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永新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47569X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
《我的教育理想》目录
标签:理想 教育

目录 1

上篇 教育理想探寻用远大的教育理想拥抱新世纪第一缕阳光 3

第一章我心中的理想学校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4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个有品位的学校 8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9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10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12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 13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计算机房 14

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17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19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20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21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23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26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28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29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30

第三章我心中的理想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 35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 39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41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45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 47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49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 51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53

第四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 57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 60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 62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 65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相处、善于和人合作,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 67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70

第五章我心中的理想父母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74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78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80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82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的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84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语言的父母 86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 88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89

中篇教育政策研究理性的思考会使教育理想的火花更加灿烂 94

第六章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94

现代教育具有极大的人为性、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一定的终身性与开放性,现代教育激活了人的自我意识,塑造了现代人的文化素质、行为方式与人生态度,对养成人的现代性具有关键作用 98

教育现代化是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而展开的,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设施、教育方法、教育队伍、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 104

第七章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 111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115

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尤其需要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教师素质和教育管理的创新 117

第八章教育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生息繁衍、抵御侵略和兴旺发达的巨大动力以及国家强盛的重要象征 136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价值观、民族精神的共识感,对中华民族发展目标的认同感,与中华民族息息相关的命运感和各族人民同甘共苦的归属感,以及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38

教育对于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宣传、渗透和融合的基础作用,对于形成民族自强意识、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性的影响 141

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加强思想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提高中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形成新时期共同的民族价值观、群体意识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精神 145

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努力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的整体素质以及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社会道德的形成,推进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为增进民族凝聚力创设良好的人力基础和社会环境 152

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进一步提高教育在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综合国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整体上提高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 154

第九章 中国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分析分析、研究和制定教育政策,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兼顾公平与效率;必须逐步建立中国基础教育数据库,进行教育特区的试验 160

给经费与给政策是国家对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政策,国家必须优先保证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要确保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 169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三流”学生报师范,“三流”师范生做教师的格局,鼓励重点大学举办师范教育,形成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新模式 173

改变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机构单一、师资水平不高、方法与形式陈旧单一、手段落后、内容枯燥、激励机制不完善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与机制 178

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关系,学校应尽力地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186

学院制改革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综合的趋势和学校规模的扩大等实际需要而运作的结果,学院制改革的关键是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办出特色,提高效率 208

第十章 “科教兴市”与苏州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使苏州的科技教育基础进一步加强,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经济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传统的吴地文明更具现代风采 221

清晰认识苏州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在理顺科教管理体制、加大科教投入、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市民素质上下功夫 225

进一步突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28

加紧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 231

在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指导下,研究并制定新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为全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232

下篇教育发展展望在把握未来教育趋势中探寻教育理想 235

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增加科教投入 236

强化科研兴校意识,使教育发展更具理性 237

第十一章 世纪之交中国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237

20世纪是中国教育性质发生根本转变,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及其子女逐步获得教育权利的一百年 244

20世纪是科举制度得到废除、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壮大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百年 246

20世纪是中国教育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由封闭转向开放的一百年 248

20世纪是中国教育结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发展的一百年 251

20世纪是人们对教育作用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全面的一百年 254

在21世纪,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中国教育将不仅注重规模的扩张,更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 257

在21世纪,中国将迈入信息化和国际化社会,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教育的模式;随着中国加入WTO,教育的国际性色彩也将更加明显,将会出现新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景观 259

在21世纪,中国教育将更加超越为政治或经济发展服务的工具作用,而转变为为人自身的发展、为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服务,教育的内在魅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262

在21世纪,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会进一步完善,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会日益强烈,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 264

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向着更高、更新、更尖方向的发展,教育领域将更加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追求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教育将成为人类自我约束与自我完善的有力武器 265

第十二章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大趋势科学化的趋势要求强化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科学背景,强化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向科学要质量,向方法要效率 270

人文化的趋势要求教育学生关心人类、关心社会、关心未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271

综合化的趋势要求在学校体制、教育内容与方法方面更好地体现综合性,达到教育的最优化效果 272

心理化趋势要求教育注重培养以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心理素质,使教育活动深入到学生的心理世界 273

信息化趋势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更好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274

国际化趋势要求进一步加强外语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发挥教育在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75

个性化趋势要求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师有风格,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独创性 276

民主化趋势要求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培养师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精神,让公民参与教育决策,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277

法制化趋势要求通过教育法规有效地推动和保障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教育行为更为规范与完善 278

终身化趋势要求将教育贯穿于人生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大教育的灵活性、开放性 279

第十三章21世纪中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学会关心为主题的中国课程改革趋势,将引导年轻一代从只关心自我的狭隘圈子中跳出来,超越自我,关注社会 281

以国际化为重心的中国课程改革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外语与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的人才 284

以本土化为特质的中国课程改革趋势,将更加注重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加强本土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286

以多样化为方向的中国课程改革趋势,将切实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师将由课程的单一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290

第十四章 中国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展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可持续发展呼声日趋强烈,中国道德教育将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293

新世纪中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将呈现出现实性与超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主体性与规范性、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格局 299

中国道德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它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的创新 303

第十五章 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前瞻军国主义教育、学历主义、偏差值升学指导与考试地狱,是日本教育的四大毒瘤 314

纵横交错的全方位、多层次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日本面向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319

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和多元化是日本在世纪之交教育改革的三大特色 321

附录 朱永新教育科研论著目录(1981—2000) 329

后记 3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