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安龙县志
安龙县志

安龙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贵州省安龙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21027595
  • 页数:842 页
图书介绍:
《安龙县志》目录

概述 1

卷一 大事 5

大事年纪 5

明代以前 5

明清时期 6

民国时期 12

解放以后至1988年 15

大事本末 38

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 38

清雍正南笼厅“改土归流” 42

嘉庆南笼府布依族人民起义 43

咸同白旗起义军在兴义府的活动 46

辛亥兴义府城反正 51

壬戌南笼匪祸 52

红军长征过安龙 55

龙广暴动 56

安龙和平解放 58

剿匪斗争 59

卷二 建置 63

第一章 建置沿革 63

第一节 明清时期 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6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69

第一节 城关镇 71

第二节 德卧镇 71

第二章 现行政区 71

第三节 新安区 72

第四节 化力区 74

第五节 龙广区 76

第六节 洒雨区 79

第七节 普坪区 82

第八节 龙山区 84

第九节 兴隆区 87

第一节 地层 90

卷三 自然地理 90

第一章 地质 90

第二节 构造 92

第三节 矿藏 94

第二章 地貌 95

第一节 山脉 96

第二节 地貌类型 99

第三章 土壤 102

第一节 成土母质 102

第二节 土壤类型 102

第三节 土壤养份 105

第四章 水文 107

第一节 地表水 107

第二节 地下水 112

第三节 水质 113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15

第五章 气候 115

第二节 灾害性气候 125

第六章 植物 动物 127

第一节 植物 127

第二节 动物 129

卷四 人口 131

第一章 人口变化与分布 131

第一节 人口变化 13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36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36

第二节 性别 年龄构成 140

第三节 文化 职业构成 145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46

第一节 概况 146

第二节 晚婚 优生 148

第一节 来源 分布 149

卷五 民族 149

第一章 布依族 149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51

第三节 居住 饮食 服饰 153

第四节 风俗习惯 155

第二章 苗族 160

第一节 来源 分布 160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61

第三节 居住 饮食 服饰 162

第四节 风俗习惯 164

第三章 彝族 回族 168

第一节 彝族 168

第二节 回族 172

第四章 历史上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状况 175

第一节 土司统治下的领主社会经济 175

第二节 “改土归流”后的封建社会经济 181

第五章 民族工作 184

第一节 县民族事务委员会 185

第二节 民族关系 186

第三节 培养民族干部 188

第四节 民族经费 190

卷六 农业 192

第一章 农业所有制变革 19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92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4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19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98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9

第二章 种植业 200

第一节 土地 200

第二节 粮食作物 202

第三节 经济作物 206

第四节 农技农艺 210

第五节 种子 216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 218

第七节 农具农机 221

第三章 林业 222

第一节 林业资源 222

第二节 林场 营林户 225

第三节 造林育林 227

第四节 森林保护 232

第五节 森林利用 235

第四章 养殖业 237

第一节 家畜饲养 237

第二节 家禽及其他饲养 242

第三节 水产养殖 243

第四节 饲料 草场 245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47

第五章 地方特产 249

第一节 农产品 249

第二节 林产品 251

第三节 畜禽产品 253

附:贵州省海子农场 253

黔西南州新桥茶场 254

卷七 水利 电力 255

第一章 蓄引提灌 255

第一节 蓄灌设施 255

第二节 提水引水设施 264

第二章 排洪除涝 270

第一节 陂塘海子排水工程 271

第二节 排洪除涝工程 272

第三章 水土保持 274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74

第二节 水土治理 277

第四章 水电建设 278

第一节 筏子河水电站 279

第二节 农村小水电站 282

第三节 输变电设施 284

第五章 水利电力管理 287

第一节 水利设施管理 287

第二节 电力管理 289

附:黔西南州白水河电站 290

卷八 工业 291

第一章 体制 2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2

第二节 经营体制 294

第二章 矿产采炼 299

第一节 煤炭开采 299

第二节 冶炼工业 302

第三章 农机具 建材工业 304

第一节 农机具制造与修理 304

第二节 建材工业 306

第四章 粮油食品工业 307

第一节 粮油加工 307

第二节 食品加工 309

第三节 酿酒 312

第五章 纺织 服装工业 313

第一节 土布业 313

第二节 针织 印染 弹花业 314

第三节 服装加工 315

第六章 轻工业 316

第一节 日用硅酸盐工业 316

第二节 造纸 印刷业 317

第三节 制革与革制品 318

第四节 手工艺业 318

附:名产选介 320

卷九 交通 邮电 322

第一章 道路 322

第一节 驿道 乡村道 322

第二节 公路 323

第三节 桥梁 航道 325

第四节 道路养护 327

第二章 运输 329

第一节 运输业机构 329

第二节 人畜力运输 330

第三节 机动车 船舶运输 331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33

第一节 安全管理 333

第二节 路政管理 335

第三节 运输管理 336

第四章 邮政 338

第一节 机构 338

第二节 邮政运输 339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40

第五章 电信 341

第一节 机构 341

第二节 电报 342

第三节 电话 343

卷十 商业 345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商业 346

第一节 店铺行号 346

第二节 商业贸易 347

第二章 商业企业机构 349

第一节 国营商业 349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51

第三节 合作商业 352

第四节 个体商业 353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357

第一节 纺织品 百货 357

第二节 五金交电 360

第三节 日用杂品 360

第四章 生产资料购销 362

第一节 金属材料 362

第二节 建筑材料 363

第三节 机电设备 364

第四节 石油化工产品 366

第五节 化肥 农药 地膜 367

第六节 铁木竹农具 368

第五章 农副土产品购销 369

第一节 中药材 370

第二节 农副土产 371

第六章 副食品购销 373

第一节 畜禽产品 373

第二节 蔬菜 水果 调味品 375

第三节 糖烟酒 376

第四节 食盐 377

第七章 饮食 服务 378

第一节 饮食业 378

第二节 服务业 379

第八章 集市贸易 381

第一节 集市 381

第二节 贸易 381

第一节 解放前的粮食收购 383

卷十一 粮油 383

第一章 粮油收购 383

第二节 解放后的粮油收购 384

第二章 粮油销售 388

第一节 粮食销售 388

第二节 油脂销售 391

第三章 粮油储运 393

第一节 仓储 393

第二节 保管 395

第三节 调运 397

卷十二 国民经济管理 400

第一章 计划统计管理 401

第一节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401

第二节 统计管理 406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40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10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413

第三节 合同 商标和广告管理 415

第三章 物价 417

第一节 物价管理 417

第二节 价格 418

第四章 计量 423

第一节 度量衡 423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24

第三节 计量标准化 424

卷十三 财政 425

第一章 财政体制 426

第一节 解放前的财政体制 426

第二节 解放后的财政体制 427

第二章 财政收入 431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赋税 431

第二节 解放后的财政收入 435

第一节 解放前的财政支出 444

第三章 财政支出 444

第二节 解放后的财政支出 445

第四章 审计监督 451

第一节 审计监督机构 451

第二节 审计监督 452

第一节 解放前的金融机构 454

第二节 解放后的金融机构 454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54

卷十四 金融 454

第二章 流通货币 457

第一节 金融货币 457

第二节 纸币 458

第三章 存款 储蓄 460

第一节 财政 企事业 基建 农村存款 460

第二节 城镇储蓄 461

附:公债 国库券 462

第四章 信贷 463

第一节 工商贷款 464

第二节 农业贷款 465

第三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467

第五章 民间金融活动 469

第一节 高利贷 469

第二节 约会 469

第六章 保险 470

第一节 保险业务 470

第二节 保险费收支 471

卷十五 城乡建设 474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74

第一节 建城沿革 474

第二节 县城市容 476

第三节 机关单位布局及公共设施 479

第二章 村镇建设 483

第一节 区镇建设 483

第二节 农村建设 486

第三章 建筑业 48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87

第二节 设计施工 488

第三节 建筑工艺 489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490

第一节 规划管理 490

第二节 公房管理 491

第三节 土地管理 491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93

第一节 污染 493

第二节 治理 494

卷十六 党派群团 49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495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9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5

第一节 党的建立和发展 49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497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499

第三节 县委历任领导人 501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503

第五节 县委工作机构 50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07

第一节 工会组织 507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509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12

第四节 农民组织 514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515

第六节 其他群众团体 516

卷十七 政权 政协 518

第一章 清代 民国政权 518

第一节 清代政权 518

第二节 民国政权 521

第三节 参议会及参议员选举 522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523

第一节 代表选举 523

第二节 历届大会和会议 525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及领导人 528

第四节 代表联系制度 530

第五节 提案处理和调查视察 531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31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及领导人 531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534

第三节 县革命委员会 535

第四节 基层政权 536

第五节 行政监督 537

第四章 政协 538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及领导人 539

第二节 参政议政 543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司法 545

第一节 警政 545

卷十八 公安 司法 545

第二节 县司法处 546

第三节 监所 546

第二章 公安 547

第一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47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548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549

第四节 人犯管理 550

第五节 治安管理 551

第六节 消防 552

第三章 检察 55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53

第二节 法纪检察 553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54

第四节 监所检察 554

第一节 审判制度 555

第四章 审判 55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5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5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58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59

第六节 申诉复查 559

第五章 司法行政 560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560

第三节 法律顾问 561

第二节 公证 561

第四节 人民调解 562

卷十九 民政 564

第一章 优待抚恤 565

第一节 褒扬追恤 565

第二节 伤残抚恤 566

第三节 国家补助 567

第四节 群众优待 568

第五节 拥军优属 569

第二章 复退军人安置 570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 570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 571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572

第一节 自然灾害救济 57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74

第四章 社会福利 578

第一节 解放前的慈善机构 578

第二节 解放后的社会福利 578

卷二十 劳动 人事 581

第一章 干部 581

第一节 干部状况 581

第二节 干部管理 583

第三节 干部制度 584

第二章 工人 586

第一节 用工形式 586

第二节 工人队伍 587

第三节 职业培训 588

第三章 工资 奖金 589

第一节 工资 589

第二节 奖金 590

第四章 劳保 福利 591

第一节 劳动保护 591

第二节 福利 592

第五章 劳动就业 592

第二节 知青安置 593

第一节 待业人员安置 593

卷二十一 军事 595

第一章 军事机构 595

第一节 安隆守御千户所 595

第二节 安(笼)义镇 595

第三节 保安警察大队 597

第四节 安龙县人民武装部 598

第一节 安(笼)义镇清军 601

第二章 驻军 601

第五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安龙县中队 601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 602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603

第三章 地方武装 605

第一节 士兵 团练 605

第二节 国民兵 606

第四章 民兵 608

第一节 编制 609

第二节 政治工作 611

第三节 军事训练 612

第四节 活动 614

第五章 兵役 617

第一节 兵役制度 617

第二节 兵役机构 620

第三节 兵员征集 621

第六章 防空 战备 622

第一节 防空 623

第二节 战备 624

卷二十二 教育 625

第一章 院馆教育 625

第一节 书院 625

第二节 塾馆 625

附:科举 626

第二章 普通教育 62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62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2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33

第三章 专业和民族教育 640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640

第二节 民族教育 641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4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45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47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49

第五章 教师 649

第二节 教师素质 650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52

第四节 民办教师 654

第六章 教育行政 656

第一节 行政管理 656

第二节 教育经费 656

第三节 校舍建设 659

第四节 教学设备 659

卷二十三 文化 科技 662

第一章 文化事业 662

第一节 群众文化 662

第二节 图书收藏借阅 663

第三节 图书发行 664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 665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66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66

第五节 文物保护管理 666

第二节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 667

第三节 戏剧 668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671

第五节 民间艺术 672

第三章 档案 673

第一节 档案管理机构 673

第二节 档案管理 674

第三节 编研利用 676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通讯 677

第一节 广播 677

第二节 电视 678

第三节 音像放映 678

第四节 报刊通讯 678

第五章 科技 679

第一节 科技组织 679

第二节 科技普及 681

第三节 科研活动 683

附:县籍人士著述 685

卷二十四 名胜 文物 688

第一章 名胜 688

第一节 招堤风景区 688

第二节 “明十八先生”祠墓 692

第三节 自然景观 695

第二章 文物 697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697

第二节 古建筑 698

第三节 古墓葬 705

第四节 摩崖 石刻 708

第五节 文物藏品 710

附:已毁名胜文物 712

第一章 卫生事业机构 715

第一节 县属卫生事业单位 715

卷二十五 卫生 体育 715

第二节 区乡卫生院所 716

第三节 麻风病防治机构 717

第四节 其他医疗单位 717

第二章 中西医疗 718

第一节 中医 718

第二节 西医 719

第一节 接种免疫 721

第三章 卫生保健 721

第三节 药品管理 721

第二节 公共卫生 722

第三节 妇幼保健 723

第四章 疫病防治 725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725

第二节 疟疾防治 726

第三节 麻风病防治 728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729

第一节 群众体育 732

第五章 体育 732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33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 735

第四节 少年武术 736

第五节 体育竞赛 736

卷二十六 风俗 方言 宗教 739

第一章 风俗 739

第一节 婚俗 739

第二节 丧俗 741

第三节 生活习俗 742

第四节 岁时习俗 745

第五节 礼仪习俗 747

第六节 一般习俗 748

第二章 方言 749

第一节 语音 749

第二节 词汇 754

第三节 语法 757

第四节 谚语 758

第五节 歇后语 762

第三章 宗教 764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764

第二节 伊斯兰教 765

第三节 天主教 基督教 767

附:姓氏录 772

卷二十七 人物 773

人物传 773

抗日阵亡将士英名录 801

革命烈士英名录 803

附录 809

旧志序录 809

文件资料 812

诗词联语 815

本届修志始末 8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