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科学社会学
科学社会学

科学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汉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00400543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学》目录

第一章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第一节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6

一、科学社会学理论思维的方法论 6

(一)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6

(二) 否证分析方法 8

(三) 系统分析方法 10

(四) 一般系统论方法 12

(五)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 13

(六) 功能-结构分析方法 15

二、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8

(一) 观察法 18

(二) 询问法 20

(三) 小组讨论法 21

(四) 实验法 21

(五) 社会统计法 22

(六) 抽样分析法 23

第三节 简短的结论 24

一、价值观念 26

第二章 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6

第一节 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6

二、行为规范 28

第二节 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31

一、科学的价值观念 31

二、科学的行为规范 35

第三节 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作为知识生产的社会条件 44

第四节 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功能 50

第五节 简短的结论 53

第一节 科学创造力和科学界的社会承认 55

第三章 科学创造力和科学创造力产生的社会条件 55

第二节 科学创造力的社会特征 59

第三节 科学创造力产生的社会条件 62

一、科学创造力在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63

(一) 家庭 63

(二) 学校 64

(三) 社会 66

二、科学创造力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67

(一) 安定的政治环境 67

(二) 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价值观念 68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 70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 72

第四章 科学系统的自我控制机制 73

第一节 科学交换与科学竞争 73

第二节 科学荣誉与知识生产的波动规律 78

第三节 科学荣誉的“通货膨胀”及其社会后果 81

第四节 科学系统中的两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分层 86

一、“马太效应” 87

二、科学的优先权之争 91

第五节 科学系统自我控制的条件 93

一、韦伯(M.Weber)--科学家社会角色的专业化与整合 93

二、鲁曼(N.Luhmann)--功能-结构系统理论的分析 97

第六节 简短的结论 101

第五章 科学的社会组织 103

第一节 科学研究组织的社会特征 103

第二节 科学研究组织的社会结构 108

一、组织分工 111

(一) 组织分工的原则 111

(二) 组织分工的形式 113

(一) 组织沟通的形式 116

二、组织沟通 116

(二) 组织沟通的功能 118

(三) 组织沟通的结构 118

(四) 组织沟通的条件 120

三、组织合作 121

(一) 组织合作的历史沿革 121

(二) 组织合作的形式 122

(三) 组织合作的条件 123

(一) 组织领导的功能 124

四、组织领导 124

(二) 实现组织领导的方式和条件 126

第三节 科学研究组织的社会气候 134

一、与行为规范的一致性 136

二、舆论一致的水平 137

三、对工作情境的满意 139

(一) 信任期望 143

(二) 合作期望 145

(四) 民主权威期望 147

(三) 信息期望 147

(五) 组织认同期望 148

(六) 社会承认期望 149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 151

第六章 科学与经济的社会互动 153

第一节 科学作用于经济的模式 153

一、熊彼特(J.A.Schumpeter) 153

二、罗斯托(W.W.Rostow) 156

三、刘易斯(W.A.Lewis) 159

四、托夫勒(A.Toffler) 161

五、奈斯比特(J.Naisbitt) 163

六、贝尔(D.Bell) 165

七、丹尼森(E.F.Denison) 168

第二节 科学作用于经济的机制 172

一、科学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172

二、科学通过技术转变为直接生产力 176

三、科学通过一定社会体制转变为生产力 180

第三节 科学作用于经济的社会条件 185

一、体制条件 185

二、政策条件 188

三、知识结构条件 190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 193

第七章 科学与教育的社会互动 196

第一节 科学作用于教育的机制 196

一、科学直接作用于教育 196

二、科学间接作用于教育 202

(一)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204

(二) 教育的社会角色分配功能 209

(三) 教育的经济功能 214

(四) 教育的科学功能 221

第二节 科学、教育与经济增长 224

第三节 科学作用于教育的社会条件 228

一、功能与结构 228

二、政策 230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 231

第八章 科学与文化的社会互动 232

第一节 科学作用于文化的机制 232

一、文化与文化特征 232

二、科学与文化的社会互动 235

(一) 科学作用于文化的器物层次 237

(二) 科学作用于文化的制度层次 238

(三) 科学作用于文化的行为规范层次 241

(四) 科学作用于文化的价值观念层次 243

三、文化系统结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249

四、科学与文化社会互动中的模仿攀比机制与示范效应 250

第二节 科学作用于文化的社会后果 252

一、科学与文化整合的社会过程 253

二、科学与文化冲突的社会过程 258

一、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制约 265

第三节 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 265

二、社会发展状况对科学与文化发展的影响 269

三、科学、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变迁的需要 273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 274

第九章 科学系统的外部控制机制 276

第一节 政治系统对科学系统外部控制的依据 276

第二节 系统语言“翻译”和系统之间的社会互动 281

第三节 “中间体”与系统语言的转换 285

一、科学系统外部控制的目标与战略 289

第四节 科学系统外部控制的参数 289

二、科学系统外部控制的对象 293

三、科学系统外部控制的方法 294

四、科学系统外部控制的效应与指标 296

第五节 科学系统外部控制的条件 306

一、魏因加特(P.Weingart)--非科学目标的内化 307

二、科劳恩等(W.Krohn.u.a.)--科学目的论 310

第六节 简短的结论 314

第一节 对科学发展社会条件的思考 316

第十章 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条件--科学社会学的哲学背景 316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条件 319

一、关于分析科学发展内在逻辑条件的模式 319

(一) 波普尔(K.R.Popper) 319

(二) 库恩(T.Kuhn) 327

(三) 拉卡托斯(I.Lakatos) 335

(四) 费耶阿本特(P.Feyerabend) 343

(五) 图尔敏(E.Toulmin) 348

二、几点启示 3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