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
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

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方田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8073134
  • 页数:5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四篇50个章节,先对心电图各波段进行逐一归纳式叙述,其次着重阐述各种心律失常与心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再讲述各种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的心电图特征,最后阐述心电学特殊检查、规范诊断报告、论文撰写和疑难病例精解。
《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目录

第一篇 P、QRS、T、U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第一章 窦性P波、异位P波及其异常改变第一节 窦性P波及其异常改变 3

一、正常窦性P波 3

二、电轴左偏型P波 3

三、二尖瓣型P波 4

四、肺型P波 5

五、先心型P波 6

六、交感型P波 6

七、巨大型P波 6

八、间歇性P波改变 7

九、右位心型P波 8

十、房间隔阻滞型P波 9

十一、游走性P波 10

十二、P波低电压 10

十三、P波电交替 11

十四、P波缺失 11

十五、窦性早搏 13

十六、窦性逸搏 13

十七、窦性回波及窦房交接性早搏 14

第二节 异位P波 15

一、逆行P-波 15

二、正相逆行P-波 16

三、房性早搏 16

四、房性逸搏 17

第三节 房性融合波 17

第四节 心房内差异性传导 18

一、时相性心房内差异性传导 18

二、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性传导 19

第二章 PR段偏移和P-R间期异常及P-J间期第一节 PR段偏移 20

第二节 P-R间期异常改变 20

一、P-R间期测量方法 20

二、P-R间期缩短 21

三、P-R间期延长 23

四、P-R间期长、短交替 25

第三节 P-J间期 25

第三章 正常QRS波群及其异常改变 27

第一节 正常QRS波群 27

一、QRS波群的命名 27

二、各波的正常值 27

第二节 QRS波群振幅异常改变 27

一、低电压 27

二、高电压 28

三、右心室肥大 29

四、左心室肥大 30

五、双心室肥大 31

六、心室肥厚、扩大、肥大的区别 32

七、异常Q波 32

八、QRS波群电交替、电阶梯现象 34

第三节 QRS波群电轴偏移 35

一、电轴测量方法及其分类标准 35

二、电轴偏离的临床意义 35

三、真性、假性电轴左偏的鉴别 36

四、SⅠSⅡSⅢ综合征 36

五、左前分支阻滞 37

六、左后分支阻滞 37

第四节 QRS波群时间、形态异常改变 37

一、左束支传导阻滞 37

二、右束支传导阻滞 38

三、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 39

四、预激综合征 39

五、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40

六、室性异位搏动 41

七、室性融合波 42

八、QRS波群时间、形态呈交替性改变 43

第五节 R-R间期长、短交替 44

一、窦性节律时出现R-R间期长、短交替 44

二、房室交接区节律时出现R-R间期长、短交替 44

第四章 J点、J波、Epsilon波、Brugada波及Lambda波(λ波)第一节 J点与J波 46

一、J点 46

二、J波 46

三、缺血性J波 47

第二节 Epsilon波 47

第三节 Brugada波 48

第四节 Lambda波(λ波) 49

第五章 正常ST段及其异常改变 51

第一节 ST段测量方法及其正常值 51

一、ST段测量方法 51

二、ST段正常值 51

三、如何评价ST段偏移的临床意义 51

第二节 ST段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52

一、ST段抬高 52

二、ST段抬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5

三、ST段压低 56

四、ST段延长 56

五、ST段缩短 57

第三节 ST段电交替现象 57

第六章 正常T波及其异常改变 58

第一节 正常T波及T波改变的类型 58

一、正常T波的特征 58

二、T波改变的类型 58

第二节 T波倒置 58

一、冠状T波 58

二、Niagara(尼加拉)瀑布样T波 59

三、心内膜下梗死性巨倒T波 60

四、劳损型T波倒置 60

五、功能性T波倒置 61

第三节 T波高耸 62

第四节 双峰T波 65

第五节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66

第六节 T波电交替现象 67

第七节 与心动周期长短有关的倒置T波 68

第八节 早搏后T波改变 68

第九节 间歇性T波改变 69

第七章 正常Q-T间期及其异常改变 70

第一节 Q-T间期及Q-Tc 70

第二节 Q-T间期延长 70

一、特发性Q-T间期延长 70

二、继发性Q-T间期延长 71

第三节 Q-T间期缩短 71

一、特发性Q-T间期缩短 71

二、继发性Q-T间期缩短 72

三、临床意义 73

第四节 Q-T间期交替性改变 73

第八章 正常U波及其异常改变 74

一、正常U波 74

二、U波增高 74

三、U波倒置 75

四、双相型U波改变 75

五、U波电交替现象 75

六、早搏后U波改变 76

七、U波消失 76

第二篇 各种心律失常及其心电现象 79

第九章 破解心律失常诊断三步曲 79

一、良好的心电图记录 79

二、破解心律失常诊断三步曲 79

三、借助梯形图解进行验证 81

四、诊断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则 81

五、密切结合临床及既往心电图改变 81

第十章 破解心律失常诊断的利器——梯形图解一、绘制梯形图解的原则 82

二、绘制梯形图解常用的缩写字母、符号及意义 82

三、绘制梯形图解常用的格式 83

第十一章 早搏 86

第一节 概述 86

一、早搏的类型 86

二、早搏发生的机制 86

三、早搏时相分期与早搏波形变异的关系 88

四、早搏对窦性节律的影响 88

五、早搏的代偿间歇 89

六、早搏的病因及临床意义 90

七、早搏心电图分析的步骤 91

第二节 窦性早搏 91

第三节 窦房交接性早搏 92

第四节 房性早搏 92

一、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92

二、房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93

三、房性早搏对窦性节律的影响 93

四、房性早搏的房室传导情况 94

五、房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内双径路、三径路传导 96

六、房性早搏揭示窦性并行心律 97

七、房性早搏诱发其他心律失常 97

八、房性早搏的鉴别诊断 99

第五节 房室交接性早搏 99

一、房室交接区结构、传导的基本特征 99

二、房室交接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99

三、房室交接性早搏前向传导情况与鉴别诊断 100

四、房室交接性早搏逆向传导情况 101

五、房室交接性早搏前向与逆向传导情况 101

六、房室交接性早搏伴正相逆行P-波 101

第六节 室性早搏 102

一、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102

二、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102

三、特殊类型的室性早搏 103

四、与插入性室性早搏有关的心律失常 106

五、室性早搏伴室房逆传情况 106

六、室性早搏引发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逸搏 107

七、室性早搏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107

八、成对室性早搏QRS波形易变性的原因 108

九、束支或分支性室性早搏与肌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108

十、室性早搏的分级 108

十一、良性室性早搏与病理性室性早搏的鉴别 108

第七节 房室旁道性早搏 109

第八节 早搏波形正常化 109

一、基本概念 109

二、早搏波形正常化类型(以窦性心律为例) 109

第九节 高风险的早搏 110

一、高风险的房性早搏及其心律失常 110

二、高风险的室性早搏及其心律失常 111

第十二章 逸搏和逸搏心律 112

第一节 概述 112

一、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分类 112

二、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共同特征 112

三、临床意义 112

第二节 窦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113

一、心电图特征 113

二、临床意义 113

第三节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113

一、心电图特征 113

二、房性逸搏的定位诊断 114

三、鉴别诊断 114

四、临床意义 114

第四节 房室交接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114

一、心电图特征 114

二、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116

三、鉴别诊断 116

四、临床意义 117

第五节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117

一、心电图特征 117

二、室性逸搏的定位诊断 118

三、临床意义 118

第六节 房室旁道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118

第十三章 经典的扑动、颤动及其进展 119

第一节 经典的心房扑动及其进展 119

一、分型 119

二、发生机制 120

三、心电图特征 120

四、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 121

五、心房扑动伴外出阻滞 123

六、鉴别诊断 124

七、与心房扑动发作有关的心电图改变 124

八、临床意义 124

第二节 经典的心房颤动及其进展 124

一、分型 124

二、发生机制 125

三、心电图特征 126

四、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126

五、合并房室干扰现象 129

六、合并心室内传导异常 130

七、合并室性异位搏动 131

八、心房颤动的发作与终止 131

九、与心房颤动发作有关的心电图改变 132

十、特殊类型的心房颤动 132

十一、鉴别诊断 133

十二、临床意义 135

第三节 心室扑动 135

一、心电图特征 135

二、鉴别诊断 135

第四节 心室颤动 136

一、分类与临床意义 136

二、发生机制 136

三、心电图特征 137

第五节 紊乱性心律 137

一、房性紊乱性心律 137

二、室性紊乱性心律 137

三、混合性紊乱性心律 137

第十四章 折返性心律失常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一、折返形成的条件 138

二、折返环路的类型 138

三、折返部位及名称 138

四、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基本特征 139

第二节 窦房结及窦房交接区内折返性心律失常 139

一、发生机制 139

二、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律失常 139

三、窦房交接区内折返性心律失常 139

四、临床意义 140

第三节 心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 140

一、发生机制 140

二、心律失常类型 140

第四节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律失常 142

一、房室交接区解剖特点及电生理特性 142

二、心律失常类型 143

第五节 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 146

一、心室内折返形成的条件 146

二、心电图基本特征 146

三、心律失常类型 146

四、鉴别诊断 148

第六节 房室折返性心律失常 148

一、发生机制 148

二、心律失常类型 148

三、鉴别诊断 151

第七节 并行灶周围折返性心律失常 151

第十五章 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心肌细胞类型 152

二、自律细胞分布及其强度 152

三、各起搏点节律的相互关系 152

四、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 153

五、自律性强度的分级 153

六、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心律失常特征 153

第二节 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153

一、窦性心动过速 153

二、不适当性窦性心动过速 153

三、慢性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154

四、窦性早搏 154

第二节 心房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154

一、加速的房性逸搏及其心律 154

二、自律性房性早搏及其心动过速 155

三、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155

四、自律性增高型心房扑动 156

第四节 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156

一、加速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及其心律 156

二、自律性房室交接性早搏及其心动过速 156

第五节 心室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157

一、加速的室性逸搏及其心律 157

二、自律性室性早搏及其心动过速 158

三、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 159

四、混合性室性异位心律 159

第六节 房室旁道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 159

第十六章 并行心律型心律失常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一、发生机制 160

二、分类 160

三、心电图基本特征 161

四、鉴别诊断 161

五、临床意义 161

第二节 窦性并行心律 161

一、窦性并行心律的类型 161

二、各型窦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162

第三节 房性并行心律 164

第四节 房室交接性并行心律 164

第五节 室性并行心律 166

第六节 房室旁道性并行心律 167

第七节 特殊类型的并行心律 167

一、间歇性并行心律 167

二、并行灶周围显性和隐性折返(包括并行灶周围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及折返性心动过速) 168

三、偶联间期递增型、递减型、固定型的并行心律 168

四、并行灶周围外出文氏现象 170

五、并行灶周围外出交替性文氏周期 171

六、并行灶周围外出韦金斯基现象 171

七、并行灶周围间歇性外出一度阻滞 171

八、并行灶周围外出多径路传导 172

九、多重性并行心律 172

十、与束支阻滞有关的室性并行心律 172

十一、隐匿性并行心律 173

十二、电紧张调频性并行心律 173

第十七章 触发活动型心律失常 175

一、概述 175

二、早期后除极 175

三、延迟后除极 176

四、触发活动在临床心律失常中的意义 176

第十八章 文氏现象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第二节 各个传导组织的文氏现象 179

一、传导组织中的顺向传导文氏现象 179

二、传导组织中的逆向传导文氏现象 184

三、传导组织中的双向性文氏现象 184

第三节 折返径路内的文氏现象 185

第四节 异-肌交接区内的文氏现象 185

第十九章 心房内传导阻滞 187

第一节 概述 187

第二节 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187

一、不完全性右心房内传导阻滞 187

二、不完全性左心房内传导阻滞 188

三、房间隔传导阻滞 189

四、不完全性右心房内传导阻滞合并左心房内传导阻滞 190

五、心房肥大合并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191

六、房性异位心律合并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191

第三节 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191

第四节 弥漫性完全性心房肌阻滞 193

第二十章 经典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其诊断热点第一节 经典的房室传导阻滞 194

一、概述 194

二、分类 194

三、发生机制 195

四、心电图表现 195

五、阻滞部位的判断 198

六、伴发心律失常 200

七、鉴别诊断 200

八、临床意义 203

第二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热点 203

一、房室传导延迟(或延缓)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03

二、房室传导阻滞诊断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203

三、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问题 204

四、心房扑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205

五、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205

六、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205

第二十一章 束支、分支阻滞及双束支、多分支阻滞第一节 概述 206

一、心脏传导系统 206

二、束支、分支阻滞的机制 206

三、临床意义及预后 207

第二节 束支与分支阻滞 207

一、左束支阻滞 207

二、右束支阻滞 209

三、左前分支阻滞 210

四、左后分支阻滞 211

五、左中隔支阻滞 211

第三节 双束支与多分支阻滞 213

一、双束支阻滞 213

二、双支阻滞 214

三、双分支阻滞 214

四、三支阻滞 215

五、四支阻滞 216

第二十二章 3相、4相阻滞及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第一节 概述 217

第二节 3相阻滞 217

第三节 4相阻滞 220

第四节 3相、4相阻滞并存及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223

第二十三章 传出阻滞(外出阻滞) 225

一、概述 225

二、窦房传导阻滞 225

三、异-心房肌交接区传出阻滞 225

四、房室交接区异-肌传出阻滞 227

五、异-心室肌交接区传出阻滞 229

第二十四章 双层阻滞与多层阻滞 231

第一节 房室交接区内双层阻滞与多层阻滞 231

一、房室交接区内双层阻滞 231

二、房室交接区内三层阻滞 234

第二节 窦房交接区内双层阻滞 236

第三节 束支、分支内双层阻滞 236

第四节 异肌交接区内双层阻滞 236

第五节 折返径路内双层阻滞与多层阻滞 236

第六节 房室旁道内双层阻滞 238

第七节 传导系统多部位单层阻滞所组成的多层阻滞 238

第八节 临床意义 238

第二十五章 双径路和多径路传导现象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一、基本概念及发生部位 239

二、研究房室双径路、多径路传导的常用方法 239

第二节 窦房交接区双径路传导 240

一、窦房交接区发生双径路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240

二、窦房交接区双径路传导 240

第三节 房室双径路、多径路传导 241

一、房室间双径路传导 241

二、顺向性(前向性)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 241

三、逆向性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 244

四、双向性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 245

五、顺向性房室结内三径路传导 245

六、逆向性房室结内三径路传导 246

七、双向性房室结内三径路传导 246

八、希氏束内双径路传导 246

第四节 心房、心室折返径路内双径路、多径路传导 246

一、基本概念 246

二、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247

三、折返径路内多径路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247

四、鉴别诊断 248

第五节 异-肌交接区外出双径路、多径路传导 248

第二十六章 干扰与干扰性房室分离 249

第一节 干扰 249

一、基本概念 249

二、分类 249

三、各类干扰的心电图特征 249

四、室上性激动在房室交接区发生干扰时的心电图特征 253

五、干扰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253

第二节 干扰性房室分离 253

一、基本概念 253

二、分类 253

三、产生机制 254

四、心电图表现 254

五、诊断要点 255

六、鉴别诊断 256

七、临床意义 256

第二十七章 病窦综合征及双结病 257

一、概述 257

二、心电图特征 258

三、分型 259

四、窦房结功能测定 259

五、预后 260

第二十八章 意外性传导 261

一、概述 261

二、韦金斯基现象 261

三、超常传导 262

四、伪超常传导 264

第二十九章 预激综合征及其引发的心律失常第一节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 270

第二节 L-G-L综合征 273

第三节 传统的Mahaim纤维预激综合征 273

第四节 房室旁道性心律失常 274

一、房室旁道性早搏、逸搏及逸搏心律、并行心律 274

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75

三、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扑动 276

四、房室旁道内3相及4相阻滞 277

五、房室旁道内文氏现象、交替性文氏周期 277

六、房室旁道内超常传导 277

七、获得性预激 277

八、房室旁道与正道之间蝉联现象 278

九、房室旁道内双径路传导 278

第三十章 心脏电分离现象及紊乱性心律一、窦房分离 279

二、心房分离 279

三、房室分离 280

四、心室分离 281

五、心室电-机械分离 283

六、紊乱性心律 283

第三十一章 破解宽QRS心动过速诊断之难题一、宽QRS心动过速的类型及心电图特征 285

二、诊断、鉴别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287

三、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291

第三十二章 破解窄QRS心动过速诊断之难题一、窄QRS心动过速的类型及心电图特征 292

二、诊断、鉴别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296

第三十三章 揭开室性心动过速的“庐山”真面目一、概述 298

二、发生机制 298

三、易发情况 298

四、分类及其特征 299

五、常见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300

六、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304

第三十四章 揭开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一、概述 305

二、冠心病合并各种心律失常 305

三、各种心肌病 307

四、高危型心脏电生理异常综合征 309

第三十五章 与隐匿性传导有关的心电现象第一节 概述 312

第二节 与隐匿性传导有关的心电现象 313

一、节律重整现象 313

二、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14

三、各种代偿间歇 315

四、蝉联现象 315

五、假性窦房传导阻滞和(或)窦性停搏 318

六、隐匿性房室交接区异位搏动引起假性的房室传导阻滞 319

七、交替性文氏周期与多层阻滞 321

八、隐匿性折返及反复搏动 321

九、隐匿性早搏二、三联律 322

十、超常传导、韦金斯基现象 322

十一、同源性干扰性房室传导中断引起R-R间期不规则 322

第三十六章 两种心电现象的并存与掩盖第一节 一种心电现象揭示另一种心电现象 324

一、房性异位搏动揭示窦房结功能异常 324

二、房性异位搏动揭示窦性并行心律 325

三、早搏、逸搏揭示房室结内双径路、多径路传导 326

四、室性早搏揭示急性心肌梗死图形 327

五、房性早搏揭示心房电极感知功能不良 327

六、房性早搏揭示(或诱发)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27

七、早搏揭示慢频率依赖性束支、分支阻滞及空隙现象 328

八、早搏揭示频率依赖性房室旁道阻滞 328

九、室性早搏揭示窦性频率震荡现象 329

第二节 两种心电现象的并存与掩盖 329

一、双心室肥大图形的并存与掩盖 329

二、心室肥大与束支阻滞图形的并存与掩盖 329

三、束支或分支阻滞与心肌梗死图形的并存与掩盖 330

四、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束支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时的图形并存与掩盖 332

五、缺血性ST-T改变掩盖变异型心绞痛的图形 335

六、早复极综合征掩盖心绞痛发作时缺血性ST-T改变 336

第三十七章 窦性、房性二联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窦性二联律的类型及心电图特征 337

二、房性二联律的类型及心电图特征 338

三、诊断窦性、房性二联律的关键点 340

四、窦性、房性二联律鉴别诊断流程 340

第三十八章 解读起搏心电图 341

第一节 概述 341

一、起搏心电图分析的内容 341

二、起搏器的编码及其意义 341

三、起搏器的类型 342

四、起搏心电图常用的术语 342

第二节 心房起搏 346

第三节 心室起搏 347

第四节 心房、心室双腔起搏 349

一、DDD起搏器的工作模式及转换条件 349

二、DDD起搏器的基本功能 351

三、DDD起搏器的特殊功能 351

四、DDD起搏器设置的各种不应期 353

五、DDD起搏器功能异常 354

六、关注心房扑动、颤动时DDD起搏心电图 354

七、DDD起搏器心室起搏频率改变的常见原因 355

八、警惕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355

第五节 三腔起搏器 355

第六节 频率应答式起搏器 356

第七节 起搏部位的判断 357

第八节 起搏心电图分析要领 358

一、分析步骤 358

二、易误诊为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改变 360

三、起搏器故障的常见原因 360

四、规范起搏心电图的诊断报告 361

第三十九章 电交替现象、电阶梯现象及尖端扭转现象第一节 电交替现象 362

一、P波电交替现象 362

二、QRS波群电交替现象 363

三、ST段电交替现象 364

四、T波电交替现象 364

五、U波电交替现象 364

六、P-R间期短、长交替现象 364

第二节 QRS-T波群电阶梯现象 364

第三节 尖端扭转现象 365

一、尖端扭转型心房扑动 365

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366

三、尖端扭转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伴QRS波群尖端扭转现象 367

第四十章 各种心电现象及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第一节 各种心电现象的心电图特征 368

一、心尖现象 368

二、趋同现象与钧拢现象 368

三、温醒现象与冷却现象 368

四、电交替现象与电阶梯现象 368

五、韦金斯基现象 369

六、文氏现象 369

七、空隙现象 369

八、拖带现象 369

九、电紧张性调频现象 369

十、心室电张力调整现象 369

十一、节律重整现象 369

十二、Ashman现象 369

十三、长-短周期现象 370

十四、短-长-短周期现象 370

十五、奔放现象 370

十六、钟氏现象 371

十七、窦性心律震荡现象 372

十八、二联律法则 372

十九、连缀现象 372

二十、蝉联现象 372

二十一、抑制与总和现象 373

二十二、不应期回剥现象 373

二十三、超速抑制现象 373

二十四、心脏电分离现象 374

二十五、Coumel现象(Coumel定律) 374

二十六、交感风暴现象 374

第二节 各种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 375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75

二、阿-斯综合征 375

三、预激综合征 375

四、L-G-L综合征 375

五、Mahim纤维预激综合征 375

六、长Q-T间期综合征 375

七、短Q-T间期综合征 375

八、Brugada综合征 375

九、快-慢综合征 375

十、慢-快综合征 376

十一、起搏器综合征 377

十二、早复极综合征 377

十三、两点半综合征 377

十四、Tv1、v2>Tv5、v6综合征 377

十五、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377

十六、小心脏综合征 378

十七、心动过速后综合征 378

十八、SⅠSⅡSⅢ综合征 378

十九、巨R波综合征 378

二十、长P-R间期综合征 379

二十一、心肌震荡综合征 380

二十二、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 380

二十三、异常J波综合征 380

二十四、急性冠脉综合征 380

二十五、Wellens综合征 380

二十六、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381

二十七、短偶联间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381

二十八、McGinn-White综合征 381

二十九、窄高QRS波综合征 382

三十、三尖瓣下移综合征 383

第三篇 常见的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电图改变第四十一章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第一节 法洛四联症 387

第二节 房间隔缺损 388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 389

第四节 动脉导管未闭 390

第五节 三尖瓣下移畸形 390

第六节 右位心 391

第四十二章 后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第一节 冠心病 393

一、隐匿型冠心病 393

二、心绞痛型冠心病 393

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395

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 395

五、猝死型冠心病 395

六、平板运动试验 396

第二节 高血压性心脏病 397

一、高血压性心脏病 397

二、高血压性心肌病 398

第三节 肺源性心脏病 398

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98

二、肺栓塞(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399

第四节 风湿性心脏病 400

一、二尖瓣狭窄 400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400

三、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401

四、主动脉瓣狭窄 401

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01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心脏病 402

一、概述 402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402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402

第六节 心肌炎 403

第七节 心包炎 403

一、急性心包炎 403

二、慢性心包炎 405

三、心包积液 405

第四十三章 各类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406

一、基本概念和分类 406

二、扩张型心肌病 406

三、肥厚型心肌病 408

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409

五、缺血性心肌病 411

六、围生期心肌病 411

七、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411

八、应激性心肌病 412

第四十四章 经典的心肌梗死及其进展 413

一、心脏的血液供应 413

二、定位诊断与相关动脉病变部位的判断 413

三、心肌梗死的基本心电图改变 416

四、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及心电图分类 417

五、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规律及分期 418

六、远离梗死区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421

七、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 421

八、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除极异常时的诊断 424

九、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心电图改变 426

十、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转归的影响 428

十一、心肌梗死面积的心电图评估 429

十二、心电图及其相关检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430

十三、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 433

第四十五章 电解质异常的心电图改变 435

第一节 电解质与心肌细胞特性的关系 435

第二节 血钾异常的心电图改变 437

一、低钾血症 437

二、高钾血症 438

第三节 血钙异常的心电图改变 440

一、低钙血症 440

二、高钙血症 440

第四节 血镁异常的心电图改变 440

一、低镁血症 440

二、高镁血症 441

第四十六章 药物影响及其诱发的心律失常第一节 洋地黄对心脏的作用及心电图改变 442

一、洋地黄对心脏的作用 442

二、洋地黄治疗量时心电图表现 442

三、洋地黄中毒时的心电图特征 442

四、非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 443

五、识别洋地黄中毒心电图特征的临床意义 444

六、诊断洋地黄中毒应注意的问题 444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444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444

二、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概念、机制及诊断标准 444

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电图改变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特征 445

四、如何预防及减少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446

第四篇 心电学中特殊检查、案例写作技巧及疑难心电图精解第四十七章 心电学中特殊检查的临床应用及评估第一节 心率变异性分析 449

一、HRV分析内容 449

二、判断各种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450

三、HRV临床应用评估 450

第二节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 450

第三节 心室晚电位和心房晚电位 451

一、心室晚电位(VLP) 451

二、心房晚电位(ALP) 452

第四节 T波电交替及T波变异性分析 452

一、T波电交替 452

二、T波变异性分析 452

第五节 直立倾斜试验 453

第六节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 453

第七节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455

一、概述 455

二、动态心电图的优、缺点 456

三、动态心电图机的装置及电极安置的部位 456

四、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457

第八节 平板运动试验 459

第四十八章 规范心电图诊断报告 460

第一节 如何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 460

一、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的基本原则 460

二、规范心电图诊断报告格式 461

第二节 建立临床心电图诊断库 463

一、正常心电图及其变异 463

二、P波变异 463

三、QRS波群变异 464

四、ST段变异 464

五、T波变异 464

六、U波变异 465

七、Q-T间期变异 465

八、J波、Epsilon波、Brugada波 465

九、异常Q波及其范畴 465

十、心肌梗死 465

十一、窦性心律失常 465

十二、早搏 465

十三、逸搏和逸搏心律 466

十四、心房及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466

十五、扑动和颤动 466

十六、传导阻滞 466

十七、双径路、多径路传导及反复搏动 467

十八、宽QRS心动过速 467

十九、窄QRS心动过速 467

二十、预激综合征 467

二十一、并行心律 468

二十二、人工起搏心律 468

第三节 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的建议——“2009年国际指南” 468

一、首要诊断术语 468

二、次要诊断术语 470

三、修饰性词语 471

四、比较性术语 472

五、一般使用规则 472

六、术语配对规则 472

七、便捷性术语 474

第四十九章 如何撰写心电图案例分析 475

一、选择合适的题材及图片 475

二、如何处置心电图图片 475

三、文题命名及撰写格式 476

四、如何描述心电图特点 476

五、讨论内容的撰写 476

六、参考文献的引用 47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