 208

二、发病 209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 210

一、卫气营血辨证 210

二、三焦辨证 212

第四章 温病的诊断 214

一、辨舌验齿 214

二、辨斑疹白? 217

三、辨常见脉象 218

四、辨常见证状 219

第五章 温病的治法 221

一、解表法 221

二、清气法 221

三、和解法 222

四、化湿法 222

五、通下法 222

六、清营法 223

七、凉血法 223

八、开窍法 224

九、息风法 224

十、滋阴法 224

十一、固脱法 225

下篇 各论 226

第一章 风温 226

概述 226

辨证施治 226

一、邪袭肺卫 226

二、热入气分 227

三、热陷心包 230

四、余热未净肺胃阴伤 231

第二章 春温 232

概述 232

辨证施治 232

一、初发证治 232

二、热结肠腑 233

三、热在营血 234

四、热盛动风 235

五、热烁真阴 235

六、邪留阴分 236

第三章 暑温 238

概述 238

辨证施治 238

一、暑温本病 238

二、暑温兼湿 240

三、暑温类病 241

第四章 湿温 244

概述 244

辨证施治 244

一、湿重于热 244

二、湿热并重 246

三、热重于湿 247

四、余邪未净 247

五、湿温变证 247

第五章 秋燥 249

概述 249

辨证施治 249

一、邪在肺卫 249

二、邪在气分 250

三、邪在营血 252

第六章 温毒 253

一、大头瘟 253

二、烂喉痧 254

附篇 温病名著选释 257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257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278

薛生白《湿热病篇》 282

余师愚《疫病篇》 293

附录 306

方剂索引 306

古今剂量折算表 3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