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1
一、军队卫生学的基本概念 1
二、军队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7
三、军队卫生标准 8
四、军队卫生监测与军队卫生监督 9
五、军队健康教育 11
第一篇 军队环境卫生(一)——军队给水卫生 18
第一章 水与健康 18
第一节 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意义 18
一、水的生理学功用 18
二、水的卫生学意义 18
二、水的流行病学意义 19
四、对保障军队战斗力的意义 19
第二节 介水传播的十物病原件疾病 20
一、介水传播的细菌性疾病 20
二、介水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21
三、介水传播的寄生虫病 23
第三节 与水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24
一、地方性氟中毒 24
二、碘缺乏病 26
三、地方性砷中毒 28
第四节 水中化学性污染物质引起的疾病 29
一、镉污染引起的中毒 30
二、汞污染引起的中毒 31
三、六价铬引起的中毒 32
四、氰化物污染引起的中毒 32
五、化学战剂引起的中毒 32
六、致突变物、致癌物和致畸物的危害 33
第五节 水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 33
第二章 生活饮用水水质 35
第一节 对生活饮用水水量、水质的基本卫生要求 35
第二节 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6
一、感官性状指标 37
二、一般化学指标 38
二、毒理学指标 42
四、细菌学指标 46
五、放射性指标 47
第三节 军队战时饮用水卫生标准 49
一、战时饮用水水质标准 49
二、战时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 51
第三章 水源 53
第一节 水源的类型和卫生特征 53
一、降水 53
二、地面水 54
二、地下水 56
第二节 水源的污染 59
一、我国水污染情况 59
二、水源污染的来源 59
二、水源污染物 60
四、水源受有机物污染的指标 62
第二节 水的自净 65
一、地面水的自净作用 65
二、地下水的白净作用 67
第四节 水源水质的卫生要求 68
一、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68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8
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69
第五节 水源卫生侦察 69
一、卫生地形学调查 69
二、卫生流行病学调查 70
三、水质检验 70
四、水量测定 71
五、水源卫生侦察结果评价 71
第六节 水源水质卫生评价 72
一、水质指数 72
二、三级分类评价法 73
第七节 水源的选择和防护 74
一、水源选择 74
二、水源的卫生防护 75
第四章 水质处理 78
第一节 混凝沉淀 78
一、混凝剂和助凝剂 79
二、混凝的机制 81
三、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82
四、评价混凝效果的指标 83
五、混凝沉淀设备 84
第二节 过滤 84
一、过滤的机制 85
二、滤料 85
三、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86
四、过滤没备 87
第三节 消毒 88
一、氯化消毒 88
二、煮沸消毒 96
三、紫外线消毒 96
四、臭氧消毒 96
五、二氧化氯消毒 97
六、氯胺消毒 97
第四节 特殊水质处理 97
一、除铁除锰 97
二、硬水软化 98
三、除氟 99
第五章 营区给水 101
第一节 集中式给水 101
一、集中式给水的工艺流程 101
二、取水设备 103
三、混凝 103
四、过滤 105
五、消毒 107
六、配水设备 108
第二节 分散式给水 109
一、一般水质处理方法的选择 109
二、特殊水质简易处理 110
三、井内水消毒 110
第三节 营区给水卫生监督与管理 110
一、集中式给水卫生监督与管理 110
二、分散式给水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111
第六章 野战及特殊条件下给水 112
第一节 野战条件下的水量要求 112
第二节 野战给水站和配水站 114
一、野战给水站 114
二、配水站 114
三、贮水、输水、运水器材 114
四、给水站和配水站的卫生监督 114
第三节 野战净水器材 114
一、野战水处理装置 114
二、简易器材 115
三、个人饮水消毒 116
第四节 三防条件下给水 117
一、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去除 117
二、水中军用化学毒剂的去除 118
二、水中生物战剂的去除 119
四、核、化、生武器污染水综合消除法 119
第五节 海岛给水 119
一、降水的收集 119
二、地下水的利用 120
二、海水和苦咸水的利用 120
第六节 沙漠戈壁给水 120
一、水源侦察 120
二、水的处理与利用 121
三、饮水的卫生要求 121
第二篇 军队环境卫生(二)——军队驻扎与空气卫生 123
第七章 空气与气候卫生 123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123
一、大气的结构 123
二、大气的化学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 124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125
四、大气中的生物及其卫生学意义 134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护 135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136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 137
三、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141
第三节 天气、气候与健康 145
一、大气与气候的概念 145
二、我国气候特点 145
三、天气、气候与健康 146
四、天气、气候与疾病 147
五、军队对恶劣气候的对策 148
第八章 营区卫生 150
第一节 营区建筑卫生 150
一、营区规划卫生学意义 150
二、营址的选择 150
二、建筑物的组成与配置 151
四、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 151
五、营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152
第二节 营舍卫生 152
一、营舍的卫生意义和基本卫生要求 153
二、营舍建筑的卫生规模 153
三、营舍内的采光与照明 154
四、营舍内的采暖与降温 156
五、营舍内微小气候 157
六、营舍内空气污染 159
第二节 营区内公共场所卫生 164
一、营区内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164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168
第四节 野营卫生 169
一、野营地的选择 169
二、居民点宿营的卫生要求 169
二、野战营舍的类型及其卫生要求 170
四、特殊地区野营 172
第九章 阵地卫生 174
第一节 坑道进驻卫生 174
一、坑道内部结构与微小气候特点 174
二、坑道空气污染与防护措施 176
三、坑道潮湿与防潮 184
四、坑道给水卫生 187
五、坑道粪污处理 188
六、坑道照明 189
七、坑道食物贮存与厨房设置 190
第二节 其他掩蔽工事卫生 191
一、掩蔽部的构筑 191
二、掩蔽部的采暖防寒措施 191
第三节 露天工事卫生 192
一、露大工事的构筑要求 192
二、战时露天工事内的卫生问题 193
第四节 战场尸体处理 193
一、战场尸体处理的意义 193
二、尸体的处理方法 194
第十章 污物处理 196
第一节 土壤污染和自净 196
一、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 196
二、土壤的自净 198
第二节 粪便垃圾处理方法 200
一、粪便的收集和运出 200
二、粪便无害化处理方法 202
三、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206
四、猪圈的修建及管理 207
五、野营粪污处理卫生要求 207
第三节 生活污水处理 208
一、机械处理或一级处理 208
二、生物处理或二级处理 209
三、深度处理或三级处理 210
第四节 医院污水处理 211
一、医院污水的危害性 211
二、医院污水的成分 211
二、医院污水量 212
四、医院污水处理 213
五、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216
六、医院污水污泥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217
第三篇 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 221
第十一章 能量与营养素 221
第一节 能量 221
一、能量单位 221
二、能量来源及热价 222
二、能晕消耗 222
四、能量消耗测定 225
五、能量供给量 227
第二节 蛋白质 227
一、蛋白质的分类 227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28
三、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利用 229
四、必需氨基酸 229
五、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230
六、蛋白质需要量及供给量 234
七、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236
八、蛋白质缺乏及其鉴定 236
第三节 脂类 238
一、脂类的分类 238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238
三、脂肪的消化吸收 239
四、脂肪酸 239
五、脂肪的供给晕和食物来源 242
第四节 碳水化物 244
一、碳水化物的分类 244
二、碳水化物的生理功能 244
三、碳水化物的消化吸收 244
四、碳水化物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45
五、膳食纤维 245
第五节 维牛素 246
一、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 247
二、维生素D 251
二、维生素E 251
四、硫胺素 252
五、核黄素 254
六、烟酸 256
七、维生素B6 257
八、叶酸 259
九、维生索B(12) 260
十、抗坏血酸 260
第六节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263
一、钙 263
二、铁 265
三、锌 266
四、碘 268
五、硒 269
六、其他必需微量元素 270
第十二章 膳食营养紊供给量 272
第一节 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272
一、营养索供给量制定原则 273
二、营养素供给量制定方法 273
第二节 我军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275
一、营养素供给量 275
二、营养素质量要求 275
第二节 部队特殊环境地区的营养需要 276
一、寒区部队的营养需要 276
二、热区部队的营养需要 276
三、高原地区部队的营养需要 277
第十三章 食物营养及合理膳食 279
第一节 食物营养 279
一、谷类 279
二、豆类及其制品 283
二、蔬菜 284
四、水果 288
五、肉类 289
六、水产类 290
七、蛋类 291
八、奶类 292
九、食用菌类 293
十、其他 293
第二节 合理膳食 296
一、调配平衡膳食 296
二、合理烹调 297
二、膳食制度 301
第十四章 营养调查与营养监测 302
第一节 营养调查 302
一、膳食调查 302
二、营养状况的体格检查 304
三、生物化学检验 307
第二节 营养监测 308
一、营养监测的项目 309
二、营养监测的工作步骤 309
第十五章 野战营养 310
第一节 野战主要的营养问题 310
一、应激营养 310
二、饥饿或不全饥饿 314
第二节 战时营养保障措施 315
一、军用口粮 315
二、野生食物资源利用 318
三、维生索制荆的应用 319
第二节 战伤营养 319
一、战伤病人的营养需要 319
一、战伤病人的营养保障 321
第十六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323
第一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323
一、食从的细菌性污染 323
二、食品的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 328
第二节 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332
一、食品的农药污染 332
二、食品的金属毒物污染 334
三、食品的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 338
四、多环芳烃对食品的污染 342
第三节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具预防 345
一、食品天然放射性核素 345
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345
二、几种肘人体健康损害较大的放射性核素 346
四、控制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346
第十七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348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48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348
二、食物十毒的特点 348
三、食物中毒的分类 348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349
一、沙门菌食物中毒 349
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351
三、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352
四、副溶血性孤菌食物中毒 354
五、O(157):H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355
六、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 356
第二节 有毒动植物中毒 356
一、河豚龟中毒 356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358
二、毒蕈中毒 358
四、含氰甙植物中毒 360
五、其他有毒动植物中毒 361
第四节 化学性及其他食物中毒 361
一、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361
二、砷化物中毒 362
二、钉机磷农药中毒 363
第五节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365
一、调杏内容和步骤 365
二、食物中毒的处理 366
第十八章 部队食品卫生管理 367
第一节 食品卫生法制管理 367
第二节 食品卫生标准 368
一、食品卫生标准的概念 368
二、食品卫生标准中有害物质允许量的制定 368
第三节 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 369
一、谷类食品卫生要求 369
二、豆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370
二、蔬菜和水果的卫生要求 370
四、肉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371
五、水产食品的卫生要求 373
六、蛋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374
七、奶类的卫生要求 374
八、冷饮食品的卫生要求 375
九、罐头食品的卫生要求 376
第四节 食品卫生质量检验 377
一、感官检验 377
二、理化检验 377
三、微小物学检验 377
四、简易动物试验 377
第五节 食堂卫生 378
一、食堂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及照度 378
二、食堂的设计和卫生设施 378
二、食堂卫生管理 379
第四篇 军事劳动卫生 384
第十九章 劳动生理及有关问题 384
第一节 体力劳动的调节和适应 384
一、体力劳动时的肌肉活动 384
二、影响体力劳动的因素 385
二、军事劳动强度分级 386
第二节 疲劳与过度疲劳 387
一、疲劳的意义 387
二、体力疲劳的分类 388
三、疲劳判定的指标 388
四、过度疲劳的预防 389
第二节 脑力劳动的调节与适应 391
一、脑力劳动过程 391
二、感觉和认知 392
二、脑力劳动的代谢特点 393
四、学习与记忆 393
五、作业环境对脑力劳动的上效影响 395
六、评估脑力劳动下效的指标 396
七、维护脑的活力防止过劳 397
第二十章 军事训练卫生 400
第一节 军事训练的卫生学原则 400
一、体能训练 400
二、智能训练 402
第二节 军训伤的调查与卫生监督 404
一、军训伤的调查分析 404
二、军训伤的防护 407
第二节 军训外伤及其防护 407
一、不同训练科目易致的损伤 407
二、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408
三、应力性骨折 409
四、肌肉、韧带、关节伤 409
五、训练外伤的救治原则 410
第四节 战斗应激异常反应 410
一、应激的神经生理基础 411
二、战斗应激开常反应 411
第二十一章 部队移动卫生 414
第一节 徒步行军卫生 414
一、徒步行军的卫生学要求与影响因素 414
二、高技术条件下的单兵装备 416
三、部队移动和徒步行军卫生保障通则 417
第二节 运兵卫生 419
一、铁路运兵卫生 419
二、汽车运兵卫生 420
第三节 特殊条件下的徒步行军 421
一、夜行军 421
二、冬季行军 423
三、夏季与热带丛林地行军 424
四、高原行军 426
五、沙漠行军 428
第二十二章 热环境劳动卫生 430
第一节 我国炎热气候的特点 430
一、湿热气候 430
二、干热气候 431
第二节 炎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32
一、热平衡与热文换 432
二、对生理反应的影响 433
三、热适应与热耐力 439
第三节 热环境的常见病 441
一、中暑 441
二、皮肤病和螫咬伤 453
三、部队进驻热区的卫生防护 456
第二十三章 寒冷环境劳动卫生 458
第一节 我国干寒气候与湿冷气候的特点 458
一、我国干寒气候 458
二、我国湿冷气候 460
第二节 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61
一、寒冷环境对人体散热的影响 461
二、寒冷时人体的体温调节 461
二、寒冷时的生理变化 462
四、寒冷环境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464
五、人体对寒冷的习服 465
第二节 寒冷损伤 467
一、冻伤的病冈学 467
二、非冻结性冷伤 468
三、冻结性冷伤 469
四、冻伤发生的机制 471
五、体温过低 474
第四节 冻伤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477
一、轻度(Ⅰ、Ⅱ度)冻伤的处理方法 477
二、重度(Ⅲ、Ⅳ度)冻伤急救处理与治疗 477
第五节 预防冻伤的措施 479
一、提高机体耐寒力,加速冷习服 479
二、寒冷程度的判断 481
三、做好物质保障,增强御寒能力 484
四、加强行政管理,开展宣传教育 485
五、药物预防 486
第二十四章 高原环境卫生 487
第一节 高原环境特点 487
一、氧分压低 487
二、寒冷 488
三、紫外线辐射 488
四、低沸点与高蒸发 489
五、空气离子化 489
第二节 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 489
一、神经行为与心理平衡 489
二、心血管功能 490
二、肺功能 491
四、消化功能 491
五、劳动效率的影响 491
第二节 高原病的分型与救治原则 492
一、急性高原病 492
二、慢性高原病 496
第二十五章 噪声及其防护 498
第一节 噪声的计量与频谱 498
一、声压与声压级 498
二、响度级与等响曲线 499
三、声的频谱 499
第二节 噪声对机体的影响 501
一、噪声的听觉外效应 501
二、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 502
第二节 噪声评价指标 503
一、A声级(dB(A)) 503
二、D声级(dB(D))和感觉噪声级 504
三、统计声级(L10L50L90) 504
四、等效噪声级(LeqdB(A)) 504
五、昼夜等效噪声级(LdndB(A)) 505
六、语言干扰级(SIL) 505
七、水底噪声 506
八、白噪声 506
第四节 噪声标准 506
第五节 噪声控制原则 508
一、吸声 508
二、消声 508
三、隔声 509
四、阻尼与隔振 509
五、听力保护器 509
第二十六章 振动及其防护 511
第一节 振动参数与等振感觉 511
一、振动的参数 511
二、等振感觉 512
第二节 全身振动的影响 513
一、全身振动在人体的传播 513
二、全身振动的不良影响 514
三、全身振动的防护 515
第三节 局部振动的影响 515
一、局部振动在人体的传播 516
二、局部振动的不良影响 516
三、局部振动致病的危险因素 518
四、局部振动所致振动病的防治 518
第二十七章 微波及其防护 519
第一节 微波的物理特征 519
一、微波的特性 520
二、微波量子能级 520
三、微波计量 520
四、微波作用场 520
五、微波效应强度分级 521
六、微波辐射波型 521
七、高能微波武器 521
八、微波的双重性 521
第二节 微波的生物学作用 522
一、热与非热效应 522
二、影响微波能量吸收的因素 523
二、微波对人的生物学作用 526
四、实验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527
第二节 微波辐射的卫生标准 528
一、职业暴露标准 529
二、居民辐照标准 530
二、设备泄漏标准 530
第四节 微波辐射的防护 530
一、时间防护 530
二、距离防护 530
二、屏蔽防护 531
四、碱源防护 532
五、微波辐射的个体防护 532
六、抗微波药物 533
第二十八章 激光对机体的影响与防护 534
第一节 激光的特性与激光器 534
一、激光的特性 534
二、激光器的结构、分类与用途 535
第二节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 537
一、激光对生物组织的效应 537
二、激光对眼的危害 538
三、激光对皮肤损伤效应 539
四、激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539
五、激光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539
第二节 激光的安全防护 540
一、激光器的分级管理 540
二、防护设施 540
第五篇 特殊军兵种卫生 543
第二十九章 航空卫生 543
第一节 航空生理卫生学基础 544
一、高空低气压与缺氧 544
二、飞行中的加速度 548
三、空间定向与飞行错觉 552
第二节 航空生理、心理训练及防护装备的生理卫生学要求 553
一、航空生理、心理训练 553
二、航空供氧系统的生理卫生学要求 555
三、抗荷系统的生理卫生学要求 559
第二节 飞机座舱卫生 560
一、飞机座舱的密封增压 560
二、电机座舱微小气候的卫生学要求 562
三、座舱污染 562
第四节 飞行人员的营养、体会及作息卫生 563
一、飞行人员的营养卫生 563
二、飞行人员体台训练卫生 565
三、航空活动中的似昼夜节律 568
第五节 各种飞行的卫生保障 569
一、高空(超高空)飞行的卫生保障 569
二、低空(超低空)飞行的卫生保障 569
三、夜间、复杂气象及暗舱仪表飞行的卫生保障 570
四、炎热或严寒气候飞行的卫生保障 570
五、海上飞行的卫生保障 571
六、高原山区飞行的卫生保障 571
第六节 特种类型飞行与民用航空的医学问题 571
一、直升机飞行 571
二、观载机飞行 572
二、运输飞行人员和空中女空勤人员的医学保健 573
四、旅客适航性和空运伤病员的医学条件 574
第三十章 舰艇卫生 576
第一节 舰艇舱室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丛其防护 576
一、舰艇舱室微小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卫生标准 576
二、舱室噪声的来源、特征及防护 579
三、舰艇舱室照明的卫生学要求与标准 583
四、舰艇冲击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 585
五、舰艇磁场对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 587
六、晕船的发病原因、预防和处理 590
第二节 舰艇舱室空气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 591
一、舱室空气化学因素的来源及种类 592
二、舱室常见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593
三、舱室化学因素的控制与消除 594
四、潜艇供氧和二氧化碳的消除 598
第二节 舰艇部队给水卫生 600
一、舰艇部队给水卫生特点 600
二、舰艇生活饮用水系统及其卫生要求 601
二、舰艇应用的水质处理方法 602
四、不同条件下的给水卫生 604
第四节 舰艇部队营养和食品卫生 606
一、舰员能量消耗 606
二、舰员营养素供给量 606
三、远航时的营养和食品卫生保障 607
四、不同条件下的营养和膳食 609
第三十一章 战略导弹部队卫生 614
第一节 导弹的分类 615
一、按打击目标分类 615
二、按射程远近分类 615
二、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类 615
四、按飞行弹道特点分类 615
五、按推进剂物理性状分类 615
第二节 化学推进剂 616
一、液体推进剂 616
二、固体推进剂 616
第三节 核武器 617
一、原子弹 617
二、氢弹 617
三、氢铀弹 617
四、中子弹 618
第四节 战略导弹部队的卫生问题 618
一、化学推进剂的危害作用 618
二、核装料的危害作用 620
第五节 战略导弹部队的卫生防护措施 620
一、组织落实 620
二、规章制度 621
三、专业训练 622
四、装备设施 623
五、安全教育 623
八、事故处理 623
七、保健制度 623
八、驻地的地方病和流行病学凋查 624
九、指挥坑道和各种坑道的平战时卫生监督 624
十、强化卫生部门的“防原”训练及应急方案 624
第三十二章 陆军特种兵卫生 625
第一节 炮兵作业卫生 625
一、爆震伤的防护 625
二、腰腿痛的防护 628
三、视力减退的防护 629
四、中暑与冻伤的防护 629
第二节 装甲兵卫生 630
一、噪声的防护 630
二、振动的防护 631
三、过热、过冷的影响 631
四、粉尘、火药气及废气对坦克内部空气的污染和防护 632
五、晕车的防护 633
六、一般卫生措施 633
第二节 雷达兵卫生 634
一、雷达概述 635
二、雷达微波对人体的影响 636
二、雷达微波的防护 638
第四节 通信兵卫生 639
一、有线电通信作业卫生 640
二、无线电通信作业卫生 640
三、通信兵作业防护措施 641
第五节 电子对抗兵卫生 641
一、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 642
二、电子对抗作业对健康影响 644
三、毫米波的生物效应 646
第六篇 军队卫生毒理 647
概述 647
一、毒理学与军队卫生毒理学的概念 647
二、军队卫生毒理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 648
三、毒理学的历史及其发展 649
第三十三章 毒理学的基本原理 650
第一节 毒物与接触特征 650
一、毒物的概念与分类 650
二、接触特征 650
第二节 毒性作用的分类 651
一、局部毒性和全身毒性 651
二、可逆笔不可逆性毒性 652
三、立即和延迟毒性 652
四、变态反应 652
五、特界性反应 652
第三节 毒性作用特征 652
一、剂量-反应 652
二、时间-反应 654
三、选择性毒性 655
四、耐受性 655
第四节 毒性作用的一般机制 655
一、受体-配休的相互作用与化学物的立体选择性作用 656
二、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 656
三、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 657
四、与生物大分子结合 657
五、细胞内钙稳态的失调 658
六、选择性细胞死亡 658
七、体细胞非致死性遗传改变 659
第三十四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662
第一节 生物转运 663
一、生物膜--小物转运的物质基础 663
二、生物转运的方式 663
三、吸收、分布和排泄 665
四、生物转运的毒理学意义 671
第二节 生物转化 672
一、基本概念 672
二、生物转化的方式 672
三、生物转化有关的酶 680
四、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 682
第二节 毒代动力学 682
一、基本概念 682
二、常用参数及其毒理学意义 683
第三十五章 毒作用的影响因素 685
第一节 化学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685
一、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 685
二、物理特性与毒性效应 687
第二节 宿主因素 688
一、种属与品系 688
二、遗传先决因素 688
三、年龄和性别 689
四、营养状况 690
第三节 环境因素 690
一、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690
二、物理因素 691
第四节 化学物的接触条件 692
一、化学物的接触途径 692
二、给药容积和浓度 692
三、溶剂 692
第三十六章 描述性动物毒性试验 694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694
一、急性毒性的定义 694
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694
二、LD(50)及其测定 697
四、非致死性急性毒性 700
第二节 蓄积性毒性试验 700
一、定义、毒物蓄积性的毒理学意义 700
二、评价毒物蓄积性的方法 700
第二节 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702
一、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基本概念 702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 703
三、指标观察与测量 704
四、各国测试标准比较 705
第四节 毒物联合作用 707
一、联合毒性的定义和种类 707
二、联合作用的机制 707
三、评价联合毒性的方法 708
第三十七章 化学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709
第一节 化学致突变作用 709
一、基本概念 709
二、突变的类型 710
三、化学致突变的分子机制 712
四、突变的后果 715
五、致突变性评价方法 715
第二节 化学致癌作用 718
一、基本概念 718
二、化学致癌的过程 718
三、化学致癌物分类 723
四、致癌性评价方法 724
第三节 化学致畸作用 727
一、基本概念 727
二、致畸作用机制 729
三、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731
四、致畸性评价方法 734
第三十八章 卫生毒理学在军队卫生学中的应用 738
第一节 卫生毒理学在卫生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 738
一、安全性与危险度评价 738
二、环境监测和军队卫生监测 741
三、健康监护 742
四、环境和职业流行病学凋查 743
第二节 卫生毒理学在制订卫生标准中的应用 745
一、卫生标准的制订 745
二、卫生毒理学在职业病等临床上作中的应用 746
附录 748
英汉索引 781
汉英索引 791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3》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6》路丽明编 2019
- 《抗战与军队政治工作》李富春等著 1938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7》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9》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2》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