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日本教育社会学
日本教育社会学

日本教育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仁兰译
  • 出 版 社:北京:春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6901501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
《日本教育社会学》目录

目 录 1

作者序 1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研究领域&新堀通也 1

第一节教育社会学的起源 1

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的发现 1

社会学对教育的关心 3

作为科学的教育社会学 4

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 5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学 6

战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6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 7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8

历史一体制的研究 9

第三节危机时代的教育社会学 11

教育危机 11

60年代的教育社会学 13

第四节 “新”教育的社会学 16

“新”社会学 16

“新”教育的社会学 17

结束语 19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方法&原田彰 21

第一节方法原理 21

社会学的思想 21

社会学的要求 22

新的立场 23

结构论的研究 24

第二节与实践的关系 26

杜尔克姆和韦伯的观点 26

研究与实践的相互关系 27

对政策科学的志向 28

第三节理论与实证 30

模式的任务 30

理论的水平 31

从经验的一般化到社会学理论 33

理论的生产性和缺陷 34

第四节方法技术 35

现状 35

假说、资料、变量 36

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 38

第三章从社会化的观点观察教育&池田秀男 40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特性 40

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 40

作为文化的教育 41

作为社会统制的教育 42

教育的定义 44

第二节社会化和教育社会学的观点 44

社会化的定型 44

教育的制度化 45

教育的孤立化 46

知识传递的制度化和流动价值 47

教育机能的分节化 48

教育社会学的观点 49

第三节 终身社会化的过程 50

成人期的社会化 50

家族中的社会化 50

获得做父母的使命与适应其变化 51

通过工作实现社会化 52

公共群体中的社会化 53

第四节 社会化的问题和课题 55

家庭的影响力在下降 55

学校的膨胀 57

校外活动的薄弱环节 58

学校改革的限度和社会化的权力恢复 58

第四章家族教育&有本章 60

第一节家族的结构和机能 61

作为社会单位的家族 61

社会变动的影响 62

人际关系的立足点 64

核心家族的定义 66

核心家族的意义 72

第二节家族和社会化 72

家族中的社会化 72

帕森斯的社会化理论 74

日本家族的特性 77

日本家族中的社会化 78

第三节 现代家族的教育病理和教育课题 80

教育病理的定义 80

家族的教育病理 82

家族的未来形态 84

家族中的教育课题 86

第五章社区教育&池田宽 88

第一节村落共同体的教育 89

村落共同体的结构 89

习俗教育 90

年龄阶梯制 91

第二节近代社区和学校 92

学校的出现 92

社会流动和教育 94

全村学校 96

学区共同体 97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中的社区和教育 98

人口向城市集中 98

儿童生活的变化 99

青年和社区 101

学校和社区 102

第四节地方群体的形成和教育 103

四种模式 103

地方群体的教育 105

精神状态和技术状态 106

第六章 产业社会和学校教育&天野郁夫 109

第一节现代化和教育 109

工业化和教育 109

英国和法国 110

职业和教养的教育 111

“公立教育”的出现 112

第二节教育制度的发展结构 114

公立教育制度的“原型” 114

单轨型和双轨型 115

学校体系的分化 116

选拔机能与学校体系 118

第三节学校的社会机能 119

学校与认知的社会化 119

学校和道德的社会化 121

社会选拔的机能 122

现代化和选拔机能 123

第四节学校的基本特性 124

对学校的期望和失望 124

公立教育的成功 126

公立教育的危机 127

是私立教育的复权吗 128

第七章 学校团体和教育——组织论和 130

团体论的观点&高旗正人 130

第一节学校的团体特性 130

作为规范组织的学校 130

作为形式团体的学校 132

作为官员的教师 133

教师的领导地位 134

普遍主义意向 135

业绩中心 136

限定性 137

第二节 学习指导过程的结构与机能 138

学习指导过程的结构要素 138

结构——机能的模式 139

测定和评价 142

学习指导过程的社会化 143

第三节学习团体的形成 145

学习团体的重要条件 145

形成团体的四次元 149

第八章高等教育制度和机能&喜多村和之 150

第一节从历史上和制度上观察高等教育 150

建立和发展阶段 150

制度的结构 152

日本的高等教育 154

第二节 从中等后教育的观点观察高等教育 156

中等后教育和高等教育 156

中等后教育体制的必要性 158

第三节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机能 161

高等教育的机能及其评价 162

作为学习场所的高等教育 164

高等教育的选拔机能 166

英才主义和平等主义 167

第九章教育机会&藤田英典 170

第一节教育机会的扩大 170

教育机会的各种形式 170

学校教育的扩大 172

“平等”概念的变迁 174

第二节教育机会的平等化 176

对机会均等关心程度的提高 176

学历水平的阶层差别 177

学习成绩的阶层差别 181

第三节 阻碍机会均等的要素 185

智能遗传说 185

经济因素说 185

社会心理因素说(价值理论) 186

文化论的立场 187

程序模式 188

不平等的产生过程 189

第四节 平等化的可能性和界限 190

三种“平等”概念 190

平等化的可能性 192

第十章 学校教育计划论&麻生诚 193

第一节学校教育计划的定义及其类型 193

什么是学校教育计划 193

计划的类型 194

第二节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 195

公共控制的必要性 195

对社会变化的适应 198

信息技术和新计划理论的出现 199

学校教育计划的思想 201

第三节学校教育计划的程序 203

制定目标 203

现状分析和预测 204

计划目标的确定 206

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 206

学校教育资源筹措程序的确定 207

实施计划的制定 208

第十一章 学习社会&有田?正 210

第一节 哈钦斯的学习社会论 211

为了人的教育 211

从属于经济的教育 212

“教育投资”的非生产性 213

正在扩展的学校教育问题 214

自由教育的主张 215

第二节学习社会的展开 2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社会 216

重新制定教育的目的、方法和结构 217

纽约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学习社会” 219

多种途径的保障 220

从高等教育走向继续教育 221

学习社会论的地位 222

第三节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 223

终身教育的观念 223

社会教育的现状和课题 225

学习要求和学习活动的实况 22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