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向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4119261
- 页数:521 页
第一部分 质的研究的理论背景 3
第一章 导论——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 3
第一节 有关“质的研究方法”的定义 5
一、“质的研究像一把大伞” 5
二、质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7
三、从“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区别看“质的研究”的定义 9
四、一个初步的定义 12
第二节 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13
一、实证主义 13
二、“另类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建构主义) 14
三、对质的研究之理论范式的分析 17
第三节 对有关概念的辨析 20
一、有关“质”与“本质” 21
二、“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分 22
第二章 质的研究的历史发展——我从哪里来? 25
第一节 质的研究的历史渊源 25
一、民族志的发展 25
二、社会学领域的发展 27
三、自我反省意识的觉醒 28
四、对政治权力的反思 30
第二节 质的研究的分期 31
一、传统期(1900-1950) 31
二、现代主义期(1950-1970) 33
三、领域模糊期(1970-1986) 38
四、表述危机期(1986-1990) 41
五、后现代主义期(1990— ) 43
第三章 质的研究的分类——我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46
第一节 按研究的对象范畴分类 46
一、按研究的问题分类 46
二、按研究的范畴分类 48
第二节 按研究的目的分类 50
一、按研究者的兴趣分类 50
二、按研究者的意图分类 52
第三节 按“传统”分类 53
一、生态心理学 53
二、整体民族志 54
三、交流民族志 55
四、认知人类学 55
五、象征互动主义 57
第四节 按“类型”分类 58
第五节 无法分类 60
第六节 分类的作用 60
第二部分 质的研究的准备阶段 67
第四章 质的研究的设计——我可以如何做? 67
第一节 设计在质的研究中的作用 67
第二节 质的研究设计的主要模式 68
一、建构主义的模式 69
二、批判理论的模式 69
三、各种互动模式 70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提案之间的区别 72
第五章 研究设计的组成部分——我具体打算怎么做? 76
第一节 界定研究的现象 76
第二节 确定研究的问题 78
一、寻找研究的问题 78
二、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 80
三、对研究问题作出界定和表述 83
第三节 讨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4
一、个人的目的 85
二、实用的目的 85
三、科学的目的 86
第四节 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 87
一、现有研究成果 87
二、研究者的经验性知识 90
三、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91
第五节 确定研究对象 92
第六节 讨论研究关系 93
第七节 选择研究的方法 93
一、进入现场的方式 94
二、收集资料的方法 95
三、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 96
四、建立结论和初步理论的方式 98
五、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98
第八节 确定研究结果的检测手段 99
一、讨论效度问题 99
二、讨论信度问题 100
三、讨论推论问题 101
四、讨论伦理道德问题 101
第九节 其他安排 101
第六章 研究对象的抽样——我想找谁进行研究? 103
第一节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03
第二节 “目的性抽样”的具体策略 104
一、根据样本的特性进行抽样 105
二、抽样的具体方式 109
第三节 对“目的性抽样”原则的分析 112
第四节 制约抽样的因素 114
一、样本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114
二、样本的个人条件 114
三、样本与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115
第七章 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我是谁? 117
第一节 讨论研究者个人因素的重要性 117
第二节 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118
一、性别 119
二、年龄 121
三、文化背景与种族 122
四、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 123
五、个性特点与形象整饰 125
第三节 研究者的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 127
一、研究者的角色意识 127
二、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 129
三、研究者的个人经历 130
第八章 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我与被研究者是什么关系? 133
第一节 “局内人”与“局外人” 134
一、“局内人”的优势和劣势 134
二、“局外人”的优势和劣势 135
第二节 “内”“外”角色与其他维度的关系 138
一、公开与否 138
二、亲疏关系 139
三、参与程度 140
第三节 “局内人”还是“局外人” 142
第四节 “局外人”如何理解“局内人” 143
一、“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143
二、保持双重身份 145
三、全身心地投入 146
第九章 进入研究现场——我如何与被研究者建立关系? 149
第一节 进入现场前的准备工作 149
第二节 确定并接触“守门员” 151
一、“守门员”的类型 151
二、谁是“守门员” 152
三、“守门员”与研究的关系 153
第三节 进入现场的方式 154
一、隐蔽地进入 155
二、逐步暴露式 155
三、制约进入方式的因素 156
第四节 接触研究对象的策略 157
一、选择交流方式 157
二、处理进入失败 159
第三部分 质的研究的资料收集 165
第十章 访谈——我如何了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 165
第一节 什么是“访谈” 165
一、访谈与日常谈话的区别 165
二、访谈作为言语事件 167
三、访谈的具体功用 169
第二节 访谈的类型 171
一、按结构分类 171
二、其他分类标准 171
第三节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74
一、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174
二、协商有关事宜 174
三、设计访谈提纲 176
第四节 其他注意事项 178
一、访谈记录的方式 178
二、访谈中的非言语行为 179
三、访谈的收尾工作 180
第十一章 访谈中的提问——我想知道什么? 182
第一节 提问的基本原则 182
第二节 访谈问题的类型 183
一、开放型与封闭型问题 183
二、具体型与抽象型问题 186
三、清晰型与含混型问题 188
第三节 追问的作用 190
一、追问的时机与度 190
二、追问的具体策略 191
第四节 访谈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192
一、访谈问题的顺序 192
二、访谈问题的过渡 193
第十二章 访谈中的倾听——我听到了什么? 195
第一节 “听”的方式 195
一、行为层面上的“听” 195
二、认知层面上的“听” 196
三、情感层面上的“听” 198
第二节 “听”的基本原则 199
一、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 199
二、容忍沉默 200
第十三章 访谈中的回应——我应该如何与对方对话? 203
第一节 回应的类型及功能 203
一、认可 203
二、重复、重组和总结 204
三、自我暴露 205
四、鼓励对方 206
第二节 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 207
一、论说型回应 207
二、评价型回应 208
第三节 回应的时机 209
第十四章 焦点团体访谈——我如何组织一群人一起交谈? 211
第一节 焦点团体访谈的起源 211
第二节 焦点团体访谈的作用 212
一、访谈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213
二、对研究问题进行集体性探讨 214
三、集体建构知识 216
四、焦点团体访谈的弊端 217
第三节 焦点团体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219
一、焦点团体访谈中研究者的角色 219
二、焦点团体访谈的设计 220
三、焦点团体访谈的抽样 221
第四节 焦点团体访谈的实施 222
一、安排物质空间 223
二、开始访谈 223
三、进行访谈 224
四、结束访谈 225
第十五章 观察——我如何了解被研究者的所作所为? 227
第一节 观察的分类 227
一、参与型观察与非参与型观察 228
二、其他分类法 230
第二节 观察的作用 232
第三节 不同流派对观察的理解 233
一、经验主义的观点 234
二、象征互动主义的观点 234
三、戏剧社会学的观点 234
四、存在主义社会学的观点 235
五、常人方法学的观点 235
第十六章 观察的实施——我看到了什么? 236
第一节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236
一、确定观察的问题 236
二、制定观察计划 237
三、设计观察提纲 238
第二节 进行观察 239
一、开放式观察 239
二、逐步聚焦 240
三、回应式互动 242
四、选择观察内容 243
第三节 观察的记录方式 245
一、记录的重要性 245
二、记录的程序 245
三、记录的格式 247
四、记录的语言 248
第四节 观察者的反思 253
一、观察者的推论 254
二、观察者的心情 255
三、观察者的叙述角度 255
第十七章 收集实物——我找到了什么? 257
第一节 实物分析的理论基础 257
第二节 实物资料的分类 258
一、正式官方类 259
二、非正式个人类 260
三、照片 262
四、其他分类方式 263
第三节 收集实物资料的方式 264
第四节 实物分析的作用 265
第四部分 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269
第十八章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我想到了什么? 269
第一节 质的研究中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 269
一、整理和分析同步进行 270
二、整理和分析要求及时 270
三、分析前的初步整理 272
第二节 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 273
一、线性模式 273
二、互动模式 275
第三节 资料分析的具体步骤 277
一、阅读原始资料 277
二、登录 279
三、寻找“本土概念” 284
四、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 286
第十九章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我可以做什么? 289
第一节 类属分析 290
一、类属分析的定义 290
二、设定类属的标准 291
第二节 情境分析 292
一、情境分析的理论基础 293
二、情境分析的具体步骤 294
第三节 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的利弊及结合 296
一、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的特点 296
二、两者之间的结合 296
三、一个结合分析的实例 297
第四节 归类的方式和手段 302
一、具体操作方式 303
二、分析手段 304
第五节 资料分析的思维方式 312
一、因果分析 312
二、部分和整体之间的阐释循环 313
三、回溯觉察之重组 314
四、直觉与想像 315
第二十章 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我可以说什么? 318
第一节 什么是“理论” 318
一、质的研究对“理论”的定义 318
二、质的研究对“理论”的态度 320
第二节 建构理论的方法 323
一、理论的作用 323
二、建构理论的方式 324
第三节 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 327
一、从资料产生理论的思想 328
二、理论敏感性 329
三、不断比较的方法 329
四、理论抽样的方法 330
五、文献运用的方法和准则 331
六、检核与评价 331
第四节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332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332
二、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333
三、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334
四、过程探究和条件矩阵 335
五、一个分析实例 336
第二十一章 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我可以如何说我的故事? 339
第一节 什么是质的研究中的“写作” 339
一、写作是思考 339
二、写作是对现实的建构 340
三、写作是权力和特权 342
第二节 成文的方式 344
一、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344
二、处理研究结果的方式 344
第三节 写作的基本原则 347
一、“深描” 347
二、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 349
三、考虑写作的对象——读者 351
第四节 民族志的写作风格 352
一、现实主义的故事 352
二、忏悔的故事 354
三、印象的故事 356
四、批判的故事 359
五、规范的故事 360
六、文学的故事 361
七、联合讲述的故事 363
八、现代主义民族志的手法 365
第五节 撰写研究报告的具体步骤 368
一、进入状态 368
二、开始写作 370
三、继续写作 371
四、整理初稿 372
五、收尾 373
第五部分 质的研究的检测手段 377
第二十二章 质的研究的质量评价——我如何知道什么是一个“好的研究”? 377
第一节 什么是“范式” 378
第二节 从范式的角度看研究的质量评价 378
一、实证主义的评价标准 379
二、后实证主义的评价标准 379
三、批判理论的评价标准 380
四、建构主义的评价标准 381
第三节 不同范式之间如何交流 382
一、什么是“对话” 383
二、如何对话 383
第二十三章 质的研究中的效度问题——我如何知道研究结果是否“真实”? 388
第一节 质的研究对效度的定义 388
第二节 效度的分类 391
一、描述型效度 391
二、解释型效度 392
三、理论型效度 393
四、评价型效度 394
五、其他类型 394
第三节 效度“失真”的原因 397
一、记忆问题 397
二、研究效应 398
三、文化前设 398
四、间接资料来源 399
第四节 效度的检验手段 400
一、侦探法 401
二、证伪法 401
三、相关检验法 402
四、反馈法 404
五、参与者检验法 405
六、收集丰富的原始资料 405
七、比较法 406
八、阐释学的循环 407
第二十四章 质的研究中的推论问题——我如何知道研究结果是否有“代表性”? 409
第一节 对定义的尝试 409
一、内部推论 409
二、外部推论 410
三、“显而易见的推论” 411
第二节 对“知识”的认识 414
第三节 为什么要讨论“推论”的问题 416
一、希望进行“推论”的原因 416
二、“推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417
第四节 一种不同的语言 418
一、图式理论 419
二、图式理论对“推论”的启示 419
第五节 一种不同的“推论”方式 421
一、促成“推论”的行为规范 421
二、判断“推论”的标准 423
第二十五章 质的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我如何知道研究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425
第一节 自愿和不隐蔽原则 426
一、隐瞒派 426
二、公开派 427
三、情境一后果派 427
四、相对主义的观点 428
五、女性主义的观点 429
第二节 尊重个人隐私与保密原则 430
一、对“隐私”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 431
二、保密的具体措施 432
第三节 公正合理原则 435
一、如何对待被研究者 436
二、如何处理冲突 437
三、如何结束研究关系 438
第四节 公平回报原则 439
一、回报的方式 439
二、对回报问题的思考 442
第六部分 质的研究的发展前景 447
第二十六章 质的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往哪里走? 447
第一节 提倡行动型研究 447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和起源 447
二、行动研究的类型 449
三、行动研究的特点 452
四、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453
五、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455
六、行动研究的结果检验 458
第二节 尊重多元 459
第三节 重视反思 461
第四节 坚持研究规范 462
第五节 高科技的影响 464
第二十七章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结合——我们有什么新的机遇? 465
第一节 结合的背景 465
一、有关“区别”的论争 466
二、“区别”是否存在 467
第二节 能否结合 470
一、纯正派的观点 470
二、情境派的观点 470
三、实用派的观点 471
第三节 为什么要结合 472
一、量的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472
二、质的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473
三、两者结合的利与弊 473
第四节 如何结合 477
一、整体式结合 477
二、分解式结合 480
参考资料 484
西文人名地名汉译对照 512
图表一览 520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