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人与日本人  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
中国人与日本人  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

中国人与日本人 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尚会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301039484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应酬学下一篇:社交礼仪指南
《中国人与日本人 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目录

绪章 1

一、目的 1

目录 1

二、民族性、民族行为方式和深层结构研究 3

三、比较的方法 8

四、若干原则 11

五、材料与本书的分析逻辑 16

第一章 “家”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 20

一、居住方式:“四合院”与“榻榻? 21

二、家庭制度 30

(一)“资格”与“场” 31

(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级制度 35

(三)孝行 41

(一)从一次探险夏令营谈起 47

三、中日育儿方式的比较研究 47

(二)相似点 49

(三)亲子关系的差异 52

(四)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57

(五)父子轴与母子轴 61

第二章 “族”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 65

一、族人集团的构造特点 65

(一)概念和名称 65

(二)构成方式 69

(三)等级制度:“本家”与“分家” 73

(四)祖先崇拜 76

(五)凝聚性和团结心 78

(一)族人集团变化的不同道路 83

二、族人集团的变化 83

(二)当前中国宗族力量的表现 87

三、族人集团与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92

(一)对个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92

(二)族人集团与海外的中国人与日本人 96

第三章 非亲属集团中的中国人与日本人 102

一、日本的家元制度及其特征 102

二、家元制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 108

三、中国人、日本人缔结非亲属集团的原则 116

(一)几种不同的原则 116

(二)缘约原则与日本人的结社:与中国人的比较 118

四、亲属集团、家元组织与日本一般社团的特点 123

五、个案分析:“CS会”和奥姆真理教 134

(一)CS会 136

(二)奥姆真理教 139

第四章 中日社会的现代化:从人与集团的层面考察 143

一、家元组织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 143

(一)社会集团与现代化 143

(二)家元制度的社会功能 144

(三)家元组织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 149

二、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152

(一)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 152

(二)对日本社会现代化模式的评价 157

(三)日本社会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 164

第五章 信仰宗教的中国人与日本人 168

一、传统宗教和宗教观的特点 168

(一)神与人圣与俗 168

(二)宗教派别 179

(三)教团内的人际关系 182

二、日本新宗教的特点和原因——以奥姆真理教为中心 185

(一)教徒与教主的关系 186

(二)社会原因 190

(三)新兴宗教与日本人信仰的特点 194

三、中国新宗教热的特点和原因——以中原地区基督教的传播为例 199

(一)概述 199

(二)教会组织的结构以及教会内人际关系的特点 202

(三)原因 205

(四)影响 209

(五)中国新兴宗教的若干特点 213

第六章 两性之间 217

(一)从造人神话看对性的态度 218

一、性文化的基本差异 218

(二)性文化的差异 222

二、《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的情爱主题 232

(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233

(二)男主人公的“爱”及内心矛盾 237

(三)审美观的差异:求爱与茶道 242

三、当代日本人的性观念与性意识 246

(一)较宽松的性文化 246

(二)“风俗业”与色情泛滥 248

(三)“性旅游”与“慰安妇”问题 250

四、男人眼中的女人 252

(一)传统的女性观与妇女的社会地位 252

(二)性别分工与两性间的人格差异 259

第七章 民族性格的若干倾向 263

一、“小集团本位”与“家族本位” 265

二、“序列意识”与“平均意识” 273

三、“义理人情”与“人情世故” 282

四、“名”与“耻” 294

五、其他一些倾向 300

第八章 关于日本人与中日比较的若干理论 311

一、本尼迪克特的理论 311

(一)社会人类学的心理学派及其方法论特点 312

(二)等级制度 315

(三)耻感文化 318

(四)简短的评论 322

二、土居健郎的“娇宠(amae)”理论 324

(一)方法论 324

(二)“娇宠”的三个层面 329

(三)简短的评论 334

三、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及其同中国社会的比较 338

(一)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339

(二)“纵式社会”的若干特征 343

(三)与中国的比较 348

(三)简短的评论 350

四、许烺光的日本人理论及对中日文化心理的比较 352

(一)方法论特色 352

(二)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图式:与中国人的对比 354

(三)简短的评论 358

索引 360

主要参考文献 372

后记 3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