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人类艾滋病
人类艾滋病

人类艾滋病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庆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17043482
  • 页数:234 页
图书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赞助:本书系统阐述了艾滋病的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从艾滋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以及宿主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的角度,介绍了HIV的致病机理及其所涉及的一系列分子事件。
上一篇:临床眼科学下一篇:外科急症处理
《人类艾滋病》目录

第一部分 艾滋病的分子病毒学 3

第一章 艾滋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3

第一节 艾滋病的历史回顾 3

一、早期临床报告 3

二、艾滋病的定义 3

三、艾滋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4

四、艾滋病病毒的命名 5

第二节 HIV的组成与形态 5

一、化学组成 5

二、电镜形态 6

第三节 HIV的分类学地位 8

一、逆转录病毒科 8

二、慢病毒属 8

三、灵长类慢病毒组 9

第四节 HIV的生物学特征 10

一、表型分类 10

二、基因型分类 13

序 13

前言 15

第五节 艾滋病的临床分级与监测标准 15

一、艾滋病临床分级标准 15

二、艾滋病/HIV感染监测标准 18

第六节 艾滋病的病程进展模式 19

一、艾滋病的自然进程 19

二、艾滋病进展中的病毒学与免疫学动态 20

三、HIV-1/HIV-2的混合感染 21

第七节 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21

一、传播途径与地域分布 21

二、流行现状及趋势 23

三、流行预测 24

二、与非人灵长类慢病毒的进化关系 27

一、与逆转录病毒的进化关系 27

第一节 HIV的系统演化 27

第二章 HIV的起源与进化 27

第二节 HIV的起源 31

一、起源假说 31

二、天然宿主依赖性进化 32

三、跨物种传播 33

四、传入途径 34

五、传入时间 35

第三节 HIV的分子进化 37

一、分子多态性与准种 37

二、群体动力学 38

三、分子钟 39

第四节 环境与进化 39

一、选择基因与非选择基因 39

三、药压下的进化 40

二、免疫压力下的进化模式 40

第五节 艾滋病病因的悖论 41

一、对HIV引起艾滋病的质疑 41

二、HIV作为艾滋病病因的证据 42

第六节 艾滋病动物模型 43

一、HIV-1/HIV-2感染的灵长类动物模型 43

二、SIV/SHIV感染的猴模型 44

三、转基因小鼠模型 47

四、嵌合小鼠模型 48

第三章 HIV基因表达、后加工及其调控 51

第一节 基因组结构元件 51

一、病毒与前病毒的基因组织 51

二、调节功能位点 52

第二节 细胞蛋白对转录起始的调节 53

一、转录因子 53

二、反式激活蛋白和阻遇蛋白 55

一、Tat的功能结构域 56

第三节 Tat蛋白对转录延伸的调节 56

二、Tat与反式激活应答序列的相互作用 57

三、Tat对长末端重复序列指导转录的激活作用 58

四、Tat的其它功能 60

第四节 转录产物的加工 60

一、初级转录产物及其加工 60

二、剪接位点与外显子 60

三、剪接模式 62

第五节 Rev蛋白对转录产物运输的调节 63

一、Rev结构域及其与Rev应答元件的相互作用 63

二、Rev介导的核内输出循环 63

三、顺式阻遇序列与抑制性或不稳定性序列的作用 64

第六节 翻译与翻译后加工 65

一、翻译的滑动与遗漏控制机制 65

第七节 Vpu与Nef蛋白介导的CD4下向调节 66

一、Vpu降解CD4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66

二、翻译后修饰 66

二、Nef降解CD4的内吞途径 67

第八节 Vpr与Vif蛋白的调节功能 69

一、Vpr诱导的细胞周期锁定 69

二、Vpr在整合前复合物转位中的作用 69

三、Vif对核内靶向的调节 69

第一节 对宿主细胞的分子识别 72

一、CD4的结构单元 72

第四章 HIV的生活史及其感染动力学 72

二、CXCR4和CCR5的拓扑结构 73

三、gp120和gp41的功能定位 74

四、V3环与CCR5/CXCR4的结合区 75

五、gp120核心晶体的瞬时构象 75

第二节 融合复合物的动态结构 78

一、gp120在融合过程中的构象变化 78

二、gp41的融合构象 78

一、脱壳与核靶向 79

三、融合肽介导的膜融合 79

第三节 质核转位前后相关步骤 79

二、逆转录 80

三、整合前复合物的向核运输 81

四、整合及其修复 81

第四节 装配与出芽 82

一、离体装配 82

二、Gag装配驱动元件 83

三、分子装配过程 83

第五节 HIV及其感染细胞的动力学 85

一、病毒库的解剖学定位 85

二、病毒血症消退模型 87

三、病毒清除时间估计 87

四、长期治疗动力学与剩余复制 88

五、感染细胞快速换代的机理 89

一、Fas诱导的CD4细胞凋亡 90

第六节 HIV感染介导的细胞凋亡 90

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诱导的CD8细胞凋亡 91

第二部分 艾滋病的分子免疫学 97

第五章 HIV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逃逸机制 97

第一节 感染后免疫应答模式 97

一、急、慢性感染期的免疫应答动态 97

二、快速、慢速和无进展者免疫性的个体差异 99

三、高危暴露的未感染者的免疫状态 100

四、感染敏感性因素与病程进展的遗传控制 101

五、病毒播散与抗原呈递 102

第二节 抗体的诱导与中和作用表位 104

一、被动免疫 104

二、诱导抗体应答的抗原结构 105

三、线性中和表位 106

四、构象中和表位 107

一、中和作用 109

第三节 保护性抗体的作用机理 109

五、抗体应答的成熟 109

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 110

三、抗体依赖性补体介导的病毒裂解 110

四、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 110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抗HIV免疫应答 112

一、CD4与CD8细胞的免疫功能 112

二、T辅助细胞与CTL的相互作用 113

三、CTL表位与T辅助细胞表位 114

四、CTL的作用机理 115

第五节 HIV的免疫逃逸机制 116

一、表位序列变异 116

二、病毒蛋白干扰机制-FasL上调与MHC下调 117

三、宿主蛋白的干扰 117

四、糖基化 118

五、潜伏性 118

一、免疫激活标志 121

第六章 HIV感染的免疫异常与免疫病理学 121

第一节 免疫过度激活 121

二、信号传导 122

三、自身免疫致病性 123

第二节 免疫细胞异常及其功能障碍 126

一、T细胞异常 126

二、B细胞异常 126

三、单核-巨噬细胞异常 127

四、NK细胞异常 127

第三节 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 127

一、淋巴结病变 127

二、脾脏病变 128

三、胸腺病变 128

四、骨髓病变 128

第四节 机会性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 129

一、原虫感染 129

二、细菌感染 130

三、真菌感染 131

四、其它病毒感染 132

第五节 艾滋病相关肿瘤 132

一、卡波济肉瘤 132

二、淋巴瘤 135

三、其它肿瘤 137

第六节 神经系统病变与艾滋病相关脑病 138

一、HIV的脑内播散 138

二、HIV相关神经系统损害 139

三、艾滋病痴呆合并症 139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病理变化 140

第七节 胃肠道病变与艾滋病相关肠病 141

一、HIV感染的胃肠道症状 141

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病理异常 141

一、疫苗研制与开发的早期尝试 144

第一节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历史 144

第七章 艾滋病疫苗 144

二、疫苗人体试验 145

三、对亚单位疫苗保护作用的质疑 146

四、活载体疫苗与DNA疫苗的应用探索 147

第二节 艾滋病疫苗开发面临的挑战 148

一、疫苗研制史上的成功先例 148

二、艾滋病疫苗研制的困难 148

三、理想疫苗应具备的条件 149

第三节 艾滋病疫苗设计策略 151

一、动物模型在疫苗评价中的作用 151

二、疫苗的类型及其特征 153

三、免疫原的选择 155

四、表位重组与诱变 156

第四节 免疫增强与高效接种 156

一、辅助刺激因子与免疫刺激序列 156

四、佐剂 158

二、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 158

三、脂质体 158

五、基因枪与电穿孔接种 159

第五节 SIV/SHIV实验性疫苗 159

一、猴艾滋病疫苗保护作用的评价 159

二、初免-强免接种方案 160

三、减毒活疫苗的利弊 161

四、中和抗体与保护作用的关系 162

第六节 新型疫苗或潜在疫苗 163

一、治疗性疫苗 163

二、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 164

三、RNA疫苗 165

第三部分 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 171

第八章 艾滋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71

第一节 艾滋病的诊断原则 171

一、诊断工作程序 171

二、问诊 172

三、体检 173

四、实验室检验 174

五、分期 175

第二节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76

一、头、颈部和皮肤 176

二、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 177

三、呼吸、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177

四、消化、内分泌、生殖和泌尿系统 178

五、淋巴结、脾脏、骨髓和胸腺 179

第三节 HIV感染的实验诊断 179

一、抗体检测 179

二、免疫细胞分析 183

三、病毒载量测定 185

第四节 艾滋病的推测诊断 186

一、病灶特征 186

二、临床症状 188

三、CD4细胞计数 190

第五节 艾滋病的鉴别诊断 191

一、组织活检、病原体培养和血清学检测 191

二、胸片与放射影像 192

三、其它诊断与检查 194

第九章 艾滋病的治疗 196

第一节 靶向药物设计 196

一、酶靶向药物 196

二、受体靶向药物 200

三、调节蛋白靶向药物 201

四、基因靶向药物 202

第二节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203

一、临床疗效 203

二、毒副作用 207

三、交叉反应 208

四、抗药性 209

第三节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211

一、临床应用指南 211

二、免疫重建 213

三、病毒清除策略 215

第四节 抗艾滋病继发感染与恶性肿瘤 217

一、抗机会性感染 217

二、抗艾滋病相关肿瘤 218

第五节 辅助疗法或替代疗法 220

一、生物制剂辅助疗法 220

二、生态拮抗疗法 221

三、中药及其它天然药物疗法 221

附录 227

一、常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用法与用量 227

二、常用抗机会性感染药物的用法与用量 228

三、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显微镜镜检图谱 2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