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局域网
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局域网

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局域网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元安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3504699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首先简要给出并分析了移动通信的环境和传播知识。以此为基础,介绍了无线接入的结构和基本模式。之后,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发展,描述了相关的基本技术,包括部分调制和编码技术,较为详细地给出了OFDM的理论和实现原理。除常见的系统外,我们又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总结了宽带无线接入的各种新技术和新传输控制模式。本书的后半部分给出了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原理的实现技术,包括协议文本、技术方案和管理模式,并具体介绍了基于DSSS的硬件实现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局域网》目录

1 无线接入信道与电波传播 1

1.1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1

1.1.1 Friis自由空间传播公式 1

1.1.2 路径损耗 2

1.1.3 功率与电场强度、电压的转换 2

1.2 反射、衍射和散射 3

1.2.1 反射 4

1.2.2 衍射 5

1.2.3 散射 10

1.3 无线接入信道中的衰落与多径传播 11

1.3.1 多径传播 11

1.3.2 影响衰落的因素 12

1.3.3 Doppler频移 13

1.3.4 衰落模型 13

1.3.5 多径信道的描述参数 18

1.4 路径损失模型 26

1.4.1 地面反射(双射线)模型 27

1.4.2 室外传播模型 29

1.4.3 室内环境 32

2 无线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36

2.1 接入网 36

2.1.1 接入网的概念 36

2.1.2 接入网的分层 38

2.1.3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39

2.2 无线接入网 41

2.2.1 无线接入网的概念 41

2.2.2 无线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42

2.2.3 无线接入网的接口 43

3 无线接入的基本技术 44

3.1 多址技术 44

3.1.1 频分多址(FDMA) 45

3.1.2 时分多址(TDMA) 45

3.1.3 码分多址(CDMA) 46

3.1.4 空分多址(SDMA) 46

3.2 话音编码技术 46

3.2.1 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RPE-LTP)编码 47

3.3 信道编码 49

3.2.2 Qualcomm码激励线性预测(QCELP)编码 49

3.3.1 分组码 50

3.3.2 交织编码 52

3.3.3 卷积码 52

3.4 数字调制技术 53

3.4.1 线性调制技术 54

3.4.2 恒包络调制技术 58

3.5 扩频技术 60

3.5.1 扩频技术的基本理论 60

3.5.2 扩频通信系统的种类 61

3.5.3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63

3.5.4 直接序列扩频实现CDMA通信的原理 64

3.6 抗衰落技术 65

3.6.1 分集技术 66

3.6.2 自适应均衡技术 67

3.7 网络安全技术 69

3.7.1 用户鉴权 69

3.8 无线空中接口 70

3.7.2 信息加密 70

4 无线接入系统 73

4.1 无线接入系统概述 73

4.1.1 移动无线接入 73

4.1.2 固定无线接入 76

4.2 SCDMA无线接入系统 79

4.2.1 SCDMA的系统结构 79

4.2.2 SCDMA的技术特性 80

4.2.3 SCDMA的关键技术 81

4.3.1 CDMA系统的组成 82

4.3 窄带CDMA无线接入系统 82

4.3.2 窄带CDMA IS-95标准的主要参数 84

4.3.3 Qualcomm公司的数字蜂窝系统Q-CDMA 84

4.3.4 Motorola公司的无线本地环路WiLL系统 85

4.4 DECT无线接入系统 86

4.4.1 DECT系统的结构 86

4.4.2 DECT的技术性能 87

4.5 VSAT系统 88

4.5.1 VSAT系统的组成 88

4.5.2 VSAT系统的网络结构 89

4.6.1 系统结构和功能 90

4.6 集群通信系统 90

4.6.2 信令方式 91

4.6.3 多址协议 92

4.7 无线寻呼系统 93

4.7.1 无线寻呼系统的组成 93

4.7.2 信号与编码方式 94

5 OFDM系统 95

5.1 OFDM系统及其应用环境简介 95

5.2.1 连续时间域模型 101

5.2 系统模型与描述 101

5.2.2 基于DFT的OFDM离散系统模型 105

5.3 OFDM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109

5.3.1 同步、三种信号模型及相应的时偏ML估计器 110

5.3.2 信道估计 118

5.3.3 信道编码和交织 119

5.3.4 改善系统对非线性的敏感性 123

5.3.5 均衡 126

6.1.1 无线ATM技术的导出前景 127

6 无线接入新技术 127

6.1 无线ATM 127

6.1.2 ATM原理 128

6.1.3 无线ATM简介 131

6.1.4 广播接入层 135

6.1.5 移动管理 139

6.1.6 无线ATM规范标准 143

6.1.2 无线ATM接入网络的信令设计 145

6.2.1 概述 150

6.2 光无线系统 150

6.2.2 长距离系统 152

6.2.3 短距离系统 153

6.2.4 IrDA标准:超短距点对点系统 154

6.3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 158

6.4 软件无线电 163

7 无线局域通信网 168

7.1 绪论 168

7.1.1 引言 168

7.1.3 传输方式 170

7.1.2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170

7.1.4 网络拓扑 171

7.1.5 网络接口 171

7.1.6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要求 172

7.1.7 系统概述--无线局域网接入有线局域网 173

7.2 无线局域网协议--IEEE802.11 174

7.2.1 基本体系结构和网络组成 174

7.2.2 独立业务集(IBSS) 175

7.2.3 分布系统(DS) 175

7.2.4 与有线局域网集成 176

7.2.5 逻辑业务接口 177

7.2.6 多重逻辑地址空间 178

7.2.7 业务总论 179

7.2.8 支持发送的业务 179

7.2.9 接入和机密性控制业务 180

7.2.10 ESS和IBSS局域网的区别 182

7.3 实现MAC层控制的单片机MC68360 183

7.3.1 介绍 183

7.3.2 QUICC体系结构概述 187

7.3.3 信号描述 194

7.3.4 MC68360与外围芯片的管脚连线图 205

7.4 10BASE-T系统的描述 207

7.4.1 802.3标准概述 207

7.4.2 MAU概述 209

7.4.3 MAU功能描述 210

7.4.4 10Mbit/s双绞线系统及介质部件 214

7.4.5 全双工操作 218

7.5.1 总述 221

7.5 LXT905通用的1OBASE-T收发器 221

7.5.2 LXT905功能模块表 222

7.5.3 功能描述 223

7.5.4 应用信息 228

7.6 LXT905外围电路设计 229

7.6.1 电路设计 230

7.6.2 电路时序图 231

英文缩写对照 236

参考文献 2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