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儿科学  上
实用儿科学  上

实用儿科学 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诸福棠,吴瑞萍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7
  • ISBN:14048·1427
  • 页数:1134 页
图书介绍:
《实用儿科学 上》目录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1

儿科学与成人医学的不同点 1

第一篇 儿科学绪论 1

儿科学的对象 各年龄阶段的划分 3

1.胚发育期 3

2.胎儿期 3

3.新生儿期 3

4.婴儿期 3

7.学龄期 4

8.青春期或青春发育期 4

6.学(龄)前期 4

6.幼儿期 4

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5

小儿发病率 5

小儿死亡率 5

新中国儿科工作的成就和展望 6

第二篇 生长发育 10

一、体格发育 10

(一)小儿体格发育问题的重要性 10

(二)小儿体格发育的检查内容和评价 10

1.百分位数法 10

2.百分位数表在临床,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11

2.身长及身高 12

1.体重 12

(三)小儿体格发育的测量方法 12

3.顶-臀长及坐高 13

4.上部量、下部量 13

5.指距 13

6.头围 13

7.胸围 14

8.上臂围 14

9.小腿围 14

10.肩宽 14

11.骨盆宽 14

12.皮下脂肪 14

1.足月新生儿的计量标准 15

(四)正常小儿的体格发育标准 15

2.健康小儿体格发育的计量标准 16

2.身长的增长 25

3.生活条件对小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28

4.不同地区体格发育差异 31

5.不同时期的体格发育 33

(五)小儿体格发育的规律 35

1.体重的增长 35

3.其他指标 36

二、全身各系统的发育 36

(一)头部的发育 37

(四)骨骼的发育 38

(三)腹部的发育 38

(二)胸部的发育 38

(五)牙的发育 39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40

(一)大脑解削生理特点 40

(附)小儿脑电图的特点 41

(二)小儿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 43

四、神经心理发育 44

(一)感知的发育 44

(二)运动的发育 45

(三)语盲发育 49

(四)性格发育 51

(附)听觉异常与语言发育的关系 51

(五)认知发育 53

五、青春发育期 54

(一)概述 54

(二)内分泌的变化 55

(三)形态发育 56

(四)功能的发育 59

(五)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60

1.女性性器官和性功能的发育 60

2.男性性器官和性功能的发育 61

3.骨龄与性成熟的关系 62

(六)青春期常见病及其它问题 62

5.发育过快及过慢 63

4.创伤 63

1.近视 63

2.肺结核 63

3.龋齿 63

6.月经失调及月经卫生 64

7.习惯性外阴部摩擦(过去称手淫) 64

(七)青春期的心理和智力发育 64

1.基础代谢 66

4.生长所需 66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66

3.动作所需 66

一、热量的需要 66

小儿营养及正常代谢 66

第三篇 健康婴幼儿及儿童的营养 66

5.排泄的消耗 67

6.总需热量 67

二、营养素的需要 67

1.水 67

2.蛋白质 69

3.脂肪 69

4.碳水化合物 70

5.维生素 70

水痘与带状疱疹 70

天花 75

单纯性疱疹 77

三、水与电解质的代谢 77

6.矿物质 77

(附)痘苗接种 78

(一)体液的组成和分布 80

1.体液的总量 80

3.体液的成分和各区体液阴阳离子的平衡 80

2.体液的分布 80

1.渗透压的平衡 85

(二)体液的调节 85

4.体液的交换 85

2.酸碱平衡 87

四、钙磷代谢 91

母乳喂养 93

一、母乳喂养的优点 93

二、人乳成分及影响成分的因素 94

四、母乳分泌的内分泌机理 96

三、人乳的采集 96

五、母乳量的估计和维持 97

六、哺乳方法 98

七、混合喂养 99

八、断乳 99

人工喂养 100

一、牛乳 100

二、其他乳类及代乳晶 105

三、人工喂养技术及注意事项 109

婴儿的混合喂养及幼儿的饮食 111

一、婴儿的混合喂养 111

二、1岁以上正常幼儿的饮食 114

二、膳食管理与实施 116

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和实施 116

一、膳食管理的原则 116

三、营养室的布置、人员配备和制度 121

四、营养室工作人员的培训 122

五、有关儿童膳食管理的其他问题 122

(一)预防各种先天性发育不全 123

一、胎儿期(围生期前期)的预防保健工作 123

第四篇 小儿的预防保健工作 123

(三)预防先天性营养缺乏症 125

(二)预防早产 125

二、新生儿期的保健工作 126

三、婴幼儿保健及学龄前儿童的卫生指导 129

四、托幼机构的卫生要求 131

五、小学校卫生指导 133

六、几种多发病的预防 134

七、急性传染病的预防 135

(一)建立和健全疫情报告和登记制度 135

(二)健全疫情报告网 135

(三)管理疫源地 136

(四)管理易感儿 138

八、小儿体格锻炼 142

(二)几种简而易行的锻炼方法 143

(一)体格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143

九、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 145

第五篇 中医儿科学发展筒史及辨证施治 147

中医儿科学发展史简介 147

一、先秦、汉、晋、南北朝时代的儿科学(公元581年前) 147

三、宋、金、元时代的儿科学(公元960~1368年) 148

二、隋唐时代的儿科学(公元581~960年) 148

四、明清时代的儿科学(1368~1911年) 149

五、解放以来中医儿科发展概况 151

病理特点 152

一、中医儿科的特点 152

辨证施治在儿科临床的运用 152

生理特点 152

诊法与辨证的特点 153

治法和用药的特点 153

二、诊法与辨证 153

(一)诊法(望、闻、问、切) 153

(二)辨证 156

八纲辨证 156

脏腑辨证 157

热性病辨证 160

治病必求其本 161

三、治疗原则 161

扶正与祛邪 162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62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62

儿科门诊的预诊及隔离室护理工作 163

第六篇 诊断方法 163

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 164

一、小儿病史特点 165

二、儿科病历舶项目及记录 165

三、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 167

四、体格检查的顺序及技术 168

五、体格检查的项目 170

(附)简单体检记录 172

普通实验室检查 173

一、标本采集法 173

二、诊断性穿刺 175

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判断 179

中心静脉压测定 184

免疫、变态反应试验 186

小儿X线检查的特点和方法 187

一、胸部 188

二、胃肠系统 194

三、胆道系统 197

四、骨骼系统 199

五、泌尿系统 204

六、颅脑系统 207

二、超声及其产生原理 209

一、概述 209

超声波检查 209

三、波的名称及其意义 211

四、声象图的描述方法及意义 213

五、超声诊断在儿科的应用 215

(一)肝脏疾病 215

(二)脾脏的超声探测 219

(附)肝脏疾病的A型超声诊断 219

(三)胆道系统疾病 222

(四)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224

(五)肾脏疾病 224

(六)腹部和盆腔肿物的超声诊断 227

(七)胸腔疾病 228

(八)颅脑超声探测 229

放射性核素检查法 230

(九)心血管疾病 230

一、在内分泌系统的应用 231

二、在神经系统的应用 235

三、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237

四、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239

五、在泌尿系统的应用 239

六、在消化系统的应用 241

七、在骨骼系统的应用 244

八、在血液系统的应用 244

小儿手指甲皱微循环检查法 246

组织相容性 251

最后诊断 252

其他特殊诊断方法 252

一、发热 254

第七篇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254

二、呕吐 257

三、婴幼儿腹泻 259

四、呼吸困难 259

五、紫绀(发绀或青紫) 260

六、昏迷 262

七、惊厥 263

八、婴儿哭闹 265

九、头痛 266

十、腹痛 269

(一)斑丘疹 271

十一、皮疹 271

(二)疱疹 272

(三)紫癜 273

十二、多汗 274

十三、水肿 275

(一)全身性水肿 275

十四、黄疽 277

(二)局部性水肿 277

十五、便血 278

十六、血尿 280

十七、腹水 281

十八、瘫痪 283

二十一、智能落后 286

二十、脾脏肿大 286

十九、肝脏肿大 286

二十二、侏儒状态 289

第八篇 一般护理及治疗 291

一、病儿一般护理 291

(附)隔离方法和内容 293

(一)物理降温法 293

二、病儿护理及治疗操作技术 293

(二)给氧法 294

(三)湿化与雾化 296

(四)胃管灌食法 296

(五)洗胃及胃肠减压法 297

(六)灌肠术及排气法 297

(七)通便法 298

(八)供给液体的方法 298

(九)输血法 299

一、红外线疗法 304

物理疗法 304

第九篇 物理疗法及针灸疗法 304

二、紫外线疗法 305

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306

四、感应电疗法 307

五、短波与超短波疗法 308

六、石蜡疗法 309

七、按摩 309

八、医疗体操 310

针灸疗法及其他疗法 310

一、针刺疗法 310

二、灸法 312

三、皮肤针疗法 312

四、耳针疗法 312

五、儿科常见病证的针灸疗法及常用穴位 313

六、穴位注射疗法 318

七、注线疗法 319

八、激光纤维光针疗法 319

(三)拔罐疗法 320

九、其他疗法 320

(二)推拿疗法 320

(一)捏脊疗法 320

一、儿科药物应用的特点 322

第十篇 药物疗法和麻醉方法 322

药物疗法 322

2.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323

二、药物剂量的计算 323

1.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323

3.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324

三、给药途径及方法 325

四、抗生素疗法 326

(一)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326

(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332

青霉素类抗生素 332

(三)常用抗生素的适应证、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 332

先锋霉素类 33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36

氨基甙类抗生素 338

其他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抗生素 340

广谱抗生素 341

抗真菌药物 343

(二)磺胺药的作用原理 344

(一)磺胺药的抗菌作用 344

五、磺胺类药物疗法 344

(三)常用磺胺制剂及其用途 345

(四)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347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349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349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350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及用量 351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351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注意问题 353

麻醉方法 355

一、小儿麻醉概述 355

1.基础麻醉 357

3.中药麻醉 357

2.针刺麻醉 357

二、常用麻醉方法 357

4.吸入麻醉 358

5.气管内麻醉 365

6.静脉麻醉 366

7.脊麻(腰麻) 368

8.硬膜外麻醉 368

10.低温麻醉 369

9.臂丛阻滞麻醉 369

11.控制性降压 369

三、麻醉下患儿的管理与观察 370

12.肌肉松弛药 370

四、小儿麻醉意外 371

第十一篇 液体疗法 373

水和电解质代谢的正常生理及酸碱平衡 373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373

一、水与钠的平衡失调 373

脱水 373

水过多(水中毒) 375

钠过多(盐中毒,高钠血症) 376

二、钾的代谢异常 377

三、镁的代谢异常 378

四、酸中毒和碱中毒 379

累积损失及其补充 381

一、补液的原则 381

液体疗法 381

继续损失及其补充 384

生理消耗及其补充 385

二、儿科常用的各种溶液的成分和性质 386

非电解质溶液 386

电解质溶液 386

三、补液的步骤及疗程 390

静脉输液 391

四、临床常用的输液方案 391

口服补液 392

五、几种常见的儿科不同情况的输液原则及注意事项 393

新生儿的液体疗法 393

(附) 按体表面积计算输液量的方法 393

急性感染的液体疗法 393

婴幼儿急性肺炎的液体疗法 394

肾功能衰竭的液体疗法 394

水中毒或低钠血症的液体疗法 394

第十二篇 胎儿诊断及处理 396

一、产前危害因素 396

二、产时危害因素 400

三、高危胎儿及胎盘功能异常的诊断方法 400

(一)羊水检查 400

(二)羊膜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403

(三)胎儿心率的测定 404

(五)胎儿脑电图 405

(四)胎儿心电图 405

(七)胎儿放射线检查 406

非创伤性诊断(一般X线检查) 406

(六)胎儿超声波检查 406

创伤性诊断(X线造影检查) 406

(九)胎儿经头皮持续测血氧分压 407

(八)胎儿头皮血P~H的检查 407

(十)尿中雌三醇的浓度 407

(十一)吸氧试验 408

(十二)阴道细胞涂片检查 408

四、高危胎儿的防治 408

第十三篇 新生儿保健及新生儿疾病 410

一、新生儿生理特点 410

新生儿保健 410

二、新生儿的检查 415

三、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417

一、对新生儿的判断 418

新生儿监护方法 418

二、新生儿科的分区 419

三、新生儿重点护理区的设计 420

四、重点护理区的监护 420

一、早产儿(未成熟儿) 423

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423

二、小于胎龄儿(成熟不良儿) 432

新生儿疾病 437

一、新生儿窒息 437

(九)新生儿皮下坏疽 439

二、羊水吸入 440

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440

(附)新生儿湿肺症 445

五、新生儿颅内出血 446

四、新生儿气胸和纵隔气肿 446

六、产时形成周围神经损伤 449

(一)臂麻痹 449

(二)膈肌麻痹 449

七、产时损伤性骨折 450

(三)面神经麻痹 450

(一)锁骨骨折 450

(二)肱骨干骨折 450

(三)股骨干骨折 450

(五)颅骨骨折 451

(一)概述 451

(四)四肢骨骺分离 451

八、新生儿黄疽 451

(七)脊柱损伤 451

(六)鼻损伤 451

(二)生理性黄疽 454

(三)新生儿溶血病 455

(四)核黄疽 461

(五)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462

(六)先天性胆管闭锁 463

九、新生儿出血症 465

十、新生儿时期其他出血 467

(一)经胎盘输血 467

(二)头颅血肿 469

(三)肺出血 471

(五)消化道出血 473

(四)胸锁乳突肌血肿 473

(七)阴道出血 474

(六)脐带出血 474

(八)其他内脏出血 474

(一)概述 476

十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476

(二)新生儿肺炎 478

(三)新生儿败血症 480

(四)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485

(五)新生儿结膜炎 487

(八)新生儿脓疱病(包括天疱疮及剥脱性皮炎) 487

(七)新生儿乳腺炎 487

(六)脐炎 487

(十)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490

(十一)新生儿破伤风 491

十二、新生儿消化道疾病 492

(一)呕吐 492

(二)鹅口疮 493

(三)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 494

(四)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96

(五)胎粪性腹膜炎 498

(六)胎粪性肠梗阻 499

(七)胎粪性便秘 499

十三、新生儿其他疾病 500

(一)新生儿硬肿症 500

(二)脱水热 502

(三)低血钙症 503

(四)脐膨出 504

(五)泌乳 505

(六)无尿 505

(七)假月经和子宫阴道积液 505

第十四篇 营养性疾病 506

营养不良 506

一、婴幼儿营养不良 506

二、三岁以上小儿的营养不良 512

营养不良性水肿 513

(附)蛋白质缺乏综合征(夸希奥科) 516

维生素A缺乏病 517

(附)维生素A中毒症 521

脚气病 523

核黄素缺乏病 527

烟酸缺乏病 528

维生素B_6缺乏病及依赖病 532

叶酸缺乏病 533

坏血病 53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539

(附) 维生素D中毒症 552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554

维生素E缺乏病 558

肥胖病 559

临床免疫学基础 563

第十五篇 小儿免疫与儿科临床 563

一、机体的免疫系统 563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 563

(二)免疫细胞 564

二、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 565

三、免疫反应的效应物质 566

四、正常免疫反应的分类 568

(一)淋巴组织 569

一、免疫系统的发育 569

小儿的免疫生理特点 569

五、变态反应及其分类 569

(二)吞噬功能 570

(三)细胞免疫 571

(四)免疫球蛋白 571

(五)补体 574

(六)其他免疫因素 574

二、被动免疫的获得 575

四、免疫耐受现象 576

三、自动免疫的建立 576

免疫缺陷病 577

一、概述 577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585

(一)体掖免疫缺陷病 585

2.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586

1.先天性伴性隐性遗传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586

4.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 587

3.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587

5.IgC亚类缺陷病 589

(二)细胞免疫缺陷病 590

1.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590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 591

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591

2.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591

2.伴有异常Ig合成的细胞免疫缺陷病 594

3.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湿疹的免疫缺陷病 594

4.伴有共济失调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免疫缺陷病 596

5.伴有短肢体侏儒的免疫缺陷病 597

6.伴有酶缺陷的免疫缺陷病 598

2.Job氏综合征 599

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599

1.先天性遗传性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599

2.周期性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599

(四)吞噬细胞缺陷病 599

1.慢性肉芽肿病 599

嗜中性白细胞趋化障碍 599

1.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599

嗜中性白细胞的细胞内杀菌障碍 599

2.嗜中性白细胞游走抑制综合征 599

3.Chediak-Higashi氏综合征 600

4.白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 601

(五)补体系统缺陷病 601

1.遗传性补体成分的缺陷 601

2.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601

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602

1.蛋白质丢失 602

2.营养不良 602

3.病毒感染 602

4.药物治疗 603

7.肾功能衰竭 604

5.恶性病 604

6.外科问题 604

8.先天愚型 604

第十六篇 变态友应性疾病 606

概述 606

过敏症 613

血清病 616

支气管哮喘 618

一、湿疹 624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624

(一)婴儿湿疹 625

(二)儿童期湿疹 627

二、接触性皮炎 628

三、荨麻疹 630

四、血管神经性水肿 631

五、丘疹样荨麻疹 631

六、结节性红斑 632

七、药物性皮炎 632

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 635

一、变态反应性鼻炎 635

二、消化道变态反应 636

第十七篇 风湿热及结缔组织病 638

风湿热 639

幼年类风湿病 651

强直性脊椎炎 656

变应性亚败血症 656

系统性红斑狼疮 658

皮肌炎 664

硬皮病 667

过敏性紫癜 669

渗出性多形红斑 673

肾炎肺出血综合征 675

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 676

(附)婴儿型多发性动脉炎 678

(附)魏氏恶性肉芽肿病 678

多发性大动脉炎 679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681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684

一、病毒的特性与分类 686

概述 686

第十八篇 病毒传染病 686

二、病毒的增殖 688

三、病毒感染的径路 689

四、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 689

五、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宿主反应) 690

六、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692

七、病毒感染的防治 694

麻疹 696

风疹 707

(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711

幼儿急疹 713

传染性红斑 715

一、水痘 721

二、带状疱疹 724

流行性感冒 730

流行性腮腺炎 735

病毒性脑炎概述 739

流行性乙型脑炎 745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758

病毒性肝炎 760

脊髓灰质炎 779

(附)脊髓灰质炎四肢肌肉检查法 790

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 794

感染性多神经根神经炎 80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811

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815

狂犬病 817

流行性出血热 822

登革热 827

(附)登革出血热 830

猫抓病 832

鹦鹉热 833

第十九篇 细菌传染病 835

概述 835

细菌性痢疾 843

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属感染 852

一、伤寒 852

二、其他沙门氏菌届感染 858

布鲁氏菌病 861

白喉 865

破伤风 873

百日咳 879

化脓性脑膜炎 886

一、概述 887

二、肺炎球菌脑膜炎 897

三、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899

四、葡萄球菌脑膜炎 900

五、大肠杆菌脑膜炎 901

六、其他化脓性脑膜炎 90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03

链球菌感染 912

一、猩红热 913

二、丹毒 919

常见的败血症 920

一、概述 920

二、葡萄球菌败血症 923

三、链球菌败血症 926

四、肺炎球菌败血症 927

五、大肠杆菌败血症 927

炭疽 928

鼠疫 929

兔热病 931

霍乱与副霍乱 932

第二十篇 结核病 935

小儿结核病总论 935

肺结核病 950

一、原发性肺结核 950

1.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951

2.干酪性肺炎 954

3.结核性胸膜炎 955

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956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956

2.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957

三、续发性肺结核 957

肺外的结核病 958

一、结核性脑膜炎 958

二、腹腔结核病 968

(一)肠结核 968

(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969

(三)结核性腹膜炎 971

三、周围淋巴结结核 973

四、泌尿生殖系结核病 975

(一)肾结核 975

(二)附睾结核 977

五、结核性心包炎 977

六、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979

七、结核性皮肤病 979

八、骨结核与关节结核 981

(一)脊柱结核 982

(二)髋关节结核 983

(三)膝关节结核 984

(四)骨气臌 985

九、中耳结核 986

第二十一篇 蠕旋体和立克次体传染病 987

钩端螺旋体病 987

回归热 995

先天性梅毒 997

雅司病 1001

品他病 1002

鼠咬热 1002

斑疹伤寒 1004

恙虫病 1008

第二十二篇 真菌性疾病 1011

浅部真菌病(癣) 1011

一、头癣 1012

二、体癣 1014

三、股癣 1015

四、足癣 1015

五、手癣 1016

深部真菌病 1016

一、放线菌病 1018

二、念珠菌病 1021

三、隐球菌病 1027

四、着色真菌病 1034

五、球孢子菌病 1034

六、组织胞浆菌病 1036

七、曲菌病 1037

八、芽生菌病 1039

(一)北美芽生菌病 1039

(二)南美芽生菌病 1040

九、毛霉菌病 1041

第二十三篇 寄生虫病 1043

概述 1043

线虫病 1048

一、蛔虫病 1048

二、蛲虫病 1053

三、钩虫病 1055

四、毛圆线虫病 1058

五、粪类圆线虫病 1059

六、鞭虫病 1060

七、旋毛虫病 1061

八、丝虫病 1063

九、结膜吸吮线虫病 1067

十、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1068

绦虫病 1070

一、牛绦虫病 1070

二、猪绦虫病 1072

三、棘球蚴病(包虫病) 1074

四、阔节裂头绦虫病 1077

五、盂氏裂头绦虫病 1077

六、短膜壳绦虫病 1078

七、长膜壳绦虫病 1079

八、犬复殖孔绦虫病 1079

吸虫病 1080

一、血吸虫病 1080

二、华支睾吸虫病 1092

三、肺吸虫病 1095

四、姜片虫病 1100

五、肝片吸虫病 1101

原虫病 1103

一、疟疾 1103

二、黑热病 1113

三、弓形虫病 1116

四、阿米巴病 1119

五、肠梨形鞭毛虫病 1123

六、滴虫病 1124

巨细胞包涵体病 807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