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扶风县文物志
扶风县文物志

扶风县文物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省文物志编纂委员会,扶风县文物志编纂委员会等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41933252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
《扶风县文物志》目录

序一 1

目录 1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地理环境、历史沿革 1

序二 2

附表目录 2

第二节 文物工作 2

第一章: 2

1、扶风县历史沿革简表 2

插图目录 3

图一:扶风县文物分布情况示意图 3

序三 3

凡例 4

2、扶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一览表 7

第三节 文博机构 8

二 尚德遗址 10

三 火张遗址 10

四 白龙遗址 10

五 柿坡遗址 10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 10

一 姜塬遗址 10

第二章 古遗址 10

十五 窑白遗址 11

十六 益家堡遗址 11

十二 谢家河遗址 11

十四 三人庄遗址 11

十三 龙蹄遗址 11

十一 青龙庙遗址 11

十 西河遗址 11

九 高家嘴遗址 11

八 案板下河遗址 11

七 绛帐西门外遗址 11

六 牛西遗址 11

六 五郡遗址 12

五 北吕遗址 12

七 北桥遗址 12

一 东渠遗址 12

二十 赵家遗址 12

十九 柳家遗址 12

十八 辛家台遗址 12

四 铁庄遗址 12

十七 飞风山遗址 12

第二节 周遗址 12

二 唐家河遗址 12

三 下康遗址 12

十二 陈家崖遗址 13

十三 大陈遗址 13

十一 吕宅遗址 13

一 邰城遗址 13

二 邰亭遗址 13

十 杨家堡遗址 13

九 沟塬遗址 13

八 张家沟遗址 13

第三节 秦——唐遗址 13

三 秦汉“美阳”故城、“美亭”和唐“岐阳”城遗址 14

四 唐“?川”故城 14

第一节 历史、地理位置 15

第三章 周原遗址 15

1 召陈甲区建筑群基址 17

一 居住遗址 17

第二节 周原(扶风地区)遗址分布 17

图二:周原扶风地区遗址分布示意图 18

图三:召陈西周遗址平面图 19

4 下务兹居住遗址 21

3 召陈丙区建筑群基址 21

2 召陈乙区建筑群基址 21

5 下康村治玉作坊遗址 22

5 庄白村居住遗址 22

4 庄白村治玉作坊遗址 22

2 齐家村冶铜作坊遗址 22

1 庄李村冶铜作坊遗址 22

二 手工业作坊遗址 22

9 齐家村建筑群遗址 22

8 刘家村居住遗址 22

7 强家村居住遗址 22

6 召李村居住遗址 22

3 齐镇村冶铜作坊遗址 22

1 先周墓葬 23

第三节 墓葬 23

11 齐家村石器作坊遗址 23

10 任家村制骨作坊遗址 23

9 齐家村制骨作坊遗址 23

8 云塘村制骨作坊遗址 23

7 下樊村制瓦作坊遗址 23

6 齐家村制陶作坊遗址 23

一 刘家村墓地及发掘 23

图四:周原扶风地区墓葬分布示意图 24

2 西周墓葬 25

3 战国墓葬 25

二 黄堆西周墓地及发掘 25

1 东南角墓区 25

2 西南角墓区 26

三 云塘西周墓地及发掘 26

四 上康村墓地 27

五 齐镇村东壕墓地 27

七 庄白——齐家墓地 28

六 刘家——庄白墓地 28

十 强家墓地 30

九 召李墓地 30

八 许家胡同西周墓地 30

一二 樊村墓地 31

一一 任李墓地 31

第二节 法门寺和真身宝塔 32

第一节 清真观玉清殿 32

第四章 古建筑 32

第四章: 36

3、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主要文物一览表 36

附: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主要文物一览表 36

第三节 城隍庙古建群 43

第四节 ?峰塔 44

第五章 古墓葬 46

第一节 陵墓 46

一 隋文帝泰陵 46

二 马援墓 46

图五:隋文帝陵、祠位置图 47

附:隋文帝陵、祠位置图 47

三 班固墓 48

四 南宫适墓 48

五 窦滔墓 48

六 师旷墓 48

七 杨珣墓 49

八 马氏墓 49

九 胡昱墓 49

一○ 王纶墓 49

第二节 西周墓地 49

一 北吕周人墓地 49

第三节 战国墓地 50

二 杨家堡西周墓地 50

三 其他西周墓地 50

第四节 秦汉墓地 50

一 灵护战国墓地 50

二 五郡西村战国墓地 50

三 其他战国墓地 50

二 姜嫄墓地 50

一 石家墓地及一号墓的发掘 50

七 西王村汉墓 51

六 西河汉墓 51

五 吕宅汉墓 51

四 小寨东汉墓 51

三 陵东——陵角村墓地 51

图六:扶风县青铜器出土地点示意图 52

图七:周原扶风地区青铜器出土地点示意图 53

4、扶风县历代出土商周青铜器窖藏情况一览表 54

第六章 54

第六章 商周青铜器 57

第一节 窖藏出土的青铜礼器 57

一 任家窖藏(1——3号) 57

拓片一:禹鼎铭文 62

拓片目录 62

二 康家窖藏(1——3号) 63

三 齐家窖藏(1——8号) 65

拓片二:师同鼎铭文(左)庚姬尊铭文(右) 69

5、庄白一号窖藏出土器物一览表 70

四 庄白窖藏(1——6号) 71

拓片三:史墙盘铭文(上)三年?壶铭文(下) 73

拓片四:师?鼎铭文 80

五 强家窖藏(1号) 81

六 李家窖藏(1——3号) 82

七 刘家窖藏(1——2号) 82

八 陈家窖藏(1——4号) 83

九 齐正窖藏(1——2号) 84

一○ 云塘窖藏(1——3号) 85

一一 务兹窖藏(1——2号) 86

一四 北桥窖藏(1号) 87

一三 齐村窖藏(1——2号) 87

一二 桥王窖藏(1号) 87

拓片五:?簋铭文(上)伯公父瑚铭文(下) 88

一六 官吊窖藏(1号) 89

一五 杨家堡窖藏(1号) 89

一八 豹子沟窖藏(1号) 90

一七 沟塬窖藏(1号) 90

一九 吕宅窖藏(1——3号) 90

二○ 穆家窖藏(1号) 91

二一 早杨窖藏(1号) 91

二二 孙家台窖藏(1号) 91

二三 五郡窖藏(1——2号) 91

6、扶风县商周墓葬出土青铜礼器一览表 92

第二节 墓葬出土的青铜礼器 93

二四 小西巷窖藏(1号) 93

二五 东渠窖藏(1号) 93

一 神村坡西周墓(1号) 93

三 上康西周墓(2号) 94

二 强西东周墓(1号) 94

四 齐家西周墓(8、1、19、35号) 94

五 齐正西周墓(1、2、3号) 96

六 刘家西周墓((72)1——5(80)2号) 96

图八:扶风县出土的商式和先周铜器 98

七 美阳商代墓(1号) 99

八 杨家堡西周墓(2号) 99

九 召李西周墓(1号) 99

一○ 庄白西周墓(1号) 100

图九:庄白一号墓出土的铜器 101

拓片六:?簋铭文 102

一一 白龙西周墓(1号) 103

一二 云塘西周墓(10、13、20号) 103

图一○:云塘一三号墓出土的铜器 105

图一一:云塘二○号墓出土的铜器 106

一三 强家西周墓(1号) 107

一四 黄堆西周墓(10、1、4号) 108

一五 北吕西周墓(1、251、148号) 109

一六 唐西塬西周墓(1号) 110

一七 天合寺西周墓(1号) 110

一八 益家堡商代墓(1号) 110

一九 下河村西周墓(1号) 110

二○ 元树村西周墓(1号) 110

二一 窑院西周墓(1号) 110

六 夔纹簋 111

一○ 单盉 111

一一 环带纹瑚 111

一二 饕餮纹鼎 111

一三 夔纹簋 111

八 涡纹鼎 111

七 父丙尊 111

九 雷乳纹簋 111

五 ?父乙方鼎 111

四 斜角夔纹鼎 111

三 重环纹鼎 111

二 饕餮纹爵 111

一 鸟纹卣 111

第三节 征集、拣选的青铜礼器 111

一 尸臣鼎 112

一五 弦纹觚 112

一六 饕餮纹爵 112

一七 父乙觯 112

一八 雷乳纹簋 112

一九 饕餮纹鼎 112

二 铜酒尊 112

一四 乳钉纹簋 112

三 师鱼父盨 112

第四节 历史上出土的青铜礼器 112

五 姬?豆 113

六 铜盉 113

四 伯庶父簋、?簋、叔高父盨、毛伯簋盖 113

九 铜鼎 113

七 祖丁簋 113

八 史黎瑚 113

十○ 商虎簋 113

十一 鸟尊 113

三 锛 114

第五节 青铜生产工具 114

一 方銎斧 114

二 圆銎斧 114

四 凿 114

五 削 114

六 小刀 115

七 刻镂刀 115

八 锥(针)钻 115

九 锯 115

一○ 铲 115

一一 双头鱼钩 115

7、扶风县收藏商周青铜工具统计表 115

三 直内无胡戈 116

七 龙虎纹戈 116

五 方格纹戈 116

四 兽内戈 116

六 虎纹戈 116

二 銎内戈 116

一 柱内戈 116

第六节 青铜兵器 116

图一二:扶风县出土的西周铜戈 117

八 直内一脊戈 117

九 直内三脊戈 117

一○ 镰形戈 118

图一三:扶风县出土的西周铜玉兵器 118

一五 长胡两穿戈 119

一七 直内戟 119

一六 内端带环戟 119

一八 有骹戟 119

一三 短胡二穿戈 119

一二 短胡一穿戈 119

一一 直内无穿戈 119

一四 长胡三穿戈 119

二四 素面矛乙 120

一九 铜我 120

二○ 五角状殳 120

二一 刺球状殳 120

二二 瘦体矛 120

二三 素面矛甲 120

二六 两穿素面戚 120

二五 蚱蜢纹大戚 120

二七 素面戚 121

二八 素面钺 121

图一四:扶风县出土的铜、骨镞 121

二九 镞 121

8、扶风县博物馆藏长兵器统计表 122

9、北吕出土长兵器统计表 122

三○ 蝉纹弓柲 122

三一 素面弓柲 122

第七节 青铜车马器 123

一 輨 123

二 ? 123

三 轭足 123

四 轭首 123

五 环廓式銮 123

六 薄片廓銮 123

七 ?(环带纹?、重环纹?、棱箍纹?、盘长纹?、兽吃人纹?、螺顶? 123

蕉叶纹?、弧顶蕉叶纹?) 123

10、周原博物馆藏长兵器统计表 123

一○ 圭形饰 124

八 辖(兽首辖、猪头辖、重环纹辖) 124

九 辕顶饰 124

一一 饕餮纹伏免 124

一二 长方形镂孔矛 124

一三 蝌蚪形镂孔矛 124

一四 泡(人抓虎形泡、鳞纹圆泡、涡纹圆泡、夔纹圆泡、索状纹泡、镂 124

孔鳞纹泡、云纹泡、双头龙纹泡、菱形泡、牛首形泡、兽面形泡、 124

虎头形泡、蝉形泡、长方形泡) 124

一五 节约(×状节约、Y状节约、十字形节约、枣核形节约) 125

一六 别棒 125

一七 环 126

一八 镳(“C”形镳、虎形镳、牛角形镳、“?”形镳、方形镳、圆涡形镳、曲棒形镳。) 126

一九 衔(衔、橛、镝) 126

二○ 当卢(素面当卢、饕餮纹当卢、鳞纹当卢。) 126

二一 马冠 127

二二 带饰(鳞纹圆带饰、双龙纹方带饰、鳞纹方带饰、象首形带饰) 127

二 邰林鼎 128

七 双耳釜 128

第一节 秦汉铜器 128

一 朱公鼎 128

三 邰咸鼎 128

四 邰鼎 128

五 素面鼎 128

六 素面釜 128

八 素面甑 128

九 素面甗 128

第七章 秦汉以后的铜器 128

一六 弦纹魁 129

二一 蒜头扁壶 129

二○ 鱼形提梁壶 129

一九 蒜头壶 129

一七 素面魁 129

一八 鋗 129

一四 吊锅 129

一三 单耳鍪 129

一二 无耳鍪 129

一一 带把双耳鍪 129

十 勇甗 129

一五 鍑 129

二七 素面盉 130

三一 洗 130

三○ 耳杯(素面耳杯、带把耳杯、带流耳杯) 130

二九 钫 130

二八 凤鸟流盉 130

二六 瓦纹筒状卣 130

二五 素面筒状卣 130

二四 弦纹钟 130

二三 宽带纹钟 130

二二 素面扁壶 130

三二 鉴 131

三三 盆(瓦纹盆、严氏盆、延光三年盆) 131

三四 素面匜 131

三五 量器(素面铜圭、新莽铜撮、素面铜撮、素面铜龠、铜斗) 131

三六 兵器 133

三七 大吉利铜铃、素面铜铃 133

三九 ?斗 133

四○ 三足提链罐 133

四一 鎏金铜朱雀 133

四二 立凤博山炉 133

四三 四叶博山炉 133

四四 铜灯 133

1 盒形灯(三足筒状盒形灯、椭圆盒形灯,长方盒形灯) 133

三八 熨斗 133

四五 带钩(错银带钩、琵琶形带钩、兽首形带钩、长臂猿形带钩) 134

四七 铜镇(鎏金卧虎铜镇、鸳鸯铜镇、素面铜镇) 134

四六 铺首衔环(鎏金铺兽衔环、铺首衔环) 134

2 菱纹三足灯 134

4 高柱灯(分体高柱灯、弦纹高柱灯、素面高柱灯) 134

3 三纽铜吊灯 134

第二节 唐代铜器 135

一 铜用器 135

1 薰炉 135

2 塔式豆 135

第三节 宋元铜器 135

1 新平铜 135

二 金代铜器 135

一 宋代铜器——夔纹方炉 135

3 鎏金铜盘 135

2 花苞形首铜钗 135

1 花瓣形首铜钗 135

二 装饰品 135

4 错银铜钵 135

3 方炉 136

2 三羊鼎 136

2 咸宁铜 136

三 元代铜器 136

1 泰定五年权 136

2 凤翔府造权 136

3 锅 136

第四节 明清铜器 136

1 兽头彝 136

一 铜用器 136

5 盘龙纹瓶 136

4 宣德炉(环耳宣德炉、狮首耳宣德炉) 136

2 铜塔刹 137

1 铜舍利塔 137

二 其它文物 137

6 景泰兰罐 137

1 先周橄榄纽素面镜甲 138

第一节 周秦铜镜 138

第八章 铜镜 138

一 先周、西周铜镜 138

2 先周橄榄纽素面镜乙 138

3 西周重环纹镜 138

二 战国铜镜 138

1 弦纹镜 138

2 蟠虺纹镜 138

3 蟠螭纹镜 138

4 四乳蟠螭镜 138

三 柿蒂蟠螭镜 139

四 内连弧四乳镜 139

二 三角直线纹镜 139

五 见日之光镜甲 139

六 见日之光镜乙 139

七 见日之光镜丙 139

八 见日之光镜丁 139

九 常乐未央镜 139

一○ 长毋相忘镜甲 139

一一 长毋相忘镜乙 139

一四 规矩草叶纹镜 139

一三 日有喜镜 139

一二 常富贵镜 139

一 涡纹地蟠螭镜 139

第二节 两汉铜镜 139

一八 菊花座星云纹镜 140

二八 飞鸟镜 140

二七 铜华镜乙 140

二六 铜华镜甲 140

二五 洁白镜乙 140

二四 洁白镜甲 140

一九 十二内连弧四乳镜 140

二三 带而字昭明镜丙 140

二二 带而字昭明镜乙 140

一七 星云纹镜 140

一六 草叶四龟镜 140

一五 方格草叶纹镜 140

二一 带而字昭明镜甲 140

二○ 昭明镜 140

三九 神兽规矩镜 141

四三 四乳规矩镜 141

二九 四鹤镜 141

三○ 四乳四鸟镜 141

三一 四乳四龙镜 141

三二 四螭镜甲 141

三三 四螭镜乙 141

三四 龙虎镜 141

三五 四乳神兽镜 141

三六 五乳神兽镜 141

三七 七乳神兽镜 141

三八 圆圈规矩镜 141

四○ 八乳规矩镜 141

四一 连弧八乳规矩镜 141

四五 地支规矩镜 141

四四 宜长秩镜 141

四二 雏鸟规矩镜 141

五七 君宜高官镜乙 142

五九 长宜高官镜甲 142

四六 太山仙人镜 142

四七 朱氏镜 142

四八 王氏镜 142

四九 仙人不知老镜 142

五○ 张氏镜 142

五一 宜子孙镜 142

五二 长宜子孙镜 142

五三 位至三公镜甲 142

五四 位至三公镜乙 142

五五 位至三公镜丙 142

五六 君宜高官镜甲 142

五八 君宜高官镜丙 142

拓片七:铜镜(一) 143

六八 龙马镜 144

六○ 长宜高官镜乙 144

六一 青盖镜甲 144

六二 青盖镜乙 144

六三 云雷纹连弧镜 144

六四 双凤镜 144

六五 双龙镜 144

六六 龙虎镜 144

六七 四兽镜 144

六九 家常贵富镜甲 144

七○ 家常贵富镜乙 144

七一 四鹤家常贵富镜 144

七二 四乳八鸟镜 144

第三节 隋唐铜镜 144

一 隋仁寿镜 144

二 隋窥庄益态镜 144

一二 唐剔地纹镜 145

一三 唐雀绕花枝镜甲 145

一一 唐盘龙舞凤镜 145

十○ 唐鸾鸟镜 145

一五 唐宝相花镜 145

一六 唐菱花四兽镜 145

一七 唐双鸾镜 145

一四 唐雀绕花枝镜乙 145

九 唐海兽葡萄镜 145

八 唐素月镜 145

七 唐秦王镜 145

六 隋发花流采镜 145

五 隋十二生肖镜 145

四 隋玉匣镜 145

三 隋晓月镜 145

一八 唐鸳鸯双雀衔绶镜 146

一九 唐舞凤菱花镜 146

二○ 唐鸳鸯双雀镜 146

二一 唐凫雁花枝镜 146

二二 唐双鸾双雀镜 146

二三 唐四鸾飞午镜 146

第四节 宋元铜镜 146

一 宋元祐镜 146

二 宋航海图镜 146

三 宋浮阳清辉镜 146

四 宋清素传家镜 146

五 宋带把规矩镜 146

六 宋带把人物镜 146

七 宋带把松鹤人物镜 146

八 宋带把童子戏耍镜 146

九 宋带把龟鹤仙人镜 146

一○ 宋带把人物镜 147

拓片八:铜镜(二) 147

二四 元仿唐海兽葡萄镜 148

二一 元宫斋镜 148

二二 元凤凰凫雁镜 148

二三 元宝相花镜 148

二○ 元人物镜 148

二五 元双鱼镜 148

二六 元团菊纹镜 148

二九 元带把双鱼镜 148

二八 元双鱼镜 148

二七 元四印镜 148

一九 元仿汉昭明镜 148

一八 元宝相花镜 148

一七 元菊花草蔓镜 148

一六 元双凤镜 148

一五 宋花卉镜 148

一四 宋菊花镜 148

一三 宋菱花八卦镜 148

一二 宋菱花人物镜 148

一一 宋饮牛镜 148

2 共字圜钱 149

第一节 钱币 149

一 西周钱币 149

1 虎斑宝贝 149

2 货贝 149

3 铜贝 149

4 玉石贝 149

二 春秋战国钱币 149

1 明刀 149

3 重一两十二铢圜钱 149

4 长垣一釿圜钱 149

三 秦汉魏晋南北朝钱币 149

1 秦半两 149

第九章 钱币印章 149

2 汉八铢半两 149

3 汉四铢半两(武帝四铢半两、文帝四铢半两、榆荚半两、传形半两) 149

5 西汉小五铢 150

6 东汉五铢(东汉初中期五铢、四出五铢) 150

4 西汉五铢(Ⅰ式、Ⅱ式、Ⅲ式) 150

10 货泉(Ⅰ式、Ⅱ式) 150

7 剪轮五铢 150

8 綖环五铢 150

9 大泉五十(Ⅰ式、Ⅱ式、Ⅲ式) 150

11 剪轮货泉 150

12 布泉 150

13 货布 150

14 契刀五百 150

15 小泉直一 150

2 开元通宝(Ⅰ式、Ⅱ式) 151

24 常平五铢 151

3 会昌开元 151

1 开皇五铢 151

四 隋唐宋金钱币 151

27 永通万国 151

26 布泉 151

25 五行大布 151

16 差布五百 151

23 永安五铢 151

22 太和五铢 151

21 太货六铢 151

20 太平百钱 151

19 丰货 151

18 大布黄千 151

17 么布二百 151

4 乹元重宝 152

5 重轮乹元重宝 152

6 天福元宝 152

7 汉元通宝 152

15 开元通宝 152

20 淳化元宝 152

19 太平通宝 152

18 宋元通宝 152

17 大唐通宝 152

16 唐国通宝 152

8 周元通宝 152

14 咸康元宝 152

13 乾德元宝 152

12 光天元宝 152

11 天汉元宝 152

10 通正元宝 152

9 乾亭重宝 152

21 至道元宝 153

27 天圣元宝 153

22 咸平元宝 153

23 景德元宝 153

24 祥符元宝 153

26 天禧通宝 153

25 祥符通宝 153

34 嘉祐元宝 153

38 熙宁元宝 153

37 熙宁重宝 153

36 治平通宝 153

35 治平元宝 153

28 明道元宝 153

33 嘉祐通宝 153

32 至和通宝 153

31 庆历重宝 153

30 皇宋通宝(宽廓皇宋通宝、窄廓皇宋通宝) 153

29 景祐元宝 153

39 熙宁通宝 154

40 元丰通宝(铁、铜两种) 154

41 元祐通宝(铁、铜两种) 154

42 绍圣元宝(铁、铜两种) 154

43 元符通宝 154

44 圣宋元宝 154

45 崇宁通宝 154

47 大观通宝 154

48 政和通宝(铁、铜两种) 154

49 重和通宝 154

50 宣和通宝(铁、铜两种) 154

46 崇宁重宝 154

2 至大通宝(汉蒙两文) 155

8 万厉通宝 155

9 天启通宝 155

6 洪武通宝 155

5 大中通宝 155

4 至正通宝 155

3 蒙文至元通宝 155

54 大定通宝 155

1 天佑通宝 155

五 元明清钱币 155

55 泰和重宝 155

53 正隆元宝 155

52 建炎通宝 155

51 绍兴元宝 155

10 崇祯通宝 155

7 永乐通宝 155

11 永昌通宝 155

12 利用通宝 156

13 昭武通宝 156

14 洪化通宝 156

15 裕民通宝 156

16 永历通宝 156

17 顺治通宝 156

18 康熙通宝 156

19 雍正通宝 156

20 乾隆通宝 156

21 嘉庆通宝 156

22 道光通宝 156

23 咸丰通宝 156

24 同治通宝 156

25 光绪通宝 156

26 宣统通宝 156

27 太平天国 156

28 库车拉锡丁汗钱 156

六 中华苏维埃200文铜币 157

七 压胜钱 157

1 龟蛇七星宝剑大泉五十 157

2 日有万陪钱 157

3 十二生肖钱 157

八 外国钱币 157

1 景兴通宝 157

2 宽永通宝 157

3 明命通宝 157

4 鎏金马蹄金 157

3 石币(齐法化刀币、安邑二釿布币,邯郸布币) 157

4 景兴巨宝 157

2 肥厚货泉 157

1 八卦文肥厚钱 157

九 其它钱币 157

5 外国铭文铅饼 157

一○ 铜货布母范 158

第二节 印章 158

一 官印 158

二 私印 159

拓片九:印章、钱币 160

三 其它印 161

第十章 陶瓷器 162

第一节 陶窑及制陶工具 162

一 陶窑 162

1 北吕先周陶窑 162

2 齐家西周陶窑 162

图一五:陶窑 163

三 陶制工具 164

1 纺轮:(七棱柱体纺轮、蒜锤形纺轮、薄饼形纺轮、圆柱形纺轮、鼓形纺轮) 164

二 制陶工具 164

3 陶拍 164

2 陶低手 164

1 陶轮 164

2 加工工具(叶脉纹陶?,方格纹陶?,直线纹陶?,陶刀、陶刮削器、陶凿、陶斧、陶锛) 165

3 铸铜模范(素面小铜泡范、夔龙纹大铜泡范、礼器残外范,兽头模) 165

第二节 生活用陶器 166

1 仰韶文化陶器(尖底瓶、红陶钵红陶瓶、红陶杯、红陶盘、红陶器座) 166

2 龙山文化陶器(篮纹双耳罐、素面双耳罐,红陶双耳瓶,红陶鬶、红陶单耳带流杯、红陶单耳罐、单耳鬲、灰陶双耳杯、灰陶钵、黑陶盆、篮纹灰陶壶、灰褐陶罐,灰陶尊、灰陶双耳斝) 166

一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166

二 商周时代的陶器 167

1 白家窑出土的商文化类型陶器(分裆锥足鬲、圜底尊、泥质灰红陶罐、夹砂红陶罐、假腹豆) 167

图一六:白家窑出土的商代陶器 167

图一七:刘家出土的姜戎文化类型陶器 168

2 刘家出土的“姜戎”文化类型陶器(横鋬鬲、单耳鬲、双耳鬲、单耳罐、双耳罐,双腹耳平底罐、双耳尖底罐、敛口罐,折肩罐、双大耳罐、联珠纹罐) 168

3 北吕出土的姬周文化类型陶器(高领鬲、柱足鬲、锥足鬲、肥足鬲、撇足鬲、折肩罐、圆肩罐、长腹罐、彩绘罐、碗形簋、素面尊、直腹盆、敛口碗、盆形盂) 169

图一八:北吕出土的姬周文化类型的陶器 170

4 召陈遗址出土的西周生活用陶器(双耳鬲、分裆袋足鬲,联裆锥足鬲,豆形簋,弇口簋、十字镂孔豆,三足器,铲形三扁足大瓮,乳形三足大瓮,圜底瓮、带流盆、双耳盆、深腹盆、带流罍、大口尊、索耳罐、茧形壶) 171

图一九:召陈遗址出土的西周陶器 172

图二○:齐家西周墓出土的仿铜陶器 174

5 齐家西周墓出土的仿铜陶器(弦纹鼎、连体甗、弦纹带盖簋、提梁卣、三足盉,彩绘盘、弦纹尊、素面爵、弦纹觚、素面觯、贯耳壶)附:周原博物馆藏西周陶器统计表。 174

三 春秋——唐代陶器 175

1 春秋陶器(弦纹鼎、弦纹甗) 175

2 战国陶器(细绳纹灰陶鬲、邰亭鼎、弦纹鼎、美亭鼎、美亭盆、绳纹釜、斜方格纹釜,邰亭壶、带盖壶、茧形壶、素面豆、圆肩罐、大口尊、灰陶簋、小口陶瓮、弦纹盆) 175

3 秦汉陶器(黄釉陶鼎、双环耳鼎、高领陶釜、三足釜、带把釜、陶甑陶炉、素面罐、绳纹罐、弦纹罐、青釉陶壶、四神绿釉陶壶、双耳扁壶 177

圆筒形三足陶仓、圆筒形无足陶仓,彩绘陶仓房,双鱼纹陶灶、长方形陶灶、绿釉陶井、耳杯、陶斗、陶盆,陶碗,绿釉陶奁、彩绘带鞍马、无鞍马、陶牛、女立俑、男跪坐俑,陶狗、陶猪,陶鸡、陶鸭、陶羊) 177

4 唐代陶器(彩绘云纹陶罐、兽面纹罐、瓦纹罐、陶灯) 179

第三节 历代陶制建筑材料 180

一 西周陶制建筑材料 180

1 水管 180

2 砖 180

3 瓦(早期瓦、中期瓦、晚期瓦) 180

1 西周瓦当(重环纹大瓦当,素面中瓦当,重环纹中瓦当,素面小瓦当、重环纹小瓦当) 183

二 汉以后的陶制建筑材料 183

1 汉代陶制建材(空心砖、回纹方砖、素面方砖、筒瓦、板瓦,五角水管) 183

2 隋唐陶制建材(隋莲花方砖、隋菱形网格纹方砖、隋粗绳纹条砖、隋素面条砖、隋筒瓦、唐莲花方砖、唐菱形网格纹方砖) 183

三 历代瓦当 183

拓片一○:瓦当 184

2 汉代瓦当(长生无极当,云纹当) 185

3 隋唐瓦当(隋单瓣莲花当,双瓣莲花当,兽面当,云纹当,菩萨当、唐单瓣莲花当) 186

第四节 历代陶文和刻划符号 186

一 西周陶文和刻划符号 186

1 陶簋圈足上的环刻文字 186

5 ? 187

7 ? 187

6 ? 187

8 ? 187

4 ? 187

3 ? 187

2 Ⅰ 187

15 ○ 187

17 ? 187

23 ? 187

22 ? 187

21 ? 187

20 ? 187

19 ? 187

18 ? 187

9 ? 187

16 ? 187

14 ? 187

13 ? 187

12 ? 187

11 ? 187

10 ? 187

24 日 188

25—28 一三?× 188

29 + 188

30 ? 188

拓片一一:陶文符号 189

1 邰亭 190

二 秦汉陶文 190

2 美亭 190

3 初平元年朱书陶文 190

4 初平二年朱书陶文 190

三 宋代陶文 190

1 绍圣二年砖刻卖地契 190

2 朱书买田契 190

2 青瓷簋 191

二 杨家堡四号墓出土的西周原始青瓷 191

4 刻花青瓷片 191

3 青瓷折肩罐 191

1 大口尊 191

1 四耳青瓷尊 191

一 周原出土的西周原始青瓷 191

第五节 历代瓷器 191

四 明代墨书砖文 191

五 北吕、黄堆、城关出土的唐代瓷器 192

1 白釉绿彩瓷灯 192

2 绿釉瓷砚 192

1 绿釉四系罐 192

2 白瓷碗(共三件) 192

3 青瓷小碗 192

5 罍 192

三 北吕出土的汉代原始青瓷罐 192

6 罐 192

4 簋 192

3 豆 192

2 器盖 192

四 周家南庄出土的隋代瓷器 192

6 篦纹五足瓷炉 193

4 黑釉瓷罐 193

3 青白瓷碟 193

2 青白瓷小碗 193

1 青白瓷茶托 193

七 召首杨家村墓葬出土的青白瓷器 193

5 团菊纹青瓷碗 193

4 凤凰牡丹纹瓷枕 193

3 青瓷瓶 193

2 八棱青瓷洗 193

1 带盖青瓷盏 193

六 绛帐、城关等出土的宋代瓷器 193

八 北吕等地出土的金元瓷器 194

1 金代酱黄釉瓷碗 194

2 元代黑釉高足杯 194

3 元代紫斑青釉碗 194

4 元代黑釉剔花瓷? 194

5 元代紫斑瓷碗 194

6 焦吕出土的龙泉窑青瓷盘 194

三 宋代金银器 195

2 蹀躞带饰 195

3 银带扣 195

4 银带环 195

5 金镯 195

6 金环珥 195

7 银铤 195

8 碎银 195

9 莲瓣形高足银杯 195

1 银方銙 195

第十一章 金银铁石骨杂器 195

第一节 金银器 195

一 汉代银器(银镯) 195

二 唐代银器(银钗) 195

2 金耳环 196

1 铧 196

一 召公窖藏出土的汉代铁器 196

第二节 铁器 196

4 银钗 196

3 银勺 196

2 铧冠 196

1 金凤冠 196

四 清代金银器 196

13 银铤 196

12 折枝花海棠形银羽觞 196

11 六瓣银碗 196

10 银碗 196

6 铁铲 196

4 鼎 196

5 铁刀 196

7 轮爪 196

3 犁镜 196

7 铜镞 197

1 锅 197

四 法门寺窖藏出土的宋代铁器 197

五 明代铁钟 197

2 镢 197

1 权 197

三 张吴窖藏出土的三国铁器 197

5 釜 197

6 货布 197

4 灯 197

3 穿 197

2 铁铧 197

1 铁架铜棘轮 197

二 西官窖藏出土的汉代铁器 197

2 瓮 197

第一一章: 198

11、扶风县博物馆藏历代铁器一览表 198

2 琮(黄青玉琮、青灰玉琮) 199

第三节 玉、石器 199

5 璜(鱼形璜、汉白玉璜、绿玉璜、青白玉璜、鸟纹璜、青玉璜) 199

4 玉璋 199

3 汉白玉圭 199

1 璧(黄青玉璧、青白玉璧、青玉璧、龙纹璧(旋玑)) 199

一 西周玉器 199

12 斧、锛(青玉锛、黄棕玉斧、青玉斧) 200

6 玦(浅绿色玉玦、煤玉玦、青玉玦) 200

7 瑁(纱石瑁、青石瑁) 200

8 弦纹玉簋 200

9 弦纹玉匜 200

10 戈(青玉戈、曲援戈、青白玉戈、黄青玉戈、汉白玉戈) 200

11 钺 200

13 玛瑙? 201

14 玉刀 201

15 玉匕(共两件) 201

16 ? 201

17 柄形器(青玉柄形器甲、乙,黄玉柄形器) 201

18 鱼(青玉鱼,黄棕玉鱼、青绿玉鱼,璜形鱼,绿玉鱼,黄棕玉鱼甲、乙) 201

21 青玉卧牛 202

23 青白玉龙 202

22 青玉鹿 202

24 玉人、玉猴(蹲踞式玉人、立兽玉人,蹲式玉猴) 202

20 鸟(白玉鸟、绿玉飞鸟、绿玉立鸟、褐玉鸟、青玉鸟) 202

19 玉蚕(黄绿玉蚕甲乙,青白玉蚕蛹、青白玉蚕) 202

二 历代石器 203

27 天河宝石 203

2 商周生产工具(石斧、弧刃斧、无孔石刀、双孔石刀、石臼、石耜、石环状器、钻帽、石磬) 203

1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网坠、两孔石刀、凿、斧、锛、石球) 203

26 玛瑙管珠 203

25 兽类玉饰(白玉兽、青玉兽、青玉半蹲兽) 203

12、西周石磬各部位尺寸表 204

图二一:周原出土的西周甲骨文(一) 205

第四节 甲骨文和骨器 206

1 八字卜骨 206

2 十字卜骨甲 206

3 十字卜骨乙 206

4 三十六字卜骨 206

一 刻辞卜骨 206

图二二:周原出土的西周甲骨文(二) 207

5 二十二字卜骨 207

6 三字卜骨 207

二 刻辞卜甲 207

1 生产工具(锯齿骨镰、梯形骨铲、长条形骨铲、骨刀、梯形骨锥,钉形骨锥、骨针、骨别子) 208

2 生活用具(掏耳勺、骨笄) 208

三 骨器 208

四 兵器——镞 210

第五节 角、蚌、杂器 210

一 角器 210

1 鹿角斧 210

2 牛角? 210

4 蚌刀 210

3 蚌壳 210

2 蚌鱼 210

1 蚌泡 210

二 蚌器 210

3 羊角铲 210

4 兽角锥 210

四 料器 211

三 蛤蜊 211

5 蚌镰 211

3 宽角铺首 212

第十二章 中颜纸、善本书 212

一 麻布 212

二 麻纸 212

三 青铜铺首 212

1 高角铺首 212

2 低角铺首 212

第一节 中颜纸和同出文物 212

4 无角铺首 212

四 带扁钉铜泡 212

五 车马器 212

1 铜环 212

1 剑格 213

2 盖弓帽 213

3 轭足饰 213

4 杠 213

5 ? 213

6 马蹄形铜饰 213

六 铜剑饰 213

2 镖 213

七 钱币 213

第二节 善本书 213

一 毗卢藏 213

附:毗卢藏目录表 213

第一二章: 213

13、毗卢藏目录表 213

14、普宁藏目录表 214

二 普宁藏 214

附:普宁藏目录表 214

15、秘密经目录表 236

三 秘密经 236

附:秘密经目录表 236

六 1939年写经 238

七 宋、元版部分藏经刻经题记 238

五 “特别版式”的经卷 238

四 妙法莲花经 238

附:粘纸题记 240

16、扶风县图书馆藏善本书目录表 241

第一节 金石造像 242

一 北魏造像 242

1 樊道安造像碑 242

2 正光二年造像碑 242

3 铜坐佛 242

二 隋代造像 242

1 开皇十年造像 242

2 大业元年造像 242

三 唐代造像 242

1 永隆二年造像 242

2 太和八年造像 242

3 鎏金铜一佛二菩萨 242

第十三章 金石造像和碑碣、经幢、墓志 242

8 铜半结跏趺坐菩萨 243

1 天顺五年石造像 243

3 铜献寿乐俑(献桃俑、献佛手俑、弹琵琶俑、吹箫俑、弹琴俑、击鼓俑、击俑、敲锣俑、吹笛俑、吹笙俑) 243

4 鎏金铜站佛 243

5 铜七佛 243

10 铜站立观音菩萨 243

9 铜观音菩萨 243

2 景泰四年石造像 243

四 明代造像 243

7 铜菩萨 243

4 铜普贤菩萨 244

6 铜鎏金嘉靖三十七年造像 244

第二节 法门寺宝塔藏铜造像 244

一 明代造像 244

1 佛像甲 244

2 佛像乙 244

3 佛像丙 244

4 万历十五年造像 244

5 万历十二年造像 244

6 佛像 244

5 铁文殊菩萨 244

〈2〉南无游步功德佛 245

12 佛像 245

〈3〉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 245

〈4〉南无娑留那佛 245

二 清代造像 245

15 万历元年造像 245

14 布袋僧 245

13 供养人像 245

〈1〉南无清净佛 245

10 崇祯二年造像 245

7 万历二十七年造像 245

9 千佛殿造像 245

8 佛像 245

11 佛像 245

2 崔献楼造像乙 246

9 路孝愉造像 246

三 民国造像 246

1 崔献楼造像甲 246

4 崔景春造像 246

3 颠海造像 246

5 焦藩东造像甲 246

6 焦藩东造像乙 246

7 朱庆澜造像 246

10 菩萨像 246

11 杨绍彭造像 246

二 隋仁寿元年凤泉寺舍利塔下铭 247

一 正始五年碣 247

12 张门吴氏造像 247

13 观音菩萨像 247

14 杨志功造像 247

15 菩萨像 247

16 菩萨像 247

17 毗卢菩萨像 247

18 菩萨像 247

19 观音菩萨像 247

第三节 碑碣 247

三 唐杨珣碑 248

四 唐中宗下发入塔石函盖铭 249

五 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 249

六 宋普通塔记 251

七 宋法门寺浴室院暴雨冲注唯浴镬器不漂没灵异记 252

八 金谨赋律诗九韵奉賛法门寺真身宝塔碣 253

九 元、创修太白庙碑 253

十○ 明游贤山寺之记 254

十一 大明重修清真观记 254

十二 明重修城隍庙正殿两庑记 255

十三 明重修邑城隍庙献殿钟鼓楼暨道院记 255

十六 明重建崇正镇二圣阁记 256

十五 明岐阳镇丹霞观远门记 256

十四 明朔望自警誓词碣 256

十七 清雷家台重修城池碣记 257

十八 清扶邑募建(?峰)塔疏 257

十九 清张化龙碑 257

二○ 冯玉祥言志碑 258

二一 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碑记 258

二二 佚毁石碑 259

第四节 经幢 墓志 259

一 金泰和四年经幢 259

二 元至正八年经幢 259

三 元经幢 259

四 元经幢 259

五 明王纶墓志铭 259

六 民国董少将振五墓志铭 261

第十四章 近现代文物 264

第一节 烈士陵墓 264

一 扶眉战役烈士陵园 264

二 彭修墓 265

三 孙宪武墓 265

四 董振武墓志铭 266

三 褡裢 266

二 木吊牌 266

一 川陕中华苏维埃铜币 266

第三节 遗物 266

三 孙宪武纪念碑 266

二 冯玉祥言志碑 266

一 邑武生升荣张公道碑 266

第二节 碑石墓志 266

四 董振五墓 266

第十五章 文物考古大事记 267

附一 扶风考古文献资料目录 271

二 扶风县人民政府文件:《关于重新公布我县重点文物保护 278

单位和保护范围的通知》 278

17、扶风县境内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279

第一三章: 279

18、扶风县境内未公布保护级别遗址一览表 280

三 未公布保护级别的遗址一览表 285

后记 289

6 铜文殊菩萨 2143

8 张子祥造像 21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