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  原理与应用
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  原理与应用

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 原理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玉瑶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30095073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
《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 原理与应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内陆水域概况 1

二、水域污染及影响 2

三、污染的原因及主要污染物 4

四、水域污染生态学基本概念与发展概况 5

五、基本思路 7

主要参考文献 8

第二章 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0

第一节 理化特性 10

一、物理条件 10

二、化学成分 11

第二节 生物种群与群落 18

一、种群 18

二、主要生物群落 19

三、群落演替 23

第三节 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27

一、物质循环 27

二、能流与群落代谢 28

三、生物生产力 33

四、湖泊生态系统的发展 33

主要参考文献 34

第三章 污染物类别、来源及特性 36

第一节 物理污染物 36

第二节 化学污染物 36

一、重金属 36

二、一般耗氧有机物 36

三、农药 37

四、有机化学物质 37

五、石油 39

六、生物营养盐类 39

七、酸碱物质 39

八、合成洗涤剂 39

第三节 生物污染 40

主要参考文献 40

第四章 生态效应 41

第一节 物理污染的影响 41

一、固体悬浮物污染的影响 41

二、热污染的影响 42

第二节 化学污染的影响 43

一、一般耗氧有机物污染的影响 43

二、农药污染的影响 50

三、有机化学物质污染的影响 54

四、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57

五、氮磷污染的影响 60

六、酸碱污染的影响 66

七、石油污染的影响 67

八、合成洗涤剂污染的影响 68

第三节 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 68

一、水库与防潮闸的建设 68

二、水利设施对水产资源的影响 70

三、水利设施对污染的影响 72

主要参考文献 73

第五章 生物积累 75

第一节 生物积累的基本特征 75

一、食物链积累 75

二、生物积累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76

三、不同部位和器官组织的积累 77

四、生物积累的季节变化 77

第二节 影响生物积累的环境因素 79

一、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79

二、环境pH值 79

三、环境温度 80

四、生境位置 81

第三节 生物积累的数学模型 82

一、从水中吸收和浓缩的数学模型 82

二、从水和食物中吸收的生物积累 84

三、食物链转移模型 85

四、生物积累的生态学模型 86

第四节 应用QSARs估算有机化合物的BCF值 88

一、QSARs关系式 88

二、QSARs估计BCF值的可靠性 89

第五节 生物积累实验方法 93

一、平原法 93

二、从水和食物积累实验 93

三、从水和沉积物积累实验 94

四、生物量负荷 194

第六节 青鳉胚胎和鱼苗对六氯苯的积累 95

一、青鳉鱼卵对六氯苯的积累 95

二、青鳉鱼苗对六氯苯的积累 96

三、青鳉对六氯苯的排除 96

主要参考文献 98

第六章 生物测试 100

第一节 生物测试的基本概念 100

一、生物测试的意义 100

二、生物测试的基本内容 100

三、生物测试若干术语 102

四、影响毒性的因素 102

五、混合毒性 103

六、生物测试研究进展 104

第二节 单种生物毒性试验 105

一、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106

二、溞类活动抑制试验和繁殖试验 111

三、鱼类毒性试验 117

第三节 多种生物毒性试验 119

一、基本概念 120

二、水生模型生态系统的类型 120

三、水生模型生态系统研究概况 121

四、单甲脒农药对池塘模型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126

五、多种生物毒性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132

主要参考文献 132

第七章 生物监测 135

第一节 指示生物 136

一、污水生物系统 136

二、微型生物类群 142

三、优势种群 144

四、周丛生物群落 144

第二节 生物指数 145

一、藻类生物指数 145

二、大型无脊椎动物指数 147

三、鱼类生物学完整性指数 153

第三节 物种多样性指数 155

一、多样性指数 155

二、PFU微型生物群落 156

第四节 群落功能 157

一、群落代谢比值 157

二、生物量 157

三、生产力 161

第五节 生理生化指标 165

一、生物标记物监测 165

二、鱼类年龄与生长 166

三、残毒含量 168

主要参考文献 168

第八章 生态评价 171

第一节 湖泊富营养化成因与过程 171

一、湖泊富营养化成因 172

二、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174

第二节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与标准 175

一、评价指标 175

二、评价标准 175

第三节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176

一、湖泊营养状况调查 176

二、湖泊营养状况评价与预测 179

第四节 湖泊富营养化生态学模型 187

一、湖泊富营养化生态学模型基本概念 187

二、湖泊富营养化生态学模型实例 189

第五节 生态风险评价原理 193

一、生态风险评价概念 193

二、生态风险评价的范式 194

三、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197

四、效应评价 198

五、个体水平的风险表征 203

主要参考文献 204

第九章 生物净化 206

第一节 稳定塘生态系统特征 206

一、稳定塘的主要生物群落 206

二、稳定塘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210

第二节 稳定塘的类型与净化机理 213

一、稳定塘的类型 213

二、稳定塘的净化机理 213

第三节 稳定塘的设计原理 216

一、厌氧塘 216

二、兼性塘 216

三、好氧塘 218

第四节 含盐化工废水生物净化研究 221

一、汉沽化工废水排放量及其理化特性 221

二、汉沽污水库的净化效能与问题 222

三、汉沽化工废水生物净化模拟实验 225

四、汉沽稳定塘净化效果与问题 234

主要参考文献 238

第十章 生态恢复 240

第一节 生态恢复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 240

一、生态恢复基本概念 240

二、生态恢复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240

第二节 湖泊恢复 243

一、富营养化湖泊的恢复 243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生物控制--生物操纵 248

三、湖泊水量减少及泥沙淤积的恢复 254

四、渔业管理与外来物种控制 254

五、酸化湖泊恢复 255

六、湖泊污染物去除 255

第三节 河流与湿地恢复 256

一、河流恢复 256

二、湿地恢复 257

第四节 生物整治 258

一、生物整治的基本条件 258

二、生物整治的途径 259

三、生物整治的设计 259

四、生物整治应用实例 260

主要参考文献 261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利用 264

第一节 概述 264

一、污水资源化的意义 264

二、污水资源化的生态工程原理 264

三、污水养殖的对象与基本模式 265

第二节 污水养殖和种植 265

一、水生植物的种植 265

二、无脊椎动物养殖 267

三、鱼类养殖 269

第三节 多种养殖与多级利用 271

一、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养殖模式 271

二、营养物质的多级利用模式 272

第四节 含盐化工废水养鱼--养貂研究 273

一、化工废水养鱼实验 273

二、含汞鱼类的利用--养貂实验 275

三、含盐含汞化工废水生物净化与综合利用的生态学途径 277

主要参考文献 278

附录 280

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280

Ⅱ.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81

Ⅲ.渔业水质标准(GB1607-89) 281

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 282

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 282

汉英对照名词索引 2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