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诚业,方建文等总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351566X
- 页数:1060 页
第一节 概述 1
一、调查研究 1
第一章 调查研究 1
二、调查研究的特点 2
(一)服务性 2
(二)目的性 2
(三)时效性 2
(四)中介性 2
(二)层次性 3
(四)宏观性 3
(三)内部性 3
(一)政策性 3
三、党政部门调研的特点 3
四、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4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4
(二)不可先入为主 4
(三)要充分占有材料 4
(四)坚持正确的调研方法 5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实施 6
一、调研课题的确定 6
二、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 6
(一)明确调查目的 6
(二)选择和培训调研人员 7
(五)拟定调查计划和提纲 8
(四)学习有关政策和知识 8
(三)确实调查对象 8
(六)设计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 9
(七)调查研究的经费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准备 9
三、调查的联络与接洽 9
(一)预先进行联系 9
(二)取得被调查的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的支持 10
(三)必要时在调查前召开群众大会 10
(四)有些调查还应同被调查者接触 10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10
一、抽样调查 10
二、重点调查 11
四、综合调查 12
三、专题调查 12
五、统计调查 13
六、追踪调查 13
七、对比调查 14
八、分次调查 14
九、文献法 15
十、问卷调查法 17
(一)问卷的种类 17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18
(三)调查问卷问题的选择、结构和表述 19
(四)调查问卷回答的方式及其说明 22
(五)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25
(六)怎样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26
(七)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 27
(八)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28
(九)调查问卷范例 45
十一、民意测验法 54
十二、访问法 55
(一)访问法的概念与特点 55
(二)访问法的类型 56
(三)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57
(四)集体访谈法 61
(五)集体访谈的实施 61
十三、头脑风暴法 64
十四、反向头脑风暴法 64
十六、派生德尔菲法 65
十五、德尔菲法 65
十七、观察法 66
(一)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 66
(二)观察法的类型 66
(三)观察法的实施 67
(四)对观察法的评价 70
第四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 71
一、调查资料的初步整理 71
(一)资料的审核和校订 71
(二)资料的分类 72
(三)资料的汇编 74
(一)统计表 75
二、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 75
(二)统计图 77
第五节 调查研究分析的方法 79
一、辩证分析法 80
(一)矛盾分析法 80
(二)现象--本质分析法 81
(三)定性--定量分析法 81
(四)分析--综合方法 81
二、历史研究法 82
(一)传统分析法 82
(二)数量分析法 82
(二)结构分析法 83
(一)整体分析法 83
三、系统论方法 83
(三)层次分析法 84
(四)协同相关分析法 84
(五)动态分析法 84
四、逻辑分析法 85
(一)概念分析法 85
(二)判断分析法 85
(三)推理分析法 85
五、比较分析法 87
(一)对比法 87
(三)本质分类法 88
(二)目的分类法 88
(一)现象分类法 88
(二)历史比较法 88
六、分类研究法 88
(四)聚类分析法 89
(五)条件分类法 89
七、因素分析法 89
(一)总体分析 89
(二)关系分析 90
(三)因素树分析 91
八、模糊论方法 92
(一)精确性与复杂性不相容 92
(二)取大取小原则 93
(二)针对性 94
(四)系统性 94
(三)典型性 94
第六节 调查与报告的撰写 94
(一)真实性 94
一、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 94
二、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程序 95
(一)确立报告主题 95
(二)精心选择材料 95
(三)布局和拟定提纲 95
(四)撰写报告成文 95
(三)方法与步骤介绍 96
(二)引言 96
(一)标题 96
三、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 96
(五)修改报告和补充调查 96
(四)资料介绍与分析 97
(五)结论与讨论 97
(六)附录 98
四、调查研究及撰写中常见的问题 98
(一)材料未能说明主题 98
(二)主题不鲜明,缺乏针对性 99
(三)布局不合理,结构松散 99
(四)文面不规范,语言缺乏表现力 99
(一)叙述事实力求客观 100
五、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100
(二)文字通俗、简洁 101
(三)选用数表、图表 101
(四)引证与注释 101
第七节 调研成果的评价及调研成果的应用 101
一、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标准 101
(一)调查研究成果的真理性标准 101
(二)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价值标准 102
二、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 103
(一)水准指标 103
(二)效益指标 103
(三)创新指标 103
(五)实用性指标 104
(六)完成度指标 104
(四)重要性指标 104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105
(一)评价方式 105
(二)评价方法 105
四、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估与应用 105
(一)评估内容 105
(二)调查研究成果的应用 106
附录 107
要论 10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关调查研究的论述 107
专论 112
增强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姜东放 112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水平 吴向东 113
散论 114
调查研究十戒 董观龙 114
防止调查研究中的消极心理效应 邢守润 115
调研作风不正的十种现象 葛国源 117
小资料 117
国外调研机构简介 117
第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 121
第一节 概述 121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性 121
(一)党性 121
(二)群众性 121
(一)教育职能 122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 122
(二)调集职能 122
(四)科学性 122
(五)说理性 122
(三)实践性 122
(六)针对性 122
(三)调整职能 123
(四)开发职能 123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决策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 123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科学化领导的重要途径 124
(五)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 125
四、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125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保证 125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保证 125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131
一、基本规律 131
二、一般规律 131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与原则 132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 132
(一)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疏导的方针,是指疏通思想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132
(二)坚持疏导方针的依据 132
(三)疏导的原理 133
二、思想工作的原则 134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34
(四)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135
(二)注重实效的原则 135
(三)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135
(五)思想政治工作同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136
(六)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136
(七)耐心说服教育和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 137
(八)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137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38
一、坚持不懈地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 138
(一)全面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138
(二)牢固树立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的观念 140
二、坚定不移地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141
(一)关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问题 141
(二)关于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问题 143
(三)关于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问题 145
三、努力对我们进行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 148
(一)关于进行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问题 148
(二)关于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问题 150
(三)关于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问题 151
四、认真抓好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152
(一)关于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152
(二)关于科学文化知识和又红又专的教育问题 157
第五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 158
一、报告 158
二、讨论 159
三、个别谈心 160
五、演讲 161
四、评比竞赛 161
六、协商对话 162
七、文字教育和形象化教育 163
八、回忆对比 164
九、参观访问 165
第六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宏观艺术 165
一、运用政策的艺术 166
(三)执行 167
(四)引导 167
三、会议报告的艺术 167
(二)检查考核 167
(一)制定制度 167
二、运用制度的艺术 167
(一)一些报告不受欢迎的原因 168
(二)好的报告的标准 168
(三)好的报告典范 169
四、运用考核的艺术 169
五、语言说服的艺术 170
(一)说服注意事项 170
1.要摸准真实思想 170
2.要了解气质特点 171
3.要发现对方长处 171
(二)说服的具体方法 171
1.正面说理法 171
5.表率说服法 172
4.比较说服法 172
2.事实说服法 172
3.耐心疏导法 172
6.明扬暗抑法 173
7.委婉说服法 173
8.迂回说服法 173
9.讽喻说服法 174
(三)严密的组织 175
(四)严格考核 175
七、批评的艺术 175
(二)大力宣传 175
(一)系统设计 175
六、灌输的艺术 175
(一)批评注意事项 176
1.批评的原则 176
2.批评十忌 177
(二)批评的艺术技巧 178
1.领导示范法 178
2.正面说理法 178
3.事实说服法 179
4.对比法 180
5.激将法 180
6.归谬法 180
8.关怀激励法 181
八、思想信息收集法 181
7.开门见山法 181
(一)观察法 182
(二)社会调查方法 182
(三)体验法 184
九、思想信息分析法 184
(一)系统分析法 184
(二)定性定量分析法 184
(三)因果分析法 185
(四)比较分析法 185
(五)趋势分析法 185
(六)典型分析法 185
(二)尊重的形式 186
二、对话法 186
(三)信任的形式 186
第七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微观艺术 186
(一)关怀的形式 186
一、感化法 186
(一)要掌握五个特征 187
(二)要精心安排 188
1.“敢”--解放思想,敢于对话 188
2.“细”--充分准备,工作要细 188
3.“实”--精心组织,对话要实 189
四、征答法 190
(三)做好“恳”字文章 190
(二)做好恳谈准备 190
(一)组织理论骨干队伍 190
三、恳谈法 190
(一)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 191
(二)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适应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191
(三)坚持应答自由、不限身份的原则,适应群众自我教育的要求 192
五、对比法 192
(一)纵比法 192
(二)横比法 192
(三)纵横对比共用法 192
七、家访法 193
(四)典型的保护 193
(三)典型的推广 193
(二)典型的宣传 193
(一)典型的发现 193
六、典型示范法 193
八、挫折消除法 194
(一)挫折及其产生原因 194
(二)受挫折的表现 195
(三)消除挫折的方法 196
九、群帮法 198
十、预防法 198
十一、协调法 199
十二、吸引法 199
十三、钝化法 199
十五、延缓法 200
十四、严厉法 200
十七、激励法 201
(一)理想信念激励 201
十六、迂回法 201
(二)具体目标激励 202
(三)物质利益激励 203
(四)荣誉激励 203
(五)情感激励 204
(六)奖罚激励 205
附录 205
要论 205
《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李瑞环同志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的讲话 205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安全阀效应 王树茂 216
散论 216
“围师必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李占成 217
“换一种说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用 郭铭儒 218
第三章 会议实务 221
第一节 概述 221
一、会议的含义 221
二、会议的类型 221
(一)按会议的性质分类 221
(二)按会议内容分类 222
(三)按与会者的身份分类 222
(四)按会议的规模分类 222
(九)按会议地点分类 223
(八)按会期分类 223
(十)按会议的效果分类 223
(五)按会议的作用分类 223
(六)按会议的形式分类 223
(七)按会议的议题分类 223
三、会议的功能 224
(一)功能的特征 224
(二)会议的功能 224
四、会议活动原则 225
(一)优化原则 225
(二)紧迫原则 225
(五)职权明确原则 226
(七)以信待人原则 226
(六)利益相关原则 226
(四)互补原则 226
(三)效率原则 226
(八)功能完整原则 227
第二节 会议的组织工作 227
一、会议工作的任务 227
二、会议工作的特征 228
(一)政治性强 228
(二)服务性强 228
(三)被动性强 228
(四)事务性强 228
(五)综合性强 228
四、会议秘书机构 229
三、会议工作的具体要求 229
(一)秘书机构的设置 229
(七)时间性强 229
(六)保密性强 229
(八)协调性强 229
(二)会议工作人员 230
(三)会议秘书工作的分工 230
第三节 会议准备 230
一、安排议题 230
(一)安排议题的方法 230
(二)安排议题的原则 231
(三)安排会议议题应注意的问题 231
二、提名与会人员 232
(二)会议文件的审核及审核原则 233
三、会议文件的准备 233
(一)会议文件的产生 233
(三)会议文件的分发 234
四、会议通知 234
五、与会人员的报名、编组 235
(一)报名和报到 235
(二)编组 236
六、布置会场 236
(一)会场的布置 236
(一)证件类型 238
七、证件制作 238
(二)座次排列 238
(二)制证要求 239
(三)证件型式 239
第四节 会场工作 240
一、签到 240
(一)方法 240
(二)目标 241
二、引导就座 241
三、安排发言 241
四、会议纪录 242
五、选举工作 242
(三)投票 243
(一)选票准备 243
(二)投票秩序 243
(四)有效票和废票 244
六、会场后勤保障 244
七、编发材料 244
八、会场服务的要求 245
第五节 会后工作 245
一、整理记录 245
二、印发会议纪要 246
三、收退文件 246
六、会议文件立卷 247
五、会议集体摄影 247
四、催办 247
第六节 会议中的生活管理 248
一、会场的服务管理 248
二、接待安排工作 249
(一)迎接与会人员 249
(二)食宿安排 249
(三)安排会议领导同志看望 249
三、会议的财务管理 250
四、日常服务工作 250
(一)会议的文化生活 250
(二)会议的交通保障 250
(六)安排与会人员日程事务 251
第七节 会议的保密保卫工作 251
(三)通讯服务 251
(五)办公用品保证 251
(四)医疗卫生服务 251
一、会议的保密工作 252
(一)保密工作涵义 252
(二)保密工作内容 252
二、会议的保卫工作 256
(一)领导成员的警卫工作 256
(二)会议住址的保卫工作 256
(三)会议的社会治安工作 256
一、会议主持的原则 257
(一)集权原则 257
第八节 一般会议的主持工作 257
(二)时限原则 258
(三)民主原则 258
(四)定论原则 258
二、掌握会议议程 258
(一)掌握会议进展的原则 258
(二)会议主持的过程 259
三、会议主持人的权限 261
四、主持会议的技巧 262
(一)会议主持人自己该怎么发言 262
(二)怎样打破冷场 262
(三)防止会议讨论离题 263
(四)处理分歧争执 264
(五)对干扰会议现象的批评 265
五、会议主持者的类型 266
第九节 各种会议的主持要领 267
一、电话会议 268
(一)概念 268
(二)召开电话会议的原则 268
(三)电话会议的作用 268
二、座谈会 269
(一)目的 269
(二)方法 269
(三)注意事项 269
四、调查会 270
(四)人员选择 270
三、协调会 270
五、政策研究会 272
六、现场会 272
七、汇报会 273
八、传达会议 274
九、报告会 274
十、表彰会 275
十一、紧急会议 276
十二、研讨会 276
十三、论证会 277
十四、对话会 277
十五、思想教育会 278
(一)概念 279
(二)原则 279
十六、务虚会 281
十七、个别交谈会 281
十八、经验交流会 282
十九、涉外会议 282
二十、党代会 286
二十一、支部党员会议 287
二十二、党委会 288
二十三、董事会 289
二十四、股东会 290
一、会议主持语言特点 291
(一)突出中心、紧扣议题 291
第十节 主持会议的语言艺术 291
(二)准确、鲜明 292
(三)精炼、概括 292
(四)严谨、灵活 292
(五)通俗、易懂 292
(六)幽默、生动 292
(七)音调正确、表情举止适当 293
二、主持会议语言原则 293
(一)议题突出,宗旨明确 293
(二)言之有度,掌握准时机分寸 293
(四)因会制宜,善于调动群众情绪 294
(三)树立好的文风和会风 294
三、注意事项 295
(一)做好充分准备 295
(二)要有好的开头和结尾 295
(三)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 296
第十一节 会议效率化 296
一、领导人应提高会议效率 296
二、领导人陷入会海的原因 297
三、领导人如何脱离会海 298
(一)精简会议次数 298
(二)提高会议质量 300
(三)节约会议费用 302
(四)建立会议制度 303
(五)对会议有效性的检验 304
附录 305
观察 305
这才是开会--列宁主持会议的艺术 305
既无议程也无桌子的会议〔美〕 克劳迪娅·多伊彻 307
第四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 309
第一节 概述 309
一、公文的概念 309
二、公文的作用 309
(一)法规作用 309
(五)凭证和依据作用 310
(四)宣传、教育作用 310
(三)上通下达、左右联系、互通情报的作用 310
(二)领导与指导作用 310
(六)现实执行效用 311
(七)解决具体问题、处理具体事务的作用 311
三、公文的分类 312
(一)从总体划分,公文包括两大类四大部及若干种类 312
(二)通用公文的种类 313
四、公文特点 316
(一)通用公文的特点 316
(二)专用公文的特点 316
(三)经济公文的特点 316
(四)科技公文的特点 317
(一)公文局面格式 318
(二)文头部分 318
五、公文格式 318
(三)行文部分 321
(四)文尾格式 331
六、设计公文标题 334
七、公文格式不规范的具体表现 334
八、公务文书的稿本 336
(一)草稿 336
(二)定稿 336
(三)正本 336
(四)副本 336
(八)各种文字文本 337
(七)暂行本 337
(六)试行本 337
(五)存本 337
第二节 公文操作基础 338
一、公文行文制度 338
(一)一般不要越级行文 338
(二)注意克服“越位行文” 338
(三)严格控制发文数量 339
(四)行文要选准文种 339
(五)分清党与政、领导与指导的关系,注意行文常规 340
(六)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间检察院间可行指导性、指令性或请示性的公文 340
(七)平行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340
二、公文工作的组织领导 340
三、公文处理的程序 341
(二)机密性 342
四、文件收发的性质 342
(一)政治性 342
(三)服务性 343
五、文件收发处理的基本原则 343
(一)准确 343
(二)及时 344
(三)保密 344
第三节 收文处理 345
一、收文 345
二、收文处理 346
三、签收 346
五、拟办 347
四、拆封 347
六、拟办意见 348
七、阅文 349
八、阅文送呈具体方法 349
(一)注传法 349
(二)存注法 350
(三)阅办法 350
(四)拟办批示 351
(五)摘要注办 352
九、批抄 352
十、加抄 353
十一、请办 353
十二、请批 353
十三、批办 354
十四、传阅 355
十五、催办 361
(一)催办范围 361
(二)催办方法 361
(三)催办要求 362
十六、承办 363
十七、办复 365
(一)函复 365
(二)口头答复 365
(三)复印领导批示 365
(四)就地处理 365
(五)统筹安排 365
三、发文处理 366
四、拟稿 366
第四节 发文处理 366
二、行文 366
一、发文 366
五、签发 368
六、签发的原则、程序 369
(一)签发的原则 369
(二)簦发的程序 370
(三)签发的格式 371
七、公文制发程序中存在的“倒流”问题 371
八、来文收集 374
十、文件的传达 375
九、文件利用的原则 375
(一)跟踪管理 376
(二)定位管理 376
十一、文件的日常管理方法 376
(三)卡片管理 377
(四)制度管理 378
十二、文件管理原则 379
(一)统一渠道,集中管理 379
(二)科学管理,方便使用 380
(三)建章建制,严格保密 380
十三、文件存放 380
(一)公文的观点必须正确 382
(二)撰写公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382
一、撰写公文的基本要求 382
第五节 公文写作概述 382
(三)贯彻上级指示的公文要富于创造性 383
(四)撰写公文要讲究逻辑和词章 383
(五)引文、数字、人名、地名、机关单位名、事物名、标点符号等必须准确 386
二、撰写公文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388
(一)公文中的一些提法要准确 388
(二)公文中的专用名词要用得恰当 388
(三)公文中的时间表述要科学 388
(四)公文的条款、段落要规范 389
(二)内容粗糙 390
(一)篇幅冗长 390
(五)草拟(含修改)文稿用笔、墨水、纸要求 390
三、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390
(三)文种不分 393
(四)行文关系不顺 394
(五)行文口气不当 395
第六节 公文的具体写作 395
一、决定 395
(一)定义 395
(二)类型 396
(三)决定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396
(一)定义 399
(二)类型 399
二、决议 399
(三)构成 400
三、指示 401
(一)定义 401
(二)特点 401
(三)党群系统机关指示的侧重情况 401
(四)组成 402
(五)写作要点 402
四、总结 404
五、批复 426
(一)定义 426
(二)批复的特点 427
(三)批复的结构 427
(四)批复写作注意事项 428
六、公告 430
(一)定义 430
(二)公告的特点 430
(三)公告的种类 431
(四)公告的写作 431
七、布告 432
(一)定义与特点 432
(二)布告的种类 433
(三)布告的写法 434
(四)布告写作注意事项 434
(三)写作要求 436
(二)结构 436
(一)概述 436
八、函 436
(四)函的分类与各类函的撰写要点 437
九、通告 438
(一)定义 438
(二)通告和通知的区别 439
(三)通告的特点 439
(四)通告的种类 440
(五)通告的结构与写法 440
(六)写好通告,需注意的问题 441
十、通知 443
(一)定义 443
(四)通知的种类 444
(二)通知的特点 444
(三)通知的作用 444
(五)通知的结构 445
(六)批示性通知 446
十一、通报 450
(一)定义 450
(二)特点 450
(三)通报与相近文种辨析 450
(四)通报的类型 452
(五)通报的结构 452
(六)批评通报 453
(七)表彰通报 454
(一)定义 456
十二、报告 456
(二)报告的种类 457
(三)专题报告 458
(四)情况报告 459
(五)检查报告 460
(六)呈转性报告 461
十一、请示 468
(一)定义 468
(二)请示的特点 469
(三)请示的写作格式 469
(四)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469
(一)定义 471
十四、简报 471
(二)简报的特点 472
(三)简报的作用 473
(四)简报的种类 473
(五)简报的格式 474
十五、请柬 476
(一)定义 476
(二)特点 476
(三)请柬写作注意事项 477
(四)请柬篇章结构 478
十六、计划 479
(一)定义 479
(三)计划的作用 480
(二)计划与规划的主要区别 480
(四)计划的特点 481
(五)工作计划的写作 481
十七、开幕词 485
(一)开幕词的概念和作用 485
(二)开幕词的写法 486
十八、闭幕词 489
(一)闭幕词的概念和作用 489
(二)闭幕词的写法 489
(三)闭幕词写作注意事项 490
(一)写作特点 491
(二)注意事项 491
十九、主持词 491
二十、欢送词 492
二十一、祝酒词 493
二十二、欢迎词 493
二十三、答谢词 494
(四)遵循原则 496
(二)作用 496
二十五、仆告 496
(一)概念 496
(三)抬头的写法 496
(二)作用 496
(一)含义 496
二十四、唁电、唁函 496
(三)形式 497
(四)组成 497
(五)特点 497
二十六、悼词 499
(一)定义 499
(二)写法 499
(三)注意事项 499
附录 502
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 502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 507
第一节 概述 511
一、谈判的涵义 511
第五章 谈判工作 511
二、谈判的特点 512
(一)谈判的目的性 512
(二)谈判的自愿性 513
(三)谈判的灵活性 514
(四)谈判的互利合作性 514
三、谈判的类型 515
(一)按谈判的内容分类 515
1.政治谈判 515
2.军事谈判 515
3.经济谈判 515
2.多个问题的双边谈判 516
(三)以参加谈判的人数来分类 516
3.多个问题的多边谈判 516
(二)从谈判的项目和关系上分类 516
1.单一问题的双边谈判 516
4.文化谈判 516
1.单独谈判 517
2.团体谈判 517
(四)从谈判的需求上分类 517
1.为生理需求谈判 517
2.为安全保障需求谈判 517
3.为美与和谐需求谈判 517
4.为爱和自尊需求谈判 517
5.为发挥能力需求谈判 517
1.口头谈判 518
(六)从语言角度分类 518
2.书面谈判 518
2.非正式谈判 518
1.正式谈判 518
(五)以谈判的方式分类 518
四、谈判的原则 519
(一)平等互利的原则 519
(二)知己知彼原则 520
1.谈判实力 520
2.“知彼”的艺术 521
(三)依法办事的原则 521
(四)建立双方心理相容的合作气氛 522
第二节 谈判中的心理行为 524
一、谈判的心理过程 524
(一)认识过程 524
1.丰富的感知是谈判成功的前提 524
2.谈判中的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 525
(二)情感过程 526
1.了解对方的情绪并坦诚公开 526
2.容许对方宣泄情绪 526
1.需要的性质 527
(一)需要理论 527
2.需要的类型和层次 527
二、谈判心理的理论 527
(三)意志过程 527
3.巧妙和“感情投资” 527
3.需要理论与谈判的关系 530
(二)挫折理论 531
1.谈判中的心理挫折 531
2.挫折的表现 531
3.应付挫折的方法 532
(三)期望理论 532
1.期望理念 533
2.期望理论在谈判中的应用 533
三、谈判的心理战 533
2.战术性原则 534
1.战略性原则 534
(一)谈判心理战的谋略原则 534
(二)谈判心理战的基本方式 535
1.劝导式--调控对方的需要 535
2.功击式--实施心理压力 537
3.妥协式--让步 539
第三节 谈判前的准备 540
一、信息收集 541
(一)确定合适的谈判目标 541
(二)收集关于谈判主题的情报 542
(三)了解关于谈判对手的信息 543
二、谈判计划的拟定 546
(一)确定主题 546
(二)对谈判目标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 546
1.知识结构要合理 547
(三)确定参加谈判的人员 547
2.谈判人员个人心理素质结构要合理 548
3.谈判者的年龄结构要合理 548
4.演练 549
(四)拟定谈判议程 550
(五)谈判的物质新任务 550
(六)选择谈判时间与地点 551
1.选择谈判时间 551
2.谈判环境的选择 552
3.布置谈判空间 553
(八)谈判人员的食宿安排 554
(一)谈判前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554
三、模拟谈判 554
1.平行谈判方式 554
2.顺序谈判方式 554
(七)选择谈判方式 554
(二)拟定假设条件 555
(三)模拟谈判的形式 555
(四)模拟谈判的总结 556
第四节 谈判进程 556
一、谈判的开局 556
(一)防止保守 556
二、导入阶段 557
(一)气氛是怎样形成的 557
(二)防止激进 557
(二)如何影响谈判气氛 558
(三)在导入阶段了解对方 558
三、概说阶段 559
四、交锋阶段 559
(一)注意培养信任的气氛 560
(二)讨价还价的策略 560
五、僵持阶段 561
(一)解决分歧的方式 561
(二)休息的掌握 562
1.灵活对待谈判的截止时间 563
(一)掌握时机 563
七、谈判的结束 563
六、让步阶段 563
2.做出承诺暗示结束谈判 564
3.帮助对手撤回一项承诺 564
4.不要因占了便宜而幸灾乐祸 564
5.及时总结 564
(二)正确处理几种结局 564
1.假性败局 564
2.真性败局 565
3.和局 566
第五节 谈判中的技巧运用 566
一、报价的技巧 566
(一)一般原则 566
(二)选择合适的开价 566
1.谁先报价 567
(三)报价 567
2.怎样报价 568
3.如何对待对方的报价 568
4.具体的报价技巧 569
二、还价的技巧 574
(一)还价的基本原则 575
1.运筹性原则 575
2.回旋性原则 575
5.挑剔性原则 576
1.坚定的让步形态 576
(二)让步形态 576
4.时序性原则 576
3.适量性原则 576
2.等额让步形态 577
3.递增的让步形态 577
4.小幅度递减的让步形态 577
5.中等幅度递减的让步形态 577
6.大幅度递减的让步形态 577
7.大幅度递减但又有价格反弹的让步形态 577
8.一次性让步形态 577
(三)阻止让步的策略与方法 578
1.以限制来阻止让步 578
1.情绪爆发策略 579
4.以攻对攻来阻止让步 579
(四)迫使对方让步的策略 579
3.以坦白求宽容来阻止让步 579
2.以示弱求怜悯同情来阻止让步 579
2.分化策略 580
3.竞争策略 580
三、其他技巧 580
(一)导入阶段应注意的技巧 580
(二)概说阶段应注意的技巧 580
(三)协议阶段应注意的技巧 581
第六节 谈判僵局的破解 581
5.借口推托,保全自己 582
4.滥施压力和圈套 582
3.凭个人的好恶来处理问题 582
2.以个人的偏见来处理问题 582
1.目空一切,自高自大 582
(一)主观原因 582
一、谈判僵局产生的原因 582
(二)客观原因 583
1.人的生理上的因素 583
2.议题的原因 583
3.外部环境的变化 583
二、破解僵局的技巧 583
(一)避免僵局的基本原则 583
1.应有欢迎反对意见的态度 583
2.要有冷静的态度 583
1.间接破解法 584
(二)破解潜在僵局的技巧 584
4.不要为意见而争吵 584
3.语言要适中 584
5.要积极探寻对方的“价值” 584
2.直接破解法 586
3.选择最佳时机破解法 587
(三)破解现实僵局的技巧 588
1.绕过现实僵局法 588
2.打破现实僵局法 588
(二)狭义语言类别 591
2.专业性的交易语言 591
1.礼节性的交际语言 591
(一)广义语言类别 591
一、谈判语言的类型 591
第七节 谈判语言 591
3.留有余地的弹性语言 592
4.威胁劝诱性语言 592
5.文学性语言 593
二、使用谈判语言的要求 593
三、谈判中语言运用的原则 594
(一)客观性原则 594
(二)逻辑性原则 594
(三)隐含性原则 595
四、语言操作技巧 595
(一)要注重倾听技巧 595
4.学会耐心地倾听 597
3.不要先入为主地听 597
5.倾听时应有积极的反应 597
1.专心致志地倾听 597
2.注意对方的说话方式,观察对方表情的变化 597
(二)倾听的技巧 597
6.学会巧妙地延长时间 598
(三)提问技巧 598
1.问什么 598
2.怎么回 598
(四)回答的技巧 600
(五)叙述技巧 601
6.顺水推舟法 601
5.委婉拒答法 601
4.以问代答法 601
3.答非所问法 601
2.模棱两可法 601
1.避重就轻法 601
1.入题的艺术 602
2.阐述的艺术 602
3.结束语的艺术 603
(六)辩论的技巧 603
1.辩论的方法 603
2.驳述与反驳述的方法 603
3.辩论的技巧 604
3.巧用说服的角度 606
2.注意说服的次序 606
(七)说服的技巧 606
1.寻求共同的利益 606
4.借助说服的韧性 607
五、谈判中的身体语言 607
(一)面部表情 607
1.眼睛的动作语言 607
2.眉毛的动作语言 608
3.嘴的动作语言 608
(二)手势 608
(三)姿态 609
(四)物体语言运用艺术 609
(一)谈判谋略构成模式 610
第八节 谈判谋略 610
一、概述 610
(二)谈判谋略五要素 611
(三)谈判谋略的制定 612
(四)谈判谋略的变换 612
1.时空性策略变换 612
2.需要性策略变换 613
3.组织性策略变换 613
4.信息性策略变换 613
二、谈判中谋略的具体运用 613
(一)最后通牒 613
(二)模糊表态 616
(三)阳奉阴违 617
(四)引石攻玉 618
(五)举重若轻 619
(六)“权力有限” 620
(七)以诚待人 621
(八)迂回侧击 622
(九)以退为进 623
(十)示假隐真 624
(十一)巧装糊涂 625
(十二)当头棒喝 626
(十三)夺气攻心 628
(十四)激将术 628
(十五)等待最佳时机 629
(十七)疲劳战术 630
(十六)出其不意 630
(十八)炒蛋战略 631
(十九)高进低退 632
(二十)以柔克刚 633
(二十一)软硬兼施 633
(二十二)刚柔并济 637
(二十三)以静制动 638
(二十四)化敌为友 639
(二十五)棉里藏针 639
(二十六)双簧战术 640
(二十七)针锋相对 641
2.对付阴谋型谈判 643
1.沉默 643
(二十八)谋略运用中的特殊技巧 643
3.对付“不合作型”谈判 644
4.争取承诺策略 644
5.私下接触策略 645
6.场外交易策略 645
7.联合策略 645
8.蚕食策略 646
9.对付固执型谈判对手 646
10.对付虚荣型谈判对手 646
(四)谈吐 647
(三)举止 647
(二)尊重风俗习惯 647
(一)守时守约 647
一、基本礼节 647
第九节 谈判中的礼节 647
(五)礼物 648
二、见面时的礼节 648
(一)介绍 648
(二)握手 648
(三)致意 649
三、在会见、会谈与交谈中的礼节 649
(一)会见中的礼节 649
(二)会谈中的礼节 649
(三)交谈中的礼节 649
1.宴会 650
(一)不同宴请中的礼节 650
四、宴请与赴宴的礼节 650
1.确定宴请的目的、名义、对象、范围与形式 651
4.席位安排 651
3.发出邀请及请柬 651
2.确定宴请的时间与地点 651
2.在涉外谈判中馈赠礼品之注意 651
4.工作餐 651
3.茶会 651
(二)宴请活动的组织工作 651
2.招待会 651
7.宴请程序及现场工作 652
(三)赴宴中的礼节 652
6.餐具准备 652
5.现场布置 652
(四)餐桌上的礼节 653
1.餐姿、餐巾与餐具 653
2.吃与喝 653
第十节 涉外经贸谈判 654
一、谈判气氛的营造 654
(一)涉外经济谈判初端气氛的形成 654
(二)涉外经济谈判融洽气氛的创造 654
(三)涉外经济谈判起始阶段的把握 655
二、谈判的进行 655
(一)询盘阶段 655
(二)发盘 656
(三)还盘 657
三、谈判礼节 658
(一)服饰端庄 658
(二)熟悉业务,应答自如 658
(三)谈吐要内外有别 658
(四)接受 658
(四)举止大方 659
四、谈判中的策略 659
(一)分析对手,采取不同的谈判策略 659
1.外国谈判对手的特点 659
(二)制定合同条款时的谈判策略 661
(三)根据时机决定先报价还是后报价 662
(四)“如果……是否……”的策略 663
(五)先硬后软的让步模式 663
(六)巧妙地实施让步 663
五、涉外谈判文书 664
(一)备忘录 664
1.备忘录的概念与作用 664
2.备忘录的格式 664
(二)对外贸易合同 664
5.交货与装运条款 665
4.包装条款 665
6.支付条款 665
2.品质条款 665
1.商品数量条款 665
3.价格条款 665
7.保险条款 666
8.检验条款 666
9.不可抗力条款 666
10.索赔条款 666
11.仲裁条款 667
附录 668
例谈 668
谈判圣手实战记 李澎 668
难难的选择 670
麻省模型 674
合理分配与谈判需要 675
文萃 675
神来之笔--传播 677
小卒与大臣 679
第六章 时间管理 683
第一节 概述 683
一、什么是时间 683
二、时间的特性 686
三、时间管理中的谬误 688
四、领导者应当讲求时效 691
五、浪费时间的常见因素分析 695
第二节 时间管理的原则 699
第三节 时间管理的一般方法艺术 701
一、按职能分类的时间管理工具和方法 701
二、怎样掌握最佳工作时间规律 702
三、如何实现目标选择 705
四、怎样计划时间 709
五、怎样制订日程表 715
六、怎样克服拖延 719
七、什么是时间管理运筹法 726
八、什么是信息时间管理法 735
九、什么是记录统计时间管理法 736
十、什么是时间管理系统分析法 738
十一、要尊重下属的时间 743
十二、要学会拒绝 744
十三、学会做外科手术 746
十四、学会设定最后期限 747
十五、要注意生活的节奏与弹性 747
(一)避免决策上的时间浪费 751
第四节 领导工作时间管理 751
一、克服工作中时间浪费现象 751
(二)克服工作安排上浪费时间的现象 753
(三)排除工作中的各种打扰 755
(四)消除工作方法上浪费时间的因素 760
二、领导工作时间管理方法举要 763
(一)精于安排法 763
(二)因形用权法 764
(三)情绪安排法 765
(四)克服犹豫法 765
(五)订约促使法 765
(十)计划时机选择法 766
(九)次序变更法 766
(六)巴京生定律法 766
(七)效力优先法 766
(八)次序显示法 766
(十一)一次做好法 767
(十二)分析工作法 767
(十三)研究工作法 767
(十四)细分工作法 767
(十五)承诺期望法 768
(十六)直线计划法 768
(十七)引导工作法 768
(十八)分段进行法 768
(十九)避开限制法 768
(二十二)紧急处理法 769
(二十三)时间记事法 769
(二十)每日提词法 769
(二十一)自我加强法 769
(二十四)强制完成法 770
(二十五)借梯登楼法 770
(二十六)善用心理法 770
(二十七)第克泰特法 771
(二十八)搁置回避法 771
(二十九)工作清单法 771
(三十)防患未然法 771
(三十四)留有空闲法 772
(三十三)例外管理法 772
(三十一)A时段善用法 772
(三十二)时间分割法 772
(三十五)程序调节法 773
(三十六)综合利用法 773
(三十七)资料有序法 773
(三十八)会议节时法 775
(三十九)讲说节时法 777
(四十)多听则明法 777
(四十一)书写节时法 777
(四十二)效率手册法 779
(四十三)以变应变法 779
(四十四)有所不为法 780
三、次序分配法 781
四、重点分配法 781
第五节 领导学习时间管理艺术 781
二、银质时间利用法 781
一、金质时间利用法 781
五、快速读书法 782
六、睡眠学习法 782
七、克服走神法 782
八、排列功效法 783
九、一次扫描法 783
十、画线、圈点阅读法 783
十一、5W1H阅读法 783
十五、形象储存法 784
十四、首尾记忆法 784
十三、“七”字记忆法 784
十二、松驰记忆法 784
第六节 领导交际时间管理艺术 785
一、人际觅时法 785
二、纵横捭阖法 785
三、缩短交往法 785
四、解异求时法 786
五、高朋满座法 786
六、善谈获时法 786
七、文明遵时法 787
八、婉言暗示法 787
九、严格守时法 787
十、不闻不问法 787
十三、敢说不字法 788
十四、道德守时法 788
十一、留得一面法 788
十二、八足行蟹法 788
十五、谈话技巧法 789
十六、时半为限法 789
十七、善听得时法 789
十八、站立会客法 790
十九、折衷协商法 790
二十、缩短交际时间 790
第七节 领导生理时间管理 791
一、谨养勿劳法 791
四、熬夜适度法 792
二、合理休息法 792
三、学会休息法 792
五、熬夜保健法 793
六、注意睡眠法 793
七、不宜夜间思维 794
八、拿破仑睡眠法 795
九、快速入睡法 795
十、减压求时法 795
十一、心理疲劳调整法 796
第八节 领导闲暇时间管理 796
二、养心益时法 797
三、笑容露面法 797
一、尽兴适度法 797
四、安步当车法 798
五、聊以忘忧法 798
六、一张一驰法 798
七、安排周末法 799
八、搁置问题法 799
九、步行思维法 799
第九节 领导家务时间管理 800
一、家务计划法 800
二、请教妻子法 800
三、摆脱琐事法 800
五、不了了之法 801
六、关系处理法 801
四、吃饭节时法 801
七、运用组合法 802
八、家务时间调查表 802
第十节 领导退休时间管理 803
一、挂靴时宣法 803
二、“伏枥”抢时法 803
三、闲中寻宝法 804
四、养生延时法 804
第十一节 时间管理检测 805
附录 810
杂谈 810
主宰你的时间〔美〕 B·尤金·克瑞斯曼 马振中、徐苏林 译 810
一、领导秘书的概念 815
二、领导秘书的作用 815
第七章 领导秘书 815
第一节 概论 815
(一)秘书对领导的精力补偿 816
1.精力补偿的原理 816
2.精力补偿的一般方法 816
(二)秘书对领导的智力补偿 816
1.智力补偿的原理 816
2.智力补偿的一般方法 817
(三)秘书对领导的心理补偿 817
1.心理补偿的原理 817
2.秘书从哪些方面给领导以心理补偿 818
四、领导秘书工作的内容 820
(三)综合性 820
(一)日常性的工作 820
三、领导秘书工作的特点 820
(二)事务性 820
(一)政治性 820
(二)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821
(三)协调性的工作 821
(四)参谋性的工作 821
五、领导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822
六、领导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 823
(一)思想上要实事求是 823
(二)工作上当好助手 823
(三)习惯上要逐步适应 824
七、领导秘书的职责与任务 824
八、领导对秘书的要求 826
九、领导选用秘书时应注意的问题 827
(一)忌选用品行不正者 827
(二)忌选用知识贫乏者 827
(三)忌选用不能动笔者 827
(四)忌选用笨手笨脑者 827
(五)忌选用体力不佳者 827
(六)忌选用沾亲带故者 827
十、领导要善于使用秘书 828
第二节 秘书的素质修养 829
一、政治素质 829
(一)进行全面的政治思想修养 830
(二)领导秘书的职业道德 830
二、秘书的知识构成 831
(一)一般知识 832
(二)专业知识 832
(三)历史文化知识 833
三、秘书的能力构成 833
(一)基础能力 834
(二)一般能力 834
(三)专业能力 835
第三节 领导秘书的人际关系 835
一、秘书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概述 835
二、秘书同领导的关系 836
(一)秘书同领导关系的特点 836
1.秘书与领导的同一性 836
2.秘书与领导的差异性 837
(二)处理关系的三个原则 838
1.敬:尊重领导者意志 838
2.谅:体谅领导者的情感 839
3.帮:帮助领导者认知 840
三、领导秘书同领导集体的关系 841
四、领导秘书同办公厅(室)的关系 842
五、秘书同平级的关系 842
(一)处理平级关系的涵义 842
(二)处理平级关系的原则 842
六、秘书同机关干部的关系 843
(一)领导秘书是“传令兵” 843
(一)处理同群众关系的内涵 844
(二)领导秘书是联系人 844
七、秘书同群众的关系 844
(二)处理同群众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845
1.等距离原则 845
2.“交心”原则 846
3.接受监督原则 846
八、秘书与下级的关系 846
(一)内涵 846
(二)原则 846
1.平等原则 846
4.信任原则 847
2.公正原则 847
3.民主原则 847
第四节 秘书的协调工作 848
一、协调工作的涵义 848
(一)协调内容 848
(二)协调作用 848
二、协调工作的类型 848
(一)政策协调 848
4.人际关系的协调 849
3.领导集体的协调 849
(三)会议协调 849
1.上下关系的协调 849
(二)关系协调 849
2.左右关系的协调 849
(四)社会协调 850
(五)信息协调 850
三、协调的方法和原则 851
(一)协调的方法 851
1.程序法 851
2.会议法 851
3.磋商法 851
4.相机法 851
(二)协调的原则 851
3.组织力量 852
(四)终结阶段 852
(三)反馈阶段 852
4.安排具体的日程 852
(一)准备阶段 852
2.执行协调计划 852
1.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852
(二)协调阶段 852
四、协调工作的程序 852
五、协调工作的形式 853
(一)建议式 853
(二)商榷式 853
(三)文件会签法 853
(四)冷热处理法 853
(六)心理协调法 854
(五)信息交流法 854
一、领导秘书的公文工作 855
(一)准备工作 855
第五节 公文工作 855
(二)秘书对领导公文加工处理 856
二、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857
(一)讲话稿内涵 857
(二)基本要求 857
三、按语写作 861
(一)内容实在 861
(二)深刻挖掘 861
(三)注意指导性 861
四、信函的写作 861
(二)注意事项 862
五、题辞的拟定 862
(一)内涵 862
六、电话稿的拟写 863
七、秘书怎样帮助领导摆脱“文山” 863
(一)严格制度法 863
(二)主动触及法 863
(三)精简简报法 863
(四)浓缩法 863
(五)标注法 863
一、信息的内容 864
第六节 信息工作 864
(十)代阅法 864
(九)把握时机法 864
(七)把好分类关 864
(六)明确对象法 864
(八)现代科技法 864
二、信息工作的内容 865
三、信息工作的作用 866
四、信息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868
(一)信息管理的一般程序 868
(二)信息工作的要求 870
二、接待工作的内容 872
(一)接待对象 872
(二)接待形式 872
一、接待工作的意义 872
第七节 接待工作 872
三、内宾接待的程序 873
四、内宾接待的要求 874
五、外宾接待的程序 874
(一)外宾接待程序的一般式 874
(二)外宾接待程序的内容 874
六、外事接待工作的基本原则 875
七、外宾接待礼仪 875
(一)迎送 875
(二)宴请 876
(三)安排文艺晚会 876
(四)安排会见和会谈 876
二、生活管理 877
第八节 生活与安全工作 877
一、环境管理 877
三、财管管理 878
四、领导的安全保卫 878
(一)住地安全保卫 878
(二)外出线路安全保卫 878
(三)现场安全保卫工作 879
第九节 领导活动的安排工作 879
一、公务活动安排 879
(一)月安排 879
(二)周安排 880
二、会见活动安排 881
(一)会见上级领导活动安排 881
(二)接见下级人员的活动安排 882
(三)接见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的活动安排 883
三、视察活动安排 883
(一)确定视察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883
(二)做好视察准备工作 884
(三)安排地视察人员食宿 884
(四)确定视察活动的日程、路线 884
(五)做好各经由地区的协调衔接工作 885
(六)掌握沿途的交通道路情况 886
(七)认真做好视察活动记录 886
(八)做好安排保卫工作 887
四、集会活动安排 887
(二)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安排 888
五、外出活动安排 888
(一)领导外出参加会议安排 888
(三)外出洽淡工作安排 889
六、宴请活动安排 891
七、观看演出安排 892
(一)审查文艺演出节目 892
(二)领导出席节日文艺演出 892
(三)领导陪同外宾观看演出活动安排 893
附录 894
专论 894
参谋者的要领 李占成 894
你适合当领袖还是参谋 陈青 895
毛泽东的几位秘书 叶永烈 896
文萃 896
陈毅换秘书 张和义 958
拿破仑的首席秘书 陈通泉 959
你要守口如瓶--在领导身边作翻译 李国辉 张明安 编译 960
办公室小偏方 961
第八章 测试评价 963
第一节 领导效能考评 963
一、领导效能 963
(一)内涵 963
(二)特征 963
(一)概念 964
二、效能考评 964
(三)领导效能的意义 964
(二)类型 965
(三)作用 966
(四)原则 967
第二节 考评的内容和程序 971
一、考评内容 971
二、考评程序 972
(一)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 972
(二)自我评定和群众评议 972
(三)综合分析和作出结论 972
(四)材料见面和复核修正 972
三、效能考评中的环境分析 973
(六)资料整理和归档保存 973
(五)领导审定和调整变动 973
第三节 考评方法 978
一、形式考评 978
(一)目标对照法 978
(二)模拟情景测试法 978
(三)专家评估法 979
(四)民意测验法 979
(五)调查研究法 979
(六)巡视考察法 979
(七)比较考评法 979
(一)如何考评领导者的时间效能 980
二、内容考评 980
(九)民主测评法 980
(十)自我述职法 980
(八)统计分析法 980
(二)如何考评领导者的办事效能 981
(三)如何考评领导者的用人效能 981
(四)如何考评领导者的组织整体贡献效能 981
第四节 领导者的自我测评实例分析 982
一、概念 982
二、具体测评分析 982
(一)管理者角色的自我诊断 982
(二)工作特点测试 984
(三)管理风格问卷 985
(四)领导方式 986
(五)领导者的类型 990
(六)性向测验 991
(七)决策作风 993
(八)管理作风 994
(九)个人作风 996
(十)领导行为 1000
(十一)领导作风 1001
(十二)指挥能力 1003
(十三)公众有关系 1004
(十四)人际关系 1004
(十五)工作压力 1004
(十六)能力诊断 1005
(十七)领导能力 1009
(十八)策略规划 1010
第五节 部属人员的绩效测评 1012
一、概论 1012
(一)绩效 1012
(二)绩效测评 1012
(三)绩效测评作用 1013
(四)绩效测评的类型 1013
二、部属的绩效测评的基本原理 1015
(一)结构--功能原理 1015
(二)定性--定量原理 1016
(三)测量--评定原理 1019
(四)静态--动态原理 1023
(五)测评原理之间的关系 1026
三、绩效测评的原则 1028
(一)防止片面性 1028
1.政治业务相统一 1028
2.质与量相统一 1029
3.将绩效测评和其他制度结合起来 1029
4.稳定和发展相结合 1029
5.主要和次要相结合 1029
6.主观和客观相结合 1029
(三)公正客观 1030
四、绩效测评标准 1030
(二)准确可靠 1030
7.局部和全局相结合 1030
(一)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1031
(二)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1031
(三)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1031
(四)静态标准和动态标准 1031
第六节 测评程序和方法 1032
一、测评程序 1032
(一)概论 1032
(二)具体程序 1032
二、测评方法 1033
(一)含义 1033
(三)具体方法 1034
(二)特征 1034
三、测评结果的检验 1041
(一)测评信度的概念与分类 1041
(二)测评效度的概念与分类 1043
第七节 组织内各类人员测评要素 1044
一、组织内人员进行测评的必要性 1044
(一)功能测评 1044
(二)必要性 1045
二、测评要素概述 1045
(一)要素体系的概念 1045
(二)要素的类型及要素体系的结构 1046
三、各类人员测评要素的特征和实例 1047
(一)各类人员测评要素的基本特征 1047
(二)各类人员测评要素的设计实例 1049
- 《自我保健按摩全书 彩图典藏版》张威编著 2018
- 《昆虫王国 写给孩子们的百科全书》贝贝狗童书馆 2018
- 《罪全书 3》蜘蛛著 2020
- 《领导力是怎样炼成的》伟宸编著 2019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中国农药研究与应用全书 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欧晓明,司乃国,陈杰编 2019
- 《招标采购实用法规全书》王军主编 2019
- 《大众汽车维修资料全书 2008-2018款车型》瑞佩尔主编 2019
- 《养生相宜与相克速查全书 1》许俊霞主编 2014
- 《英国少儿百科全书 史前时代》(英)罗伯特·缪尔·伍德(Robert Muir Wood)著 2018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新时代基层党校党性教育教学专题实务》郭志龙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